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小说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9 02:15:20
《羊脂球小说集读后感范文》
羊脂球小说集读后感范文5篇
《羊脂球》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那么羊脂球小说集读后感范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羊脂球小说集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羊脂球小说集读后感范文篇1
《羊脂球》这本名著,我早有耳闻。但因为学业紧张,一直未能窥到其中的内容。所以每次听到他的名号脑中就充满了疑团:为什么叫羊脂球?我有猜书名的怪僻,列出来的解释真是五花八门,其中最为肯定的解释是:一则有关羊的故事。我满腹狐疑:区区一则关于羊的故事到底有什么好称赞。直到暑假有空了,我才有时间去检验我的猜测。莫泊桑这位文学巨匠的确没有令人失望,他深邃的思想并不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能揣测到的。书里没有羊,更没有羊脂球这类毛绒绒的东西。因为主人公的身材圆润,被冠上了“羊脂球”这样的名字。名字引起的谜团被解决,但书中所诉说的丑恶灵魂却紧紧揪住了我。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的主人公永远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而不是那些自称是国王亨利第四的什么什么人。反观百姓,为了生存,他们没有机会去了解什么是声色犬马;什么是伟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是十足的土包子,目不识丁的粗人,会更出色的'反映出当时混乱的法国。
一辆驶往阿弗尔港的公共马车上载着形形色色不同身份的人:贵族、商人、修女、“民族朋友”,还有身份最卑微的女主人公羊脂球。她是一个妓女,一个不仅仅是在法国的有的而是全世界都有的“红灯女子”。
“羊脂球用一道谦卑而甜美的声音邀请两个嬷嬷来分尝她的便餐?几张嘴不住地张开来又合拢去,吞着,嚼着,如狼似虎地消纳着。鸟老板坐在角儿上吃个痛快,一面低声劝他的妻子也学他的样子?有人拔开第一瓶葡萄酒的塞子了,这时候却发生一件尴尬的事:只有一只杯子。于是只好在一个人喝完以后经过拂拭再传给第二个人?”与那些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分享自己三天的食物是完全可以省略掉的举动,而这个在他们认为无比低贱,肮脏的“社会耻辱”在这些无上高贵的人上人面前就像上帝一般赐给他们食物。他们就像一只只听话的哈巴狗,饱食后慷慨的为她唱赞美歌,赞扬她的善良,同情她的疾苦。此时此刻他们贵族的伪善面具充分发挥了作用。“在这些没有表示那么猛干的旅伴的评价中间,她的地位增高了;戈尔弩兑静听着她,一面保持一种心悦诚服者的赞叹而且亲切的微笑;甚至于就像一个教士听见一个信徒赞美上帝?”
上流人士的为人处世比较狐狸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的像皇帝。这就是贵族的价值观,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数以百计的穷人换不来他们的一丁点同情心,他们永远不会记得施舍与救济,就好像他们永远不会忘了如何赚更多的钱那码子事。面对恶势力丧失正义的立场以求的明哲保身是道貌岸然的贵族惯用的伎俩。在将羊脂球物尽其用的之后,“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的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了她,然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似的扔掉。”
羊脂球小说集读后感范文篇2
本文主要描述了一个老人在临死前的遭遇,讽刺了当时社会乡村人民的冷漠、自私和贪婪。
一个老人已经92岁了,正在面着死亡,而她的儿子却没有半点悲伤,心里却想着要收麦子,这让我对于他的这种毫无人性的表现很生气,可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农民如果不干农活,那么还怎么生存呢?也是生活所迫罢了。然后他便找到了拉贝夫人来替他照顾母亲,可两人却因为价钱的问题而发生争吵,一人认为自己的母亲活不了多久,最多五六个小时,而拉贝夫人却认为她能拖上个两三天,要6法郎。最后因为要着急去收麦子,他便答应了。
可过了一天之后,老人还没死,这让拉贝夫人担心了,如果这样的状态持续两天、四天、八天,那她可不就亏大了。于是她便打算谋杀老人。她先是给她是了一个魔鬼的故事,说人临死前会看到魔鬼,并描述了一下魔鬼的形象,接着便自己打扮成魔鬼,而老人在惊吓中死去了。而儿子回来后,并同有悲伤,而是立马算了一下她赚了多少钱,这也体现出老人儿子对老人死亡的冷漠和对金钱的渴望,深刻讽刺了当时人们人性的丑陋。
当拉贝夫人“谋杀”老人之后 内心毫无波动,只为自己挣了一笔而感到怯喜,将东西放回原位之后便念那背的滚瓜烂熟的经文,然后便回家了,这也再次讽刺了当时社会会人的冷漠,引起人们的反思。
羊脂球小说集读后感范文篇3
伊丽莎白·鲁塞,绰号羊脂球,出身卑微,因自己的工作而被视为不贞、肮脏之人,遭人唾弃,可她却有着比常人更为伟大的爱国精神,她或许并不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大事,但她至少有一颗实实在在的爱国心,而不是虚伪的把爱国义务挂在嘴边让别人赞扬!
贵族、政客、商人、修女等所谓高贵者,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肮脏。在他们眼中的不贞之人,在他们饥饿时,落魄时,遇难时为他们做了更多的贡献。在他们讥讽的,嫌恶的,嘲笑的眼光下,羊脂球尽管蜷缩在阴暗的角落,可她周身边闪现的光芒使得她更显高贵!她在为这些所谓的高贵的人做出了那么多,原以为会换来其他人真正尊敬的眼光,可一心想要和平相处的羊脂球在做了那么多后,换来的是什么?是一群吃人不吐骨痛的狼更为凶残的掠夺和假正经的愤然!
这群自凛为上流社会的人,在羊脂球解决了他们的饥寒后,在解救了他们的困境后,所付出的只是更令人胆战心寒的掠取!这是一群什么人?牲口?不,在任何人遇到这种状况时,或许这样选择也是迫不得已。真正令人觉得悲哀的却是在普鲁士军官要求同羊脂球过夜,而羊脂球的严辞拒绝时,那样一群似狼的人啊,为了自己能够安全离境,不惜用尽一切代价,施展各种伎俩迫使羊脂球就范,以为大家解围。这群悲哀的人啊!
“高贵”的伯爵夫人啊,瞧!您不正握着您眼中卑贱的“姑娘”的手吗?哦哦,您是在向她道谢?那为何不收回您眼中的轻蔑?为何要伸出手露出原本遮盖的严严实实的闪亮珠宝?这不就是轻蔑?亲爱的羊脂球,为何要哭泣?你是真正高贵的人,只有你配得上自天际飘下的纯白的雪。不要躲在角落,你的人生应是站在的舞台,向下睥睨那一群真正卑贱的人!伊丽莎白,多好的名字啊!
真正的人,在角落里低泣,呜咽、而那一群狼就在一旁张牙舞爪,夺走了她的一切,他们是比敌人更恐怖的存在,这群狼又活得到多久呢?伪善之人永远只会同动物在一起,不!这样也是侮辱了动物的存在!
