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有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10 19:34:41
《读《年少早识苏东坡》有感》
拿到《年少早识苏东坡》这本书时,我以为会是一本满是古文的“难读书”。可翻看几页就发现,书里的苏东坡像一个亲切的大朋友——会因为吃到好吃的东坡肉开心,会在下雨天撑着伞散步,还会和朋友开玩笑,一点都不“古板”。
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苏东坡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能笑着面对。他被贬到黄州时,住的地方又破又小,连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却自己动手开垦荒地种庄稼,还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读到他蹲在田埂上,捧着一碗热粥吃得香的样子,我想起上次数学考试,我因为一道应用题没对,回家哭了好久,连晚饭都没吃。现在想想,苏东坡遇到的困难比我大太多了,可他没有抱怨,反而找乐子。后来我再遇到难题,就学着他的样子,先深呼吸,告诉自己“慢慢来,总能想出来”,居然真的没那么着急了。
苏东坡还特别爱学习,小时候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读书,连过年都不肯偷懒。有一次,他为了弄明白一首诗的意思,跑了十几里路去请教老师。这让我脸红极了——我上周因为想看动画片,作业写得马马虎虎,生字还错了好几个。妈妈批评我时,我还觉得委屈。读完苏东坡的故事,我把书桌前的动画片海报换成了“认真写字”的小纸条,每天放学先把作业写工整,遇到不会的字词,就查字典、问老师,再也不敷衍了。
书里还说,苏东坡特别关心别人。他在杭州当太守时,看到百姓喝不到干净的水,就带头挖井;看到西湖堵塞,就组织人清淤泥、修长堤。这让我想起班里的互助小组,以前我总觉得帮同学讲题会耽误自己的时间,不太愿意。现在我主动帮同桌补习数学口算,他学会了之后,还教我怎么画手抄报。原来像苏东坡那样帮助别人,自己也会这么开心。
合上书,我好像认识了一个活生生的苏东坡——他会难过,会饿肚子,却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别人充满善意。以后我再遇到不开心的事,就想想他的东坡肉;学习偷懒时,就想想他凌晨读书的样子。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事: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做个乐观、努力又温暖的人。
(作者是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读罢《年少早识苏东坡》,那个爱吃、爱笑、乐观的东坡先生仿佛跃然眼前!
家长感言
感谢这本书让孩子遇见了可爱的苏东坡。从前那个遇挫爱哭、学习敷衍的孩子,如今会主动调整心态、认真学习,还懂得帮助同学。看到孩子从书中汲取力量并成长,作为家长,既欣慰又感动,也愿她永葆这份热忱。
教师赏析
这篇读后感视角独特,小作者没有空谈东坡的事迹,而是结合自身经历,从乐观、好学、助人三方面展开,文字鲜活又真挚。可见她真正读懂了苏东坡,更将精神内化于心。这份细腻的感悟与成长,正是阅读最动人的力量 。(袁卫静)
《观《西游记》有感》
微风吹过发丝,飘荡在额角,阳光洒进教室,合上书。也许窗处的蝴蝶也要开起自已的取经之路吧!
《西游记》这本书里讲述的是唐僧四人和白龙马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情节变换,心理描写、神态性格都写得一清二楚的,比如;孙悟空爱冲动、急躁的性格;猪八戒好吃懒做胖胖的特点;沙僧和唐僧静文明、优雅的特点......
