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有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7-10 22:33:52
《读《左宗棠的人生智慧》有感》
合上《从书生到统帅:左宗棠的人生智慧》的最后一页,窗外的阳光正好。我的目光落在书桌上那盆小小的绿植上,它正努力地向着光亮伸展枝叶。不知为何,那一刻,我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历史书上那个冷冰冰的名字和“收复新疆”的功绩,而是一个鲜活的、充满力量的身影——左宗棠。他的一生,就像戈壁滩上那一株株倔强的“左公柳”,在荒凉与风沙中,硬是活出了顶天立地的姿态。
感动,源于那份“笨拙”的坚持。 书中最触动我的,不是他后来位极人臣的显赫,而是他早年的“坎坷”与“不放弃”。考秀才考了好几次才中,考举人更是三度落榜!这放在今天,不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学渣”吗?一次次的失败,足以让多少人灰心丧气,选择躺平?但左宗棠没有。他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埋头苦读,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学习地理、水利、军事。这份在逆境中不低头、不放弃的“笨功夫”,让我深深震撼。想想自己,有时遇到一道难题解不开,一次考试不理想,就忍不住烦躁、想放弃。左公的经历像一记警钟: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后,拍拍尘土,眼神更加坚定地看向远方。这份坚持,不是傻,是认准目标后,对自己近乎“固执”的负责。
震撼,来自那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当读到年近古稀的左公,毅然接下收复新疆的重担,甚至抬着棺材出征的画面时,我的眼眶湿润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决心和气魄啊!新疆万里之遥,环境恶劣,强敌环伺,国库空虚,朝中反对声一片。换成别人,也许早就退缩了。但他没有。他深知失去这片国土意味着什么,更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那句“抬棺出征”,不是作秀,而是向死而生的宣言——不成功,便成仁!这份为了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孤勇,让我热血沸腾。它让我明白,所谓的“英雄”,并非天生神力、刀枪不入,而是在民族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用肩膀扛起千斤重担的普通人。这份担当,穿越时空,依然滚烫,灼烧着我那颗习惯于安逸的心。
智慧,点亮一盏“务实为民”的明灯。左公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更体现在他脚踏实地、为民造福的行动上。他在西北兴修水利、推广种植(尤其是那遍植的“左公柳”)、发展教育。他深知,收复失地只是第一步,让百姓安居乐业、边疆真正稳固才是根本。这份“实干”精神,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智慧——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俯下身子,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惠及苍生。这让我联想到,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光有目标和口号是不够的,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去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他的智慧告诉我:伟大,往往诞生于无数平凡务实的累积之中。
意义,在于照见自己的“小”。 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相比于左公青年时的屡败屡战,我遇到的所谓“挫折”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相比于他暮年抬棺出征的壮烈,我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抱怨退缩的心态,显得那么渺小;相比于他一生为国为民的宏大格局,更让我感到惭愧。
但感动之后,是力量。左公的故事,没有让我感到沮丧,反而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关于坚韧、责任和务实的种子。他让我明白: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跌倒后爬起的勇气;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什么;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多么聪明,而在于脚踏实地去创造、去改变。
窗外,那株小绿植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想,它和我一样,都在努力地向上生长。而左宗棠,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老人,用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的灯塔。他就像戈壁滩上那些坚韧的“左公柳”,即使身处最严酷的环境,也要顽强地扎根、生长,最终绿荫成行,守护一方水土。这,就是我从书中汲取的,最宝贵的财富——无论身处何境,都要活成一株倔强的“柳树”,向着光,扎根深,担得起风雨,也撑得起一片希望。
《读《西游记》有感》
"贫僧奉旨取经,死而无怨。"这是《西游记》中唐僧面对妖怪成胁时的回答,也是他坚定不移地取经信念。唐僧,这位看以柔弱,却内心无比强大的取经人,用他的行动完美解释了"明确目地才能走得更远。"
唐僧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充满艰险的慢慢长路。书中写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中自有渡船人。"然而,唐僧面对的不仅是险峻的高山和湍急的河流,还有各种妖怪和人为的阻挠,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取得真经,普渡众生。
在女儿国,面对女王深情的挽留和荣华富贵的诱惑,唐僧依然不忘初心,书中写道:"女王闻言,满面泪流,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愿以一国之富,招你为夫,明日高登宝位,即位称君,我愿为君之后,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唐僧闻言,合掌道:'女王陛下,贫僧奉旨取经,不敢贪恋富贵!' "这份信念,让唐僧在诱惑面前丝毫不动摇,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向目标前进着。
在取经路,唐僧遇到过许多折磨:被妖怪抓走,险些被煮;被困火焰山中,忍受烈火;通天河阻挡,无法渡河。他面对各种艰难始终没有放弃。书中写道:"贫僧此去,定要取得真经,解救万民于苦难之中。"正是信念,使唐僧披荆斩棘,最终取得了真经。
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的"西天"和"真经",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稳,《两游记》不仅是神话故事,还是一本教科书,教会我们只要目标确定,信念坚定,一定能取到自己心中的真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唐僧用他的行动,诠释这句话的真谛,我们一定要以唐僧为榜样,在人生的道路,书写自己的精彩篇章。
《读《黄继光》有感》
微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脸颊,在灯光的照耀下,我读完了《黄继光》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字,心里好似压了一块石头,久久不能释怀......
