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色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07:50:13
《碧海蓝天》
海,是翡翠的颜色。天,是水晶的色泽。碧海蓝天,是一种多么美的画面。
我真正见到这样美丽的画面是在海边。这片海域比较偏僻,所以还保持这比较安静的状态,人很少,零零星星的。但是风景的韵味和别处没有什么差别。
海消失在天与地交接的地方,海鸥时不时地俯冲到海面上,抓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海浪一个接一个地奔跑过来,激起朵朵浪花。岸上伫立着热带特有的椰子树,一个个的大椰子格外地诱人。沙滩上的沙子软得如同花瓣,让人乐意沿着海岸线奔跑。
水天一色,完美交接的那一刻,天地仿佛早已经连接成了一个整体,人在其中,感到格外的渺小,却也格外的动人。每一次遇到的自然,都是那样的令人震撼。
在这样的美景下,我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毕生的梦想是看一次海,也知道了为什么那么多的恋人都喜欢去海边度蜜月,也懂得了为什么所有的电影的结局都将场景设在海边。那是一个格外优雅的地方。
碧海蓝天下,可以对很多的东西释怀。也会令人触发一种真切的对自然地敬畏之情,没有什么宝物犹如这样美景般美的惊心动魄。我恐怕是爱上了这片碧海蓝天。
《荷花450字》
梅花色泽鲜艳,有不怕寒冷,不管寒风刺骨都不会低头,不与别人争奇斗艳的品质;茉莉花香气怡人,有彩红鲜艳的色彩……而在这么多名花中,我最喜欢荷花。
就在我们学校的小池塘里就有色泽鲜艳的荷花,早晨一道学校就会闻见荷花那淡淡的清香,去观察一下会发现,荷花那大片大片的叶子上会稍微透着点淡红,让人看了会陶醉于中。有时清晨的和花瓣上会有几点露珠,一颗颗的水珠像粒粒透明的珍珠嵌在花瓣上,透亮欲滴,在阳光的映照下这些露珠为荷叶美丽增添了不少呢!
大家听说过陶渊明写的《爱莲说》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不是正写了荷花的品质吗?它代表和平。
荷花从不和别的花争奇斗艳,也不和别的花比美,只是孤独地立在水中,默默无闻地站着,站在水里,站在风里,站在雨里。送走晚霞,又迎来朝霞。可是,它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只能过夏季。可人们都会记住它代表正直、光明、善良与真诚。
《食堂那只难忘的鸡腿》
嘿,今天食堂吃鸡腿哟!鸡腿色泽鲜嫩、油亮亮、油滋滋、黄灿灿的,看起来就很好吃!
同学们目不转睛盯着盆里的鸡腿,眼珠都快掉进去了,个个都垂涎欲滴,口水也快流出来了。
先看鸡腿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像气球,胖嘟都的;有的像网球拍,一头大一头小;有的像保龄球,细长细长的……
再用鼻子闻一闻,哇!一股酥香味,扑面而来。这么香?估计是上面撒的辣椒粉也起到了强大的作用,一定很好吃!
排好队每个人都领到了鸡腿。
开吃啦!
我拿起鸡腿,张开嘴就往嘴里塞,嘴往左一拉,手往右一扯,就撕咬下一大块,哇,这味道外酥里嫩,十分美味!我贪焚地咀嚼起来,“吧嗒、吧嗒,实在太好吃了!”我边吃边感叹。
我吃了一个鸡腿,还想吃!可是没有了,我就把骨头啃了又舔,总是不想放下这一根骨头,直到上面一点味道都没有,才恋恋不舍地把骨头给扔了。可我还是不愿善罢甘休,吸吮起手指,又用舌头一直添嘴唇,虽然这样只能得到一点点香味,但还是好满足!
斯文的同学不计其数,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吧!只见她拿起鸡腿,先是用她的小鼻子闻一闻,再用手慢悠悠地撕一小块鸡腿肉,细细品尝,并按照这个动作做了很多次,最后才把粘骨头的肉慢慢啃完,仿佛不是在吃鸡腿,而是在欣赏一件优美的艺术品。这位同学可真斯文!
