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人文与西方的科学

2024-09-11 10:51:37 文题网 阅读:

小时候,我也曾想过一个类似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要发射火箭上太空呢?”不得不承认那时候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直到现在,我也不认为这个问题是幼稚可笑的。相反,我认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道理。他值得我们思考。

俗话说:“人知道的越多,就越能了解自己的无知。”我从书本中知道,原始社会的人们只能看天识天气,封建社会也只局限于“夜观星象”。世界自从进入了近代,就像坐上了一艘疾驶的宇宙飞船,无时无刻不在迅猛的向前发展。虽然我承认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这仍然不能阻碍我对近代的人类在太空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表示惊讶。我甚至无法想象人类未来还能做出什么更伟大的事情,更何况古代人,若是见到了如今的火箭、飞船之类的高科技,不掉下巴才怪呢?!

恩斯特说:“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使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发展”。在古代,中国帝王们拥有一套完美的任人唯贤的选拔制度——科举制,但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在科举考试中看到科技的影子(这里指的科技有些狭义,例如力学与电学、有机物的探索、生物细胞的研究,甚至微积分工具的使用),考试的重点都是诗歌或有关社稷的散文。这些题目在当今走到了一起,叫做“人文社科”。其实,那时的人文社科文化即使到了现在也无法被其他人超越,那些经典的事物已经永久的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况且帝王们需要的是稳固的江山,而中国在那时又是一个“人治”的国家。因此懂得诸如人力资源管理之类的人文性人才便受到了帝王优厚的待遇。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之下,中国的国泰民安确实是可能实现的,中国人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除了战乱、饥荒外)生活得很幸福。统治者及各个阶层不用研究多么高深的科学技术,只要做到仁政和天下大同,所崇尚的最美好的社会生活也就离他们不远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灿烂而又辉煌。从经济到文化,从社会到外交,中国在当时也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是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这些都是真实的,都是在一种美好的人文主义下形成的社会。然而,不可置否的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会出现一种“上天的旨意”,也就是人为的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人们把自然看作是天意,所以当遇到旱涝等自然灾害时,人们总要向天祈祷,祈求上天的佑护。

几千年来,西方人在我们的祖先看来,都是不怎么文明的蛮夷,但是在最近的几百年,东西方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现在往前数一百五十年,中国更是遭受了耻辱般的欺侮。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不得不坐下来冷静地思考,除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因素之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我们的思想。和近代西方相比,中国在这一方面的探索几乎是零。我们也看到了西方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时,先进的科技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生活越过越好了。更令人惊奇的是,西方人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发展而造成人性道德的丧失,西方也有闻名世界的人文主义的最真实写照:文艺复兴。而且,近代西方也有相当健全的法制,在当今世界中屈指可数。可以说,对于人情的关怀,西方比我们做的更好。

我并不是说西方比东方先进多少、西方人优于东方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同样值得我们骄傲。我们有着让我们无比自豪骄傲的优秀传统,大量的且富有劳动人民气息的智慧结晶。而西方也存在着一种理性的科学,可以概括为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和对真理的深入探索。东方缺乏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即使有,凭借的也是某个人自我的业余好;西方的艺术虽然璀璨,和东方的相比却少了一份灵韵。通俗的讲,就是“你有你的矛,我有我的盾。”所以我们说,盲目地患得患失甚至一味地向他人看齐都不是成熟的表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地球村”已经近在眼前。换句话说,地理位置对于文明形态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我们不用再去担心社会不会发生任何转变。我们的思考结果是,人文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不能否定科技的作用,二者都能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就好比面包与书,一个给予物质上的满足,一个提供精神上的需求。我们何必为之争个高下、优劣呢?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取长补短”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我们既要有当今社会缺乏的同情弱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又要有开拓创新、献身科学的境界。对于国家社会来说,既要发展人文,又要推动科学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每个人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标签:一个科学似的小时候东方想过问题西方也曾人文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