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12-02 14:35:20
云村小草
她走了,在那年秋天,一个荒草萎萎的时候……
云村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村子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那年春天,我跟着二叔来到村里小住过几天。山后的景色很好,满山绿茵茵的布满了小草,可惜就是不长庄稼。就在这里,我遇见了她。
一天早晨,像往常一样,我又坐在草地上欣赏着这洒在山坡上的阳光。就在太阳升起的方向,缓缓地走来了一个女孩,她清秀的身影映照在金色的光芒中。我看见了她扎着羊角辫,穿着一身花布衣裳。
她赶着几只羊向草地走来。走近了,她仔细地打量着我,问道:“你是云村的客人吧?”“嗯,你呢?”“俺家住在山那边的那个小屋里,你瞧!”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在山那边的草地上有一间很小的茅草屋,屋前的绳子上晒着几件衣服。她走过来坐在草地上,手里拿着一截很短的鞭子。“你每天都放羊吗?”“嗯,俺家就俺和俺姐两个人,姐姐快出嫁了,这几只羊就是我的命根子哩!”我仔细打量她,约摸有十二三岁。“云村有学校吗?你这样天天放羊,难道就不想去上学吗?”她的脸色有些黯淡了,“云村没有学校,村里的小伙伴上学都去8里以外的张庄小学……俺也很想念书,连做梦都想,可俺家穷,俺上不起学……”她说着,拿着木棍在地上歪歪斜斜地写着数字,头埋得很低。我的心有些颤动,沉默了一阵后,她抬起头,眼睛里又充满了希望:“不过,我还有这几只羊,我天天养它们,等它们长大了,我就可以换成书费上学了!”
我和她坐在草地上聊着,一直到太阳落山。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在山后面找她。她告诉我许多有关草的知识,她很喜欢小草。每天她总是拿着一株小草坐在草地上在眼前摇晃,不知在想着什么。她
说她的名字叫草儿,是她自己起的,她觉得她就像山间这些小草。几天后,我离开了云村,草儿拿着几株小草站在山顶上向我告别,我答应她,要拿自己的零用钱给她上学。
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又过去了,二叔来到我家,答应再带我去云村一次。
到了那里,我迫不及待地拿着50元钱向山后的小屋奔去,我打开屋门,里面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显然已有些天没住过人了。我向山后大喊着:“草儿,草儿,你在哪里?”声音惊飞了枯树上的鸟,
落叶随风飘舞,漫天的寒风呼啸着,没有人回答……
回到村里,我知道了一切。草儿死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天乌云密布,草儿正赶着羊群回家,突然从山后跳出了一只狼,那狼叼住一只小羊飞快地跑开了,草儿在后面拼命地追着,她一定要追回这只羊,过几天卖了它,她就可以上学了。追了一段山路后,天下起了大雨,草儿很快被淋湿了,她不顾一切地追着,踩着泥泞山路,一边跑一边喊:“还我的羊,我要上学……”草儿快追到山顶了,她两眼发晕,腿脚早已僵硬了,就在这时,脚下一滑,摔下了山……
草儿就这样走了,带着她上学的希望,她的手里仍拿着一株翠绿的小草,来年春天,漫山遍野又长满了绿草。阳光依旧,山坡上却永远地消失了草儿的身影。但我相信她还活着,你看,那山坡上每一棵茁壮生长的小草不正是她的化身吗!