我在《西游记》里最喜欢的故事是《铁扇公主》,里面说:孙悟空四人取经来到火焰山要灭火,只能借铁扇公主的巴蕉扇,可是人家不给,孙悟空脑袋一转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变成蚊子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铁扇公主只好拿了一把假的给他,哈!这次孙悟空吃大亏了。用假扇子把火焰山的火越扇越大,差点变成“烤猴子”。
孙悟空吃了哑巴亏之后又去找铁扇公主算账,铁扇公主也去找了自己的老公牛魔王帮忙,牛魔王和孙悟空大战不休,僵持了好几天。最后多亏了天界援军哪吒和托塔天王到场,最后降服牛魔王。铁扇公主看到形势不利,为了救老公牛魔王,才把真的扇子交出来,并且承诺熄火修行。
悲唐憎多次被抓,惊孙悟空斗妖降魔,观猪八戒贪吃好色,叹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师徒四人靠的是信念和协作,真正的经书,是那一路上被磨砺得坚韧而顽强的灵魂!这便是西游记的独领风骚。
《读《格林童话》有感》
翻开《格林童话》这本书,就像推开了童话世界的大门,它带着我开启了一场奇妙无比的童话之旅。
我最喜欢的是《生命之水》。这个故事讲了三个王子为了治好老国王的病,先后踏上了寻找生命之水的道路。在寻找生命之水的过程中,大王子和二王子都被困在了峡谷中,只有小王子顺利找到了生命之水,还意外地得到了一把神奇的宝剑和一个永远吃不完的面包。善良的他救出两位哥哥,还用宝物帮助许多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小王子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善良、有爱心、机智勇敢。他出发去找生命之水的原因是真心希望老国王的病能好起来,而他的两个哥哥都是因为想当国王。小王子见到小矮人,非常有礼貌,不像他的哥哥们那样傲慢无礼。正因此,小矮人才愿意告诉他怎样获得生命之水。当小王子得知哥哥被困,他真诚地恳求小矮人放过他们。他没有将宝物占为己有,而是无私地帮助他人。而他的两位哥哥,被小王子救出回到王宫后,不知恩图报,反而为了王位加害小王子,真是令人讨厌。幸好最后真相大白,大王子和二王子被赶出了王宫,小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我想,小王子以后当上了国王也会是一个处处为百姓考虑,受百姓爱戴的好国王。
《生命之水》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人要真诚善良,遇到困难要坚定勇敢,提醒我要懂得感恩……以后我会学着像小王子那样,带着善良前行。
(小作者是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
后 记
我喜欢读《格林童话》,一个个童话故事里都蕴含着道理。
家长感言
希望你一直保持对阅读的热爱,让心里那棵思想小树苗在书籍的滋养下长得更茁壮,未来笔下的文字也能慢慢生出力量,藏着温柔,闪着光。
教师赏析
小作者是个有心的孩子,在《格林童话》故事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生命之水》这个故事,在三个人物的对比中,凸显小王子“善良、机智、有爱心”的优秀品质,并且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从书中的人物和故事里,得到人生的感悟。(黄加平)
《读《曹刿论战》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古文观止有意思》。书中从《史记》《战国策》等经典典籍里精选了许多历史故事,读来既涨知识又觉生动。其中,《曹刿论战》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这个故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的是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庄公准备迎战,平民曹刿却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动求见庄公,想要参与战事谋划。面对曹刿“何以战”的追问,庄公先是提出以衣食分人、以诚信祭祀鬼神,都被曹刿一一否定——前者是“小惠未遍”,后者是“小信未孚”,都不足以凝聚民心、赢得战争。直到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才认可这是“忠之属也”,认为这才是能让百姓信服的根本,足以支撑鲁国一战,并主动请求随军作战。
战场上的曹刿更显智慧。两军在长勺对垒时,庄公刚要击鼓进军,曹刿坚持“未可”,直到齐军三次击鼓、士气耗尽,才下令出击,一举击溃齐军;齐军逃跑时,庄公想立刻追击,曹刿又拦住他,亲自下车查看齐军车辙,登车眺望其旗帜,确认辙乱旗靡、无埋伏后才下令追击,最终大获全胜。战后,曹刿解释取胜之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又道大国难测,需察明虚实再追击——这番话既显军事谋略,又见谨慎周全。
读完这个故事,曹刿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清晰:他虽非权贵,却心系国家安危,敢于在危难时挺身而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这让我想起2020年疫情来袭时,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抗疫一线,争分夺秒救治患者,不就是这种担当最动人的模样吗?他不盲从权威,用“忠之属也”点出民心才是战争根本,是独立思考的清醒;他在战场上沉着冷静,既懂把握战机,又能谨慎避险,是临事不乱的智慧——这让我想起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樊振东的表现。当时他对阵日本选手张本智和,开局就连丢两局陷入被动,可他没慌着猛冲猛打,反而通过换战袍调整状态,他顶住压力果断发力,最终4:3逆转取胜。樊振东在逆势中稳住节奏、伺机突破的沉着,和曹刿“彼竭我盈”才出击的智慧,真是异曲同工。遇事有担当,思考有深度,行事有分寸,或许就是曹刿给今天的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精读论语二则有感》
