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回归人文

2024-09-11 10:52:00 文题网 阅读:

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写下这个题目的。回归,用这个本身就主观而感性的词来概括我所认为的人文、科学、生活三者的关系,我承认是在为人文情怀鸣不平了。

人文侧重于精神,科学侧重于实用,二者的关系是一团纠缠不清,不断整理的线。整理到现在,虽然人们了解到追求更好的生活需要人文与科学的统一,在它们的相辅相成中前进,然而诸多现象表明精神防线实力锐减,仅靠“统一”二字来阐释是不够的。科学如经,人文如纬,任经线如何飞梭穿行,也只有一次次地回归纬线才能织布成匹。于是,让科学回归人文,该是在二者“统一”之外更深刻的内涵。

这不是异想天开的强加。

何谓人文?太多公式化的定义反而叫人摸不清人文的真实面目。我们只要知道这样一个把人类优秀文化作为核心的思想与人一样,是具有生命力的。虽然“人文”一词的含义在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才渐渐明朗,但自从地球上有人类活动的那一天起,它就注定要与我们同生共灭了。这样老的辈分,使人文拥有了“被回归的”资格。何又谓科学?身在科学技术包围中的现代人类不会陌生。但我们要知晓的是,什么让科学有了 “回归”的义务?借用一下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人类精神内在需要可分为五个台阶,从下往上依次是温饱,安全、尊严、自我价值的体现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这座“金字塔”正契合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在解决掉身体生理需求后,爱与尊严构成人文最基础和极重要的一环,然后才有了自我实现与更高追求,由此生发出对新技术、新事物的需要——科技被推动乃至进步。很难想象个人在自己温饱安全都无法保障、连最起码的爱和尊严、对人的感知都没有的情况下,会像斯蒂芬霍金那样去研究宇宙爆炸、书写《时间简史》。

纵向看,人文先于科学而存在。而横向看,人文又充当着科学的道德标尺。现代医学突飞猛进,我们却遗憾地看到患者的“红利”并没有达到预期。中国紧张的医患关系也许可以成为一个解释。“医乃仁术”,一个“仁”字道出传统中医之精髓,那是一颗爱护、尊重、真诚之心。因为医生面对的不是一具装满病痛脓血的皮囊,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医生医治病人,不仅仅凭借精湛医术,还要凭其强大的人格和综合力量。先进的医疗器械要在一双富有人文之爱的手中,才能真正体现价值。我相关于克隆人问题的争论、处理核武器问题的小心谨慎也正是科学尊重人文道德标尺的体现。

科学之所以要回归人文,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人文,本就是科学的出发点与动力。外出或归家心切,我们有了便捷的现代交通;渴望拯救被病痛折磨的人,医学一次次突破;“苹果”的成功,也与乔布斯倾注的人文关怀设计理念密不可分……显微镜的发明似乎证明了研究发明的回报远超过悲天悯人的直接救济。但我们不能忘了,正因为伯爵对列文虎克慷慨的资助与对瘟疫的关心才让显微镜的发明不至于因资金问题而夭折,反而在驱逐瘟疫上大展身手。联想一下,倘使一个人的目的是作恶,用显微镜研究超级病菌之类,那400年前人类与瘟疫的交手记录将被改写。可见,真正的科学必须以人文情怀为出发点,以“人”整个群体为开拓创新的动力。因为悲天悯人,所以想造福人类;因为同情当下,所以要关注未来。这是人文与科学的因果。

科学于人文,就只有依赖而没有反作用么?当然不。人文是感性的产物,科学是理性的产物。纯粹的感性会变成失控的列车,纯粹的理性是不近人情的机器,都是可怕的。所以科学需要人文与生活的交织和共同点缀。只是身处现代的我们,在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太累,忘了停下匆匆脚步看看身边,更忘了我们出发的地方。

回归,给予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同等的关注,很高兴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并行动起来,人文是土壤、是根,滋养哺育科学的绿叶。而落红有情,叶落归根,有了科学对人文的回归,才有了生活之的常青繁华。

标签:这个科学写下目的几乎人文不假思索回归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