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09-16 10:36:28
第1篇:《80天环游地球》读后感
儒勒,凡尔纳是一位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作家,他创作出的经典数不胜数,80天环游地球是他除三部曲之外的另一部佳作。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语言妙趣横生。
这部小说创作于19世纪。当时的凡尔纳结合科技创新,给小说主人福格先生安排了一场盛大而又跌宕起伏的环球旅行。小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人们的疯狂追捧,更是在提到福格先生,错过驾驶向利物浦的轮船时,每一家横渡大西洋的轮船公司都向他伸出了橄榄,声称只要将福格先生安排在他们的轮船上,便会给他一大笔金。作者为文中的福格先生创造了一个经典的英国绅士形象。他为了证明环球旅行只需要80天,赌上自己一半的家产,与仆人万事通踏上了征途。这一路披荆斩棘,风暴、仆人的莽撞、夫人的温柔乡,都没能将他打败。福格先生果敢的决策,超人的智慧与锲而不舍的信念,使他解决了他人的阴谋诡计、战胜了狂风暴雨的阻挠,取得了成功,收获了幸福。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即使慢,驰而不急,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到达他所向往的目标。”辗转生活,殊途同归。
福格先生并非神人,但他常挂在嘴边,要按部就班的解决问题,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才是成功之要诀。认准正确的道路,不必畏惧打击,不必担心失败,不必害怕无力,只要抓牢桅杆,穿过黑湾,就能遇见大好晴天,驶向成功的彼岸。
福格先生在经历过"一夜彻骨寒”,等到了他的"梅花扑鼻香”而读这本书的人是否也同样呢?脱胎换骨,奔向成功。
第2篇:《夏洛的网》读后感
真挚的友谊事宝贵的,真心的朋友事值得珍惜的。
作家E.B怀特是二十世记美国杰出的随笔作家,对尘世间的一切都怀着面对复杂,保持保极欢喜的态度,文学风格纯净,独特的口语化的、清晰地、自然的,他的文字超越时空。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住着一群快乐的群体,他们快乐生活,无忧无虑,其中小猪威尔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情。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小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那渺小的夏洛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在集市的大赛上赢得了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夏洛的命运却走到了尽头,永远地离开了小猪。小猪记得夏洛对他说的话:“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是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读完《夏洛的网》心中会涌出很多美好的情感,有感恩。信任。承诺和坚守,脑子里会出现很多画面,有温情的、有滑稽的、有悲伤的、有感动的。正是夏洛编织的这张爱的大网才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也网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心中无限的爱与温情。这本书温暖的声音和色彩犹如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真心的朋友会指引你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是让你走上歧途。我的朋友们,一起读它吧,带着热情与诚挚,将友情之网布满世界。
第3篇:《红岩》读后感
读完《红岩》,心中总有一词挥之不去,那便是“信仰”。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闻风丧胆……所有的这一切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是多么令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共产主义的信仰,可谓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与他们的生命融为一体。
“信仰”这个词,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头可断,血可流,此志不可改,永远把爱国、信仰摆在第一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片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对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岩精神象征着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也正因如此,我们祖国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我们作为当代少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历史的长篇翻过一页又一页,而我们的祖国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无论是苦难还是辉煌,都必将是人类历史上绚丽的篇章。
第4篇:读《西游记》有感
最早看到《西游记》还是在电视上,当时它每一集都深地吸引着我。然而,当我抛开电视剧的演绎,离开人们对它只言片语的评论,真正打开这本经典去读的时候,我长发现它所呈现的神魔世界是怎么瑰奇浪漫,里面的人物是这样鲜活,而读完之后它所给予的精神与力量又是如此温暖和强大! 去西天取经之前,唐僧师徒几乎每个人读者都犯了错:唐僧的前世金蝉子因经慢佛法被贬入人间为人;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猪八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错抬猪胎,沙僧 打碎破璃盖被贬下凡间;白龙马是因为火烧明珠遭受刑罚,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不完美,当他们受命去西天取经的时 其实是想戴罪立功,以修成正果。事实上他们真的做到了一不仅走完十万八千里,还攻克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这样的成功来之不易,也辉煌耀眼究其原因,离不开他们之间的团结和配合,也离不开他们取真经的坚定和信心和面对勇敢坚初韧的品格。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像唐僧师徒那样,犯过一些错,有着一些缺点,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但只要我们像他们那样,学会和大家团结在一起,坚定心中的梦想,积极勇敢地去克服生活中的种种磨难,相信我们终会踏过重重阴碍,实现自我的超越!
