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小时候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7-11 04:48:20
《我心中的中国力量》
小时候,妈妈总爱教我唱《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那时我懵懂不解,却把“中国”二字悄悄藏进心底,像埋下一颗种子,等待时光浇灌。
爸爸下班回家,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因为我要缠着他给我讲中国的故事,他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守,讲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也说敦煌壁画里飞天的飘逸。但最让我鼻尖发酸的,是他讲的英雄们——杨根思抱起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时,眼里一定燃着火焰;刘胡兰面对铡刀时,辫子上的红绳还在风中飘着;狼牙山五壮士勇跳悬崖时的呐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些故事像星星,在我心里缀成银河。
后来我读《国之脊梁》,才知道银河里还有更多星光:林巧稚的听诊器里藏着千万个新生儿的啼哭,竺可桢的笔记本写满了云朵的秘密,钱学森带回的图纸能让火箭穿透云层,何泽慧在实验室里解开原子的谜题。他们的目光比星辰更亮,把“中国”二字写成了挺直的脊梁。
爸爸说,英雄不只是书本里的名字。疫情最严峻时,他的白衬衫浸满汗水,连续二十多天没回家。视频里的他眼底青黑,却把报表上的数字核对了一遍又一遍。当他捧回“忠诚之星”的奖状时,我忽然懂了——原来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也是一种力量。他教会我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把“责任”二字写进日复一日的坚守里。
在班级故事会上,我捧着《国之脊梁》站上讲台。讲到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时,台下突然安静;说到林巧稚一生未婚却成为五万婴儿的“妈妈”时,有同学红了眼眶。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手里捧的不是书,而是一团火——是那些让中国从沉睡中醒来的火种,此刻正在我们心里轻轻跳动。
妈妈说,每个中国人都是一颗星星,聚起来就是银河。我想,等我长大,也要成为这样的星星:或许站在讲台上,把敦煌的壁画、李白的诗、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或许穿上白大褂,像钟南山爷爷那样守护生命;又或许在实验室里,让新的发明像蒲公英一样飞向远方。
你听,东方的雄狮已经醒来,它的吼声里有千年文明的积淀,有先烈热血的温度,有千万个“爸爸”这样的普通人默默发光。而我们,正在这温暖的光芒里,把“中国”二字,写成永不褪色的力量。
教师评语:小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和朴实的语言诠释了力量的意义,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在他们的影响下,相信小作者会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责的好孩子。
《老》
我小时候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我第一次离开家,就被抓去了牢里。
我刚走出门,撞见了邻居。他很生气,因为他50岁了,我见到他竟没行三叩九拜的礼数,于是把我抓起来,说要扔牢里。
他的力气出奇地大,可惜头脑空空。我在小巷里踢了一脚,趁着空档跑开了。
我要找到回家的路,街上的行人像送葬一样,胡子头发和眼睛都是清一色的白。
“不知礼数。”
我在街上走着,把头埋得再低,也没有骗过白花花的一群。
不尊老尊谁?尊幼?
不尊古尊什么?尊今?
我想走快些,木讷地想着自己是不是要用古文说话。
他们听得懂古文吗?
骂我的老人多了起来,有些骂我狂徒,有些骂我不知礼数,有些人口齿不清,我听不懂他说什么。
“我们老人一字千金,刚说了两万多字,你给我们每个人磕两万个,就可以了。”
我欲哭无泪,恰来了一个“官吏”,他一看我,勃然大怒:“无耻至极!见了老人,连三叩九拜之礼都不行!”
我想和他说说道理,一个字都没说完,他忽然打断了。
“还顶嘴!”
于是,我就不明不白地进了牢。
牢里人很少。一个狱友告诉我,每天都要对“狱卒”行“六叩十八拜”的礼,这样才能活。
三和九是阳数,所以皇宫里的楼梯都是九层,那六和十八是什么?
出来和家竟是一个样,明明一身虚老,却又要逼人买老。
“不老是活不下去吗?”
我终于明白了,这些老人一生下来就行将就木,没有小时候,所以嫉妒我,看我命长,千方百计地蛮不讲理地要命长的硬生生变成没命的。
看来人是挺老,心还幼稚。呵呵。
呕心沥血地把世界变成古代的,没有让人尊敬的地方,迂到逼人尊敬自己。
思绪又回到理智的笼子,才想到把自己变老也不容易,我趁狱友对智慧的老者们磕头时仔细地看老者们。
白头发白胡子,历经岁月的脸,皱纹记录下来的知识,一看就是硬通货,一万年前不用变通,一万年后也不用!
我谨慎得像个贼,既不磕头又要记下老者智慧的容貌。
晚上我想尽办法搜集材料,狱友知道我在干什么,他说没必要。
有一天我把自己弄得像一个老人,狱卒见了我,愣住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糊,于是我不说话。
狱卒呆着,兀然涌出敌意来,我被吓到了。
于是,监狱里多了一个白头囚犯。
我以为这是我的行为还不够老,于是还盯着老人看。
老人的背是直的,因为他们生下来就没被人压弯背。
老人的心其实很轻狂,因为他们自视甚高。
有一天我学到了,我又出去,和老人一样。
可是老人们又不让,我周折一番,又回来了。
狱友笑我。
对,那群老人不老装老反而心安理得,老人们倚仗的不是老,不敬就打,敬了也打,不讲理也没有理可讲。老有什么用?
