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09-16 11:49:59
第1篇:钱?钳?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2月22日网上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八旬老人为省钱,患癌2年不舍得上医院,留下的遗产数目让女儿看了泪崩”。
在这篇新闻中,老人的女儿说,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都是高级工程师,退休后的收入都是每月6000多元,但是老两口一直过得很节俭,甚至到了吝啬的程度。剩饭剩菜舍不得倒,好几年也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老母亲更是病了两年也舍不得上医院。不过他们对晚辈很大方,孙辈们上大学给1万元、结婚给2万元……
去世后老人们留给孩子五张银行卡,当看到卡上余额的时候,孩子们都惊呆了——余额为105万元。而母亲的房子属于待拆迁状态,拆迁补偿款约60万元。
【材料二】
林则徐的书中曾经写过一副对联。上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文】
钱?钳?
1802班 曹唐风
指导教师:周述乔
你是否见过父母舍不得买一套急缺的地摊西装,却为你花哨的名牌买单?你是否见过父母舍不得吃名贵的菜品,却供你山珍海味?你是否见过父母已经捉襟见肘,还为你准备婚款、房款?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如今中国的家长对子女的谋划,是一种金钱谋划,建立在对子女的金钱支出之上。爱子是父母的天性,但不断为子女掏钱并渴望用钱来为子女铺路,真的是在为子女计深远吗?他们留给子女的究竟是金钱,还是制约子女的一把铁钳?
父母为子孙留下一大笔钱财,会有损于子女的志向。
我曾看过对比尔·盖茨的访谈,当他谈及为何只给子孙留一点小钱时,他说:“我固然渴望子女过得很好,但不应是用我的钱。他们都很有志向,我不给他们巨额财富正是给他们实现志向的机会。”他也曾多次让子女体验社会底层的生活,为的是锻炼他们的能力与品性。也许,这才是真正为子女长远谋划的方式。
黑格尔在谈及人时,不只一次地提及了人的惰性。可见,只是一味地满足子女的高消费,并不会让子女们“体面”“自尊”,相反,这只会助长他们的虚荣。为子孙留下的大笔财富,也只会让他们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消极、懈怠。
八旗弟子鸟笼中的金丝雀被斩首的哀怨声犹未远去,而曾经盛极一时的西班牙的没落仍令人扼脆叹息。锦衣玉食,磨平了八旗军的斗志;祖辈传下的金矿银矿,让西班牙的年轻一代停歇了探索与创造。
也许很多父母均未曾想,自己的子女究竟需要什么。难道他们仅仅需要一些可以被坐吃山空的物质财富吗?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对子女娇生惯养,留给他们大笔的财富,还不如锤炼他们让他们学到成功的方法。
当然,如同许多富家反驳比尔·盖茨一样,“给子女财富,是给子女基金,让他们能更加轻松地成功”。但个人的财富总是有限的,人生是一场长跑,你传给子女的钱,只会让他们早出发几十米的距离,很客易被赶超,所以更靠谱的方法是教他们学会奔跑。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各种机遇不断涌现。我们应该做的,是艰苦奋斗,是真抓实干,是改革创新,是独立自主,而不是一味向父母索取,慵懒地躺在父母的金山银山之上。
我知道材料中的父母的拳拳爱子之心,但是,更衷心希望父母传给子女的,是品性与智慧,是才干与学识,而不仅仅是随时可能变为铁钳的金钱。
第2篇:对金钱的看法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们经常听说这句话。但是,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钱肯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二是父母在外打拼来的,或者是自己拣瓶子、收纸箱、卖报纸挣来的。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不能随意索要他人的钱财,也不能随意给别人钱。
那怎样正确的看待金钱呢?
凯叔说:“现在的小孩子不是花钱如流水,而是花钱如洪水!”。父母为了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苦,才换来了那些钱。我们不能挥金如土,大手大脚的花。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勤俭节约,把钱花费在必需的或者是有意义的地方上。有朋友会问:那我们小孩子的钱应该怎么正确支配呢?
