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09-16 11:47:48
第1篇:辣,记忆中的根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吃货,生来就长着一副吃货样:大大的嘴巴,圆圆的脸,一看到食物就发绿光的大眼睛。我吃过几百种食物,口味各有不同,酸、甜、苦、辣、咸……但我最深爱的、挥之不去的味道是——辣!
生在长沙,吃在长沙,长沙的辣已是我记忆中的根,每碗菜必须都要带辣,有辣狂喜;无辣不欢,无辣难以下咽。
曾记得,最令我难受的一次旅行是去日本。
夏日炎炎去日本,一上飞机,冰水、冰果汁,这也都能忍受,毕竟外面实在太热,但当飞机的快餐呈现在我面前的那一刻,我不禁张目结舌:那一小撮的最令我喜欢的辣红色去哪儿了?我只好食不知味地吃了这个飞机餐。
下了飞机,我忍受着对辣的渴望,想着自己在飞机上勉强吃的几口饭,胃中不禁一阵翻滚。
终于熬到了晚饭点,太阳收起了刺眼的万丈光芒,可名古屋的温度不减,实在太热了。我坐在餐桌前,看了看桌上丰盛的晚餐,生鱼片、纳豆饺子、果蔬春卷、酱汤……没有一个菜是带有红色的,更别说辣味了,心中难受万分。这时,服务员端上来一碗红姜,我精神一振,辣的、辣的!总算有辣的了!我急不可耐地夹起一大块姜,带着满心欢喜塞进口中,啊!我不禁想吐出来,竟然是甜的!没有一丝辣味,我顿时万念俱灰,碍于不想现出自己的窘态,只好粗略地嚼了几下,攥紧拳头一股脑地吞下去,而那令人作呕的甜味,一直在我口中阴魂不散。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我过着食不裹腹、苦不堪言的生活,那盆油光发亮、香气扑鼻的辣椒炒肉在我脑海中时时浮现,我双目呆滞,如行尸走肉般地游在街上,对于旅行,我也失去了来时的热情,那有名的关东煮、章鱼丸子、日式蒲烧鳗,都无法勾起我的食欲。
我像是被抽了魂一样,在街上五光十色的招牌中,找着“ChineseRestaurant”。突然,一个红红的招牌上刻着“中国”二字的餐馆出现在我面前,我如一条疯狗一样,狂奔而去……
我点了一个水煮鱼片,脑中浮想联翩:鲜香麻辣的作料油亮,鱼肉滑嫩入味下饭。正幻想美味时,一个小锅端上来了,我看傻了,这鱼?尝了一口,汤汁突兀怪异,辣中带甜,又尝一口,腥味很重,原来鱼是海鱼,没有淡水鱼那么鲜嫩,无比失望!无奈之下,只得草草扒几口饭,走人!
在日本为期十天的痛苦旅行,终于结束了,刚到长沙,我立马奔回家,让外婆炒一个小炒黄牛肉。
当菜端上来时,红黄交杂的辣椒,富有嚼劲的牛肉,那一闻又香又辣的味道,唤醒了我记忆中的味蕾。我开始大快朵颐,十天半了,我终于吃到了名副其实的辣椒——长沙的辣椒炒肉!那扑鼻而来的香气,那让人热血沸腾的味道,那灼烧舌头的感觉,让我泪流满面,就是这个味道,这令人陶醉的长沙辣味!我从有记忆开始,就在这片热辣辣的土地上,吃着热辣辣的辣椒!纵使世界美食万千,我也只是迷醉你——辣椒!就凭这,哪怕我将来走遍天涯海角,我还得回到这片有辣椒的热土!
果然,辣就是我记忆中的根,下次出国,一次要带上一瓶家乡的剁辣椒,一定!
写作背后的故事:
这篇小文写作的缘由,是我从日本游学回来后,在吃小炒黄牛肉时,想起自己在日本吃的那块红姜,甜而发腻的味道,让自己差点呕吐。日本虽有着美食之国的称号,但那处处都有的甜味——让一向喜辣的我无法接受,这强烈的反差让我终身难忘。写作这个素材时,我借鉴了《意林》杂志上《中国胃》一文中的一些描写方法,并运用到写水煮鱼片一段,对鱼片的色、形、味进了描写。同时,学习《最后一课》中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的写法,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行文方面,也做到了详略得当。此外,比喻修辞的运用,将自己看到中国餐馆时的激动与狂喜展示得淋漓尽致。文章诙谐幽默,让人身临其境,忍俊不禁,文如其人,很符合本尊风格!