孔子是鲁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文章很多,最出名的便是论语十二章,而今天我就来说说读完论语二则的感受。
这些文章较长却字字为精,每一句话都有它的道理,这些话不仅在激励着我们成长,也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便是要我们如何学习。其中学指学习,习指复习,字字精华让人恍然大悟,而不亦……呼是文言文的一种句式。它整句的大意为: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之前的知识点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仅写出了好的学习方法,也提醒我们要去温故而知新,不能学习了新知识而忘掉旧知识,并且在这里孔子老先生特意运用反问句式强调了语气,写出了学习的重要以及应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后面请大家来听听我的故事你便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句话了。有一阵,我学习态度十分不认真,总是羡慕那些放学回家就能玩的同学,不理解为什么我却要不停的做习题,直到我读到孔子的这段话,我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我开始重新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每遇到一个知识点便把它记下,每天做完习题后看一遍我记的知识点,每周看一次前一周总结的知识点,从那时起我的知识点便撑握的越来越扎实了,这不是正如孔子老先生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吗?
这段话十分出名,让人醍醐灌顶,这篇文章简短却意义重大,让很多人都从中受到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不也应如此吗?在学习时更应认真记录每一个知识点,及时复习旧知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精读《论语》二则有感》
学习是什么?学习的好处是什么?可能这些问题经常在我们的脑海中回荡。学习不是一件事,而是两件事,“学”是学习新的知识,“习”是复习旧知识,反复这两件事才叫学习。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呀!学习完后按时复习和实践运用,会让人感到快乐,当我们突破一道数学题的时候“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学习完后赶紧复习才不容易漏掉旧知识,也会发现新的知识,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正是这个道理。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带大家认识一下孔子,孔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先祖为宋国贵族,后迁居鲁国,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孔子字仲尼,名丘出身于公园前551年9月28日到479年4月11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人物之一,他有三千弟子,二十七门徒,《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是他的著作。
而论语正是我们现在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著作,这里面有重要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让我印象深刻。
也呼吁大家都来学习论语、了解孔子,从中获得自己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我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王二小只有十几岁,却在面对敌人来时能以生命为代价,勇敢地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这个故事让我十分感动,他虽然年纪小,但他的心中却有祖国和大家。他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明白,勇敢不是不怕,而是愿意为了大家而承担。
节目中还讲到了战斗机歼-10的故事。很多科学家和工人经过多年努力,才让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先进战斗机。我听后很震撼,也很敬佩,这启示我们: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就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看完节目,我明白了“铭记与奋斗”的意义。铭记,是不忘英雄的付出;奋斗,是把这样的精神变成自己的行动。而我作为小学生,我要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养成坚持和努力的习惯。将来长大,我也要像先烈们那样,把力量奉献给祖国。
《观“九三阅兵”有感》
9月3日,我和老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教室里一同观看九三阅兵直播。
随着庄严的国歌奏响,阅兵盛典正式开始。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长安街上,钢铁洪流滚滚向前。当一排排崭新的主战坦克驶过,我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震撼;紧接着,东风—5C液体导弹梯队登场,这款威力可覆盖全国的重器,搭配其后呼啸而过的隐形战斗机,以排山倒海之势展现在眼前,让我深深为祖国强大的国防实力感到自豪。
最让我难忘的,是受阅的官兵们。烈日下,他们的脸庞被晒得通红,笔挺的军装衬得身姿格外挺拔。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他们喊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铿锵誓言,这正是习爷爷强调的信念。他们胸怀家国,意志如钢,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祖国的长城,正是有了他们的日夜坚守,我们才有了安稳的生活和安心学习的环境。