有斯文的同学,自然也有狂野的同学啦!看看这位同学。他直接快速地把鸡腿拿到嘴边,猛地一撕,只见黄灿灿的鸡腿,都少了一半,仿佛后面有一百位粗犷的汉子,跟他抢似的。再看他,连一根骨头都不放过。像小狗狗一样左添添,右咬咬。肉呢,大家可能都会问,已经被他“嘶斯,斯嘶……”一秒钟干没了。这一张一合的嘴巴,这速度,可谓是吃鸡腿大王。
还有一直看着不舍得吃的,和同学分享的,炫耀自己的鸡腿的,小口小口慢慢品尝的……
这样的“人间美味”炸鸡腿,你是不是和我们班同学一样爱吃呢?
教师评语:文章通过描写食堂午餐吃鸡腿的一个小故事,反映出了小朋友们对餐食美味的认可。观察细致入微,语言生动活泼,阅读后仿佛感觉也饿了,天府四中的炸鸡腿或许真的很好吃。——张德英
《秋田即景》
正如陶渊明所说“春水满色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四季不同的美。
深秋的清晨,推门而出,让人感到丝丝凉意。信步来到村里的一处田野里。远远望去,那成熟的稻子就如金黄的地毯,一阵秋风掠过,沉甸甸的谷穗有节奏地波动着。那爬满篱笆的豌豆虽没有大树的翠色欲滴,小草的绿得耀眼,但那浅绿色的叶子却透着独特的美;花朵也像是得到上天的恩惠,拇指甲状的花朵儿由米白、粉红、红紫合装而成;姿态也各不相同,有的一朵独占枝头;有的三朵五朵挤在一起。绿中带粉的芥蓝菜叶上掬着一颗颗想逃跑的露珠。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旺,引来了一群群小蜜蜂。忽地传来了一声鸟叫,田野热闹起来了。农民伯伯有的浇菜、有的摘菜、有的割稻谷。各忙各的,又时不时交换一下经验。生命力顽强的罗非鱼也呼朋唤友地来凑热闹了。暖阳、稻田、菜园、小河、劳作的人们让我依依不舍。
傍晚,太阳的余晖笼罩着大地。收割机的“隆隆”声,小孩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家长里短汇成了一首大自然的交响曲。高傲的鹅将军昂首挺胸地挥动大白翅在田里巡逻;馋嘴的鸭大哥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用它的大扁嘴啄着遗落在泥土里的谷粒。好一幅秋收忙碌图呀!
我爱这秋天,更爱这秋天的田野!
《中秋·月》
月亮,你是美丽的,
你那圆润的外形,
如白玉般的色泽,
让人一看就生
爱慕之心。
月亮,你是神秘的,
在茫茫宇宙中,
你蒙上了一层,
雪白的面纱。
月亮,你是团圆的,
在你那皎洁的月光下,
我们和家人在一起,
欢度这美好的夜晚。
中秋,你是美好的,
我们阖家团圆,
享受着你给大家
带来的欢聚时光。
中秋,你是爱怜的,
我们在你的关怀下,
茁壮成长,
有了一次又一次的
美好时光。
中秋,你是快乐的,
我们无忧无虑,
品尝着美味的月饼,
耳边传来幸福的声音。
在柔和的月光下,
在中秋的怀抱中,
我们忘记了一切的烦恼,
让我们
举杯邀明月,
共度这中秋佳节!