羊脂球小说集读后感范文篇4
生活中不乏自私自利的人,他们总想让他人作出牺牲,却不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作者莫泊桑在《羊脂球》这本书中生动描写了各种人物的形象。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伊丽莎白·鲁丽,一个身份低卑的妇女,她以身材肥胖,脸红润得如苹果一般,手指稍稍弯曲,便像一节节香肠而得了“羊脂球”这个绰号。
一次,她与形形色色的富豪在同一个车厢中旅行。中途被一个粗鲁的军官拦截并“拘留”了他们。这时几个富豪与太太便不惜代价地恳求并催促羊脂球去找普鲁士人。最后羊脂球为了大家尽早离开,便不得已作出妥协。谁知当他们离开旅店时,却纷纷表现出对羊脂球的厌恶,羊脂球想到被他们吃得精光的食品,又想到他们离开旅馆后对她的轻蔑,忍不住哽咽了起来。其中一个同伴科尔尼代恶意地哼起了小曲,黑暗中,有时在一两段曲调中间,会传出一声她未能忍住的呜咽。
读完这篇故事,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伊丽莎白的同伴为了自身利益,不但连普通的爱国心都没有,甚至在人格和礼仪上也相形见绌,而羊脂球虽然身份卑微,却有着一颗爱国的心,为了她那假情假意的同伴们,甚至愿意作出巨大的牺牲。
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与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做对比,令人深受感动。
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该对任何人歧视或者逼迫,也不能为了他人的只言片语而委屈自己。
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书。
羊脂球小说集读后感范文篇5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三千世界,我们都是芥子。
——题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论看小说还是别的什么,最着迷的不是男女主角,而是戏份不多的配角。那些是在尘世中挣扎的小人物,他们在大人物的光辉下,高高抬起头颅,质疑,反抗。
这该有多么的畅快淋漓。
想找一本专门描写小人物的书,专门描写他们的喜怒哀乐,真实反映他们生活的书。于是我看了莫泊桑的《羊脂球》。莫泊桑用他的笔,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全面的风俗画,在他的作品里,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物都得到了鲜明的勾画:从巴黎闹市到外省城镇以及偏远乡村与荒蛮山野的风貌人情,也都有生动的写照。
然而,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小人物。莫泊桑没有忘记他们,没有忘记那些在大人物的威压下几乎喘不过气的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还记得那个美丽但虚荣的小科员的妻子,为了一夜的快活,向好友借了一条昂贵的钻石项链。却不曾想因为一时大意,丢掉了那条项链,也搭上了十年。她借了一笔债务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那个朋友,又花了十年来还那笔巨款。十年的青春,十年的美丽,十年贫穷但轻松快乐的日子,人生中最美好的花样年华,被一条华丽但毫无意义的项链葬送。十年后她与那位借她项链的朋友重逢,她已经不再年轻,也不再美丽,她被岁月和债务折磨的粗鄙丑陋,友人几乎认不出她。但她解脱了,她向朋友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可她的朋友却十分愕然,告诉她那项链是仿制品,最多只值五百法郎。我不知道她此时是什么心情,因为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只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和思考。
还记得那个身份卑微,但善良、爱国的妓女羊脂球,在马车上的同伴们饥肠辘辘时,她好心的将自己的食物分给那些“高贵的、有身份的”同伴。可那些同伴们是怎么对她的呢?当他们因为敌国士兵对羊脂球提出无理要求而导致他们行程受到阻碍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对羊脂球威逼利诱,迫使她答应。在她没有利用价值时,那些自认为高贵的同伴却厌恶地把她远远丢开,像躲病毒似的躲着她,好像离她近一点,她就会玷污这些“干净”的人。在她饥寒交迫时,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似乎忘记了是谁在他们困难时无私地帮助他们。
北风呼啸,在那些大人物的欢声笑语里,那可怜的小人物只能在马车的一角瑟缩成一团,她那断断续续的抽噎,散在风中渐渐飘远,无人听到,更无人在意。
在那些大人物看来,小人物都是渺小的、卑微的、可有可无的。如果把大人物比作枝头艳丽惹眼的鲜花,那么小人物就是在暗无天日地底下灰不溜秋、默默无闻的根。在许多人眼里,根不美丽,不惹眼,人们在赞美花时,从来不会想到根。
但是,无根的花,能保持多久的美丽?
三千世界,每个人都是芥子。《羊脂球》里所讲的故事,就是芥子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喜怒哀乐,其实也是我们的,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我感同身受。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其实芥子须弥,谁又离的了谁。
《天水冬天里的一把火——读凌峰小说集《白云间》》
留意凌峰,缘于一微信朋友发给我的,她女儿投给《拾穗文刊》的一篇文章。因了有时也爱玩文字,便给他投了两回稿。某次看到《拾穗文刊》征文大赛选出的特等奖作品《血色王冠》,构思精巧、情节感人。除感叹小作者的聪慧外。我也觉得,要在众多作品中选出上乘之作,评委得具备相当水平。凌峰是主编,定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从此,我便注意起了他的文字。他的文章多取材于身边的琐事,措辞严谨、描写细腻、感情丰富……
一九年夏末,他给我发来了他的小说《闺蜜》和《血月亮》。《闺蜜》,从那曲折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刻画上,我觉得他是个阅历相当丰富的人,也以为他年岁不小了。可无意间听人说,他是个八零后,我不由感叹,真是个攒劲人!看《血月亮》时,我发微信问他,文中黑子的原型是不是他,他说就是的。我觉得他虽年轻,可经历得多,是个很有潜力的作家。
从某天开始,好几个文学群疯传凌峰已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白云间》的喜讯。想着他肩上有一副养家糊口的重担,人尚年轻,就已取得了这样骄人的成绩,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可追溯他的人生履历,似乎也不是奇迹。某次看到他发表在天水晚报的一篇读书类文章,和他发在自己平台的文字《一个人的朝圣》。文中说,他几岁就时常听父亲讲故事。父亲当过十多年民办教师,攒了几箱子书。他上了学认识了字后有空就看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学素养。从小就有当作家的梦想。打工期间,他也会抽空写随笔。几年间读了几十本小说……可见,他为了心中的梦想,撒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所以说,他在文学花园采下了如此硕果,也是一种必然。
二零二零年后半年,我本就不太健康的身体又出了点状况。以前也爱在文字中寻求精神慰籍的我那段时间很困惑,再加上亲友嘱咐我要保护好自己身体,不要太劳累了。我只能暂时与自己喜爱的文字忍痛割爱拉开了一定距离。
某天,收到了凌峰寄给我的他的小说集《白云间》。不禁忘了不久前的决定和亲朋的嘱咐,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本来,因了正在和病魔抗争,心中十分烦,觉得这个冬天比以前的哪个冬天都冷。可将心思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时,竟不觉得冷了。似乎《白云间》成了天水冬天里的一把火。
《闺蜜》中的丁香,是个非常重友情、嫉恶如仇、敢爱敢恨、大胆泼辣的女子。对不及自己的穗穗,时时会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出于正义,将屡次骚扰、威胁穗穗的马远山激情之下严厉地教训了一顿。将穗穗从困惑中解救了出来。最后他发现初恋情人骗了自己和大家,为了减小姐妹们的损失,果断提出,将姐妹们家中的酒放在自己家超市。这样大度豪爽的女性,生活中少,是个品德高尚的人,是这个作品的精魂所在。
《血月亮》中的黑子,小小年纪,就因家境原因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了。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还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却已承担了一部分家庭生活的重担,并想挣钱给母亲看病。可见,他是个成熟早、有责任感和有孝心的孩子。当工友满粮提起上学的事时,他竟伤心地流泪了。可见,他心中依然燃烧着求学的美梦。是个个性极强、上进心极强的孩子。他这样的遭遇。让人不免感到惋惜。但同时又为他的坚强果敢而喝彩。
《父亲的戏》中的父亲,是个上门女婿。他和农村大多数上门女婿一样,本就自卑,再加上一直受制于强势的老丈人和妻子,活得很窝囊。可即便这样,他仍心怀梦想,想在唱戏时找回他在家中失去的尊严。也正是因了这个终身不能释怀的梦想,竟促使他一反常态和伶牙俐齿的妻子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向妻子摔药碗……说明他内心也有不甘居于人下的信念。而妻子,尽管在言语上针对丈夫显得咄咄逼人。可老伴出门后,因了天寒地冻又担心着他的身体,催孩子们去找老伴时的急切心情,说明她并不是个十分冷酷的人,只是因了一直在自己家生活,觉得具有优越感,放不下面子,对上门女婿颐指气使……是社会上许多个这类家庭的缩影。作者用动作、语言、神态……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十分逼真。情节挺吸引人。
《织云》中的老太太,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她抚养大了某些人认为难以成活的织织,是个令人敬佩的老人。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了空巢老人。而织织,通过自身努力和亲友的帮助,在城市有了一份好工作。可最终,她放弃了城市优渥的生活,回到农村做了一名乡村教师,陪伴老太太。说明她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这个作品贴近生活,值得人深思。
《阿玉》,通过好几件事,阐述了看似十分平静的小村庄,里面却蕴含着一些看不见的暗流。村长是个阴险、奸诈、残暴、无耻、贪婪、霸道……的恶棍。阿玉是个弱小的受害者。她几次欲逃出魔窟,都没有成功,十分痛苦。最后,她用自己的聪慧、及在工作期间与她有了恋情的小健的帮助下,终于获取了自由。情节一波三折、动人心弦,是个好作品。
《盲种》中的鹏程虽然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勤奋考上了理想学府。但他进入新环境后,抵抗不住奢靡之风的诱惑,为了自己的虚荣向家人无度索取。使母亲和发小直接、间接因他去世后,悲惨的状况才唤醒了他懵懂迷茫的良知。他也由此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仔细一想,人年少时因了没有过多的人生阅历,且年轻气盛,大多都有过这样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是个对青年人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好作品。
