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对这几篇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做了一些概括性的介绍,并非为了全面评价它们的成败得失,那不是本文所能负担的任务。我的目的只在借以说明,它们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而这成就也正是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中·代新人的性格风貌。当然,这成就又并不是过去倡导的那种写英雄人物老路的复归。它们决不是那种简单的歌颂英雄的作品,它们也没有把作品的主人公们写成单色调的人物,它们更没有回避和掩盖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象《高山下的花环》和《锅碗瓢盆交响曲》,都接触了当前社会生活以至部队生活中相当尖锐的矛盾冲突,特别是《高山下的花环》,把作品中英雄人物赖以成长的基础,以及丰富复杂的社会环境,揭示得十分浑厚和宽广,无论是遥远战争年代的苦难,还是记忆犹新的十年乱动的份痛,往往几个细节的连接,就能激起人们深刻的遐思。当然,这一切,都来自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验。鲁迅说得好,不在革命的旋涡中心,又不到各处去考察,是创造不出真切、深刻的艺术作品的。我们知道《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不少故事和细节,都是直接来自自卫还击战中的生活,何况作者又调动了他在部队生活的长期积累。《燕儿窝之夜》的作者,本人就是一九八一年那场抗击特大洪水灾害中的模范人物……
然而,“创作总根于爱”(鲁迅语〕,如果我们的作者,不是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以至他们作品中所表现的一代新人,怀有诚挚的、由衷的真情实感,他们能把这些战斗者、创业者的英雄形象,塑造得如此血肉丰富,深切感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