第2篇:落叶归根
我归根的爱像落叶,家唯独在你身边。
——题记
“爷爷,您为什么这么喜欢老家呀?”
“因为——落叶总是要归根啊......”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向他问出这样的问题,也记不清有多久没能和他一起在星星围绕的天空下手拉手散步了。快两年了吧,那被恶病折磨了两年的他,终于狠下心离开了我们。听到这个噩耗的我,泪水不知道有多少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好像,好像,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夜晚......
夜色抹去了最后一缕残阳,夜幕就像剧场里的绒幕,慢慢落下来了。皎洁的月亮下,路灯把祖孙俩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一只大手紧紧地握住了那只肉嘟嘟的小手,走在公园的小径上,深秋的晚上,天气并不算很冷,但那只小手却很温暖。落叶被孩子踩在脚下,发出“哧啦——哧啦”的声音。其间穿插的,是孩子那稚嫩的嗓音,“爷爷,您为什么这么爱您的家乡呀!”
“因为,那是我成长的地方,我的根就是在那啊。”声音有些低哑,“等你长大了,就会离开这里,会去到他乡,但你在外面时,一定会想念家乡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落叶归根。等我有天老了,有一天睡着了,很久很久都没醒时,我就要回到那里了。人啊,总要回到最初的地方!”
孩子点点头,依旧是一脸稚气。
老人笑了笑,拉着那只小手,继续前行......天空下,他们的影子似乎也笑着。
我的耳畔充盈着抽泣声,我睁开眼,原来只是回忆啊!
“落叶归根”我心里默念着,这四个字不断在我的脑海里放大,又想起爷爷总是和父亲说,等他离开的那一天,一定要把他的骨灰送回老家。是啊,他也该归根了。
又是一年秋天,不经意间发现路旁的树叶已经换上秋日的盛装。树叶已不再像昔日那样的绿意诱人,但他那刺眼的红更让人激情四溢。凉风吹过,那燃烧着的火球随风飘落,它们在空中自由的飞翔着,但似乎又是漫无目的的飘着,不知前方是何处。
前方,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们,使我们如痴如醉。然而,在你前行的过程中,是不是有那么一张熟悉的面孔,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你的脑海,有那么一些熟悉的场景令你潸然泪下。
萧瑟的秋风中,落叶终会归根,回到那块让他久久不能忘怀的根,而远方的你,是否会归根,会回到那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家,回到那片生你养你,记录你成长历史的土地,回到那夜夜盼你归家的亲人的身边。
叶落了就归根吧!
第3篇:立之于根本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这是行为标准法则。可你也不能一直站立得像一座呆木的雕像吧?站立是我们不可缺失的东西,是各方面的支撑柱。
站得稳,爬得才高。如果你站不稳、歪歪斜斜的,你再怎么努力爬,最终还是会摔下事业。而你站得稳,行得端。无论爬多高你是不会摔下来的。
”轮椅作家“史铁生以思想为双脚重新站立;洪战辉不靠他人补济从特困中站立起来;贝多芬是一位敢于站在巨人肩上的伟人。站立的方式众多,但怎样去站立就要看你是否站对角度,角度的不同带给你的影响也就不同。
站立是成功人士的基础。或许对于站立人人都可以做到,但真正明白站立是怎么一回事的又有几多人呢?站立是成功人士的基础,只有基础稳了你怎么做都要行。前提是站立如信用,你取得了客户的信用,就不怕你以后没有客源。佛寺大了什么神都能容下,所以要立之于根本。
立之于根本,站立让人显得高大、威猛。站立使人抬头挺胸时会感到自信心满满。
立之于根本,是商业界的法则。坐得端,站得下,立足于商业之间。要不伤害消费者的利益,要不欺骗消费者乱打广告,要不明为消费者暗里却偷斤少两。( 书村网 www.mcqyy.com )
立之于根本,才能使消费者不断支持你、拥护你。在商业界的商人并非都无商不奸。在一家ipone电脑公司中老板发现ipone电脑存在一些问题,要求全体员工们在各地销售本公司ipone电脑的场地,将ipone电脑全部收回。老板说了这样一句话:“宁损失自己利益,也决不损害消费者一丝一毫的利益”。话刚说完,全体员工为自己有这样一位老板感到自豪而鼓起激烈的掌声。
立之于根本,无论你是谁,都要做到坐得端,站得正,行得通。你才能有所提高、不断前进。
第4篇:礼是做人的根本
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第二讲是“礼”,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修养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做为青少年,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知礼懂礼的人。
说到“礼”字,很自然我们会想到“礼貌”、“礼节”等词语。没错,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修养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华传统美德以礼为先,一个人没有礼节便不成方圆。
“不学礼,无以立。”正如孔子所说,礼,是一切的根本,我们万事都要以礼为先,古今中外亦是如此。