……
几个作品,从不同角度剖析了世情的复杂,人性的多变和弱点。情节曲折、布局合理、引人入胜,可见作者文学功底之深厚。
文学群的赞叹、羡慕……仍在屏中翻飞,烘热了整个天水文坛。
仔细思忖,《白云间》就是天水冬天里的一把火,它照亮了作者本人,也照亮了众多文学爱好者。
在此,祝凌峰在文学王国里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作者简介
伏文花,女,现居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渭南镇刘山村。喜欢生活罅隙用文字取暖。近年来,曾在电台、报刊、网络发表二百多首(篇)诗文。
《朝圣之路贵在坚持》
凌峰中篇小说集《白云间》出版发行后,在秦州区乃至天水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度时期,评论文章刷屏,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读完《白云间》,特别是读完《写在后面:一个人的朝圣》之后,我仿佛回到了藏区,看到了在朝圣之路上磕等身长头的藏民们的不辞劳苦,又看到了在寺院不停磕等身长头者的无比虔诚,不由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朝圣之路,充满艰辛
“我是一个认准道走到黑、不见黄河不死心的人。我知道写作的路是孤独而漫长的,但选择了,就必须走下去,人如果没有追求和信仰,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当下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今天,人们都会选择投资小,见效快,且工作轻松的行业。文学创作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充满苦涩,并不断辛勤付出的路,尤其对刚步入的文学爱好者来说,不要说成名,即便想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也是一件十分不易之事,更不敢奢望经济回报了。即使是已成名的文学巨匠,他们的投入产出比和歌星、画家、书法家相比,也是相差甚远。
在文学创作之路上,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自己的作品过硬外,还须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外,幸运之星的眷顾也极为重要。因杂志、报纸的版面有限,编辑的精力更有限,编辑不可能把邮箱里的所有稿件全部浏览一遍。
对大部分人而言,文学创作只是作为工作之余的一种爱好。而对凌峰而言,他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要不停地去打拼挣钱,文学创作只能放在打拼的闲暇之余。因此,他常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在他选择的文学创作之路上,他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付出的不知比常人多出几倍。他对文学近乎痴狂的状态,令人赞叹不已。
朝圣之路,需要毅力和技巧
朝圣之路,是用身体丈量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没有顽强的毅力是无法到达圣地的。朝圣路上,绝不是平坦宽阔之路,也不是鲜花盛开之路,途中崎岖不平,坎坷难行,荆棘丛生,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还要有走出困境的技巧。
对只有初中程度的凌峰而言,在刚步入文学创作之路时,什么修辞、语法、逻辑,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他只是一知半解,有些方面甚至是空白。他庆幸的是当了十七年民办教师的父亲为他积攒了六七箱书,算是激发他对文学世界向往的唯一动力。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为圆文学梦,他读了许多中外名著,特别是莫言、张承志、余华、毕飞宇、苏童、马金莲等许多名家的原著,并请教了天水市一些知名作家,并把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技法融会贯通。凌峰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为引人入胜,烘托气氛,展现冲突,他把顺叙、倒叙、插叙运用得恰到好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场面描写运用得得心应手。
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崭露头角,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天水文学界的一匹黑马,备受人们的关注。
坎坷的经历,使朝圣之路异彩纷呈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正如他书中所说:“我上学少,文化、语言基础薄弱,在这点上我没法跟那些学院派的写作者相比,可我有两个优势:一个苦难的童年,一个艰辛的中年,这是天生的,是那些学院派的写作者不具备的。”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要求作者善于把自己身边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第一手素材,通过去粗留精,去伪存真,发掘其中的闪光点,然后以文学的形式展示给读者。凌峰初中毕业后,便加入务工行业,因而,凌峰的小说大多都是反映农村题材,抑或是务工题材。
真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有些小说是他生活的再现,因此,故事中没有虚假做作,所以感人至深。如《血月亮》中的主人公黑子只有16岁,为生活所迫,走进矿山,开启了他人生中的务工之路。生活中的凌峰酷爱秦腔,在秦腔中常常扮演净的角色,装过包拯,演过单童,对秦腔的好多细节拿捏得很准。《父亲的戏》中的父亲是一个上门女婿,被爷爷和强势的母亲欺负了一辈子,他平时活得毫无尊严。“我不喜欢在家时的父亲,但我喜欢演戏时的父亲。”“三天年一过,开戏了,那时候的父亲更加精神了,生龙活虎,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想怎么哭就怎么哭。”故事情节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凌峰的小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白云间》中的创业成功人士白继祖,返乡流转了全寨的土地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展现了当下农村土地的耕作现状。土地流转已成为目前农村的一大热潮,但流转土地的大款们究竟是为了与农民合作共赢,还是借流转土地之名,谋国家补贴之实?《闺蜜》中的穗穗为了离开农村,融入城市,借款、贷款在城里购置新房,因还债心切,不慎又陷入她的老同学杜玉明故意设置的直销陷阱当中,旧债未还,又添新债。在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因种种条件的制约,有部分农民举全家之力,努力打拼,终其一生,也难以从“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这一尴尬现状中摆脱。
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是作者通过语言塑造的形象来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进而达到感染人、启迪人,对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以此对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归去来兮》中的二娘,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她的婆婆有三个儿子儿媳,大儿子和大儿媳、三儿子和三儿媳都进城务工了,三儿子和三儿媳靠做餐饮生意赚得盆满钵满,成了大款,而年迈的婆婆的生活起居却留给了二娘一个人,后来婆婆瘫痪在床,由二娘一人伺候到去世。二娘在城里接送孙子的途中,为救两个孩子被车撞伤住进了医院。二娘的善良之举让人敬佩,让那些不孝之子感到羞愧。《盲种》中的美兰,为了不断满足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的出国留学梦、购房梦,在初中毕业后,她便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瞒着父母干起了足浴工作,备受凌辱。她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使人肃然起敬。她哥哥的自私、虚荣、贪婪,令人不齿。《阿玉》中的马支书就是一个恶人治村的反面典型,他拐卖妇女,生活腐化,丧失伦理,必将遭到世人的唾弃。
凌峰在小说中善于设置悬念,耐人回味。《织云》中的主人公织织,她是一个孤儿,是太祖母一手喂大的。织织师范毕业后,通过关系安排在城里的一所小学当了一名教师,工作半年后,毅然决然回到村学当教师,究竟她是失恋了?还是回来为了报答太祖母的养育之恩?《闺蜜》中的杜玉明、《阿玉》中的马支书能不能绳之以法?《白云寨中的苏联女人》中的三爷爷究竟是不是逃兵?这些无疑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遐想。
朝圣路上,并不孤单
朝圣之事,其实并不是一个人的事。往往一个朝圣者,代表着一个家庭,抑或代表着一个村落,而为他服务的往往有他的家人,有他的至亲至爱。
在秦州乃至天水,在文学之路上跋涉的人何止凌峰一个,有的在通往文学的朝圣之路上比凌峰动身更早,奋斗的时间更长,只不过有的收获没有凌峰的多而已。
凌峰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读了几十部小说,写了二十多个中短篇小说,一部近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共计八十多万字。部分中短篇在天水的有些刊物上发表过,有三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这诸多成绩的取得,既是对他辛勤付出的回报,也是对诸多文学爱好者的鞭策和鼓励。
凌峰,这个在朝圣之路上负重的前行者,他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文学之路上看到佛光,拜谒到佛祖。
作者简介
石居峰,天水市秦州区人,网名自由飞翔。闲时记述陈年往事,权作消遣。
《白云深处有人家——读凌峰小说集《白云间》》
凌峰的《白云间》出版发行已有一段时间了,我拿到手算是迟的,拜读也算是迟的,真有些惭愧啊,作为一个同龄、同村、有些共同爱好的人。在这之前,他的书一直在朋友圈沸腾,赞誉之声此起彼伏,说心里话,我一直为之感到高兴。
那天凌峰送我书时,由于他有事,匆忙间就简单聊了几句。我能感觉到他出这本书的艰难和不易,更能感觉到这本书给他关于文学的动力和信念。这世上所有的汗水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成功属于那些不懈努力一直坚持的人。我说,这至少是你对自己文学的一个交代,是你精神财富中及其宝贵的一部分,也是你的一张名片哦。他笑着说,还有一部大作已初成,正在修改当中。我为之一怔,何来这么大的精力和毅力啊!