《读《目送》有感》
读龙应台的书,总像在品一盏色泽翠绿的西湖龙井,芳香四溢,沁人心脾,着实令人回味无穷。我想,一本好书的魅力所在,不需要太多的华丽词藻,仍能让人触动。
《目送》便是这样一本好书。字里行间自是没有徐志摩那般的优美,它更像一位和蔼的老者,亲切自然。这是有关三代人的故事,七十三篇的散文,是对往事的追忆,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对生命历程的感悟。父亲死了,母亲老了,儿子长大了,身边的老友和兄弟还彼此牵挂着……三代人的孤独与难过,懵懂与思考。原来一生可以很短,短到只是眨眼的功夫,身边的人就所剩无几了。原来一生也可以很长,长到只能不停在孤寂中徘徊。
犹记得书中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让我想起两件小事。一件是有一年小叔外出打工,两千多公里的路程,注定了回家的次数是屈指可数的。临行前,爷爷再三叮嘱小叔好好照顾自己,小叔也交代了几句,随即上了朋友的车。车子启动了,在不平缓的道路上显得颤颤巍巍,爷爷扶着门,望着远去的车,我分明看见他那已经略微浑浊的眼睛里有水花在闪动着。另一件事是有段时间天气突然转冷,爸爸到学校里给我送厚点的外套。那天飘着小雨,爸爸没有带伞,径直离去。我望着他的背影,惊觉他两鬓的发丝不知何时染上了霜花,背部也变得微驼。意识到这一点,我心里的某处忽的就空了。我想我此刻的感受与当年人来人往的车站上的朱自清的感觉是一样的。
关于那段话,我不敢说有多懂,在十多岁的年华里阅历毕竟是不够的,但我的感觉就从这两件事中油然而生,几分理解几分惆怅,说不清。
还有一个公益广告,是有关一个母亲和儿子的。从小的时候起,母亲就接儿子放学,他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嬉闹。孩提到少年再到青年,母亲走得越来越慢了,而儿子还是奔跑着的。等儿子回过头时,母亲在身后慢慢走着,岁月夺去了她旧时的容颜,她患上了痴呆的病症。最后只剩母亲在儿时的操场上独自守望。看到这,我不禁热泪盈眶。简单的目送,不知包含了多少的情感啊!你是否注意到你第一天自己去上学时,妈妈在身后担忧的目光?你是否还记得当你学会自行车时,爸爸在背后欣慰的目光?你是否能感受到当你走向领奖台时,爸妈望着你的背影,流露出的骄傲目光?
时间还是马不停蹄地流转,生命中的人,来来往往,经常会有“目送”的场景。“目送”着昔日友人的渐行渐远,“目送”着长辈的离去,“目送”着孩子长大后的飞翔……每一种“目送”可能代表着生命里的某部分在丢失,其中包含着的,是无奈,是不舍。我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伤感,笼在心间。
我们一路向前,渐渐体会到孤独的滋味,懂得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但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一群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默默看着你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一棵能顶天立地的大树。,哪怕走的再急,也别忘了回头,看看身后那些炙热的目光,那是爱本身的炽热。
《黑糖的味道》
外表看起来像黑矿,黑而无色泽,多角而不圆滑,摸起来粗糙,不容易滑落。把它放到口里,香甜的滋味散布到口中每个角落,有种甜蜜、幸福的感觉,整个黑糖香味从口中到鼻尖到头顶,全身充满精神,快活似神仙,整个身子全热了起来。
如果在冬天,将黑糖放进热水中,糖粒完全溶解开来,像冬瓜茶似的,热热的黑糖水贯穿全身,舒服而畅通,把寒冷全部赶走了!
《黑瓦白墙》
屋顶上的黑色瓦片已褪去原有的色泽,唯有一只孤鸟掠过,留下几声哀鸣。那堵白墙隔绝着两个世界空气,而我,只能在墙的另一头沉睡。
外婆说,乌黑的瓦片和纯白的高墙是最好看的,只是你还太小――不会懂。
小时候,脖子里总是系着一串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铃铛太小,以至于后来这小东西何去何从,已成为无解的方程。就像很多琐碎的事,也随着它的消失而一并从脑海中遗落。
在我残留的记忆里,外婆的手跟树的皱皮是一样的,手心有老茧,很粗糙,摸上去时常会被扎痛。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格外炎热。骄阳像个蛮横的孩子,把大地烤得炙热;我和外婆躲在树阴下乘凉,但汗水仍顺着面颊流淌下来。躺在外婆的怀里很好动,她用手帮我抹去汗水,却刮伤了我的脸。我淘气地大叫着痛。外婆心疼地想用手去抚摸我的脸,却怕再一次伤到我;她额头上证明岁月沧桑的痕迹皱成了一团,不知所措地问我还痛不痛。
喊累了,便乖乖得安静下来。操劳的外婆终于得以安宁,而她似乎从不把我的烦扰当作恼事。
外婆说,她像年我这般大的时候,已经开始帮大人烧饭做菜了,每天放学还得去插秧收割;吃的东西也不讲究,一个月不上肉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穿衣服嘛,哪有现在花花绿绿的好看,以前就拿几块布缝缝补补,拼凑着连续穿几年……
我听着外婆动情的故事,居然落下了眼泪。
“外婆,既然过惯了粗茶淡饭的日子,实在厌烦那种生活;又为什么偏偏喜欢黑瓦白墙,而不是桃红柳绿的美好景象呢?”我不解地眨巴着眼睛。
外婆踌躇片刻,笑着说:“你还太小, 说了也不懂。”
我撅起嘴,假装跟她赌气。
孩子就是孩子,没一会儿就把这抛之脑后了。
外婆说,黑瓦白墙的生活已经深深烙在她心里,怕是再也忘却不了了。
去年暑假,正逢我家搬家,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季。
外婆眉开眼笑地拉着我的手进了新家,好奇得像个不懂事孩子,问这问那。
我正暗笑她的迂,外婆又问:“这好好的墙壁怎么涂得五颜六色啊?”
