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一见如故”650字

2024-09-11 08:55:06 李纯漪 650字 阅读:

傍晚,花费了近一个小时来读杂志。文字中提到诸多大家皆曾与友人“一见如故”。我心生疑惑:人与人之间的契合,怎么是三言两语抑或一面之缘能够鉴别的?

大概五六年前,我与友人言凉曾同时热爱一部小说,此书那时之火爆程度,由学生人手一本、不久后又被拍作电视剧可见一斑。为了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书友,但凡在道路上见手中执此书,抑或是背包上的小挂件与此有关者,我们二人必定没脸没皮地凑上前去试与其交谈,希望与之成为朋友。

但与那时的我想象中的不同,我们虽在大街上、学校,或是书店里与人互换了名字,又甚至交换了电话号码,但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件事的概率微乎其微。细究其由,这就好比你在超市购买零食,挑中几包包装风格甚合你意的,但撕开那层合你心意的外包装,里面的食物或许只需一闻便能够决定它们最后的归宿——垃圾桶了。

不过说到底也是那时的自己太乐观幼稚了:但凡志怪小说,没有人不爱看的。但是小说之外,又有几人看鲁迅、巴金、王尔德,又有几人体味得钱钟书与杨绛、冰心和吴文藻、徐志摩与林徽因隐藏于爱情之下的灵魂交融呢?因此,就算我们今天因为一本畅销的志怪小说而相谈甚欢,而又因我们的生命是多维度的、且相交之处少得可怜,那之前的交谈也只能算是昙花一现,说到底,这不算什么“一见如故”。

中国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又,当论及“一见如故”时,我想那应当是一种如何如何温馨又和谐的场面,那决不是可以交付给无有共鸣的人的。

能在一面之缘而又三言两语间产生灵魂共鸣,可见“一见如故”一词是多么难得了,而正因为其难得,而尤为令人神往。

标签:一个傍晚文字小时提到杂志刍议一见如故花费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