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09-16 11:51:19
第1篇:和谐
和谐犹如一幅画,和谐就像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产生力量。和谐就是包容。小鸟之所以在空中自在飞翔,是因为蓝天可以包容下鸟儿;鱼儿之所以在海洋中遨游,是因为大海足够包容鱼儿;马儿之所以在草原上快乐奔跑,是因为草原可以包容下马儿。
其实,和谐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它就像我们的家人、朋友,亦或者是影子。社会中,自然中,家庭中,学校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它高洁的身影……
有人说和谐是一幅美丽的画,也有人说和谐是生活的快乐源泉,而我认为和谐是一首动听的音乐。再美丽的花,没有绿叶的衬托也会显得单调;宁静的天空,因为有了云朵的依偎,才显得更加祥和;宽广的海洋,因为有了鱼儿的点缀,才显得更生机盎然。在我看来和谐很容易做到,不踩踏花草,不向河里乱丢垃圾,这是自然和谐。家人相处和睦,这是家庭和谐。与同学,老师见到面打招呼,不和同学发生冲突,这是校园和谐。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不乱丢垃圾,这是社会和谐。
和谐不是强迫,也不受名跟利的束缚,就像雄鹰飞翔是为了搏击长空,而不是展示自己的羽翼,船帆高高升起是为了航海,而不是展示自己有多么强大。
和谐是一首动听的音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奏响他那美妙的旋律。
第2篇:和谐的奏乐曲
“宰相肚里能撑船。”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道。我脑子里像放电影似的,那件事慢慢地在我脑子里浮现……
我急忙地跑回宿舍,小茹急急忙忙地跟随着,与此同时,两人几乎都到了宿舍。
“为什么,凭什么给你啊?”小茹朝我大声嚷嚷,我一气回去,脑子完全没有经过思考,立马反驳道:“那为什么给你啊?”
小茹跳了起来,用手指着我的鼻子说:“我的就是我的。”我急了,转眼间,我似乎变成了关羽。
宿舍规定,先到宿舍的人先洗澡,我们定了这条规矩之后,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生怕抢不到位置。
我两眼瞪着小茹,脑子里有一个天使走了过来:“要宽容地善待他人,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与其抢这个位置,不如善待他人。
眼睛从瞪圆变得温柔地看了看小茹:“算了算了,我大人有大量,不跟你计较了,位置就让给你吧。”此时,小茹手舞足蹈,宿舍里的同学也长舒一气,我呢,为自己的宽宏大量感到无比幸福。
愤怒到理解最后到宽容,这不就是和谐的奏乐曲吗?宿舍里的朋友能互相谦让,理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简单不过。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为那互相争吵的盆位,只为拥有那真挚的情与宽敞的胸怀……
第3篇:扬和谐风气 奏华夏凯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题记
世间万物,非阴即阳,气运之间,和谐并存。和谐如微风轻拂,吹遍华夏大地;如,润雨细绵,滋养华夏生灵;如擎天巨石,撑起华夏脊梁。与时代一道,共奏华夏凯歌。
扬和谐风气,奏华夏凯歌,颦蹙间尽显人间真情。
纵人有七情六欲,但面临抉择,必以身先士已。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谢海华,悉心照顾残疾的妻子长达28年,他在亲友的言语下也曾犹豫过,在现实的击打面前也曾颓丧过,但望着病床上的妻子,他内心实在无法割舍。相信,是那一刻的决定,相濡以沫是半生的深情。平凡的两个人在命运面前,却非凡地勇猛。最长情的告白,已胜却人间无数,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厮守就是幸福。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却彰显了人间大爱,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这世上最和谐的存在。
扬和谐风气,奏华夏凯歌,眉宇间尽勘世道和谐。
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社会是人的集合体,每个人都依赖社会而存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发展中从未停止过,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在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和”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在《尚书》中“和”被用以描述家庭、国家的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礼记》中,更是表达了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社会的无限憧憬。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和谐社会提高到了国家层面,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他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长期历史过程。只有每个公民都成了“和谐分子”,整个社会才能称之为“和谐社会”;只有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则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和谐社会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不久的将来,华夏大地会播撒下和谐的种子,和谐的花朵会竞相开放。
扬和谐风气,奏华夏凯歌,天地间尽享自然和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行为都应该遵循自然法则,但社会飞速发展,人与自然间展开了一场斗争。残垣上的瓦片,你能否告诉我,黄沙吹尽处,还有没有梦的家乡?罗布泊的胡杨,你能否告诉我,湖水褪尽处,还有没有鱼儿徜徉?楼兰一梦,刺痛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房;渐渐退去的罗布泊,是否还怀念过去的好风光?残壁断垣,怎道明月半墙;枯枝白骨,却话意灰心凉。挥之不去,总是无限感伤。世间的一切,就这么和谐的存在着,却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给了和谐本不该有的创伤。乱砍滥伐获得暂时的炊烟袅袅,玉裹厅堂,最终却只落得绿色尽失、黄沙猖狂。但总有人让我们看到希望,在塞罕坝林场里几代塞罕坝人用了56年的时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越来越多的地球卫士,用他们的行为激励着全社会共同投身绿色和谐的建设当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与自然定能和谐共处,青山绿水必能永留人间。