古代张良在秦灭韩后,立志为韩国报仇,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并让张良帮他捡起并穿上,虽然张良内心气愤,但为了不失礼节还是照做了。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要求张良次日五点与他会面,老人反复提出无理的要求,可是张良从未失去应有的礼节,最终经过了考验,从老人那里得到一本宝书,并靠着这本以礼而得的书辅佐沛公刘邦,为他献计献策,最终成为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可见,礼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人生失意,也要时刻保持做人的礼节,最终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虽然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以礼为其标志,但是在国外亦有不少的礼仪之士。正如西班牙小说家松苏内吉说的“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在当今的社会只有以礼待人,方能与人和平共处,结交良友,成就一番事业。又如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礼貌使那些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相待的人喜悦。”无论是否必要,在如今繁杂的社会中,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礼貌,人们总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你,哪有人喜欢成天说话粗鲁、蛮不讲理的人呢,又哪有人不喜欢笑脸相迎、以礼待人的绅士呢?爱默生说得好“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许多人会说生命如此短暂,为什么还要多费时间做这些无意义的事呢?如果做事直接一点不是更好么?可他们从未想过,生命不仅仅只为“做事”、“成功”这样的词存在,有了礼仪,人就好比是一座打开了所有窗子的房屋,人人都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了解对方,如果人人都有了礼节,沟通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行事也会变得更加简便、快捷,有时再多花了一些时间以礼待人后,会在成功的瞬间发现不知何时身边又增添了一个值得信任、同时愿意与你一同奋斗的挚友。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道德品质,我们中华民族只有人人做到有“人,利后嗣。它不仅代表一个人的样貌,更代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礼”,才不会被外国人所轻视,才会在世界大放光彩,才会成就一个真正伟大的中华民族。
第5篇:诚信是根本
俗话说,“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今天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我童年时所经历的撒谎事件吧!
在我的记忆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那一件事:在烈日炎炎的一个中午里,身为一位一年级的我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已经升级了,就应当干出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出来,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一看!这样才对得起我已经升级了的这件事情。父母常教育我说:“升级的小学生啊就应当多读书,少贪玩!你应当看一看经典的连环画,用想象力去读画中的字,当我看见爸爸书桌上有一本封面设计十分引人注目的书时,就把我那件轰轰烈烈大事的对象锁定成了它。
我在书旁边的画上面胡乱地画了几个小人,还自顾自地拿起书像小博士一样摇头摆尾地读了起来,一边埋头苦练地画呀画呀,“1、2、3、4、5、6、7、8、9、10,大功告成了!还有‘王’、‘田’、‘人’好了!哦还有我的大名呢!‘方紫铱’!ok了!”我一边自满自意地画着我的作品,一边自言自语地读了起来。
可是,最后那一面美丽无暇的画面就这样被我这个小博士给活生生地糟蹋掉了,我顿时才知道了自己已经犯下了滔天大罪,急急忙忙地逃出了“犯罪现场”。最后,不出我所料,爸爸发现了这一件案件,他拿着“大手”来审问我来了,当爸爸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的脸蛋已经成了烧熟的茶水一样烫了。我最后支支吾吾地说出了一句:“那是……那是……隔壁那个小孩子画得。”最后爸爸相信了他的女儿,二话没说就走了,我知道爸爸对这件事情已经不再刨根问底了,毕竟那是隔壁家的孩子。
每当我回想起那时候的点点滴滴,我就会“扑哧”地一下子就笑了出来,我感觉自己在那个时候可真是好玩搞笑那!不过诚信依然是金,诚信依然是存在到这个大千世界上的王道!