第5篇:读《堂吉诃德》有感
读完《堂吉诃德》,我呆呆地坐着,望向平静的树丛与路边嬉戏着玩水枪的小孩子,盛夏的酷暑也难以扰乱我的深思。
《堂吉诃德》的主人公本名为阿隆索•吉哈诺,是西班牙的一位乡绅,属于最低级的贵族。他从小酷爱读骑士小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效仿书中的人物,成为了一名“骑士”,把名字改为“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和一个名为桑丘的农民侍从一起出门探险,斩妖除魔,守护百姓,保护人民。
初读此书,我就开始嘲笑堂吉诃德是个疯子,桑丘也十分愚昧、贪财。而与风车搏斗等故事更是让我惊奇塞万提斯为何会写如此无味乃至荒诞的书,简直一派胡言!直到读到《镜子骑士》《绿衣骑士》等篇章,我才真正叹服于堂吉诃德的英勇无畏,领会了作者的深意。
让我最深刻的是《偶遇公爵夫妇》这一篇。文中的公爵夫妇看似对堂吉诃德主仆俩十分周全,但实际上只是在逢场作戏罢了。公爵夫妇的做法只是他们更有钱,有更多的实力去捉弄别人,堂吉诃德与桑丘却对此深信不疑,越来越发誓要做骑士帮助他人了。 再来看那《中计下山》怎能不叫人落泪?不是荒唐过头,只是一心为民造福。
我也有过这种经历。有一次,我阅读的正好累了,于是想着帮妈妈铺被子。谁知妈妈刚好走进来,以为我在做小动作,数落了我好一会儿才走开,我以牙还牙,好几天都不和妈妈讲话。最后基本忘了才和好如初。
世俗眼里多俗物。《堂吉诃德》所讲的难道只是一个“骑士”的一生?所有的话语,难不成只是一派胡言?全部的做法,难道不是为民除害?
我望向树丛和孩童,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幽思……
(指导老师杜航)
第6篇:《鲜衣怒马少年时》读后感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宋真宗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斗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陆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茫茫的书海中,我找到了那本《鲜衣怒马少年时》。
第一次读时,我以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可是它里面竟然暗藏玄机。它讲的是唐朝的盛世荣华,它讲的是唐宋时期的诗词歌舞,然而,这还只是它的表面而已。它还告诉了我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李白的饮酒作乐是因为他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杜甫之所以会“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因为他身世飘零胡感慨。
你眼中的杜甫是不是生于诗坛,死于战乱,天天颠沛流离?不,杜甫本来就是为了诗才诞生的,他并没有死,而是去了一个叫“诗界”的地方。我来跟你们讲一下杜甫死前的的一段神奇的故事。
一个满脸沧桑的老人站在船沿上,看着水面,猛灌一口酒,“咳咳!”咳嗽一声,这个人就是杜甫。这时,杜甫听到有个苍老的声音叫他,“杜拾遗,还没到你死的时候!”杜甫惊讶地回过头,可是船上除了他和一只沙鸥之外,没有其他人。他又把头扭了回来,“杜拾遗,看来你是铁了心要死。”杜甫赶快回头,可还是没有其他人。这时,他惊奇地发现那只沙鸥在看着他,他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后来他知道了他写的每一只鸟都是它,那只沙鸥告诉他:只有去除肉体,才能以诗魂的形式走进诗境。
《鲜衣怒马少年时》和别的书不一样,它能用现代的方式把你带到古代的世界,就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这就是我读后的感觉。
第7篇:读《简·爱》有感
从小,我便是个有主见的人。因为心智成熟的比同龄人较早,再加上热爱阅读,所以在小学三年级便有幸阅读了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次翻阅起这本书来,心境迥然不同,对内容的理解也深刻起来。
简的童年是悲惨的。她父母早亡,被寄养在舅妈里德太太家中。舅妈对待她并不好,简的表哥表姐们也都憎恶她,连家里的下人也觉得她阴险狡猾、不知感恩。长期的委屈与愤怒像一张大网似的罩住了简。终于,面对表哥约翰的欺辱,她爆发了。结果,她被以一个坏孩子的身份被送去了洛伍德学校并在这里度过了八年的时光。这八年磨掉了她无处不在的愤世嫉俗的心理,但无畏的本质依旧闪闪发光。后来,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府为阿黛尔做家庭教师,并与这儿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相爱。两人越过重重障碍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是以女主人公简•爱的视角来描写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得以看见她的欢欣、痛苦与挣扎。但是,我却被她独具魅力的精神人格所吸引,并为之敬佩与赞美。
在我眼里,简是勇敢的。她总是那么勇敢地反抗所有的不公。反抗表兄约翰的欺凌、海伦被刻意为难时的愤愤不平、离开罗切斯特的决定,哪一项不需要勇气?简就拥有这种勇气。这在男权社会中无疑是少有的。
在我眼里,简是自尊的。这点从她离开时丰富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就能看出。尽管她是爱罗切斯特的,但是她更爱自己——并不是自私的爱。这点是令我最感动的。学会爱一个人,必须先学会爱自己,简做到了。罗切斯特已经有了一位妻子,他不能给她妻子的名分。在她了解了残酷的真相后,尽管她爱着他,但她也不愿做罗切斯特的情妇——在她眼里,众生应该是平等的。“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她不愿成为男士的附属品。
在我眼里,简是独立的。虽然她在继承遗产前一贫如洗,但我赞赏的是她精神上的独立。从小到大,她没有依傍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她凡事亲力亲为,独立完成。她的人格与灵魂,是独立的,哪怕生存于封建社会,也保存独立的特点。