就我对凌峰的了解,他只要想干的事,一定要干成,不仅要干成,还要干出点名堂来。就拿“拾穗微刊”从初具想法到做成不到半年的时间,而且做到家喻户晓。《白云间》的出版,更像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黑马冲杀而来。
凌峰是个装着一肚子故事的人,从小就爱给同伴讲故事。他讲起故事来,一双眼就笑着眯在一起,一张嘴口若悬河、绘声绘色。这也许源于他有一个古今迷的父亲,源于他一直笔耕不辍,一直坚持阅读的缘故吧。一件事不管是他经历的还是听说的,在他嘴里讲出来总是格外精彩、幽默、神秘......我记得上初中时,他还为某人写过“小说”。
就拿《白云间》来说,就是给读者本本分分讲故事,讲他的经历,讲关于他生活的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悲欢离合。故事里有很多个不同角度的他和他身边的无数张面孔的我们,仿佛一切就在眼前。
《闺蜜》中的穗穗就是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中的一个缩影,身上有有着土地般的淳朴和善良,又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可她的单纯和社会阅历的浅薄以及法律意识的盲目,最终把她和瘦男人用血汗换来的房子(生活的梦想),全部葬送在自己手里,又回到了生活起点。而对杜玉明的结局安排让人在怅然中又恨不起来。那个让人痛恨的马万山,正担心不知会怎样纠缠穗穗时,尽然一个烟灰缸“啪”一声解决了,解气了。
《父亲的戏》读来让人心里沉沉的。那个年代,那辈人有多少那样的婚姻,那样的爱,爱着、恨着,恨着又爱着,一味地用各自的方式爱对方,最终没能互相理解而终其一生。父亲爱唱戏,为唱戏和母亲惹了一辈子孽,爱一件黑蟒袍,却到临终没舍得为自己买喜欢的黑蟒袍,把积攒了一生的积蓄要留给女儿做嫁妆。“啪”一声,药碗在距母亲不到一米的地方摔碎了,碗渣四溅,药水像一条长蛇,从门口扑到了院中……当读到这儿,让人有些揪心,预感中一切似乎要结束,父亲的心凉了,更何况生命。
凌峰小说里的织织、太祖母、三奶奶、三爷爷、黑子、满粮、鹏程、白继祖、阿玉……他们大都是有着浓郁乡土的平凡人,他们身上有着泥土般的厚道和善良,他们有梦想、有追求,他们在维系自己原有生活秩序的同时试图寻找新的天地,试图改变自己,改变命运。在生活的漩涡中挣扎着、快乐着、伤痛着,这也许就是生活吧。每一个人物是立体的、饱满的、有血有肉的。凌峰试图要冷静、客观地记录现实生活很重要的一些面,而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
凌峰不单单以讲故事的形式把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世界,在情节设置上也别出心裁,跌宕起伏,悬念不断,给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安排不失分寸,恰当留白,让人深思,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语言上除了有接地气的方言和直白的白描,更是精彩不断:“三爷爷终于打开了头顶的矿灯,明亮的光束像一柄长长的剑,划开了寂静的夜幕,一会儿刺向低矮的灌木丛,一会儿刺向土崖下的山洞。崖下的枯草、荆棘被刺眼的灯光惊醒了,惊愕地摇晃起来……”“天上开始下起了雪,寒风呼呼,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父亲的身影被风雪掩埋了,只听见他凄凉的唱腔在风雪中回荡……”
就这样凌峰看似给我们虚构了一个云雾缭绕名叫白云寨的地方,但这白云深处住着真实而温暖的人家。
最后,祝贺凌峰《白云间》出版的同时,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与我们见面。
2020年12月25日夜
作者简介
云海,天水秦州秦岭人。乡村教师,《拾穗文刊》特邀作家、诗人。偶尔写点文字,记录一点生活,一些情绪。
《心灵之上的云——读凌峰小说集《白云间》有感》
庚子孟冬,微信里在转着书讯——凌峰的中短篇小说集《白云间》出版发行了。作为文友,在欣喜之余,不免感叹:凌峰,一位山高我为峰的人,他就是一朵白云,巡天遥看,阅世事沧桑,感人间悲伤。他的中短篇小说集《白云间》,在冬天犹如洁白的雪花般飘洒在秦州大地,使我心里为之一震。
历经了寒冬的百灵鸟,最知道春天的温暖;经过了漫漫长夜的人们,最懂得黎明朝霞满天。凌峰,他真实的生活,给创作带来了灵感;大量的阅读,更是给他带来了灵感。没有大量阅读和生活经历的创作,毫无夸张地说,其作品是乏味的,没有吸引力的。凌峰的中短篇小说集《白云间》,揭示了农村发展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从人性的各种变化:扭曲的、善良的、丑恶的、美好的等,呈现了小说的社会性、人文性,引发人们的思考。
在作者营造的乡村世界里,不乏贫困,不乏苦焦,但更多的是亲切,是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他是一朵云,在蓝天上,俯瞰人间事,把人间的喜怒哀乐讲出来,以飨读者。脚踏实地做人,用文字筑起了他心灵的天空。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还有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恰到好处。也有正面描写、侧面的细节描写。
《闺蜜》中的丁香和穗穗是两种不同性格的人。人物形象塑造是直白,有立体感的,丁香她善良,生活中处处帮助闺蜜穗穗,为穗穗抱打不平,行侠仗义的女汉子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是由故事情节的推动,白描的的手法直接引进推出。见到自己的初恋,也不问当时被无声的抛弃,一心一意去帮他,结果上当受骗,使得她和穗穗心灵上、精神上受到了伤害,她最终在心里彻底地发自内心的喃喃声:杜玉明死了。
小说《父亲的戏》,父亲一入戏才是真正的父亲,生活中活得无尊严的他,把自己的心寄托在自己钟爱的秦腔里。他的心是不屈服的,他的追求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再骂,再苦,再累,只要活着就唱戏。进入戏里,也能倾诉自己的伤感,比如他演现代戏《血泪仇》时,在台上义愤填膺、演到伤心落泪处,痛哭流涕,引得桃娃在幕后哇哇大哭,台下看戏的人都哭了,那个场面他震撼了。他更喜欢演包拯的角色,也许在台上的他进入戏里,作为包拯的形象,是他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勇敢大气地活一回。在一个家庭里,妻子的不理解,苛刻,蛮横,让他没有了男人的尊严。他选择无声地出走,捡起那个摔断琴弦的板胡、口条,仅有唱戏的家当,就在一个蛇皮袋子里装着,背影实在是读后让人怜悯、伤感;儿子的不孝顺,他是一位上门女婿——“老黄牛”,撑起了别人,却累倒了自己。唯一能理解、包容,能和他说说心里话的是女儿桃娃,这位贴心的小棉袄,守护在他的身边。最后他把积攒的钱给了桃娃,用来给她将来置备嫁妆,并安排桃娃在他死后,给他穿上他廉价买来的蟒袍。读到这里令人为之动容,潸然泪下。也许是劳累和经常受气,使他的心里就没畅快过,积劳而终。读完小说,高亢嘹亮,苍劲有力的包公唱词萦绕在耳边,也许是在为父亲的一生,抱打不平吧,久久回荡,使人唏嘘不已。
《白云寨的苏联女人》中的三爷爷。战争年代他救了来自苏联籍的卫生员女兵叶莲娜,他挽救了她的生命。在叶莲娜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娶了她,把她接回自己的家乡,一起生活,照顾她一辈子,一起为乡亲们治病。当“我”问起三爷爷是不是“逃兵”时,三爷爷深情地望着叶莲娜,是对“我”的最好回答。《白云寨的苏联女人》三爷爷也是一位有爱心,在家乡爱帮助人的受人爱戴、尊敬的老者形象。
二、人性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也有不堪入目的丑陋的一面。
《白云间》中结尾老牛撞白继祖他爷爷的灵车,是不是真实的,真实也罢,虚构也罢,结尾“我”父亲的话令人深思。《织云》中太祖母的善良无私,不但抚养弃婴织织长大成人,供织织上了大学,还一心一意考虑她的将来,她的心底是无私的、温暖的。《阿玉》中的主人公阿玉,虽然遭遇坎坷的命运,但还是在做好饭菜之余,为工地上的人员义务洗衣、打扫卫生,温润如玉,奉献着爱心。村支书把她买来给自己的傻儿子当媳妇,她对命运奋起反抗,用智慧开始自救,终于成功。
《盲种》里,一家人都围绕着儿子鹏程,给这位村子里出的唯一大学生送温暖、送爱心。尤其是美兰,对自己的哥哥真是“爱”他没商量,愿意付出,帮助哥哥,为他筹钱,打工挣钱能让哥哥安心读书,将来有出息。《归去来兮》中的二娘和三娘的性格、心理的变化。亲身体验到了城市生活不适应他们,也厌倦了,都回归乡下。不管以前发生过什么,她们还是互相牵挂,送东西,这个农民憨厚的本性,连接着他们的心灵。最终都回归到农村,回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织云》小说中,织织在城里工作,放不下太祖母一个人在家,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最终回到乡下工作,回到太祖母身边,此处无声胜有声,这种人间大爱,知恩感恩的赞颂,是一曲爱的颂歌。织云就是太祖母和织织心中的海市蜃楼,就是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幢景。