故事讲了在一次朝鲜战争的阵地战上,黄继光已经战斗了四天四夜,在第五天时接到了上级命令,要快点打败597.9高地的敌人,于是开始了战斗,在战斗的过程中,黄继光即使受了重伤,也没有停止战斗,就在敌人开枪时,黄继光毫不迟疑地用胸口堵住了枪口,就这样光荣地牺牲了,而战友也消灭了所有敌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眼泪如雨般流下,黄继光这种爱国自强、英勇无畏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如果没有像他这样的人,我们根本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流下的每一滴鲜血,都是现在美好生活的一块黄金,他们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美好大自然的每一颗露珠,他们的故事,为现代人的成才之路画上点睛之笔,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让我们努力学习,为了祖国更加强大!
就要面临期末考试了,我非常紧张,不过我一定会努力复习,为童年留下一道美丽的彩虹,成为“学霸少年”,有了困难,我们就要勇敢地去克服。
微风浙浙地停了,阳光洒在“黄继光”这三个字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读《小象塞提》有感》
《小象塞提》是一部讲述生命教育的书籍。书中塞提一步步成长的故事,正如我们正在经历着的生活,每一次的阅读都让我们有不同的收获,每一次收获就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有一只小象叫塞提,他本来快乐的生活在象群中。但因为一次偷猎者的捕杀,他失去了妈妈。但后来,他被送到了大象孤儿院。这里有许多和它同样悲惨经历的朋友,他们互相帮助、一起玩耍……遇狮群捕杀养育员,塞提带领它的朋友们英勇奋战,最终战胜了狮群,保护了挽救它生命的人类。最后塞提他们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变成了一只快乐的小象。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得彩虹。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要自甘堕落,不要一蹶不振,要一直秉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离成功更进一步。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人有好也有坏,只有我们自己变得强大,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靠山,才能更加独立自强。
这本书的主人公塞提使我印象最深刻,因为塞提虽然经历过失去妈妈、被鬣狗袭击等等困难,但它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而且还努力地与朋友们保持好关系,成为了小象们的首领。最后还能指挥着朋友们战胜了狮群,真令我佩服。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之前学自行车,学了老半天平衡力还是掌握不好,我当时就不乐意了,觉得自己不是学自行车的料,便不想再学了。不管妈妈怎么劝说、怎么开导我,我就是不肯再去学,仍然觉得自己不适合骑自行车。我现在真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惭愧。因为其实只要掌握了诀窍,骑自行车也可以变得很简单。
《小象塞提》不仅是一本有趣的儿童读物,还以大象为主题讲述了许多道理,让我们在阅读中懂得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读《黄继光》有感》
那天夜晚,我照例预习着下一单元的课文,那时,外面正不安宁,而是打着响彻云霄的闪电。突然,我看到了一篇名叫《黄继光》的文章,我开始细细品读。刹那间,我顿时热泪盈眶,一滴泪水,洒在了那充满情意的书本上。
这篇课文讲了黄继光所在的部队要占领一个重要的高地,可一个火力点猛烈的射击,导致战士无论如何上不去,这个时候,黄继光先是英勇地努力往前爬去,在那个像冰雹似的枪林弹雨中站了起来,扑倒在那一个火力点上,让战士冲上去,占领了那一个宝贵的山头!
