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900字
1947年,林语堂用英文写的《苏东坡传》在纽约出版,被誉为民国四大传记之一,同时这也是一部他致敬偶像之作。林语堂在此书中写到“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轼的一生中创作了很多惊艳岁月的诗词,对妻子的思念他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关于读书他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他笔下的快乐“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他抒发离别之情“天涯流落无穷思,既相逢,却匆匆”;
当他经历人生的大风大浪,感慨人生时说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旅游,喜欢记载生活小事,记载游历经过,写所思所想,真正将困苦生活活出了让人羡慕的诗意。他不像其他士大夫那样高高在上,他总是那么接地气,书中介绍到苏轼在黄州居住期间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了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在耕作之暇,他到城里去,喝得小有酒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时好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渗透到他的写作中。使他原本书中尖锐的讽刺,锋利的笔尖,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在黄州期间,他自己动手种田,修建庭院,筑东坡,完全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还顺手发明了“东坡肉”;在岭南、在儋州,他尝试荔枝,向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学习酿酒、栽种技术……这些人间真实都让苏东坡显得更加可爱纯粹。
苏东坡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乐天派。他不像李白那样浪漫至死,也不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更没有辛弃疾那种壮志未酬。无论身在何地,处境如何,他的豁达与从容伴随他的一生,他永远将眼前事做好,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受人排挤,贬谪在外,他还是会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每每读到《定风波》,我总试着去揣摩苏东坡的心境,究竟是怎样的心情才能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不止有高潮,也有低谷,唯有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乐观豁达的态度,才能在逆旅中活出精彩的一生!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读西游记有感500字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读《传统美德教育读本》有感
曹操以发代首,谱写诚信诗篇;季札墓树挂剑,轻吟守诺之曲;范式千里赴约,挥画信用风景。做人要讲诚信,诚实的人心里坦然,而撒谎欺诈的人则倍受道德折磨,这便是我读了此书后的感想。
揣着激动的心,轻翻扉页,不知不觉便沉浸于书中。阅读后,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而影响我最深的是关于诚信的内容。这还得从那一次的“诚信考试”说起。
伴着老师那有节奏的脚步声,以及那沓白花花的试卷的出现,我们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语文老师要“突击检查”。教室里顿时哀嚎一片,大家都没有复习。可语文老师像有急事似的,发了试卷便急匆匆地走了。教室里又舒了一口气,此时,我看见很多同学在作弊。他们有的明目张胆,拿出课本大摇大摆地抄;有的小心翼翼,把课本藏在书桌里,抄时还不时东张西望;有的装作若无其事,淡定地抄着掌心里的答案……真是应有尽有,无所不有。看到此种情形,我也犹豫了,终于虚荣心占据了上风,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摸到了语文书,就在这时,一阵风吹回了我的诚实。
“哗啦哗啦……”风像调皮的娃娃翻开了这本放在最顶层的《传统美德教育读本》,打开了写季札墓树挂剑的故事的那一页,一下子我想起了这个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诚信故事。季札奉命出使途经徐国时,徐君设宴款待,在宴席上,季札知道徐君喜欢自己身上佩戴的宝剑,暗自决定等出使回来后便把宝剑赠予徐君,谁知徐君未等到他回来就死了。季札祭拜过徐君后便把宝剑挂在他墓前的树上,便走了。他的仆人很不解,季札说到: “我当时已决定送徐君宝剑了,虽然他死了,但我把宝剑挂在他墓前的树上,这不正实现了当时心中的诺言吗?”我一个激灵,伸向语文书的手像是被羞耻之火灼烧似的,猛的一下,抽了回来。最终诚信战胜了虚荣心,我硬着头皮写完了那一张试卷。
一会儿,语文老师含笑走进来,问道:“同学们,考得还好吗?”同学们低着头小声的回答:“还可以。”老师的脸色霎时晴转阴,大声道:“你们真的没有作弊码?”同学们低着头,不敢正视老师。这时,老师缓和了语气,对我们说道:“同学们,其实这只是一场‘诚信考试’罢了,在这里,我想对大家说,无论是谁,讲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你们应该向小珍同学学习,因为她真正克服了虚荣,做到了诚实。”于是,我在惊喜中获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而今天,我们要求的诚实,是要忠诚待人,相互信赖;是要遵纪守法,忠诚老实;是要勤奋刻苦,扎实学习;是要专心工作,认真踏实。
诚立身,万事需三思而后行;诚为仁,不能摒弃;诚谓信,己诚则人诚。那么,就让我们做个诚实的人,坦坦荡荡,方为君子。
读《童年》有感
今天,我读了《童年》这本书,《童年》是高尔基一部自传小说。
主人公阿列克谢生活在一个充满仇恨的家庭里面,自私粗暴的外祖父经常毒打他。家里还有两位自私的舅舅,他们总是想着争财产,为此经常打架。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列克谢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痛苦,还好他有一个勤劳、善良的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列克谢讲许多的故事,也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还有一个“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列克谢身上的鞭子,尽管他会被抽得红肿,可他被阿列克谢的两个舅舅害死了。因为这些善良的人,所以阿列克谢不至于失去生活的希望。他们为阿列克谢黑暗的童年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的内心变得强大。
看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和他们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没有被人打,被人抽。如此对比,我们没有吃过苦,被父母从小像伺候公主王子一样,难道这些都理所应当吗?父母这样对我们,我们却不知珍惜,不懂感恩。父母体贴的关怀,对于我们是自然的,而我们总是想奢求更多。
从小被父母保护的我们,不用小小年纪就去闯荡,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带来的一切。他们是多么的坚强,而我们却受不了一点苦,我们是否想过,离开父母,我们又能够干些什么?看完这本书,我为自己之前的一些行为感到羞愧。面对如此好的环境,我不应该奋发图强更加努力更加珍惜吗?
从此以后,我要尊敬长辈,不再浪费,为自己的明天而奋斗!
读《老人与海》有感
一本好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一本好书,又犹如一位导师,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老人与海》这本小说让我懂得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真谛。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作失败者,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太大,拖着老人的小船在海上游了三天才筋疲力尽,最终被老人杀死,并绑在小船的一边。返航中,老人又一再遇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一切手段与鲨鱼展开了搏斗,最后回港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小说描写了老渔夫圣地亚哥不向命运屈服、永不言败的精神。在与鲨鱼搏斗中,老人并没有向鲨鱼妥协,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敢战胜了它,尽管最后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正如老人说的“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一个人可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虽然他失败了,但他仍是个英雄,令人敬佩。他身上的这种勇士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陷入了沉思,想到了自己面对困难,叫苦连天的样子,想到了自己面对考试失败,失落迷茫的样子,想到了自己面对难题,习惯性选择放弃的样子,我又想到了老渔夫圣地亚哥面对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鱼和之后一再被鲨鱼袭击的困境下,仍不放弃的样子,顿时,我的脸上热辣辣的,甚感惭愧,汗颜至极。
这本小说,让我重拾了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要抱着必胜的信心,拿出永不言败的勇气,拼尽全力去迎接挑战,完成每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失败了,我也要做个失败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