这一次的阅兵仪式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八十年前无数的先辈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学会知恩报恩,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铭记历史,好好读书报报效祖围。读书必胜,民族必兴,祖国必强。
《观《九三阅兵》盛典有感》
当屏幕中铿锵有力的步伐声响起,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迎风飘扬,我的眼眶湿润了。这是我们娄底市第三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九三阅兵”盛典的时刻,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深刻地理解“国家”二字的重量。
镜头中,军人们的眼神坚毅如钢,步伐整齐划一,现代化装备浩浩荡荡驶过长安街——这就是《钢铁洪流进行曲》所赞颂的力量。但更触动我的,是屏幕上那两行大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忽然明白,这场阅兵不仅是展示肌肉的盛典,更是一堂穿越时空的历史课。
八十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家园的长城。他们可能也曾是像我们一样的学生,却在民族存亡之际挺身而出。今天的和平,不是凭空而来的礼物,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宝贵遗产。看着阅兵式中老兵苍老却依然坚毅的面容,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国土,更是民族的尊严与未来。
作为初三学生,我们即将面临中考的人生转折点。有时我会为课业繁重而抱怨,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但观看阅兵后,我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战场”在教室、在实验室、在每一个需要创新与突破的地方。校训“向德、博学、求实、创新”不再只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时代交付我们的使命。
阅兵式上最令我震撼的不仅是装备方队,还有那些科研人员的笑脸。他们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国不仅需要强大的国防,更需要强大的科技与文化实力。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责任——也许我成不了军人,但我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在未来用知识为祖国添砖加瓦。
“珍爱和平”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实力守护的承诺。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唯有刻苦学习、提升自我,才能让先烈的牺牲不枉费,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中华大地。
当阅兵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结束,教室里的掌声久久不息。那一刻,我不仅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更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历史已然铭记,未来正在召唤,我们这一代人必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这是我们最好的时代,也是我们必将使之更好的时代。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翻开《绿山墙的安妮》,我仿佛也走进了那座美丽的绿山墙农舍,认识了一个名叫安妮·雪莉的特别女孩。
她顶着一头火红的头发,脸上洒满雀斑,脑子里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虽然从小失去父母,经历坎坷,但她就像石缝中努力生长的小草,永远迎着阳光、充满活力。本来,马修和玛瑞拉兄妹想收养一个男孩帮忙干活,却阴差阳错地等来了这个爱说话、爱幻想的小姑娘。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跳床闯祸”那一段。安妮受邀参加好朋友戴安娜的生日会,她们玩得特别开心。晚会结束后,兴奋的安妮和戴安娜比赛谁先跳上床。安妮像一颗快乐的小炮弹冲进房间,猛地往床上扑去——却结结实实地压在了来做客的老巴利小姐身上!这位老太太特别讲究规矩,当时正坐在床边……
大家都吓坏了,尤其是安妮。但她没有找借口,也没有躲起来,而是立刻站直身子,诚诚恳恳地向老巴利小姐道歉。她那透明如水晶的真诚,居然打动了严肃的老太太。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们后来还成了好朋友!
安妮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会闯祸,但她更敢于承担;她爱幻想,但也无比真实。她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却在马修去世后毅然放弃学业,留在绿山墙照顾年迈的玛瑞拉。她懂得感恩,也用善良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合上书,那个红头发的女孩好像还在对我微笑。她让我明白:真诚,是最好的语言;善良,是最强的力量。谢谢你,安妮,你就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我也要成为一个勇敢、真诚、懂得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