“纵向挖掘”的创意思维
所谓纵向挖掘,也是一个比喻而已,我们写作文,不满足于平淡的立意,不浅尝辄止,而要由表及里,往纵深处展开思维,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人物或事物内在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真实感。纵向,有一种乘胜追击之。挖掘,在写作的意义上则是对文章主题的一种深化。作者要展开丰富而深人的联想,去掉表面的、肤浅的、非本质的东西,挖掘出富于概括性的、透彻性的、本质的东西,打动读者,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假如我们要写一篇赞扬人物的文章,就应问一下:“他为什么值得赞扬?”“他这种精神为什么值得提倡和仿效?”“社会上为什么需要大量这样的人?”等等,这几个“为什么”就是在纵的方向上层层推进,能帮助我们挖掘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主题的深化,就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剥,由表及里,才能得到鲜嫩的笋心。清代学者黄宗羲说:“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玉在璞中,凿开顽璞,方始见玉,不可以璞为玉,”(《论文竹见》)璞中藏玉,9可得之。文章的创新立意,只有深深挖掘,才能得到。
例如作文《雪地里的梦》,生于江南的作者写他小时候遭逢一场罕见的大雪,在欢乐中堆了一个雪人,可是第二天太阳升起来了,雪人却融化了。一般立意,恐伯就立在对这件快乐而又遗憾的事的怀恋之上。可是作者纵向挖掘,得出一个震撼人心的立意来。
(例段)
妈妈把我抱上楼,为我擦去眼泪,她楼住我,俯在我耳边轻声说:“孩子,你肴,太阳出来了,你的小雪人融化了,这是没办法的事,美好的东西常常只有一瞬,却要我们为之付出许多,”妈妈看着我的眼睛,继续说:“尽管如此,人们却永远不会放弃对美好的渴望与追求。
美好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瞬间,我们也应该去追求。”岁月流逝,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话。的确,美好的东西常常只有一瞬,却要人付出一生,但那是值得的,撼开对美好的追求,我们还拥有什么?当年雪地上凋零的梦幻,升华成了一个不悔的信念:“哪怕终究要失去,我们仍应该执著地追求那美好的 一切!”
再如作文《洁白》中,作者并没有把主题停留在对小妹妹天真、纯洁、幼稚的赞美和疼爱上,停留在小妹妹的愿望被满足的悲哀上,而把孩子比作沽白的纸,把大人的某些人情世故的‘美德”比作纷乱的污点。呼吁人们—不仅仅是儿童要保持自身的洁白。这就是文章的创新立意!
(例段)
又记得去年的一天,窗口传来“卖小鸡”的声音:“要买!要买!"妹妹急得跺着脚直咬,那人竟跑起来了,走远了,不见了,“呆孩子!你得说不要!你越说要买,他就越摆架子,价钱也就越贵;你说不要,他倒会减价求你买的。妈妈不是真不给你买,等会儿看看再说吧,别哭了。”其实小妹妹并没哭,只是母亲的一番安慰使小妹妹摸不清头脑,她眨着眼看着母亲,张了嘴半天没合上。这回她真的不性了。看着妹妹的这剐样子我真有点担心。儿童,多么像一张洁白的纸,应该珍惜这张白纸,在那上面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千万别随便乱抹,染上了污点,就不好涂了,洁白,可贵的洁白,它本身就是很美的,往往胜过一些过于艳丽的画卷。大人的某些“美德”,什么深沉,含蓄,对于儿童都是病态,I伪。儿童的天真,诚擎,却是高尚的,可贵的,然而一生保持洁白的人又很少,但愿小妹妹能保持她的洁白,但愿更多的人注意保持你自身的洁白吧!
同学们,上面两则例段都是写“妈妈”的,性格不同,特点各异。这也说明,世界的确是个“万花筒”。时事纷杂,人生百态,只要你的眼睛不是老盯在一个画面了,肯把手中的“万花筒”转动一下,那更新颖新奇的画面,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老农托运
那是一个“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的正午。陡玻下,有位小伙子坐在皮箱上,无精打采。那打过发蜡的大背头上落了一层尘土,黄仆仆的,失去了原有的光泽,有些头发滑落下来,贴在额前。任凭他拚命地摇着折扇,汗珠照旧地沿着头发往下流着、滴着。他抬头看看天,站起来,提着皮箱准备上路。他觉得皮箱防腐有千斤重,就又放下了。
这时,一位老农正吃力地拉看一辆满载蔬菜的板车准备上坡,脸上汗珠成串地流淌下来。小伙子好不高兴!