第6篇:根的联想
晋朝陶渊明因为菊花象征着隐途而喜欢菊花,唐朝时人们因为牡丹象征着富贵而喜欢牡丹。
然而,人们在赞美花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根,没有根的奉献,能有花的艳丽,果的芳香吗?
是的,任何花草树木都离不开深藏在地下的根,它的确有一种令人折服的气质和精神。
根没有花果的美丽姿态,没有果实甘甜爽口的果肉,没有茎干挺拔笔直的身材,更没有花蜜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把自己扎到土壤最深处,最黑处,好像要征服这地下的黑暗,用自己的血汗和辛勤向深处进军,向深处呐喊,而这正是它的伟大,它的高尚,它不夸耀自己,不把自己显现在外让人们欣赏,却在土壤深处做出贡献。
它是无私的,吸收来的养料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花、果实、茎、叶,为了它们的生长,它们的美丽,它宁愿埋没自己,宁愿把一生隐藏在地下,它每时每刻都在为别人做出贡献,而它却在土壤深处埋没了自己的奉献和辛勤。
似乎在它的感觉中,花、果实、茎、叶的美丽也是它的美丽,它的骄傲。它从不的忌恨美丽,也从不羡慕漂亮,因为这些美是用它的汗水换来的,它是多么谦逊,又多么地自豪。
它认为生活并不是为了荣华享受,而是为了有意义,有追求,有奉献。只要是这样,不管生命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都是快乐,幸福的。这大概就是根的生活真谛吧!
对于未来,它只看到希望―仍在奉献,生长,它就会顽强活下去,直到死。这就是根的一生。
无私的奉献就是根的理想,根的追求,根的快乐。做根一样的人不同样是幸福快乐吗?
第7篇:不能失去的根
地球,我们唯一生存的空间,大树可以没有叶,但却不能没有根。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珍惜资源,节约粮食,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国曾经试图建立一个人工的生物圈,研究一下人类离开地球是否能够生存,不过这个实验进行两次,并且两次都已失败而告终。也就是说,在最近几十年内,我们是不可能离开地球生存的。既然不能创造一个与地球一样的生物圈,那么我们只能珍爱我们现在的地球,这唯一的地球,一旦失去,那就意味着人类的终结。
最近几年,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五里外的楼房看不见,呼吸空难,这不都是雾霾惹的祸吗?而雾霾有来自哪里?城市里的发电厂等,每天都在向大气中排放PM2。5,它的半径可达2。5微米,并且都是重金属等一系列的有害物质,吸入肺里就不会出来,危害非常大。五十年前,英国也曾遇到过这类问题,不过现在他们解决了,而我们刚进入这个靠破坏大气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时期,我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向英国学习一下,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在城市里,垃圾还算少,在郊区或者一些小城镇,各种生活废物随处乱扔,有时候风大居然满天都是,这就要求我们最为一个中国的公民要去保护、爱护、呵护环境。不过这与中国人民的素质偏低也有关系,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素质会提高的。
中国土地沙漠化非常严重,沙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并且又以飞快的速度扩大,暂且不提这个,赤潮、臭氧层空洞、酸雨这些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环境问题,我们都想避免,从各个国家保护环境的政策中就可以看出,不过,令我担心的是,虽然政策有了,而那只是纸上谈兵。我们打着保护环境的幌子来破坏环境,满足人类的一点私欲,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结果断送了人类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值得吗?