我认为有三种支配方法。第一种叫“投资”,把钱投入到能够产出更多价值的东西上,比如学习方面:比如买一些书籍来增长知识或者提升阅读写作能力;也可以买体育用品,如跳绳、足球、羽毛球等一些能强壮身体的器材。第二种方法,用于“礼物”,比如过节的时候我们给父母长辈准备一份心意、同学生日采购一份小礼品,这样能帮助增进感情连接。第三种用途更加好——“慈善”。你有钱买一些乱七八糟的垃圾食品、低幼玩具,还不如尽自己一点点的力量,给贫困地区捐血书籍、课本、体育用品或者捐款让哪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过得幸福些——他们多么渴望读书啊!
这就是我对金钱的看法。通过老师和父母上过的两堂课,让我知道了得到金钱是多么的不易,正确的使用金钱有多么重要。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合理投资是现代理念,而我们要去实践这些品德和理念。
第3篇:我的零花钱
大家一定都有零花钱吧,但是,我的妈妈对我实在太吝啬了,尤其在零花钱上一个子都不多给,每当我看见其他同学用零花钱买大把大把的零食、玩具等,心里就会滋生一种羡慕之情。如果我也有零花钱,也能来个疯狂大购物该多好啊!
前不及,我终于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那就是写作文发稿得到的稿费,这还得感谢我们班主任雷老师的悉心教导,我一共拿到了两笔稿费。拿到稿费后,我都存进了存钱罐。
现在,我还从别人那里学了挣零花钱的办法,比如考试得了很优秀的成绩,就让妈妈给我适当的奖励。还有帮妈妈做家务,就能获得不同金额的奖赏。
我现在终于有零花钱了,可以实现疯狂大购物的梦想了!可是我觉得钱不能乱用,我们一定要合理适当的用钱。
第4篇:一笔奖金
在我们生活中,钱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有一句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一个小学生,我没有怎么用过钱,也没有怎么赚过钱。前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我写的一篇作文在网站上发表了,得到了一笔奖金。我和其他得到奖励的同学们一起站在讲台上,从老师手上接过装着奖金的红包,有几十块钱呢!我当时非常开心,简直不知道怎么形容。带着红包,我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下了讲台,心里不断地盘算着这钱要怎么用,想了许多许多主意,最后才决定先存起来,然后再慢慢想。
从学校里回来,我发现奖金居然离奇失踪了!我觉得钱有可能是被我自己弄掉了,也可能是小偷给偷走了,可爸爸妈妈以为是我胡乱用掉了。我难过得不得了,但坚定地说我没有乱花,真的是弄掉了。于是妈妈安慰我说,就当钱是我用掉的好了。我还是沮丧了好久。
这笔奖金给我带来了那么多喜怒哀乐啊!这件事情我反思了一下,我以后会更加小心的。希望大家合理的使用金钱。
第5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金钱是一个天使,同时也是一个魔鬼。说它是天使,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说它是魔鬼,是因为它的诱惑容易让人作出错误的行为。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有关金钱的话题。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的是正人君子喜欢钱财没有错,但是获得钱财应该采取合理合法的途径。那么,有人就会问:“怎样做才是取之有道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女孩,在小时候的一天需要一根针来缝衣服,可是她的家里没有针。于是,她就趁邻居不注意的时候,从邻居的针线包里偷拿了一根针。回到家里,她的行为不但没有受到批评和纠正,反而被当成一件小事而放任不管了。从此以后,这个小姑娘今天偷一支铅笔,明天偷一块橡皮,慢慢的,她就养成了偷盗的恶习。终于,在她成年后,因盗窃罪被判刑入狱。
故事讲到这里,我想大家也明白了什么是取之有道。取财之道不是靠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行为来获取,而是应该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敢来换取。而且,圣人教导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一切不对的行为,不论大小,我们都应该积极抵制。
说到我自己,我也有许多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怎样才能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我想要的呢?有了,我可以努力学好写作,投稿赚取稿费。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请为我加油吧!
