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刍议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6:49:44
《刍议读书作文1500字》
阅读有什么好处?美国天文学家惠普尔说过:“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书可以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指引我们,给我们带来希望。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滋养。
可是,有些同学就说了,“我根本不喜欢读书,你让我读书还不如让我做数学题做到吐呢!”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有非常多的类别,肯定有一种适合你,那你何必非要死磕你根本读不上瘾的书呢?所以,假如你已经到了看到书就晕的地步,那不妨先从最感兴趣的开始。我小时候爸妈最喜欢带我去图书馆,他们也不限定我读什么,而是我喜欢什么就随我读什么。我记得有一次就迷上了一本《查理九世》,杵在书架旁就不动了,妈妈见我这么喜欢,后来即便读完了,她还是买了下来。读小学后,我开始渐渐地读简化版《史记》《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哈里波特》……可见,我读得很杂,因为在我眼里,没有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的,只有喜欢和不喜欢的,我读书我快乐,书本陪我度过了非常美好的童年生活。所以,我希望大家也尽量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你会发现,有喜欢的书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假如你已经对读一些书不再反感,下一步就是进军艰深的大部头书了,如史学类的书、哲学类的书。哈,别被吓到了,其实你要认识到,任何一位负责任的作者在写一本书时都要先构思一个基本的逻辑,因为他总要费心思去让人肯读他的书才行嘛。所以,请硬着头皮去读至少99页你看不下去的书吧,并思考、找到它的内在逻辑,让思维与作者一体,于是,当你的思维终于得到了满足时,你会发现你已经读完了。
我要分享的第三点是,要深读,反复读。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反复读一本书,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记得小学时,我最爱的一部作品莫过于《三体》了,四年级时读了一遍,其实,没太明白;去年又读一遍,我便对这本书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当你反复读一本还抱有疑问的旧书时,相同时间内收获或许会比读一本新书大得多。
最后我要分享的一点是“搭配阅读法”。台湾作家郝明义在《越读者》一书中讲了以下四类读书法,我觉得非常好,分享给大家:
一是主食阅读。我的理解就是教育部列出的那些经典名著,不管你爱不爱看,这类书一定得看,就好比饭,不管爱不爱吃,你得吃才行。老师布置的那些读书清单,也都要过一遍。
二是美食阅读。这类阅读就是我上面说到的兴趣读物,读自己喜欢的书,就像我们吃喜欢的食物一样,让人回味无穷。我最喜欢读历史类书籍,比如我读过《明朝那些事儿》《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另一半中国史》《楼兰啊楼兰》等,现在正在读《五万年中国简史》。读这些书,让我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文化、灿烂的文明,体会到了几千年前的祖先刀耕火种、筚路蓝缕创造出辉煌的华夏文明的艰辛和智慧,领悟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无惧苦难的民族精神,让我一次次地为身为一名炎黄子孙而庆幸和自豪。这些书籍在丰富阅读体验、拓宽眼界、陶冶情操的同时,又能帮助我梳理和形成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对课内学习大有裨益。
三是蔬果阅读。这类阅读也可称为“工具需求的阅读”,也就是要养成围绕考试和学习,有针对性地去读书的习惯。比如我平时阅读《古文观止》,读过的篇目要达到熟读、精读的程度,每个假期都制定背诵计划,并且不打折扣地去完成。这样长期坚持的结果,就是培养了我对文言文的语感,慢慢地,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大幅提升,遇到不认识的文言字词甚至能经常猜出它的意思,做起文言文阅读理解也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
四是甜食阅读。又称为“休闲需求的阅读”,漫画、各类杂志、推理小说、八卦内幕等,供我们娱乐和消遣的读物。
以上四类书,只有合理地分配阅读时间,才能全面地获得所需的营养。
这些便是我对读书的一点小小的见解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刍议“一见如故”》
傍晚,花费了近一个小时来读杂志。文字中提到诸多大家皆曾与友人“一见如故”。我心生疑惑:人与人之间的契合,怎么是三言两语抑或一面之缘能够鉴别的?
大概五六年前,我与友人言凉曾同时热爱一部小说,此书那时之火爆程度,由学生人手一本、不久后又被拍作电视剧可见一斑。为了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书友,但凡在道路上见手中执此书,抑或是背包上的小挂件与此有关者,我们二人必定没脸没皮地凑上前去试与其交谈,希望与之成为朋友。
但与那时的我想象中的不同,我们虽在大街上、学校,或是书店里与人互换了名字,又甚至交换了电话号码,但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件事的概率微乎其微。细究其由,这就好比你在超市购买零食,挑中几包包装风格甚合你意的,但撕开那层合你心意的外包装,里面的食物或许只需一闻便能够决定它们最后的归宿——垃圾桶了。
不过说到底也是那时的自己太乐观幼稚了:但凡志怪小说,没有人不爱看的。但是小说之外,又有几人看鲁迅、巴金、王尔德,又有几人体味得钱钟书与杨绛、冰心和吴文藻、徐志摩与林徽因隐藏于爱情之下的灵魂交融呢?因此,就算我们今天因为一本畅销的志怪小说而相谈甚欢,而又因我们的生命是多维度的、且相交之处少得可怜,那之前的交谈也只能算是昙花一现,说到底,这不算什么“一见如故”。
中国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又,当论及“一见如故”时,我想那应当是一种如何如何温馨又和谐的场面,那决不是可以交付给无有共鸣的人的。
能在一面之缘而又三言两语间产生灵魂共鸣,可见“一见如故”一词是多么难得了,而正因为其难得,而尤为令人神往。
《刍议“民生”》
时下,无论官方文件,还是民间话语,“民生”一词的使用频率都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解决“民生”问题不但是为官者的执政追求,也是老百姓的心灵诉求。
何谓“民生”,笔者孤陋寡闻,借助资料书得知,“民生” 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的意思(《辞海》语词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12月第一版)。这与《实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解释基本一致。除此,“民生”还有“百姓的生活”、“人生”之意,如《楚辞·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此外,古代的“民生”还有“人生”的意思,如《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无论是百姓、本性,还是人生、生计,好像都不能完全体现“民生”一词现在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字面上来说吧,“民”是一个象形字,即“人民”的意思,“生”也是象形字,愿意为“生土发芽”,现演义为“生命”、“生活”、“生存”等等若干意思,现在的“民生”一词,至少是包含了这几个意思的。若从政治方面来考量,还是孙中山先生的诠释较为全面,他在《民生主义》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孙中山先生虽然对“民生”作了较好的描述,但由于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论的,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加之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难以较好的落实,基本停留在纸上。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在民生问题的解决上却是不断的与时俱进,在国家的富强与文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也高度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执政方略,特别注重从具体的生命安全的保护、基本生存的保障、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方面进行政策设计,并付诸强大的实施行动,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我想,这人民的向往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的执政追求也更是与时俱进的。
当然,这里还得唠叨一下,尽管党和政府在努力解决人民大众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自己也要不等、不靠、不要,主动通过努力与奋斗来合理合法解决好自己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