所以,我认为环境与人类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我们不肯让步,一再的把环境推向死地,最后换来的只有我们的灭亡。我不希望我们的政策幌子,我也不希望我们失去我们的生活。即使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更长久的发展,珍惜环境吧。
第8篇:万物皆有根
树有根,又根才枝繁叶茂,有根才坚定不移,有根才绿树成荫;
草有根,有根才生机勃勃,有根才“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
花有根,有根才经冬立夏,有根才芳香百年,有根才花开花落;
人也有根,人的根是什么?人的根是那些万古不朽的优秀品质,是那些发自内心的呵护……
第9篇:假如我是根
我——一个极为普通,极其常见的根,我的样子和外貌并不美观,所以并不受人注意也没有任何人称赞过我,因为我整日整夜都生活在漆黑的土地里,尽管这样我也不感到自卑,尽管没有任何称赞,可我也会尽职尽责。
我的朋友是一枝扎在石缝中的小青竹,因此我必须要将自己的手脚伸的很长很长好为它吸取养分。我拼命向下扎根,一阵寒风吹过,小青竹有些摇晃了。我必须将它稳住,我分散出一部分“脚”牢牢的深入,“手”牢牢的抓住泥土。这样风再大它也不怕了。我每次听到人们发自内心的称赞时仿佛那是自己,好自豪,好骄傲。看着朋友一天天长大,我很满足很欣慰。
如今的我依旧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自己的岗位……
第10篇:屋顶上的那颗落地生根
我不怎么喜欢种花,原因是养花实在是一件苦差事,我没有耐性,经常浇水的事我做不来。但是我喜欢欣赏花,于是这种矛盾的心理只能逼使自己养一些容易养活的花,一来可以了却养花带来的麻烦,二来可以在无聊的时候欣赏给自己带来一点欣慰。
于是在我的阳台上种了两棵落地生根。因为一棵太小了,而且一副病央央的样子,就把它从花盆里拔出来,顺便把它丢到对面的水沟里,没有想到在扔的过程中被风一吹居然吹到了对面的屋顶上了。我没有在意,毕竟那么一棵小小的落地生根对屋顶根本不会起到什么作用。更别说还有什么生存的机会了。
随后的日子里,太阳火热地炙烤着大地,炙烤着屋顶上的那颗落地生根,几天没有看见了,它显得更加虚弱了,好像随时都会被太阳烧着的样子。我可怜过它,毕竟那也是一种生命!而且是我亲手把它扔到屋顶上面的,有几次都想给它浇水,可是距离有么远,再加上阳台上的防盗网,容不得给对面的落地生根浇水了,我想,它的死是迟早的事,在我的下意识里,它的生命最多能维持两天就不错了。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着,渐渐地,我把落地生根的事给忘了,直到有一次,天空下着很大的雨,而且下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无意中发现了原来那颗落地生根,在空旷的屋顶上,它显得特别刺眼,犹如荒漠中的一块绿洲。落地生根长得很是肥大!起先不敢相信,后来终于确定了,真的是那棵曾经被我丢掉的那棵!它长得比原来高大多了,郁郁葱葱的、绿绿的、宽厚的叶子,在雨水的浸泡下显得生机盎然。
可是不久,火辣辣的太阳又像原来那样炙烤着大地,地面上的温度都是那样的高,屋顶更是可以想象了。这下落地生根恐怕难免一死了吧?我发现此时的落地生根那肥大的叶子有些干枯了。心痛的感觉不敢让自己往下想下去,毕竟那都是我一手造就的后果。
在房子的旁边有一棵巨大的马尾松,在风的吹拂下,不时地有松树叶子飘落到屋顶上,落到落地生根的身上,仿佛要把那棵被阳光炙烤得无力的落地生根给埋没。
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月光如流水一般倾泻在大地上。我躺在栏河上,仰望苍穹,曾经的委屈又袭击了我的心头。我苦不堪言,心里很是失落。
我翻身的时候,发现对面的屋顶上好像有一个朦胧的影子。那影子是大大的一簇,在朦胧的夜里,看起来像一个矮小的精灵!
于是我翻身起来,怀疑自己的眼光,想像着以前随手丢去的落地生根,一种期待的心理使我回到房间,拿来手电,在手电的照射下,我认真地看了看,那影子居然是落地生根!而且已经开满了花!我不敢相信,曾经被我判了死刑的花还能活着,并且开了花!那花红红的,犹如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像是一个小小的喇叭,在干涸的屋顶上显得特别刺眼,猛地,一种触电的感觉袭击着我的神经,我完全被它的那种顽强的生命给震撼了。
是啊,从始到终,我心中不就是有太多的委屈吗?总是自以为自己是多么的不幸,认为落地生根会马上死去,甚至还在嘲笑它的存在是多余的。现在看来我是错了,那可是一个生命啊,那棵高大的马尾松不是要它死吗?它却选择了坚强,用一种沉默造就了它生命的辉煌,它照样好好地活着,而且还开了花!
我还有什么好苦恼的呢?受了别人的污蔑就不能好好地活下去吗?从此,我走出了那个漫长的黑夜。
如今,那时的烦恼已经消失了,我也离了那个令我伤心的地方,但是,那棵在屋顶上的落地生根的精神却一直地伴鼓励着我、随着我,使我对人生又来一种重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