我读了这篇文章,深切感受到一个人伟大的付出。这要多大的勇气呀!而不向营里退缩。不像我们班一些同学,因为就有一道稍微一想就会的题,而题目看上去连一点思维含量都没有,并不是很难。但他们只看到那题目前的三颗星,就直接跳过了。
那一个个牺牲的人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传承他们的红色精神吗?难道我们虚度光华,浪费他们一个个的宝贵生命。我们现在就要从电竞、手机、电脑游戏中走出来。我再举一个英雄的例子。他名叫邓世昌。记得他在巡逻时,无意中看到日本人的战舰开来。于是邓世昌开始和日本人打了起来。可炮弹很快使用完了。这时,邓世昌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撞沉日本的战舰,于是开足马力撞过去。日本海兵个个吓得脸都白了。可不料一个鱼雷把邓世昌的战舰给炸沉了。别人想救他,他拒绝了,并亲手淹死了自己的“太阳犬”,他们的视死如归的精神能不让我流泪吗?
雨停了,月亮又出来了。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读《青铜葵花》有感》
在记忆的回放里,常常会在马路边的行人通道里出现,那些叔叔阿姨们正在扫地,汗水一滴滴地落下,他们勤劳能干也正和青铜一样。
《青铜葵花》这本书里最能体现青铜勤劳的便是那“芦花鞋”,这里面讲的是青铜和妹妹葵花采芦花和家里一起编织芦花鞋。他们在一起一共编织了101双芦花鞋,卖完后只剩11双了,并且还下买了雪,全家人都不让青铜去镇上卖鞋,但对于聋哑放的青铜又怎会放弃呢!他必须要卖掉鞋,必须要得到这笔收入。这样的青铜不比那些富贵人家的孩子差。
鞋子刚卖完,青铜遇到了一位姗姗来迟的想买鞋的顾客,鞋卖完了,哪还有鞋呢?善良的青铜竟然把自己穿的鞋卖掉了。
青铜的一生高低起伏,一波三折,坚强的青铜从未放弃过,还是每天快快乐乐的,一家和睦相处没有发生过争吵,也是大部分人该学习的。
也许,你读过这本书后,会跟着青铜经历各种各样的故事,但主人公青铜虽然不是真实的,但他不就像那每天早6晚10的清洁工保洁阿姨一样吗?每天把整条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勤劳肯干,她们就是现实的青铜。
合上这本书,青铜的经历还是不能在心里平息,我一定要和青铜一样,变成一个勤劳好学的人。
《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有感》
微风轻轻抚摸着脸颊,语文书早已因一次又一次的翻越而磨边,读完《“诺曼底号”遇难记》,我的眼中不自觉地产生了泪滴。
舍己救人,常常是我们夸赞伟人的好词,而这个词在哈尔威船长身上显而易见。
夜色正浓,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年轻的“诺曼底号”,烟雾早已笼罩整个海洋,根本看不到正在急速行驶的“玛丽号”,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像上帝一样主宰人们,最后跟轮船徐徐沉入冰冷的海水……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他舍己救人,视死如归,仿佛所有英雄气概都散发在这尊黑色雕像上。正是无数位这样英勇的战士牺牲,才换来了今日的幸福生活,不知下个清明节,会不会去看望他们呢?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加上他自己总共六十一人,这几句话突出了多少英雄品质!望着旁边的配图,我们好像就这样认识了他坚定的眼神,蕴含着多少道理?他的一生,忠于职守,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践行英雄壮举。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陪海伦一起长大的莎莉文老师一样,莎莉文老师在海伦一家快绝望时出现了!她是海伦一家的最后一束光,她渐渐亮起,为海伦的生活点亮希望!