与这些人不同的是人性的另一面,如《血月亮》中的矿老板,为富不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等。《闺蜜》中的马万山、杜玉明这些眼里只有金钱的小人,唯利是图,他们都是给人们的反面教材,给人们以警示。
三、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盲种》小说中作者是把虚伪掩盖下的“美好”撕开来,血淋淋的让大家看。尖锐的矛盾冲突,故事情节的推动深入,在几篇小说中都表现出来了。《盲种》中,鹏程和美兰虽然都是领养的孩子,一家人为鹏程的付出。他使得大家都围绕他这个“圆心”画圆,众星拱月似的一家人都为他着想,导致这一家人走上打工之路,最后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使得读者心理对鹏程憎恶有加。这个靠妹妹、母亲、父亲打工挣来的血汗钱,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任意挥霍,使得妈妈发生车祸,妹妹被迫借钱,他的发小过早离开人世,父亲积劳成疾。不过,鹏程最后觉醒了,但醒悟的时间有点晚。
小说的矛盾冲突在《织云》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小说中的织织受太祖母抚养,太祖母在祭拜织云,看到的海市蜃楼,太祖母对织织的爱真挚无私,织织对太祖母的爱也是放心不下,直至在太祖母的抚养下织织考上大学毕业后,不想去城里工作,愿留下来照顾太祖母终老,但太祖母考虑最多的是织织的人生大事,毅然决然的让在城里工作的女儿托人到城里工作,但织织真正到城里工作后,太祖母的心觉着被掏空了,一个人自言自语,对着家里的家禽说话,她被孤独和矛盾的心理所缠绕,对太祖母肃然起敬之余,激发了读者的悲悯之心。
《父亲的戏》中母亲的心理矛盾的刻画,一位既让人厌恶又可怜的母亲形象,她的老公去世后,她还不让进他家的祖坟很愚昧,死脑筋,到老了都没醒悟,活到进棺材里都活不明白的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实的语言功底来自于作者“时刻准备着,时刻努力着,时刻创造着……”的人生信条。凌峰老师每一步都走在“时刻努力着”的路上,像一棵枝繁叶茂的红枫,根系深深地扎在故乡白云寨的大山里,精彩的年轮里都是树叶对根的情义。
和凌峰老师接触不多,总感觉他是独立的,耿直的,不亢不卑的 。凌峰,你是白云,是黑马,是歌者。我说你是白云,悠然自得去俯视人间的奇闻异事,活生生展现人间真情,独往独来。你一个人的朝圣,冷暖自知;一个人一部小说的成功,成就了自己。你是白云,而且你这朵白云是“飞天”襟飘带舞,是笑靥愉快的表情,你是一朵眯着眼睛笑的白云,用纯净的一颗心去俯视,去探索生活中的人和事。是黑马,已经勇敢地踏上文学的路,勇敢前行;是歌者,热爱生活,歌颂生活,为大众服务。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任何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表述方式,也有对社会人生的不同感悟和解读。我相信,每个读者在对凌峰作品的阅读中,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拓展自己的阅读认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我更相信,对于一部用真情和心血写成的作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会有不同的体验,获得意外的收获。
凌峰,一个人的朝圣,悠然地做着最好的自己。红枫,叶至深秋才会流丹,这是生命成熟的象征,是一个智者用一生的感悟为这个世界奉献的绚烂。期待着张老师那些还躺在文件夹里的更多的新作,早日面世。
作者简介
马新堂,女,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秦州区作协理事。天津《海河文学》杂志社编辑。散文、诗歌、评论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散文《晨绿》荣获湖南徐特立教育研究所举办的中小学师生游记征文大赛优秀奖,有论文集《教海拾贝》和散文作品集《打开那扇窗》。
《质朴的文字彰显人性之真——读凌峰小说集《白云间》》
凌峰,真名叫张碧峰,秦岭人。虽与我不是一个乡镇,却不到十里地的距离,应该说是一个山梁上的蚂蚱。微信平台兴起后,杨家寺有两个,张碧峰也弄起一个,主要发表学生的作文,我给他投稿很少,几乎没有。但几个平台的编辑很团结,经常组织一些采风活动,我也参加,故而见过几次面,给人的印象很精神,满脸笑容,好像每天都有高兴的事,抑或是天生一副灿烂的面容。说自己是农民工,我信,憨厚壮实,皮肤黑黑的。但让人把他与文字联系起来,难以相信。
去年区作协召开年终工作总结会,言说他正在创作一部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已进行了一半了,我抬起头来,直直盯了一会,这是怎么呢?一个周旭明就叫人汗颜,冷不丁又杀出一个凌峰,而且横刀立马,来势凶猛!
这不,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摆在我的书案,叫人不能不佩服。
我很喜欢读凌峰的小说,首先喜欢他的语言。凝练质朴,清新如春风,不晦涩,不矫作,不炫耀,就像家乡的一捻黄土,种瓜种豆,生长出五谷杂粮,让人倍感亲切。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有一篇《反对党八股》的文章,谈到学习语言的问题,其中一方面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因为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活泼的新鲜的,富有生活性和生命力。凌峰就是一个来自于乡村的青年,对语言的把控,得心应手,亲和力太强,如涓涓泉水,不急不忙,娓娓道来,流畅自然,质朴无华,这种语言是写农村题材的小说必须具备的。
“持续下了三天大雪,白云寨仿佛被掩埋了。巷道间,屋顶上,田野里,到处一片雪白。积雪足有一尺多厚,像一床无边的棉被,将大地厚厚地裹盖起来。天地间一片灰白,分不清东南西北。”《白云寨的苏联女人》
描写雪景,一片银白的世界,体现出山村宁静。这就是小说语言,不会像诗人一样堆砌艳丽而抽象词语,让人有云山雾海的缥缈感觉,而朴实的词语再现山野雪景的美好,更符合乡土小说情境,深喻主人公三爷爷纯洁而广阔的心境,可谓笔法老道。
“那天傍晚,母亲站在客厅里,一手叉腰,一手在父的脑袋前不停截点。母亲肥大的脸盘涨得像一只刚出膛的新鲜猪肝,红扑扑冒着热气,两只陷在肥肉中的小黑眼珠怒火冲天,嘴唇翻滚着,嘴角冒着泡沫。父亲在沙发上坐着,身子有点后仰,看起来比站着的母亲略低一截,但也毫不示弱,脖子上的青筋鼓动着,不停地反斥。母亲的骂声流利,一张口ー大串,像说顺口溜,滔滔不绝。父亲的反斥相对母亲略显逊色,但每一句还是很有力度,就像他在台上唱戏,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父亲的戏》
这段描写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刻画出一位强势的妇女形象,凶狠、泼辣、霸气,画面感强,生动传神。我见过倒插门的男人,门里门外没有地位,逆来顺受,更滋生了女人狠毒。看来作者对生活观察仔细,故而描绘到位、深刻、真实。
“此时正是小麦出穗的季节,肥墩墩的麦穗像刚出生的婴孩,眨巴着眼睛好奇地仰望着蓝天。天空幽蓝深邃,没有一朵云,偶尔掠过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划破天际。黑油油绿的麦田一望无垠,如同浩瀚的大海,在清风下翻滚着波浪。我静静地矗立在木屋门口,看着浩瀚的天,碧绿的地,心胸无限开阔。”《盲种》
《盲种》这篇小说,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主人公鹏程在讲述时,切插自然,不露痕迹。时而欢愉,时而平静,更多时候似大海汹涌澎湃,愤恨、怨气、伤心、遗憾等,但文字沉稳老练,有时字字滴血,却不震天撼地,声嘶力竭。这就是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而小说中,不时插入景物描写,既缓和讲述的气氛,让读者在缠心绕肺的情节中得以喘口气,又能推动情节的发展。看这段文字清新明快,不难想象是为下文故事的转机做了很好的铺垫。
乡土小说,语言一定要质朴。纵观那些名著,无不体现此特色。
小说所写的故事几乎发生于秦岭梁上,这里有厚实的土地,养育出坚毅顽强的生命;这里有狂风骤雨,打磨出他们质朴善良的人性。他们有血性、敢担当。
《闺蜜》中的穗穗和丁香,一对好姐妹,她们是因情而被卷入这场传销中,糊里糊涂,特别是穗穗,刚进城住进新楼,房贷让她愁眉苦脸,郁郁寡欢,她渴望金钱,在不知是非法行为中走上这条路,闺蜜俩都是受害者,但事发后,没有狡辩、抵赖,勇敢地站出来向银行申请贷款,给亲戚朋友还血汗钱,敢于担当是这片黄土中孕育出性格。看一个人的人品,不是在平常顺境中,而是中苦难中,特别是穗穗的丈夫,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方法,但一声不吭,默默顶起了穗穗的天,人性至此,善良啊!