“天不语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和谐是曲三重奏,一奏人之纯然,二奏社会美感,三奏人与自然。浩瀚苍穹,泱泱华夏,古老的文明在召唤,和谐之美你我共建和谐,和谐的曲一直萦绕耳边,不绝于行,不忘于心。
第4篇:以和为本,致谐共生
美的真谛就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身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和”字的理念宽广深刻,在《辞源》中“和”就有“调”、“顺”、“合”等多种释义。早在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著名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字的意义也更为具体细化,“和”就是太极图的圆圈,是维系阴阳鱼对立统一的矛盾合体。
“谐”由“言”与“皆”组成,意为“大家同时开口说话”,东汉的许慎在《说文》中说:“谐,恰也。从言,皆声。”
“和谐”一词最早出现于《诗·周南·关雎》中,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和”与“谐”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新词组。在历史奔腾的长河中,“和谐”的意义囊括了世间万物,正如题记中冰心所说的那样,和谐体现在人、物、环境中,是无机世界与有机世界的融合统一。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以和为本,致谐共生。《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礼之用,贵在和”小到邻里亲朋,大到异国邦交,“和谐”都是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石和描绘美好蓝图的神奇画笔,这样的“和谐”不是要求人人思想统一,事事千篇一律,而是在不同文化熏陶下对外来相对事物的包容和理解。中华文化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前提和核心就是“和”,“和”操纵万物;而“谐”是“和”思想的终极目标,是理想的人人关系;和谐的人人关系才会构筑一个和谐的大同社会,和谐的大同社会才能引领一个国家的美好未来。孟夫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强调了和谐的社会关系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世界的美,就体现在人人和谐上。所以与人交要以和为本,力求和睦共处,求同存异,才会致谐共生,共建友好温馨的社会环境。
美学中的和谐,以和为本,致谐共生。“和”一字是从古代乐器及其演奏的音乐中发源的。中国古人通过音乐提出“和”的理念,而音乐又源于天地自然之和。《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抚琴女弹奏琵琶时“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展示了各种音符之间的“和谐性”。虽然是不同的旋律和基调,然而结合在一起时却迸发出强烈适宜的音乐美感,毫不突兀,反而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爆发力,令人拍手叫绝。这就是由“和”致“谐”。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中就有“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由此可见,在建筑学方面“和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核心。中国的建筑无论是豪华雄伟的宫殿,还是简朴至约的茅草屋,都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致力于构建出一幅完美的画卷。美学中的和谐,以和为本,强调各部分的协调一致;致谐共生,将每个独立的个体完美地融合于它画面质感的整体中,犹如把璀璨的宝石嵌入华贵的皇冠中,使其恰到好处,浑然天成,共生共衍。
人地和谐,更要以和为本,致谐共生。三毛说:“世间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和谐。”世间万物共生共存,无机世界与有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于是“和谐”在这种人地关系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问题却频频爆发,似乎飞速的发展带来的是地球的不堪重负。就此情况,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的关系时,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近日竣工的世界大桥港珠澳大桥中便体现了“人地和谐”这一理念,工程师们“舍近求远”只为保护海里的白海豚,维护它们的家园安宁。超级工程与中华白海豚相互守望,是人与自然和谐美丽的画卷。所以人与自然之间要以和为本,共存共在;致谢共生,互融互利。
“和谐”不是一把丈量尺规制万物,它是大局的指挥者,是纵古流长的纽带,维系万物的平衡,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和谐”不是抽象的形容词,它存在于每人生活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次呼吸。人人关系的和谐,铸就社会环境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描绘国家美好的画卷;人人关系的和谐,派生出物物关系的和谐,物物关系的和谐,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共生的温馨画面。《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以和为本,悦纳他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致谐共生!