他精神一振,提起皮箱迅速而轻巧地放在板车上。他深深地嘘了一口气,暗自庆幸“托运”成功。于是,他得意地捋了捋贴在额前的头发,向四周望了望,忽然低下了头—他不敢正视过路行人那剑一样的目光。他想摆脱窘境,装出一副没事的样子抬头看天。可是,他觉得太阳也在对他发怒,正在把全部的热量倾泻在他身上,好象要把他烤燃似的。他感到异乎寻常地烦操,脸在发烫,有一团火在烧。这时,他看到板车缓缓滚动的轮子,老农几乎贴到地面的身子,就赶忙抢上前去,身体前倾,双脚后蹬,使出全身气力,一步一步地帮老农将板车推上坡去。头发又滑落下来,其中的一些正好搭在眼角,汗水弄得眼晴辣辣的痛,也顾不得擦一下。
板车终于到了坡顶,他松了一口气。这时,太阳钻进了云里,坡下正好吹来一阵凉风,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舒坦,赶上几步和老农攀谈起来……
长岛漫记
背着一个鼓鼓的大背包,走进北京火车站候车大厅,我抬腕看了看手表—12点59分,离上车的时间还早得很,我心情愉快地戴上了耳机。
长岛,该是个很美的地方吧,有柔柔的海风、金黄的细沙,还有那美丽的贝壳……我这样想着,心早己飞到了海边,啊,如诗,如梦,如歌……
上了火车,才发现这次长岛之行并非如我所想的充满诗意,尤其是夜里,火车晃来晃去,令我难以人眠。顺清扶梯爬下来,取了Walkman,打算听听北京音乐台的夜间节目,可是无论如何也调不出来。这时才蓦然发现,自己已是身在他乡,只好又勉强听起那早不知听过多少退的磁带来。整个车厢里,还未睡下的人真是少之又少,除了我,也就是几个打着手电的,牌友还在酣战。窗外,沉沉的夜色中,是如流星般一闪而过的点点灯火;耳边,谢东正侃侃地吟唱着《离家·回家》。一种莫名的寂寞在不知不觉间涌上我的心头。
第二天早展,长达l8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告终,一切的烦躁、无聊也随之走远。我站在烟台站的大门口东张西望—这是个很普通很一般化的港口城市,但却极其干净,一切事也都很有秩序地进行着。我想,这开头还不算太坏—虽然在火车上严重缺眠。
坐在蓬莱—长岛的渡抡上,我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地汗欢大海,喜欢看海浪层层荡开,看海鸟轻轻掠过海面,如此地喜欢迎着海风站在船头,尽情地享受那凉爽和惬意。
我们在位于长岛的五五O五一部队招待所住了下来。刚刚吃过饭,安顿好,就迫不及待地向服务员打听清楚了去海边的路。还等什么?当然是抱起泳圈便走—自从前年的北蛾河之行以来,就再没接触过海,何况当时玩得又没尽兴,这次的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
几天住下来,发现长岛真是个很不锗的地方:这个城市并不大,开车绕岛一周也不过两个多小时;作为一个小型城市,它自然比不上北京的繁华热闹,却整洁僻静,充满生机,比北戴河、烟台这些同是旅游点的城市更胜一筹;人少,环境也好,碧海蓝天,风淡云轻,到处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绿色,总能给我比北京更好的感觉。
有时候突发奇想,也许这样的小城更适合我,或者说是更适合我那“在一个小地方找一种心情一份感觉和一段小插曲”的青春梦想,真希望将来能在这里买一套小小的房子和一部单人跑车,然后再开一家不大不小不用赚太多也不要贻的公司来维持我今后要求不高的生活,以后就在这个小城长住下去。偶尔回北京去看看老爸老妈;若是工作忙呢,就干脆把他们也接来,与我一起感受那咸咸的海水,品味那鲜美的海味……
此行的最后一站是威海,这里开放、发达、有潜力。与几乎所有的海滨城市‘样,这个新兴城市也非常干净。看看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规划得很好的漂亮城市会有实力与北京、广州、上海这样的著名大城市相媲美—然而,说句心里话,我还是更钟爱像长岛那样稍带点田园气息的小地方。
当归心似箭的列车驶入北京,远远地已经能够看到方庄村立的高层建筑了。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毕竟北京才是我的家,我美丽而繁华的家,我不尽喜欢却又百般依恋的家!突然,车上的喇叭里响起了萨克斯柔美的声音。“哦!《回家》!”八天里的点点感悟似乎都忘得无影无踪了,留下的,只有这一句充满温情的话……
珍惜生命美好时光
一次,一个年轻人偶然拾到两元钱,他很是欢喜,从此,他走路时总盯着地面。日久天长,40年过去了,他总共收集了29516颗钮扣,52172根针,7分钱,可他却成了个“罗锅”。
40年,他曾无数次走在路上,但他却失去了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关心,我想,他也失去了对自己的爱。这一切,最终的成果只是那些钮扣、针,还有几分钱。暂不说他拾到的东西是否贵重,是否值钱,想想看,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没有别人的关心,也未曾领略过自然的美好,他失去的,是多少钮扣、多少针,甚至多少金钱也补不回来的呀!