《父亲的戏》,父亲虽然是倒插门的女婿,在农村书记和妻子强势的家庭里,默默劳作,任劳任怨。只有在戏里,他才真正找到了人生乐趣和价值。晚年走上了反抗之路,选择离家出走,敢于在妻子面前摔药碗;选择过年不团圆,和乡村唱戏的人在一起喝酒高兴。对于软蛋父亲的这些做法,让人有点刮目相看,是软蛋吗?还真不是,一个血性男人突兀眼前。
真正的爱是一种默默的奉献,而不是索取。《盲种》里的美兰对鹏程的爱,让人心痛。鹏程从高中学美术开始,她远离家乡给人做足疗,挣钱来供给这个哥哥。后来鹏程考上重点美术院校,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和小莫谈恋爱花费,都是美兰血汗钱。甚而至于毕业要买婚房,美兰为了凑天文数字的钱,遭人践踏,遭车祸,却默默奉献着。当只有索取的小莫嫌他穷而离开他时,他才明白,美兰的爱多么真实,刻骨铭心。
《阿玉》,阿玉是个苦命的孩子,被书记买来给他瓜傻的儿子做媳妇,“我”尽管很同情,却不能出手相救。倒是小健,关心她、帮助她,最后逃离苦海,小健的善良、正义彰显出来。
农村在我的记忆里,风俗淳朴,乡里乡亲,谁家有困难,大家携手帮助。随着时代发展,淳朴的民风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有朋友告诉我,时代变了,各人自扫门前雪,帮忙就得给钱。《白云寨的苏联女人》里的三爷爷,冰天雪地,忍着寒冷,踏着夜色,在充满危险的山野打猎,为的就是给乡亲们解解馋,不自私,愿意和大家分享美味。《归去来兮》里,二娘三娘,妯娌之间为赡养老人矛盾很大,但是我每次回家,二娘除了送给我家农产品外,依然不忘送三娘一份。后来三娘家在农村发展,二娘进了城,三娘也是这样做。亲情至上,淳朴的情感让人点赞。
凌峰说他是初中生,但小说写的中规中矩。他热爱农村生活,熟悉农村生活,所以笔下的农村是有他的思想的、有情感有温度的。而且写作技巧高超,描写人物形象,每个人各有特色,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是因为抓住了每个人物的细节、动作、形貌、语言,因而形象是鲜活的。善用伏笔和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因而故事首尾相顾,真实自然。很会留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些让聪明的读者去慢慢咂摸品味。
凌峰还很年轻,写作的路还很长,就让我们默默地祝福他,勇敢坚实地走下去吧!
作者简介
郭永锋,甘肃天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有三本诗文集出版。
《一个特“狠”的人——读凌峰小说集《白云间》有感》
他是让汪渺老师惊讶的人。
我觉的,他是一个特“狠”的人。每当凌晨看见他朋友圈的电脑图片,就知道他挑灯夜战了。每当看到题记说:“此刻是他最享受的时候”,他又熬夜了。这只是他生活中看得见的凤毛麟角。他除了对自己狠,甚至于有些痴迷,以至于到了疯狂的地步。“狠”用在他身上,不足为过。
这些,也许和一个人的生活环境,阅历有关。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从小被贫穷所限制,被家庭责任所束缚,准确地说是被生活所迫,他不对自己狠,生活就会对他狠。正因为这样,成就了他智慧的思想,坚韧不拔的个性及能狠下心的过人能力,让他在文学路上横空而出,成为文坛上的一匹黑马。
当他的小说集《白云间》问世,那是意料之中的。近十八万字的小说集,每一篇都是他在熬夜中完成。九篇小说,长短不一,都是以农村务工人员、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为题材,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城乡徘徊中的农民人,向往与追求,悲欢与挫折的生活锁事。体现了在农村走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人,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复杂矛盾心理。也体现了农民人的善良与质朴,勤劳与勇敢的优秀品质。
尤其《归去来兮》中,是一个农村大家庭的真实写照,母亲、二娘、三娘,婆媳、妯娌之间的攀比、勾心斗角。是农村家庭中历来说不清道不明的现实。随着三叔带着三娘进城;父亲调动工作,母亲的离开。只有二娘留在乡下,她那种说不出口的嫉妒与愤怒是能感受到的。但二娘本质纯朴善良,照顾老人,还有三叔家的两个孩子,都是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在作者笔下刻画地惟妙惟肖。尤其在描述二娘往车里捎东西的那一段,亲情牵挂、爱恨交织溶成一体。顷刻间二娘形象高大了。最后二娘进城、打工、带孙子,到无所事事的迷茫,她想的是老家、土地,她的老房子。让人感到乡情难舍。从另一个角度也隐喻了游子的心声。人最终要返璞归真,故乡才是家,土地才是农人的根,建设家乡才是延续农人的血脉。
《闺蜜》一部写实小说,血淋淋的现实事件,也是我们身边存在的事实。穗穗是一个文弱的农村女人,老公在外打工,从城里按揭买房,供孩子上学,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压力,让这位女人备受煎熬。这也是当今农村走向城市发展的事实。丁香是穗穗的闺蜜,她是一个讲义气,有个性的女人,她不但有经济基础,而且是一个特别重情重意,有担当,敢做敢为的女强人,是这部小说中的灵魂人物,被作者塑造的活灵活现。马万山这种人,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虽然很有钱,品行素质低下,被作者刻画的很到位。至于杜玉明,他肯定有上线,是被人误导,还是也被人下套,都是可能的,但他的聪明才智是不能否定的。作者的这部作品浑然天成,思路清晰,有力道,很有嚼劲儿。揭开了直销的秘密,刻画了人物的美与丑,人性的贪婪和欲望。最重要的是展现了“情”在这个世界是存在的,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里,人间有爱,有善,有美,有一方净土。
《织云》《盲种》《白云间》《阿玉》这四部作品里更多隐喻的是一种期许和希望。一种对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奉,良质人性的展示,及呼唤灵与肉的回归。《白云寨的苏联女人》一个对外强悍,对三奶奶温顺的倔老头,到底是不是逃兵,当黑子把难以出口的这句话问出来时,“三爷爷温热的眼神落在一旁的三奶奶身上,我看到了他眼睛中流泻的光芒,是那样幸福、安祥”。这是爱的传播,情的深遂.....《血月亮》十六岁的黑子,瞒着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在夜幕黑暗中的纠结、恐惧,作者描述得出神入化,尤其对气氛的渲染,让人身临其境、提心吊胆。黑子打工吃尽苦头,看到人世间的丑恶与无奈,在那个难眠之夜,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交织在心里,让他想到了家,想到了父母,确立了自己的方向。在这一环节作者描摹黑子精准到位,真实清晰,触动人心。《父亲的戏》当我读到父亲倒在戏台上时,我泪崩了。一个在家庭中一文不值的父亲,却在戏曲中高大威武。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他信奉戏曲,他的唱腔里有悲,有喜,有他的故事和人生。他是倒下了,但带走的是自我、自由与价值,他骨子里的人格,信仰依然,他是唱着自己的尊严和爱而去。
每一部小说中都在展示农村发展变革的过程中,人性的丑恶,善良与美好,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他的作品里有社会性,有人文性,有爱有恨,他是用真情打动读者,用人性的欲望揭示丑恶,用美好善良的一面感化世人。他是一个用心灵抒写生活的作家。他的文章有血有肉,有世俗有灵魂,有善意也有恶报,交织成一片网状,展现在眼前。文章耐读,感人,接地气,让人有遐想空间,有余味有幻想。
他不愧是文坛上的一匹黑马,也是一个对自己能下狠心的人,这样的人,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是驾着七彩祥云而来的天马,自带光环。
作者简介
高双莉,女,天水人,秦州区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喜欢爬山,旅行。
《雄鹰展翅——读凌峰小说集《白云间》有感》
认识凌峰,缘于《拾穗文刊》,做主编的他对文字极为敬畏,对文学极为热爱。中短篇小说集《白云间》的问世,是必然。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书籍出版,这是意料中的事。读完书中的所有小说,掩卷细思,震撼人的地方有很多。我主要从塑造人物形象这块,谈谈我的拙见。
小说中涉及的人物形形色色,是来自不同领域的,普通的劳苦大众。凌峰把这些人物塑造地极为饱满,有着鲜明的个性,上演着各自的生活。