“外婆,这是时尚,现在最流行的壁画!”我得意地抢着接话。
“想想我们以前啊,都是黑瓦白墙的,哪有这么漂亮的东西啊。”外婆小心翼翼地用那双曾划伤我的脸的手去试着触碰它,还没碰到,却又放了下去。
我不知从哪来的灵感,忽而又想起那件陈年旧事,问道:“那外婆为什么还喜欢黑瓦白墙呢?”
“虽然当时的物质条件差,住的是黑瓦白墙的房子,而我的手也是由于当时种地变成这样的,可是换句话说,没有我们这一代的生活,现在又怎么有机会过上这么舒服的好日子呢?说到底,还要谢谢那些黑瓦白墙哩。”外婆说的时候语气很和缓,像是在缅怀着一些东西。
虽是几句简短的话,又是从没有收过文化熏陶的外婆口中说出,我却不由的一怔。心里的那只好奇的兔子凭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颗定心丸,感觉很踏实。
过了几天,在我的强烈要求之下,我去了外婆幼时的住所。那的确是一个黑瓦白墙的房子。
觉得自己离那个世界好遥远,似乎凭着那堵白墙,便可以把我拦在另一边。想安慰自己――根本就是两个世界,才明白黑瓦白墙的遥远,只能想像,以至于沉睡了。
《一个苹果的启示》
这是一个苹果。
生物学家说:“从色泽上看,似乎应属于红富士品种。但从味道上说,更像是黄香蕉一类,所以只有通过DNA片段来鉴别了。
化笋家说:“依我看,多吃苹果很有好处。因为它富含H, O和维生素A, B, C, D, E, F, G。这些物质在体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助于细胞生长的物质U, V, W, X, Y, Z,
物理学家则拿出天平测定它的质量,用卡尺测着它的半径,再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经过复杂的公式演算和数值转换,最后得出结论:“苹果比地球小。”
商人们似乎更具有经济头脑。他们大肆进行广告宣传:“闻名世界的、飞吻牛顿的苹果即将公开拍卖。这个伟大的苹果出神人化地从树上落下,击中了大科学家的脑瓜,使人类的历史由此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然后他们打出“跳楼价”、“大出血”、“鬼哭狼嚎大甩卖”的标语,却丝毫不考虑17世纪的苹果到今天要是还在,那么第一个充当自由落体的除了牛顿没别人了。
文人们则不然。他们不屑与金钱为伍—那就俗了。他们更富诗意。由苹果而想到荔枝。轻吟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或者说起了桃子、鸭梨:“一桃轼三杰”、“孔融让梨”自又成了他们的谈资。直到聊累了,肚子咕咕叫了,才相视一笑,抢着拿起桌子上的苹果,三口两口吞人腹中,也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团圈吞枣。
还有古板的哲学家,手拿着刀子,一边不停地切着苹果,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叨唠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交错而生六十四卦,天地万物莫过于此。”就这样,一碗苹果酱也就做好了。
投资家则近乎于疯狂。他盘算着:“如果找买下这个苹果,每一个细胞又可以克隆出一个新的苹果。假设它有6.02 x10的三次方个细胞,那么我将成为银河系中最大的苹果供应商!”