第6篇:金钱与健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和一个非常贫穷的人。
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富人因过度疲惫导致身体很差.而穷人因为没有过过度疲惫使身体十分的棒
有一天,富人坐在椅子上,一直咳个不停,甚至还咳出了非常多的血,尽管他已经接受了许多治疗,但是没有一点变化。而穷人却在每天锻炼身体,可是他却非常忧愁,因为他的生活越来越穷,到后来,妻子和儿子都离开,去了外地发展。
此时,富人就想:我愿意用自己钱富去换一个健康的身体。穷人就想:我愿意用自己健康的身体去换许多的财富。正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了一台大脑移植交换器,可以使两个互换身份,于是,富人和穷人来到了科学家的研究所,然后,科学家有这台机器把他们的身份互换了。
从此以后,穷人成了富人,富人成了穷人。可是,穷人因为身体常年卧病在床,动也不能动,他花钱请了许多个仆人来照顾,可是他再也没向以前那么美好,节俭,因此,他的钱很快就花完了,仆人走了,没有人来照顾他,而富人有了健康的身体,凭着以前的经验,他开开赚钱,建公司,他可不像以前那么疲惫。他经常注意自己的身体,不九,他的财富有回了,生活也变得蒸蒸日上,还生了个帅气的小男孩
俗话说得好:“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才可以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是我儿选一,我宁可选择一副健康的身体也不好要一丝毫的财富。
第7篇:金钱和劳动
在森林的深处,有一个庞大的王国,叫多百国,那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他们各有各的信仰,但是在这里我只说蚂蚱和蚂蚁的信仰。
蚱蜢是崇拜金钱的,他不停的工作,日夜不分,只为可以多得到一些金子,来让他的金库填满,可是他挣的金钱并不多,于是他开始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收获金子,可是贪婪的心一旦被成开,对金钱的欲望也就越不容易被填满,开始他还为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安,常常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然后就洗手不干,可是这样哪里可以?是的,从他得到金钱的第一刻起,便沾染了恶习,不在高级酒店吃饭,他验不下,不在高级旅店住宿,他睡不着,就这样,他完全被金钱束缚是,就连刚开始的那点自责,也被吞食了,最终他死在了金钱的脚下,面带悔恨,和自责的泪水。
是的,当心被金钱控制时,必定会失败。
蚂蚁崇拜的是劳动,他不为金钱而劳动,而是为自己,他很快乐,仅管他很穷,但他一直认为他是富有的,快乐是他全部的财产。他工作是常常会达到忘我的境界,面带微笑,仅管他得到的报酬并不多,仅管他的工作是最卑微,最底层的,却依然尽职尽责,领导夸奖他,家人鼓励他,他每天乐乐呵呵的,被誉全国最快乐的,也许你会认为,这,不算什么,谁都可以,但是你真的可以,像蚂蚁这般享受吗?蚂蚁老了,他坐在藤椅上,看着他的后辈继续劳动,然后带着微笑死去。
跟上面的蚱蜢比起来,蚂蚁是不是好的许多,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让心控制了金钱,也就是说他控制了欲望。
朋友请你们跟蚂蚁学,以劳动为本,以快乐为本,把蚱蜢当做金钱的警示和界限吧!
第8篇:金钱作文600字
孔圣人曾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一天下午,某大学门口,几位同学正在为革命老区失学的儿童募捐。过了许久都没人问津。这时,一个捡垃圾的老人走过来,看了看。从破烂不堪的衣兜里掏出一卷皱巴巴的纸币,颤微微地递了过去,然后想完成什么使命似的。默默地离开了。
读完这个故事,一种不可名状的敬意从心底油然而升,那些以感人为话题的内容忽然有了答案——我们只知道用华丽的文字叙述爱的时候,在我们纵声高呼“真爱在哪里”的时候,又有谁真正在乎过那些平凡的角落里正在散发爱的芬芳呢?
再看看社会上的一些富人。为了一次生日,一场婚礼,一次聚会。他们不惜恣意挥霍,浪费为乐,仅仅是为了向他人炫耀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然而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常常不屑于顾,一分钱也舍不得,似乎在此时,他们知道自己很穷。
是的,他们很穷,他们真的很穷。虽然他们有花不完的钞票,但恰恰少了一个叫爱的东西。他们认为钱时万能的,可以买到香书别墅,可以买到商铺公司甚至可以买到荣誉地位,买到。但他们却不知道“爱”,这个无价之宝,是在多金钱也买不到的,这边是富人的悲哀。
在这个真情淡化的年代里,一些或许多为他人而被人们淡忘的人们,正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素的爱感动着世界,他们的爱心,犹如沙漠中一泓清泉滋润着我们日渐干涸的心灵,他们的爱心,犹如一串清越优雅的笛声唤醒我们即将冷漠的灵魂。面对他们,我们能够保持沉默吗?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爱,与真情同在,爱同日月光辉。但是爱绝不会与金钱同行!
