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要通过形象议论说理

2024-09-12 08:01:19 文题网 阅读:

    通过形象议论说理的,如鲁迅先生的《二丑艺术》(《准风月谈》)。他用“身分比小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的“二丑”来类比国民党帮闲文人,指出:“二丑”们“有点卜等人模样,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吐喝几声。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媚喱!”鲁迅用“二丑”形象,类比和议论国民党帮闲文人“忽而怨恨春天,忽而颂扬战争……但其间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这就是用出末一手来了”的“二丑”本质。像这样通过形象来议论说理的方法,与在议论说理中勾勒描绘形象一样,给人的感受和启发是生动真切而具体实在的。夏衍写的杂文《野草》(见《夏衍杂文随笔集》),就其将哲理寓于形象之中,通过形象讲道理来说,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佳作。通观全篇,冠以篇名的“野草”便是这篇杂文的一个总体形象。由于确定了这一总体形象。以下的文章就好做了。我们看到,作者用绘画手法,先做了一番粗线条勾勒—他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是科学家无法解剖结合坚固的盖骨,后来,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置其中,让它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分开了。由于这一勾勒,野草的形象就“活”了起来。在这里,作者引述的野草的力量也便在读者的心中打下了烙印。继而,作者又精雕细刻地将“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形象做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它为着达成生之意志,不管压在它身上的石块如何重,石块的间隙如何狭,总要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尽管曲曲折折,终归要掀翻阻止它的石块!这是多么顽强的野草,又是多么执拗的野草!看起来纤弱,但由于自强不息,终于显现出了不可抗拒的生命力,成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胜利者。在这里,“野草”的形象茁壮了、挺拔了、丰满了,它所蕴含的寓意,它所体现的价值,‘它所展示的哲理,也都生动鲜明地显现到了读者面前;加之作者点石成金的议论发挥,全文讴歌“长期抗战”的“力”的主旨便愈益活灵活现了。这都是很好的形象化的议论。可以说,这种形象化的议论说理是杂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杂文作者必须牢牢掌握的“常规武器”。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