这样的简,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本名著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记得小学时一次语文课,老师正给我们讲述蚂蚁和蟋蟀的故事。故事里,蚂蚁在春天忙忙碌碌地收集食物,而蟋蟀则是享受着春日的美景。到了万物寂静的冬日,蚂蚁有充足的食物可供生存,蟋蟀却在饥饿中死去。老师问我们怎么评价两种行为——同学们都清一色地批评蟋蟀懒惰,赞扬蚂蚁勤劳。但我却不这么认为。“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两种行为对于当事者来说都有自己的意义。如果说蚂蚁是现实主义者,那么蟋蟀就是浪漫主义者。蟋蟀虽然没有未雨绸缪,但在春天感受了花香和暖风,获得了精神上的富足。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我们生来就不该被定义。如果蟋蟀自己觉得快乐就好了,对它来说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而我之所以能说出这番话,是因为《简·爱》给予了我勇气,让我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说出自己的看法。
名著和经典,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缩写,穿越时间的隧道和历史的长河。其影响潜移默化,沉淀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中,成为思想中最深沉的基质。可以说,名著和经典塑造了世界的文化底蕴,注解着时代的精神风向。如今,这部经典的名著作品仍然鼓舞着无数读者自信坚强地反抗生活的不公、追求想要的幸福。从花丛中,从荒地里;从云层中,从泥沼里;从阳光中;从暴雨里……从无数或好或坏的生活环境中正走出无数个勇敢、自尊、独立的简•爱,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不同的事,长相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可却有着同样优秀的品质:勇敢、自尊与独立。
这,也是全人类应该追求的珍贵的品质。因为有自己思想的人,才不会被环境所左右,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不会在人潮汹涌中迷失了自我。有自己思想的人,永远是生活中的智者,是信息爆炸的日子里有自己主见的学者,是智慧之树上结出的耀眼的果实。思想,是永不过时的美丽。
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所教会我们的。
第8篇:《狼王梦》读后感
梦想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心灵,梦想也如同心底燃起的希望,拥有梦想,即使前路崎岖,依然不惧风雨。
我看了《狼王梦》这本书,书中的一幕幕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匹叫紫岚的母狼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狼王却终究没能如愿的故事。读了这本书,我才深深体会到了作为母亲的不易与心酸,母爱是无私的,母亲为了孩子宁愿牺牲自己。
书中有一处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孙们遭受来自天空的威胁,已经步入暮年的紫岚便装出一副软弱无力,身体虚弱的老狼的样子,从而引诱金雕飞下来捕食,但由于自己身体相对于金雕比较弱,被金雕抓起,飞向了空中,她在空中尽力撕咬着金雕,最终,金雕失去平衡坠落到地上,紫岚和金雕同归于尽,也最终为她的孩子们清除了来自天空的威胁。
故事中紫岚,无论何时都没有失去目标,它的目标就是把它的狼崽培养成狼王,它一心培养的黑仔被金雕吃了,它便又开始培养蓝魂儿,但蓝魂儿却又被捕兽夹治于死地……看着培养的孩子一个个夭折,紫岚的内心也受到了很大的挫伤,但它从未失去信心,后来,甚至还想将自己女儿的伴侣培养成狼王。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失去信心和目标,有信心,有目标,是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力量,只要我们有勇气,有梦想,就一定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第9篇:读《爱的教育》有感
暑假期间,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埃迪蒙托.德.亚米锲斯所写的《爱的教育》。书中既有师生之爱、同学之爱,也有父子之爱、祖国之爱。每个小小的故事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每个小小的故事都蕴含着现实又充满爱心的道理。
主人公安利柯有一群友好的伙伴,不论他们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淘气的还是残疾的,安利柯从不计较,与他们互相帮助,用爱感化了身边的一切。书中我觉得最感人肺腑的要数《心疼父母的孩子》这个故事了。裘里亚是一位四年级学生,他家境困难,全靠父亲养活一家,白天父亲在铁路上工作,晚上兼职抄写员,十二点才搁笔。懂事的裘里亚,看着劳累的父亲,想要帮忙,但他明白父亲一定不同意。他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等每天晚上父亲休息后,帮父亲抄写,夜复一夜。由于长期睡眠不足,精神越来越差,学习也落下了。父亲一次又一次责备他,渐渐地父亲对他越发冷淡,裘里亚痛苦极了。终于有一天,裘里亚的行为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十分自责,儿子欣然原谅了他。我被这父慈子孝的场景深深打动了。
其实我们身边,爱无处不在。爱,可以是一张灿烂的笑脸,可以是一个肯定的眼神,可以是一句暖心的话语,可以是一点小小的心意......