第9篇:丢了“金钱”的妹妹
妹妹是个做事拖拖拉拉的人,五分钟能完成的算术题,她十五分钟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还是不情愿的!
小孩就是小孩,哎!真不懂得珍惜时间。这不,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不说作业多不多,看电视也要占二十分钟。想想这个时间做啥事不好?看书、练字……
“快写作业,再不写屁股打成八瓣了。”姥姥威胁妹妹。“啦……啦啦……啦!”哦!我的天呢?竟然唱起歌来了。“姥姥气的把本子一扔,不管了,明天叫你妈看着写吧!什么孩子。”时间在一秒一秒的从身边走过,可妹妹的作业还是原封不动的摆在那儿。姥姥只好换个语气:“小宇真听话,来咱写作业,一会奶奶给买好吃的。”“不要,我就是不做。”瞧!眼都不抬,又拿画画本当起了“画家”,在本子上乱涂乱画。还向我介绍:“老姐,这是喜羊羊!”就这样,四十分钟过去了,她还是一事无成。
“哇!演动画片了。”看看,真是个马虎人,不珍惜时间,作业一个字没写。只见她把作业一推噼里啪啦全掉地上,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玩她的。哎!妹妹你这丢的都是“金钱”。
老舍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一直使我珍惜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妹妹你还小,长大了就知道从你身边溜走多少“金子”,到那时你后悔莫及了。妹妹珍惜时间吧!
第10篇:人除了金钱还有道德吗
我住在农村,最近都在捕捉美国白蛾,我和“死党”琳(化名),在一天胡同里寻找白蛾,一位老奶奶上前拦住了我们说“:小妮,你们能帮俺点忙不?”我和琳面面俱对,我问“:什么事?”老奶奶说“:他爷爷指甲办了一块,我给他剪不了!”老奶奶一个眼完全看不见,另一个眼还有一点视力!老奶奶说“:小妮,你们在这等一下可别走啊!”我和琳说“:不走我们在这等。”
老奶奶慢慢地走着,我和林在胡同口上等着。迎面来了两个骑自行车的中年妇女,她们停下来问“:这老太太叫你们干啥?”我说“:给那个老人剪一下办了的指甲。”她们说“:嗨!俺寻思有啥好事!这个老瞎子欺负小孩!”另一个妇女说“:你们别给他剪,他有儿媳妇。”一直在劝我和琳。
我们没有动摇,妇女们叨叨着走了。我和琳说“:我们进去看看吧。”我和琳走进去了,老爷爷拿着一把剪刀,把剪刀给了琳,琳小心翼翼地剪。老奶奶在一边说“:没找着一个人,好待看见你们了!”指甲剪完了,我和琳要走了。老爷爷说“:来家玩吧。”我和琳说“:不玩了,我们要走了。”老爷爷说“:耽误你们了,麻烦了。”
我和琳在回来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反思、回忆这件事。这件事虽然很渺小,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其中一个妇女是我们班同学的母亲,我不知道她是怎样教育她孩子的。我在回家的路上对琳说“:如今社会上坏人多好人少,我们也有老的时候,等我们老了走不动了也需要帮助的时候到那时谁又能来帮我们呢?”琳“:是啊,我想不通那两位妇女是怎样想的?”我“:这是一个人的思想问题,等他们老了,我看他们怎么办,一个老人你帮帮她又不会掉快肉!”
现在社会上人们不肯定80后、90后,以后生活能不能自主、独立、帮助他人、自私。可是,如果80、90后的家人都做不到,怎么能来批评孩子呢?
琳让我写一篇文章,让人们看到社会的另一面。我们村的书记还上过某电台,请问书记这种老人为什么没受到关注?值得反思,我们是文明村,可是文明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来做的!
希望,每一个人能从一件小事做起,帮助他人同时自己也变得道德观很强。帮助他人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