人生如同赶路,每个人就像是一个匆匆赶路的过客,在每个人的旅途中,一程有一程的景致,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人生有别于乘车。在车上,这回没在意的美景下回再观赏便是了。而人生则不同,一生只一次。错过了一程的风景,就再没有机会重新感受。那个检了40年钮扣的人,发现自己荒废了40年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时,又能怎样?大怒?苦笑?还是别的什么?无法想象。
正处于青春美好人生阶段的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想到更多的什么?我们眼前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不要让它变成故事主人公眼前的一片暗灰色,那样,你也会变成“罗锅”。
〔评析〕
具有哲理性的文章是最能体现作者的容考的。本文以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作为开启,以痛心和劝戒的笔触将故事的深刘内洒进行了阐释、并借此赞醒同草之人:珍惜人生。
文中,作者将人生同赶路、乘车作了类比,得出了“时光易邀,及水难收”的结论。录后,作者将笔锋一转,引发同铃读者的忍考,使文章颇具现实意义。
对大学生活的期望
当我们开始一个新项目或参加一项具体活动时,我们都怀有很多期望。上大学也不例外。进入所谓的大学生活之前,期待是很多的。譬如我就认为大学的课程非常难读,恐怕我的成绩将落在平均分数之下。结果我的估计错了,因为我在大学的功课不错,取得了平均分数以上的成绩。而且难度大的教材一经讲解,我也很快就能理解。
由于我在大学里学得很好,便意识到那里的课程并非像我想象的那样难。考试前.我要是花上足够的时间复习,一般都能得个A或B,而且不必学得很苦,连社交活动都搭进去。进大学之前,我以为没有哪个老师会给全体同学普遍提分,但他们的确这样做,让我很吃惊。我修的“尖端科学”课程得了个B,大概与此不无关系。给学生一律加分只是使大学生活轻松的原因之一。我在中学培养起来的记忆知识的能力也起到了作用。任何一个有中学文凭甚草同等学历、分数在平均成绩以上的学生都能学好大学课程。要不是我事先以为大学课程很难,我大概就不会因要进入大学而倍感担忧和俱怕了。
倘若大学的教材简单得易如反掌,也就不其挑战性了,虽然有些课程的确很难,但并不是难得像天书,老师讲解后照样能弄懂。如果老师对教材讲解得详细,里面的概念就比较容易掌握,对所教内容也较易领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能够学会代数原理并毫无困难地自由用。以前我以为在大学里老师只把书本扔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对内容不做详细讲解,只将学生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过一遍就进行考试。当然,这不过又是一个神话而已。事实上,老师对教材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对内容彻底明白。
上了大学后,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能学得不错,都能保持平均分数以上的成绩,而且也能对所学内容领会透彻。课程并非很艰难,因为标不是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自学,也不是拿你完全不理解的测验考你。只要获得了中学文凭或同等学历,凡是对上大学有兴趣的学生都应该能获得成功。
青蛙与一元钱的故事
这是自古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青蛙正在做着餐后运动,嘴中还不断念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他明知自己是不可能活到99岁的,却总是这样幻想着。
“咕咚,咚咚咚”一元钱一边哼着小调,一边顺着风滚了过来。因为,他不会走路,所以故意装做傲慢的样子:“哟,今天可真热啊!太阳的脾气是一天比一天大了,而你……青蛙大哥,你可是一天比一天衰弱了呀!哎呀呀!你现在的样子也够狼狈的,简直就像……就像什么……什么舍写的那个‘样子’!”