第5篇:和之悦悦,谐以悠悠
和谐是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的配偶。――罗曼·罗兰
和谐若水,流经古往,贯以今来。每一次艺术都必备和谐的水,以其沐于信芳,除以杂糅;每次斗争都需要和谐的水,以其冲淡硝烟,稀释野性。和之悦悦,谐以悠悠,和谐的水一直在流,古不停,今亦不止。
自古以来,人便有“和”的意识,古人译其为: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从而有了我们所熟知的“政通人和”“以和为贵”等词。冰心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的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确而如此,从人的方面,我们追求的不仅仅只是面貌的美,更是心灵与外表的和谐美;从物的方面,往往搭配的和谐的更为吸引人的眼球;从环境方面,不和谐的常常引起的是情绪的反差。
当然,和谐之意不止于此。古便有“路不拾遗”的佳话,而今更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豪情,这些处处是和谐的体现。回首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也都向着“和谐”看齐:像孔子,我们所熟悉的儒家的创始人,及核心思想是“仁”,然则,仁者爱人,正是和谐之所求也;又如墨家,其“兼爱”“非攻”的民本思想亦是和谐之所示也……
大同社会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我想,其原因正是和谐吧。《大道之行也》中便提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而之,我们的中国共产党追求的也同样是以和谐为基础的大同社会。
说到汉朝,不禁想到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不一般的路,它将中国与其他国家联系了起来,实现了古代商业的发展,让中国技术传入西方,让西方技术传入中国,便利了其他民族,也便利了本民族。说到这,我更想把它称为和谐之路,因为踏过这条路,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笑容满面和团结合作,更是侵略式兽性的进化。
回看今朝,中国在砥砺前行着,在迅速发展着,这不仅得利于正确的指导,正确的方式,更得利于如今和谐。当然,没有和谐,一切空谈,所以,中国的崛起以和谐为基底――和平的方式外交,共享的理念发展,民主的行为决策。不仅于此,习近平主席的那句“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也一直萦绕于心头――人生于自然,就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吾信举矣;“世间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地品出它的和谐”,吾觉是矣;“和谐之以悦悦悠悠”,吾所悟矣。
第6篇:温哥华的和谐曲
在温哥华的大街上,阳光照耀着,多么光彩夺目。一只鸭妈妈带着六只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散步。有的小鸭蹦来蹦去,像吃了一口蜜一样,高兴得不得了!有的一直目视着母亲,也很快乐,但谨慎的很。几只小鸭在左顾右盼,仿佛来到了“鸭”间仙境,但不一会儿,这里仿佛就成了他们的“鸭”间地狱。
几只小鸭不经意掉进了下水道!他们有时浮起来,有时落下去,一直挣扎着。尽管鸭妈妈竭嘶底里地喊叫也没有办法。但它忽然眼前一亮,原来是站岗的交警。它飞奔去到交警面前,急速扇动翅膀,拼命扯着他的裤脚,示意他去下水道。
交警完全不知道鸭子在干什么,轻轻地推它,示意他让开。鸭妈妈的翅膀扇动得更快了,还用力的跳了几下,啄了啄他的鞋子,又向下水道飞奔而去。
交警跟了过去,惊奇地看到了这一幕:几只鸭子嘎嘎地叫,好像在说:“妈妈救我,快救我!”交警毫不犹豫地脱下了鞋子,把鞋带松开,用手拿着鞋子向下水道伸去,放到水面上,当交警再想把鞋子往前延伸时,突然发现,鞋子竟然浮在了水面上!交警毫不犹豫地伸出了另一只手,把鞋子大力的按了下去。鞋子像渴了似的,马上就喝满了水。小鸭子却一直往角落挤,怕是有坏人似的。鸭妈妈只是快速地叫了几声:“嘎嘎。”它们才进入了鞋里。因为里面有小鸭和水,很重,交警只好用力往上拉。突然砰的一声让人出了魂。鞋带断了,小鸭子又掉进了水道里。没办法,交警只好用他那干净的双手在臭气熏天的下水道里捞小鸭子。他快速地伸出双手,一只耳朵贴着地面,面朝左,用手捞着东西。他不断地捞着,在每一个东西上摸着,时不时会捞出一些垃圾,但终于用这个方法,才把小鸭子救上来。