那天,我在步行街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跪在路边,脚裹着破旧的纱布条,手上紧握着一个装着几枚硬币的破铁碗。正当我快步向前走时,她却颤颤巍巍地伸出拿着破铁碗的手,并从灰白干裂的嘴唇间挤出一句话:“小朋友,给······给点钱吧!”
这沙哑低沉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我摸摸兜里的硬币,准备把这几天积攒的零钱给她。老太太盯着我不住地点头说:“谢谢,谢谢!”她那感动的泪光一直在眼睛里闪烁,脸泛起了红晕。
十多分钟后,我从步行街回来,发现老太太身旁还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他的脸蛋黑乎乎的,穿着七拼八凑的外套和裤子。我抬头瞅瞅那老太太,她正捧着那用几枚硬币换来的烧饼。她布满皱纹的脸颊抽动着,双手颤动着将手中的烧饼递给小男孩。那烧饼上已深深地留下了老太太的手指印。看着小男孩接过烧饼狼吞虎咽地吃着,老太太那布满皱纹的脸突然荡起了笑容,望着孙子的眼神是那样地充满了幸福和满足。那笑容持续了很久,仿佛被久违的幸福定格了,瞳孔里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这难道就是老太太行乞的原因?也许,老太太会越来越苍老,也许,她那微弱的生命之花即将凋零在这繁华的街头。但是,老太太那笑容使我心中荡起层层波涛,万千思绪涌上我的心间;老太太那慈祥的眼神,像温暖的阳光洒在小男孩身上。我明白了,这就是一份特殊的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从那个老太太的眼神中,我觉得给予别人温暖能开出美丽的花。当阳光照耀在老太太和小男孩的额头上时,那细密的汗珠闪着晶莹的光芒.....
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导,能够让每个同学们都感受到爱的力量,我也有幸遇见了这么好的老师。我知道我的力量还太弱小,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努力读书,在家为父母分担,在校为老师分担,不让父母、老师担心。长大以后我也要报答社会,做一个有“大爱”的人,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每个家庭都平平安安!
第10篇: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是什么?爱是尊重,爱是宽容,爱是信任,爱是无私。——题记
在暑假期间,我无意中翻到了这么一本书《爱的教育》正如它的书名一样,整体书都围着“爱”和“教育”来写的。
《爱的教育》是埃迪蒙托、德 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小学生安利杯在一个学年中所记得日记,记录了他的学习,生活和情感,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比如同学、老师、父母、病人、穷人等。 他也经历了快乐、悲伤、困难、挑战等,从中体会到了对国家的各种各样的爱。书中还有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和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
书中还有各式各样的爱,但最让我触动的还是他们的老师配巴尼先生对同学们的爱。他对同学们的爱虽然没有明说,但全在细节里,比如在班级转来了一位新同学时,他很善解人意,看到他对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时,他让同学们上来欢迎新同学,那只温暖的大手也一直在他的肩上,给了他一种亲切的感觉,让他不要害怕。同学们犯错,他也没有责骂他们,而是第一时间关心他们有没有受伤。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新班主任老师——贾老师。她每天都为我们的学习着想,还没开学就为我们开了家长会希望我们都能进步。印象深刻的是贾老师说的“贵在坚持,以己为镜”。告诉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每天比过去的自己进步就是最大的进步。贾老师刚接手我们六一班,我们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她像妈妈一样叮嘱引导着我们。贾老师在群里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从班级常规到学习生活。早上七点多就可以看见老师在群中的身影了。贾老师很爱我们,虽然我们表现很差,但贾老师依然会耐心地教导我们。开学这几天贾老师已经走访了十几个家庭,她关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今天贾老师又在群里详细地分析了如何写读后感。听了贾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读后感也没有那么难写。贾老师似乎外表是一位高冷女神,但内心却有一颗火热的心。这就是师生之爱,打动着我们每个学生和家长。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最大的感受就是“爱”。爱无处不在,只要你认真体会,爱就在你的身边。我一定像贾老师一样延续这份爱,关心帮助我的同学,相信我们班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