翻译家:“APPLE, A, P, P, L, E, APPLE。”
数学家:“一个苹果+一个苹果二两个苹果;一个苹果+一堆苹果=一堆苹果”
最后,从门外跑进来一个小孩,他说:
“这是一个苹果。它一定非常好吃才对。”
于是他就把苹果吃了。
于是世界上多了一个吃得饱饱的小孩。
于是桌子上就少了一个苹果。
《绍兴酒的今昔》
绍兴老酒是绍兴产系列黄酒的通称。其色泽黄澄透彻、香气浓郁芬芳,滋味醉厚廿甜,是久负盛名、誉满中外的传统特产,是中国的八大名酒之一,有“东方名酒之冠”的美誉。
绍兴酒,历史悠久。早在吴越争战之时,越王勾践在出师伐吴之前,为激励士气,将父老相送的旨酒倾倒河中,让军士迎流而饮,留下千古美谈;还有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绍兴老酒因其质优名重,被列为贡品。南朝梁元帝萧绎在(金缕子》的篇章中,记述他年轻时读书身边带有“银匝”,“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唐代王绩写的《酒经》一书,对绍兴酒的特点和酿制,做了全面的论述。
我读过关于绍兴酒的历史资料和各种各样的诗。有一位诗人说“城中酒沪千百所”,“平时酒价贱如水”。这个很短的诗,我觉得很有意思。
我喜欢喝洒。我最喜欢日本酒(清酒)。日本酒也好,绍兴酒也好,酿酒离不开水。只有好水才能酿出好酒。绍兴酒是酒中珍品、绍兴附近一定有天然之水。绍兴酒与浩森甘例的鉴湖之水有密切的关系,鉴湖之水出于植被翡郁的会稽山区,天然水经岩层和砂砾过滤,水质清澄之中又含着微量矿物质和微生物,很有利于酿酒。“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兴万里香”这诗句正是说明了鉴湖之水与绍兴老酒的渊源关系。曾有这样的故事:外地酒厂请了绍兴酒的师傅一去酿酒,备用制绍兴酒的精白糯米和麦曲,采用制绍兴酒的工艺方法,一一如法炮制,却酿不出优质的绍兴酒。究其原因,是外地之水不及鉴湖之水适宜酿酒。绍兴酒的特点是因一方水土出一方宝物,果然绍兴酒使用的是非常好的天然水了。话又说回来,我喜欢一lk欢日本酒。日本酒也离不开水,日本酒需要好的天然水,还要好的粮食(很多)。绍兴附近,好在有很大的谷仓,也有很好的粮食。
我参观了绍兴酒厂。我看过各种各样的绍兴酒。有的是甜的,有的不是甜的,有的是味爽而微苦,绍兴酒的品类多得很。我们试饮过绍兴酒,果然好喝,真是味爽而微苦的好酒。可是在酒厂里,用机械来酿酒我真不敢相信还跟以前的绍兴酒具有一样的风味儿。当然用机械来酿酒,失败的可能性是接近百分之零的。可是偶然酿出非常好的酒的可能性也是百分之零的。我不是反对用机械来酿酒。最近中国人也喜欢喝洋酒,但绍兴酒是中国的骄傲。
酒离不开水,我己经写了好几次,不只是绍兴、杭州、其他的地方都有水质污染的问题。水质污染和酒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没有好的天然水,人们再努力也不能酿出好酒。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在汽车里看到一条河、河里有一艘船,好像有人是住在船里的。后来有机会问老师,老师说:“以前许多人靠河生活,可是现在因为水质污染的程度厉害,没人能靠河生活下去了。”我听了这段话后,我感觉这件事情不仅危害我们人类,而且危害绍兴老酒的酒文化。我们所看到的东湖、西湖水质比较好,但是一位导游说过有的地方更脏。以至于目前已很严峻的环境问题还将继续恶化下去。我们应该想一想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