鸭妈妈非常感激,走到交警面前,轻轻地啄着他的双手,表示友好,还领着小鸭跟着他去换鞋,但天色已晚,他们该回自己的家了。但鸭妈妈还是照样啄着交警的双手,垂下了头……
它们走到了十字路,悠悠地过着马路。不一会,一辆车、两辆车……都停在了它们的左边,它们没走斑马线。在这无笛鸣声的车海里。鸭子们像在心里哼着一首温哥华的和谐曲,摇摇摆摆地上路了……
自评:本文主要写了鸭妈妈和小鸭们在温哥华发生的事。展现出了温哥华中的和谐:表达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
互赏:文章新颖,将交警在救小鸭子的环节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但是文章缺少了交警救小鸭子环节的心理描写。
第7篇:让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
近来,我读了《一只小鸟》这篇文章,我感到:告诫孩子们,童年的顽皮与无知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不要伤害小动物,让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
故事讲的是,小鸟只是和老鸟在巢里唱歌,它们过得很快乐。有一天,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突然,小鸟探出头来,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大声歌唱起来。在树下的孩子们听到了歌声,抬起头来,一边听小鸟歌唱,一边想办法抓小鸟。调皮的孩子们出谋划策,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树上的小鸟抓住。有几个孩子偷偷的拉弹弓,打小鸟。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小鸟被孩子们的弹弓打伤了。突然间,老鸟回来了,正好把小鸟救回巢里。从此以后,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小鸟的歌声了。我很同情小鸟的遭遇,在此,我要对社会大声喧哗,保护鸟类,人人有责,这一点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这个社会里,据我所知,农村的野味很丰富,导致很多人都喜欢到乡下吃野味,吃的人多了,数量就开始慢慢减少了。在城市很多餐饮店偷偷回收、加工穿身甲、原鸡、猫头鹰、黄鼠狼、麻雀等等动物,这些乱捕滥猎、伤害、贩卖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及时检举和控告,发现受伤或受困的野生动物,及时报告当地保护部门,确保野生动物得到及时救护。让我们这一代负起责任好好保护野生动物吧!让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告诉身边的人,切记不要乱捕滥捉,特别是在繁殖季节,更要严禁,以保护它们代代相传,繁荣发展,这是一件关系到后代的大事,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我相信,经过大家自觉遵守,鸟类及其珍稀动物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生存空间,让它们的生存坏境里,处处有鸟的足迹,鸟的歌声在我们生活和自然界中荡漾。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认识到,我们人类应该爱护和保护好鸟类和其它珍稀动物,更应该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这样我们才能和大自然和平相处。
第8篇:那次弯腰刚刚好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当换了洁白群衣的云朵妹妹欢快地唱着歌儿时,当温和的阳光沐浴在温哥华街头的花草树木时,一群羽翼未丰的小鸭子跟着鸭妈妈沉稳的步伐摇摇摆摆地前进着,开始上演了一场“母鸭救子”的故事。