最后一缕阳光照在书上,把文字照出了清香,把眼角的水,照出了咸味……
《读《飞鸟集》有感》
翻开泰戈尔的《飞鸟集》,那些简短的诗句,像一只只轻盈的鸟儿,扑棱着翅膀飞进了我的心里。初读时,只觉得它们自由自在,充满灵性,仿佛能带我逃离作业和考试的烦恼。可再细细品味,我却在这些看似轻盈的诗句背后,触摸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力量——原来,鸟儿要飞得高,也需要有稳稳的力量托着它。
泰戈尔笔下的飞鸟,是自由的化身。那句“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深深打动了我。它告诉我们,努力过、追寻过,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即使没有显赫的成果。这不就像我们默默努力,可能暂时看不到成绩,但那份付出同样珍贵吗?鸟儿向往广阔的天空,就像我们渴望探索未知、追求梦想。然而,书里也常常提到“网”、“笼”这些字眼。我忽然明白,鸟儿飞翔时,看似无拘无束,其实也在用力挣脱那些看不见的束缚,比如逆风,比如疲惫。就像泰戈尔写的:“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再在天空翱翔了。” 这让我想到,如果我们被过度的游戏、虚荣心或者懒惰束缚住,不也像翅膀绑上了重物,还怎么飞向理想的远方?原来,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有力量去挣脱那些阻碍我们向上的东西。
更让我有感触的是,泰戈尔诗里,飞鸟总离不开大地。他说:“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这句话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的想法。天空的鸟儿飞得再高,也要落回树枝休息,而树枝的力量,深深扎根在泥土里。这多像我们啊!我们渴望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拥有自己的兴趣和梦想(那是我们的“天空”),但我们脚下踩着的,是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学习的责任(那是我们的“大地”)。我们不能只想着飞,而忘记了脚下支撑我们的力量。就像诗里另一句说的:“群星并不因为自己看似萤火虫而怯于出现。” 我们每个人,即使现在看起来渺小普通,只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就能像星星一样,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闪闪发光。
泰戈尔还有一句特别震撼我:“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这里的“痛”,我想就是生活中那些不如意:朋友的误会、成长的烦恼……这些不就是我们书包里沉甸甸的重量吗?而“报之以歌”,就是像飞鸟穿越风雨后依然歌唱一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努力的行动去改变。飞鸟俯视大地,看到人间百态,它没有逃避,这种勇敢的“看见”和“承担”,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合上书,那只精神的飞鸟仿佛还在眼前。它不再仅仅是自由的符号,更像一个启示:生命的美好,或许就在于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心怀梦想,渴望飞翔的自由;也要脚踏实地,不惧承担那份属于我们的责任与重量——就像我每天背着的书包,里面装着知识的重量,也装着未来的希望。飞鸟的翅膀向往天空的无垠,而大地的力量托举着它每一次振翅——我们的人生,不也正是在这“想飞”的渴望与“站稳”的踏实之间,找寻平衡,努力向上吗?
《读《黄继光》有感》
下雨了,我不可以出去玩。翻了翻抽屉,拿出了语文书,打开了《黄继光》这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中主要写了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要夺回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黄继光肩负着重任和两名战士向火力点爬去,后来一名战士牺牲了,另一名战士也负了伤。最后,黄继光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大家牺牲了自己。随后战士们占领了597.9高地。
黄继光是有多么勇敢啊!跟他比起来,我是多胆小,遇到一些事就逃避。比如上一次,妈妈让我去写作业,我就偷偷跑下楼去玩。妈妈发现我不见了,她就下去找我。我被找到了,就被拉回去写作业了。后来,读了这篇课文才知道遇到事情不逃避,要勇敢地去面对。
黄继光真勇敢。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帮助战士们占领597.9高地。就算自己负伤也要完成任务,黄继光就是我心中的榜样,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雨渐渐停了,我也看完了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字,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影子,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尾巴”。
《读《母鸡》有感》
当那天学完《母鸡》那课时,我久久不能忘怀。突然太阳下山啦,换来的是暴风雨的来临……
本文开始讲了一只母鸡在没有生下小鸡时的可恶行为。比如:“有时候欺负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下蛋时它会下毒手。”可读了文章下面我改变了想法,当她生下了一群小鸡时,她变温柔了!突然的改变,是一种母爱的行为。当她觉得鸡雏会有危险时,她会第一时间保护自己的孩子,还有,母鸡只要发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就会帮小鸡试毒,发觉安全了,才叫小鸡来吃,不管自己有没有饿,不管自己辛不辛苦,都会让小鸡们吃,若小鸡还没有饱,她会义无反顾地继续找吃的,这难道不是很伟大的母爱吗?
我在新闻中看到一位妈妈,她儿子得了肝病,要一个肝,可只有妈妈的肝才可以给她儿子,可有脂肪肝的妈妈不能捐赠,所以她一直疯狂地减肥,虽然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险,可还是把自己的肝给了她的孩子,为了孩子可以付出生命,不是很可贵的母爱精神吗?
此时,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她知道我在班里很瘦小,所以她每周等我回来,都会亲自下厨,给我弄上丰富有营养的饭菜,小小的举动,我都能感觉到妈妈是这么爱我的,我明知道我的妈妈不喜欢做饭,但她还是坚持每周等我回来让我吃上丰富的饭菜,这难道不是母爱的付出吗?
我知道妈妈的爱,是那么的特别,那么的无私。母爱就是这么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