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天”、“活着真好”、“抓紧每一天回馈自己所爱的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每一个人对生命的反思相比起往常更加贴切、更加深刻,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认同生命的可贵。的确,有了生命,才有竞争和拼搏;有了生命,才有快乐与悲伤;有了生命,才有希望与理想。疫情就像一本教科书,在对青少年普及科学防护知识的同时,也让大家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可见,在当下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将“深奥晦涩”的生命教育以“温柔”的方式娓娓道来呢?笔者以为:
一、紧扣时事,实事求是,正确认知世界
在这场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疫情防控期间和疫情过后,有效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说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学校和家长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正确地认知世界,可以通过这次疫情来告诉孩子,虽然人类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科技发展阶段,但仍然有很多医学和科学上的知识不尽完善,人类必须继续拿出和时间赛跑、和灾难赛跑、和病毒赛跑的紧迫感,时不我待地去努力探索太多的未知,获得进步。尽管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巨大损失令人痛心,但我们要让下一代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未来,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探索未知,提升自我,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同时教育孩子们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要让孩子们懂得生命是神圣的,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生命不仅包括个人及他人的生命,还包括一切自然生命。既要掌握生存技能来保护生命,也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善待大自然的万物,做到花开不摘,草绿不踩,蛙跳不抓,能主动帮助残疾人,会给街头乞丐送上一块面包,同学生病,主动去探望等等。
二、融入学科,潜移默化,感受生命美好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让青少年对生命充满敬畏、珍惜,就要唤起他们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在各学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依据学科特点适时进行生命教育。如:通过《道德与法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通过《语文》,引导学生去体验生命,感悟人生,提升生命境界;通过《数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时空,进行人口、能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英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大家认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通过《科学》,发挥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主动性,让大家体验生命的重要;通过《音乐》,滋润学生道德修养、感染学生生命活力,使大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创造热情;通过《体育》,促进人体机能的生长和发育,增进友谊和交往,在运动中体验自己旺盛的生命力量;通过《美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对自然资源的爱护珍惜,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对真善美事物的赞美等等。以各学科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由物及人,由景及人,由事及人,由理及人,有的放矢,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三、开展活动,激发热情,体会生命可贵
教育在生命的诗意中存在,生命在教育的诗意中永恒。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通过体验生命的积极行为,强化生命意识,体验人生意义,是寻找生命本义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研学等方式的体验活动,让青少年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如:开展“孝敬父母”活动,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开展“诚实守信”、“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建绿色家园”等活动,学会文明规范、礼貌待人、善待家园;举办“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安全伴我行”、“少年模拟法庭”、“防震防火疏散演习”、“法律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举办“学生干部竞选”、“做校园小主人”等活动,学会欣赏自己的生命;开展“福利院慰问”、“参观博物馆”、“学雷锋”、“志愿者”、“做环保小卫士”等活动,体验生命的价值等等。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扮演“鸡妈妈”随时带着鸡蛋的角色,向妈妈了解妈妈生自己时的痛苦及妈妈是怎样把自己带大的,从中懂得生命是父母给的,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父母把自己养大,真的不容易,生命实在可贵。
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开展生命教育,能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积极、乐观、正面的生活态度,使其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巧妙地在“时事”、“学科”、“活动”中搭建生命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体验亲情的温馨,享受生活的美好,品味博大的情怀……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获得。
(本文为李忠林老师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