在2001年9月29日,阵阵微风轻轻抚摸着这些调皮的鸭宝宝,它们宛如跳着迪斯科的新一代种子号“选手”,毛茸茸的小身子扭动着圆滚滚的小屁股,左跌右撞地“跳着舞步”,鸭妈妈为了让鸭宝宝们看看世面,把小鸭子带到城市,它时不时地扭头看看自己的小天使们,眼神里流露出母爱慈祥,自豪地漫步着,绕过一个下水道,就在这时,噩运降临了……
水流哗哗的喘息声犹如死神洒落的天河之水,污渍密布的毒药好似贪婪的猛兽企图把猎物吞没,等到鸭妈妈和四个鸭宝宝安全通过后,“猛兽”突然张开血盆大口,扭扭脖子,恐怖苏醒了,队末的两只小鸭子好奇地探头看了看下水道,突然不幸失足跌落,“扑通”一声,鸭妈妈突然听到了“死神的号角”,赶忙转头飞奔出事地点,两只小鸭子可怜着急地求助着,鸭妈妈拼命让自己镇静下来,想着怎么救自己的宝贝。
突然,她看到一个巡警在搀扶老奶奶过马路,就赶快跑到巡警身边,使劲扑闪着翅膀,双脚不停地跳着,用脖子指了指小溪流和草地上的铁桶盖。有水也有盖,那不就是……巡警恍然大悟,以百米跑的速度来到井盖旁边,看到两只鸭宝宝一沉一浮地挣扎着,他迅速找来几根长长的藤蔓与粗铁丝,把藤蔓紧紧地缠绕在铁丝上,围成一个网,再把长长的铁丝杆固定在网上,娴熟又小心翼翼地将鸭宝宝成功捞出,并用矿泉水仔细地清洗着它们湿漉漉的小身体。鸭妈妈亲了亲鸭宝宝,并用柔软的脖子亲昵地在巡警裤子上蹭了蹭,与六个宝宝们一起跳“感谢舞”,向巡警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柔和的阳光与树叶的沙沙声,构成了最动人的和谐场面,巡警让司机们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目送鸭子们回家。
我想,鸭妈妈一定不会忘记,那巡警深深地弯腰就孩子们的场景,他们共同谱写了一篇动人的人类与动物相亲相爱的乐章。
第9篇:和谐校园,你我携手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附中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附中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吧!
第10篇:和谐生美
和谐,大至世界各国,小到家庭个人,无不包含着一个哲理:和谐生美。可是我们如何将和谐遍布于整个世界呢?只有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依靠我们啲双手,才能构建一座座和谐啲大厦。
我与田田是从小玩到大啲朋友,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发生分歧,闹得大家不欢而散。事后我们都有些后悔,但是主动与对方打招呼谁也不愿意干,害得我们两个好友如同路人,让我感觉很无奈。我们之间说话少了,冷言冷语却多了起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一件小事而产生啲不和谐啲音符所害。我鼓起勇气,主动找他谈话,他也热情待我,我们之间啲关系越来越亲密。可见,和谐在这世界上是多么重要啊!
和谐,多么美妙啲音符。假如没有人与自然啲和谐,天空将不再湛蓝,湖水将不再翠绿;没有和谐,两国就会发生战争;没有和谐,邻里关系就会越来越差;没有和谐,公司啲生意就会清淡;没有和谐,就不会有如此美好啲今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好友,他们共同编创啲《资本论》享誉全球,假如他们不能和谐相处,荣辱与共,在困难时不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两人还能在一起编写出这本巨着吗?在马克思困难啲时候,恩格斯总是向他提供援助,资助马克思二十多年。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可见和谐是成功必不可少啲因素。
毛泽东与周恩来这两位领导人更是和谐相处,他们在一起研究作战方案,共同赶往前线,观察敌情。假如他们不能和谐相处,同舟共济,会有我们中国现在啲繁荣昌盛吗?假如他们不能和谐共处啲话,说不定我们正受日本侵略者啲统治。
和谐是社会稳定啲因素,是亲请啲基本纽带,是个体之间沟通和交流啲途径,珍惜我们啲和谐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