《闺蜜》中的丁香,个性强,脾气古怪,甚至有点荡,但为人大方、豪爽、讲义气,尤其是对穗穗。穗穗呢,是普通的、典型的,为生活奔波劳累的女人,她很善良。两个性格各异,生活截然不同的女人成为闺蜜,情谊深厚。而故事发展中马万山的出现,把这种情谊推向了高潮。高大、帅气,有点港商和华侨样子的杜玉明,是这次传销的组织者。是他策划了活动,害惨了两人。凌峰在塑造这两个形象的时候,突出了她们的善良、质朴,即使倾家荡产也要偿还债务。这是人性的闪光点。同样在杜玉明身上,也有良心未泯的一面。不得不说,凌峰在人物的处理上独具匠心、别出心裁。
《父亲的戏》里,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把一位地位地下,卑微生活着的,爱戏如命的父亲突显在了读者面前。这篇小说中母亲的形象也震撼了我。凌峰在塑造母亲时,着墨不是很多,但一位外强内柔,刀子嘴豆腐心,对父亲依然挚爱的形象就立体化了。比如她骂走了父亲后,却表现出,那几日脾气不好;也自言自语地说,这老东西哪里去了;还有,半夜里敲门,说梦见父亲被冻死了;知道父亲有消息了,她的精神很好,还打扫卫生;可过年时,父亲回老家,她去接,父亲不回,她又破口大骂;而在年三十,包好了饺子,惦记的依然是父亲。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是这样,父亲去后,她照例没让其进祖坟。如此,一位矛盾综合体的母亲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
让我震撼的还有一个人物是《归去来兮》里的二娘。二娘和三娘同一年进家门。二娘从进门就开始比,比生娃,比进城,比给儿子买楼房,典型的妯娌间生活的真实写照。二娘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力气大,能干;伺候老太太,照顾三娘家的娃,但她看不惯进城后的三娘,也得不到老太太的重视;人又很善良,进城后,为救两孩子,自己受伤,形象一下就高大了。
当然,整部小说里的黑子、织织、叶莲娜、阿玉等,各有其特色。
再者,我还想说说,凌峰在讲故事的时候,不断地在变换叙事的方式。有时站在故事外,以一个局外人,娓娓道来。有时是当事人,款款而谈。有时又是一位见证者,叙述见闻。用汪渺老师的话说,他是天水的杰克•伦敦。
我从凌峰先生的小说集里还学到了,他在写作时,善于设置悬念,层层铺垫。也善于留白,供读者遐想。更善于虚实结合,给我影响深刻的是在《织云》里,织织后来又回到乡下教书,其原因通过太奶奶的话淡淡地讲出来,虽然没有确切说出却又是那么地明了,用意是那么地深刻。
凌峰小说的标题,人物的名称,都起的富含韵味。《盲种》里一群人围着一个鹏程,盲目地播种,意境就更深远了。
凌峰是良师也是益友。对于小说,我也是很喜欢的,也尝试着写,但没有起色,更没成就。他梳理过我小说里很多凌乱的部分,教会我设置悬念,教会我如何体悟小说。我深受鼓舞,特此感谢。
凌峰,三年来成就斐然,十七万字的中短篇小说问世,三十八万字的长篇有待出版,戏曲四部曲即将迎来黎明。他能有这样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分不开。他要干活,又要创作,还要挤时间研读大量的中外名著。可想而知,他是怎样一位胸怀大志的人!他是一只雄鹰,注定是要翱翔于蓝天的。
零零总总说了点自己的感想,不当之处,望各位文友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张淑兰,天水人,中学教师。
《白云深处现黑马——读凌峰小说集《白云间》有感》
第一次接触凌峰的作品,是2017年在西垂文苑公众平台上看到他的小说《西部古惑仔之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一部连载的小说。刚看到这部作品时,只是被文章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故事所感动,几乎是等不到下一集发出来的那种急迫感。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时的语言还不成熟,文章的结构以及故事情节的处理都有欠缺。那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充其量就是讲故事。
当我看了他的中短篇小说集《白云间》后,被他的进步震惊了。小说集《白云间》洋洋洒洒十七万多字,收录了《闺蜜》《织云》《父亲的戏》等九篇小说。小说基本上以农村人的题材为主,刻画了这样一群生活在城乡逼仄夹缝中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视野写出了他们的爱与恨、追求与挫折、欢乐与痛苦。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击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现了这些普通人在大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展现了他们善良、淳朴和勤奋的优良品质。
他的这些小说故事真实、生动、很感人,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我们都是农村人,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对这些人和事都很熟悉。小说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如果一部小说原原本本地去写生活,那它是不会长久的,因为这样的小说没有思想。他的小说显然有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思想在里面,也有虚构的情节,这样就让一个生硬的故事变得生动、感人。每一篇小说都要面对读者,而读者喜欢的小说,都希望有作者的智慧和思想。这些他的小说中都有,他做到了。
作为一个农民作家,凌峰对农村生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感悟,他的这些小说不仅再现了人物复杂、多元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对目前农村现象的深刻思考。《织云》中通过织织和太奶奶之间的情感故事,写了一个空巢老人,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她们相依为命,在这个日渐冷清的村子里,她们相互取暖。为了织织有个好前程,太奶奶拼尽一切供给织织上了师范学校,并央求小女儿给织织找了城里的工作。太奶奶对织织的爱是淳朴的、深厚的,她宁愿自己一个人孤独地度日子,也要让织织走出大山,到更阔的天地中去发展。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半年后,织织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来到了太奶奶身边,和太奶奶一起守着这个村庄。小说中并没有说织织为啥回来,也没有写出太奶奶的惊讶和对织织的指责。而是通过两代人心灵的默契折射出农村人人性的纯洁和浓浓的亲情,这是一种人性的挖掘,这种挖掘很有穿透力,这是个体认识和社会现实的结合。
在社会急促转型和日趋城市化的今天,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的条件好了,可是人少了,只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种现实和矛盾无意识地塑造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人性的善良和现实的残酷交织在一起,浓烈的亲情就会显得很突兀。农村目前的现象也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织织的回村,其实也是作者的一个美好愿望,他希望外面的游子归来,建设自己的家园。这是一个作家应该考虑的社会问题。
凌峰的小说集中,通过《闺蜜》《血月亮》《曙光》等,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在城乡间的生活,他们的美好愿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使他们不管在心灵上还是肉体上都受到了沉重的伤害,这也是对现实的深度思考和广度揭示。在《闺蜜》里面,那些“直销”中一波三折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感纠葛,让穗穗和丁香这对闺蜜越走越近、越有越亲,她们齐心协力,坚强地走出了困境。钱财利益的潜规则不仅扭曲了他们之间纯真的同学、初恋关系,而且还形成了难以挣脱的“陷阱”:杜玉明的骗财,马万山的骗色,亲戚朋友的逼债。这些人性的变化都是利欲在作祟,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九十年代以至后来的一段时间,直销和传销曾一度席卷销售市场,扰乱了经济秩序,也扰乱了社会秩序。当然受害最多的是单纯的、见识少的、认识浅薄的农村人,而且是连锁反应,一旦出现,就是一个家族。作者通过“丁香把信纸撕碎、抛向空中,并喃喃地说:杜玉明死了。”这个环节的描写,写出了穗穗和丁香的觉醒;写出了丁香对那段不值得回忆和珍惜的情感的幻灭;写出了“直销”这个扭曲的促销形式最终走出了历史舞台。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描写,也是传递着一种灵魂深处的心声。