“是作家老舍写的一部小说《骆驼祥子》!”
“对对对,祥子,祥子!”
“唉,是啊,我不像你,雄姿英发,但是我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善我的面貌!”
“哼,说得倒好听公其实啊,说得明白些吧,人类是我们金钱的‘奴隶’,如果没有我们,他们连饭也别想吃!我们是人类的上帝!”一元钱用轻蔑的眼光看着青蛙。
“可是……青蛙刚说出这两个字就听见一阵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也许,你应该回报他们,应该给他们发工资了!”青蛙笑着说。
一元钱看着他的表情,觉得有些奇怪,他不明白:“发……发工资,什么意思?”
“谢谢,这样闷热的天气,使正在‘逛街’的你我相遇,更应该谢谢能说会道的人类的主人,让我增长了见识。不过,我要走了,你没有腿脚,也只能让人们来接你了!再见!”
正像青蛙所说的,一元钱被捉住了。尔后仅仅为买一支冰淇淋或其他的什么小东西被小孩子花掉了。其实它这次是来逃难的,可一向高傲自大的它总也改不了这个坏毛病。
总评:读这篇小文,不得不佩服小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一个很平常的故事情节在作者笔下一波三折,很具生活情趣。文章的语言描写很生动,可以说,具体形象的、符合人物特征的对话描写是文章的灵魂。
吃西瓜的趣事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不知道为什么我竟发起烧来,这滋味真难受。天也热,我身上也热。妈妈请了全天的假陪着我,又是上医院,又是换着样地给我做饭,看着妈妈对我这样好,我真感到幸福极了,要不是我身上有些难受,我真想一年病上个365天!中午,我家的门被重重地敲响了,妈妈一溜小跑去开门。“妈,你怎么才来呀?”原来是奶奶。“天明才给我打电话呀!”,迭大明也真是的,把孩子扔给我一个人不管……”妈妈嘴里开始不停地埋怨爸。这时奶奶捧着个大西瓜进了屋,直奔我的床边,把西瓜放在我的床头,伸出手来摸我的额头,孩子难受不?”“妈!”妈妈跟着走进了屋子“你咋把西瓜放床上了,多脏啊!”奶奶忙着说:‘啊,这不是孩子病了,这西瓜能降温,赶紧让孩子吃。”‘哎呀,那吃西瓜能降温,我们还花钱上医院干啥?大家发烧都买西瓜好了。”奶奶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一丝无奈爬上了她的额头。“我要吃!”我急忙插话打断了妈妈的话,咳,妈妈哪样都好,就是总跟奶奶这样,真让我受不了,真不知道妈妈到底跟奶奶有什么过不去。奶奶听了我的话急忙到厨房切了块大西瓜给我吃。我咬了一口,顿时感到清爽极了。可是看到奶奶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我突然觉得那西瓜变了味。
傍晚,奶奶走了,妈妈说奶奶急着去给二叔做饭,‘奶奶走了不久,门又一次被敲响,我和妈妈都以为是爸爸回来了。,马,快去开门。妈妈急忙向门口跑去。“妈,你怎么来了?”“天明早上给我打电话说孩子病了。”原来是姥姥。“这个缺德的,这点事还告诉您。你看这大六楼的,您还捧个西瓜上来干啥,多沉呀!”“不说吃西瓜退烧吗?”随着说话声,姥姥走进了我的房间,她手中的西瓜早已被妈妈接了过去。我和姥姥刚说了几句话,妈妈就端着一盘西瓜上来,一边往我手里递一边说:“快,尝尝你姥姥给你买的西瓜,可甜啦!”我接过西瓜,看着那水灵灵的红瓣,我却突然失去了胃口,妈妈笑着说:“看姥姥多好,总给你买好吃的!”我抬头看了看姥姥,姥姥的笑很慈祥,和奶奶一样好看。我心中忽然想起以前听电视里念过的一首诗,好像是两个泥娃娃打破了,重新合在一起,再重塑,就能互相融合了。我真想把两个西瓜打破,让它们成为一个西瓜,那里既有奶奶,也有姥姥,让她们的笑都那样甜……
大家为什么都喜欢他
我觉得,一个小孩,当别人正式邀请他参加晚会的时候,就应该说他是大人了。
有一次爸爸工作的医院举行节日联欢会。爸爸第一次邀请我也去参加,我同意了,并觉得我好象一下子变成了大人。
临走时,妈妈和奶奶再三瞩咐我到医院后别说傻话,要记住我是十二岁的孩子了,并且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啦,等等。其实,即使我想忘掉这些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从我刚刚踏进医院的大门开始,爸爸的同事们差不多每一个人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是:
“嗽,你上几年级了?”
