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目送》有感

2024-10-16 12:29:15 余曼 阅读:

读龙应台的书,总像在品一盏色泽翠绿的西湖龙井,芳香四溢,沁人心脾,着实令人回味无穷。我想,一本好书的魅力所在,不需要太多的华丽词藻,仍能让人触动。

《目送》便是这样一本好书。字里行间自是没有徐志摩那般的优美,它更像一位和蔼的老者,亲切自然。这是有关三代人的故事,七十三篇的散文,是对往事的追忆,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对生命历程的感悟。父亲死了,母亲老了,儿子长大了,身边的老友和兄弟还彼此牵挂着……三代人的孤独与难过,懵懂与思考。原来一生可以很短,短到只是眨眼的功夫,身边的人就所剩无几了。原来一生也可以很长,长到只能不停在孤寂中徘徊。

犹记得书中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让我想起两件小事。一件是有一年小叔外出打工,两千多公里的路程,注定了回家的次数是屈指可数的。临行前,爷爷再三叮嘱小叔好好照顾自己,小叔也交代了几句,随即上了朋友的车。车子启动了,在不平缓的道路上显得颤颤巍巍,爷爷扶着门,望着远去的车,我分明看见他那已经略微浑浊的眼睛里有水花在闪动着。另一件事是有段时间天气突然转冷,爸爸到学校里给我送厚点的外套。那天飘着小雨,爸爸没有带伞,径直离去。我望着他的背影,惊觉他两鬓的发丝不知何时染上了霜花,背部也变得微驼。意识到这一点,我心里的某处忽的就空了。我想我此刻的感受与当年人来人往的车站上的朱自清的感觉是一样的。

关于那段话,我不敢说有多懂,在十多岁的年华里阅历毕竟是不够的,但我的感觉就从这两件事中油然而生,几分理解几分惆怅,说不清。

还有一个公益广告,是有关一个母亲和儿子的。从小的时候起,母亲就接儿子放学,他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嬉闹。孩提到少年再到青年,母亲走得越来越慢了,而儿子还是奔跑着的。等儿子回过头时,母亲在身后慢慢走着,岁月夺去了她旧时的容颜,她患上了痴呆的病症。最后只剩母亲在儿时的操场上独自守望。看到这,我不禁热泪盈眶。简单的目送,不知包含了多少的情感啊!你是否注意到你第一天自己去上学时,妈妈在身后担忧的目光?你是否还记得当你学会自行车时,爸爸在背后欣慰的目光?你是否能感受到当你走向领奖台时,爸妈望着你的背影,流露出的骄傲目光?

时间还是马不停蹄地流转,生命中的人,来来往往,经常会有“目送”的场景。“目送”着昔日友人的渐行渐远,“目送”着长辈的离去,“目送”着孩子长大后的飞翔……每一种“目送”可能代表着生命里的某部分在丢失,其中包含着的,是无奈,是不舍。我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伤感,笼在心间。

我们一路向前,渐渐体会到孤独的滋味,懂得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但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一群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默默看着你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一棵能顶天立地的大树。,哪怕走的再急,也别忘了回头,看看身后那些炙热的目光,那是爱本身的炽热。

标签:有感芳香西湖绿的一盏色泽总像龙应台目送龙井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