“以人为本”是最近十几年说得最多的一个温暖词语,也是一种道德理念,其实,这个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它已经经历了五千年,只是没有被单独提出来而已。“以人为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凌峰的小说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点,这就使他的小说在万般痛苦的情感中,处处流露着人性的暖流。
《曙光》中的玉娥本来还是一位学生,她有光明的前途等着她,但是就在她准备高考的时候,却因网恋坠入了深渊,她怀孕了。怀孕带给她的不仅仅是名落孙山,而且也带来了母亲的谩骂和继父的毒打。不得已她走上了千里寻夫的道路。婚后的她还没享受多少快乐,就被丈夫毒打致残,并抛弃了。
网络本来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可有些人偏偏把握不好,就要深受其害,倒进这个大染缸里,情愿出卖自己的灵魂。按理说玉娥应该维护作为普通人的道德底线,可她因为情欲过早地走向自我毁灭。作为一个高中生,她的行为不得不让人们考虑教育的漏洞。
对于一个人我们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于玉娥的不幸遭遇,作者是抱有同情心的,作为读者,我有保留意见。一个高中生,三观应该成熟了,“飞蛾扑火”这样的道理她难道不懂吗?当然小说中还隐含着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家庭教育。玉娥在一个重组家庭长大,父爱的缺失让她更急于得到一份来自男人的爱。而刘明理,也就是他的爱人,也是由母亲一个人带大,母亲的溺爱使他自小就游手好闲、不思进取,这样的两个人结合,就存在着潜在的感情危险,他们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性,最终导致了婚姻的失败。
人的本性源自于欲望,欲望本来就是一种非理性存在,它会让人们为了自身满足而不断进取,但也会让人们走向破灭的歧途。不管是财欲还是性欲都是这样。
小说以《曙光》为名,目的是期望玉娥能够得到阳光般的生活,能过过上新的生活。而真正沐浴曙光的,我认为是冬生,一个十七八的孩子,差点被性欲这个大染缸俘虏,是玉娥最终的觉醒,让冬生返璞归真。在某种意义上说,玉娥在心灵上倒是普照了曙光。
城市化的进程不仅冲击到了成年农民,也冲击到了一些血气方刚的青少年。《血月亮》中,黑子因为家道的不景气,放弃了上高中的念头,在一个月亮高照的夜晚偷偷离开了家乡,来到陌生的城里。但是当他在工地上吃尽了苦头,看遍了人情冷暖和一些道德沦陷的事后,他才知道,城里并不是遍地黄金。作者用富有感染力的情景描写,通过黑子的一双眼睛,把一种纷乱的社会现象浓缩在一个晚上,让这个来村农村的孩子一次次地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在一幅白纸般的灵魂上,这一切显得更为突兀。也许那盏一直亮到深夜的灯和灯下那个学习的背影对黑子的震撼是最大的。他的梦终于醒了,醒来的他思路是清晰的,方向是明确的,他最终走上了通向光明的大道。
凌峰的小说不仅故事情节安排得当、语言成熟、用词恰当、缓急有序,而且在人物塑造上也独具风格。人物性格随着故事的推进而变化、逐渐成熟。显明的人物形象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他现在的小说有股野劲,犹如山风,豪放不羁;又有一股柔劲,犹如山间清泉,清新、自然。他的小说语言很自然、灵动,有种从大自然提炼出来的感觉,不生硬、不造做,很有亲和力。
风格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凌峰还在学习的路上,可他的小说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雏形。他不愧是白云间现出的一匹黑马!
编辑注:张兰老师最早读的是出版社第一次清样,里面收录了一个短篇《曙光》,这篇小说曾被“第三届李煜文学奖”以优秀作品发出过。最终印刷时这篇小说被取消了,因为一些书籍出版规定的要求。
作者简介
张兰,女,甘肃天水人,七零后,小学教师,甘肃省作协会员。爱好文学,有诗歌、散文、小小说发表于《天水文学》《秦州文艺》《天水日报》《天水晚报》、黄河律动、海峡文学等。
《细聆心声---读凌峰小说集《白云间》有感》
凌峰算是我熟知的人,知他挑灯夜读、知他为生活辗转奔波、知他喜欢写作如飞蛾投火……然而这些,只是他的一麟半爪。随着他的中篇小说集《白云间》的出版,对于这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各种赞誉铺天盖地。尤其汪渺老师关于其书的序《凌峰,让我惊讶的一个人》无疑是推波助澜。汪渺惜墨如金,又是个隐身于局内的人,当他不惜笔墨,对于一个80后新人如此推崇时,其文字可想而知。凌峰确实在2020年年末妥妥的火了一把。
还是在水天茶坊的老聚点,我看到了这本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扉页上的题字,已是青山独对,朗抱无穷!拿回新书,先粗粗翻开了一遍。因为琐事太多,我就这样闲时断断续续看着,上礼拜凌峰问我是否对《白云间》写点文字,是的,这么长时间,对于这份盛情,我真有点愧对。不过也自嘲的说,读书及读心,一个渐进的过程!
是该静下心来阅读的时候了。几乎所有的写作者,都在心里藏着一个野心,要像上帝一样“独创一个新世界”(纳博科夫语)。凌峰也不例外,他创造的世界可能很小,但必须有一个地方,才能不被虚无的时光淹没掉,像《白云寨》《织云》《血月亮》……在这些近似于故乡的地方寄托着他的语言和身心,寄托着他对命运的抗争和无奈。
《闺蜜》《织云》《白云间》《阿玉》等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身边有不少进城务工新型农民,他们怀揣着梦想到城市生活,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在他笔下一经而出,是那么的耐读和引人深思。穗穗的瘦男人,像候鸟一样,把女人和孩子抛在家,盘旋在外为全家人谋食,是多少打工在外男人的写照。丁香在爱情面前智商为零,她和穗穗被杜玉明骗得血本无归,可怜又可悲。还好杜玉明尚存善念于心,为丁香留了一点生存下去的勇气。织织和阿玉,两个女性有着不同的命运,但文字间洋溢出来的美,就是像水莲花一样娇美。
《父亲的戏》读完让我潸然泪下,文字营造出的空阔、悠远场景一方徐徐展开,读者的阅读移步走进。作者对居于民间的秦腔艺人,他们的苦与乐、生活以及演出细节相当熟稔。父亲与母亲一辈子的恩怨纠缠,相爱相杀,正如一出戏,浓烈的来,叹息着走。看不到父亲对于这个家庭有任何依恋,妻子的不理解,儿子儿媳的冷漠,让他屈辱的存活在人世间,只有在戏台上,他才有男人的尊严。他内心的话只有对女儿说。最后的生离死别,他为女儿攒下的嫁妆,并让女儿将他购置的戏服一并陪葬,最终愿望没有实现。尤其结尾戏词的处理,最是震击读者的心灵。
凌峰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他笔下的故事,总有一股淡淡的哀伤,更有一种归属感。《盲种》开篇有点像港台小说的味道,但他总能移花接木,冠以故乡,冠以爱情,冠以时下的生活。就像一首歌词所表达的:我眺望远方的山峰,却错过转弯的路口。蓦然回首,才发现你在等我,从没离开过。这就是作者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吧!
当然我对他笔下小说结局和人物命运曾当面质疑过。《阿玉》的结尾突兀,与现实生活大庭相径。矛盾冲突造就了一个脓包,不会一瞬间化解。和许多读者一样,对于《闺蜜》中的杜玉明,一个走为上,太轻率。基于几千年的生活定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众多读者要向文学作品寻求的主调。
不得不佩服凌峰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没有拖沓,读来却是其灵性的放飞,既有沈从文的风格,又有张承志的凌冽。或许他从来没有模仿过谁,他一直在自己的路上走着,不知不觉他已秉承了许多大家的风范。对于一个从事写作为时不多的人,真是不容易。
在这里祝他笔健,期待他再出成熟隽永的作品,我们依然是他初心不改的读者。
作者简介
薛红珍,甘肃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先后表在《东方散文》《长江诗歌》《澳门晚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