“六年级。”我回答。
什么?六年级?嘿,你真行呀!他们用惊叹的口气对爸爸说:“真没想到,你儿子长这么大不!长得真象你,简直象极啦里!”
可我也经常听到不少人对妈妈说我长得又象她。因此,我心里有点纳FQ:我到底是象爸爸呢?还是象妈妈?我妈妈是很漂亮的。要说我爸爸么,有一次我曾好奇地问过奶奶,她对我说。“他呀,当然算不上特别漂亮……”
“算不上就甭算哆!”我说,“反正大家喜欢他。”
虽然离过节还有三天,但整个城市已披上了节日的盛装。送我回家的不是别人,正是爸爸过去的病人安德留沙。看到眼前这五光十色的迷人夜景,他兴奋极了。要知道,几个月前,他儿乎完全绝望了,似乎没希望见到眼前的-切了。可现在他什么都有了,什么也能千了,你想他能不激动吗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家门口,安德留沙也忍不住说出了大家都爱说的话:“你象你爸爸,老实说,确实象!”
安德留沙的话象是对我的奖励。可我反复想了想:要说我象我爸爸么,大概也只能是外表上,而要真正成为象爸爸那样大家都喜欢的人,我还差千里。因为要想使别人变得很幸福,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在一个星期六的中午,陈刚叔叔在公里散步,今天真是一个好天气,树上的知了在鸣叫,树林子的旁边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有许多披着绿衣服的小青蛙。
青蛙在池子里叫个不停,和树上的知了声配在一起组成一首很好听的乐曲。陈叔叔现在因工厂效益不好,手头很紧。望着活蹦乱跳的青蛙,他想出了一个发财之道。回家取来渔网打捞起青蛙来,只顾发财的他对池塘旁立的“禁止捕蛙”的牌子视而不见。
第二天的中午,陈叔叔顶着烈日在街头摆了一个小摊,就大声地叫卖起青蛙来了。真是有卖就有买,一位显得很富有的阿姨把青蛙全买了下来。回到家了给她的两个小宝贝做了一盘香喷喷的油炯青蛙。孩子们边吃边说:“真好吃!真好吃!”
叔叔、阿姨,难道你们不知道青蛙对人类的贡献吗?两位小弟弟,青蛙一年能吃上亿只害虫,你们吃几只青蛙,就放纵了儿亿只害虫。可怜的青蛙,它能为人类做贡献,可有些人不但不保护它,还要去吃它,去毁火它,难道还要等到害虫泛滥的那一天这些人才能觉醒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改正错误,是永远不嫌迟的。”让我们现在就改正这个错误吧!把青娃当做
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去保护它。
总评:本文以捞青蛙、卖青蛙、吃青蛙、议青蛙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既突出了捞青蛙人的不守公德,也写出了吃青蛙同学的麻木。更为可贵的是小作者运用了数字和举例的方法来咦醒人们保护青蛙的意识。如果语言再简练些表意会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