有一天我真老了,新狱卒比我小,他还理直气壮地又叫我行“六叩十八拜”之礼。
倚老卖老的人让我无可奈何,我呆呆地检讨自己,但从不是我讲理别人就讲理,送葬似地葬了自己,童话故事毕竟是假的。
我本以为自己可以听从内心的声音,其实我只在高处的叶子上看下面的花。
我看我是真老了。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300字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小编与读者分享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1
一天,列宁8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列宁去姑妈家做客,那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很盼望列宁和他们在家里玩捉迷藏了,这一次,列宁当抓的了,人们都藏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列宁看到自己,列宁找到了一个小朋友,他藏在了沙发后面,列宁继续找,又找到了一个,他藏在了柜子里面,柜子还有一点空,列宁从那里看到了这位小朋友,第三个小朋友藏在了哪里呢?列宁找啊找,终于在一个箱子里找到了他,他们正玩得开心的时候,一件事让他们没有了兴趣玩了,就是,不知道谁把花瓶碰到了地下,在厨房做饭的姑妈来到这里,姑妈着急的问:“都没有受伤吧!”他们说:“我们没有受伤姑妈,可是打了一个您心爱的花瓶!”没事,姑妈说。
我想问问是谁把花瓶打碎的?他们都低下头说:“不是我!”列宁也低下头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姑妈说:“以后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伙伴们和列宁都说:“我们记住了!”列宁回了家,躺在床上,妈妈走过来问他:“怎麽了,儿子?”列宁将这件事的经过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那你给姑妈写封信吧!”列宁写了封信,过了几天,姑妈回信了,信上写着:“列宁,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2
有一天,列宁准备来到工地发表演讲。他讲到:“苏维埃俄国被敌人包围了。反革命的像火焰一样,从这端烧到那端。这些个动乱都是由于全世界的,帝国主义的金钱所奉养、所支持的。是与社会革命党与孟什维克所组织的,这里就有一个证明,你们多都已经知道,布列斯基同志,被暗杀了。这种卑鄙的把人暗杀的行为,正是社会革命党和党徒的特色,还有富农的'动乱和杰克斯拉俘虏的叛乱。
所有向我们进攻的战争,像北方、东方、南方,一切战争都是统一的战争,他们要攻击我们的苏维埃俄国,我们在流血,我们惨重的伤口,在流淌着鲜血。我们正处在最困难的环境中,我们在挨饿,煤和煤油的来源被切断了。同志们,要维持一个政权比夺取它还要难,我们的革命,正在前进,正在发展和成长,可是我们的斗争也在发展着,和成长着。我接到一张纸条,你们大家听我把它念一念。”不知不觉30分过去了,会议结束了。
这是我知道的列宁的故事,拿出来分享一下。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3
我们都知道很多名人故事,比如有列宁、高尔基、爱迪生、李四光、宋庆龄、牛顿、爱因斯坦……,大家知道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吗?我来为大家讲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莱特兄弟出生于美国,在他们小的时候,父亲买了一架玩具直升机,激发了他们对制作升空装置的浓烈兴趣。他们没有上过大学,但在20年的制作升空装置实践和他们经营的修造自行车生意,加上他们的精巧的加工手艺,还读了许多物理化学的书籍。
他们改进了前人的滑翔机翼,把机翼的两端改成卷曲形,并装上活动方向舵。仅在两年间,他们就做了三千次滑翔。在他们艰苦的创造下,1903年,“飞行者”号诞生了!它是一架木料做骨架,帆布为机翼材料的双翼飞机。这架飞机由于制造了平行的双翼,提高了升力。
试飞的时候只有五个人,根据以往的教训大家都不相信这次能够起飞。并吹冷风说“这种”鸡笼“想要飞天,非靠大旋风把它刮起来不可。”
马达动了,“飞行者”号霎时升上了天空,人们紧张地望着,但有点难为情。最终莱特兄弟成立了自己的飞机制造公司。
这就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实践,才赢的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300字】
《名人们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们小时候的故事
导语:成长的滋味是什么?是开心还是痛苦,是高兴还是难过,是令人兴致勃勃还是悲痛欲绝;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名人小时候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名人们小时候的故事 篇1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3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诵好多唐诗。
竺可桢5岁进了学堂。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他的哥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小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酸小矮子,准活不过20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同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澄衷学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这个学堂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教材到上课全是英文,不准说中国话。英国老师叫学生,不喊名字,只喊编号,根本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待,竺可桢气愤万分。他深深感到,中国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于是发奋读书,加倍用功,发誓要为中国人争气。
1910年,竺可桢到美国留学,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农业。后来,他发现农业跟气象关系密切。1913年秋,他在农学院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研究院的地学系,攻读气象学。1918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名人们小时候的故事 篇2
拿破仑小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追求成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
小男孩们之间总会难免发生“战争”。有一次,上四年级的拿破仑和一个大他两岁的男生“狭路相逄”了。拿破仑身材矮小,怎么能是大男生的对手呢,不一会儿,他就被大男生打成了熊猫眼,正巧的是,上课铃响了,拿破仑就跑去上课。下课以后,他又跑去找那个男生,但是这次更惨,嘴巴都变成了“腊肠”。拿破仑可并没就此罢手,他每次下课都去找那个男生,直到那个男生都被他缠烦了。
“你为什么老来找我?你明明打不过我吗!”那男生终于忍不住问拿破仑。
拿破仑像个骄傲的小公鸡,他理直气壮地说:“你惹了我,必须对我说对不起!不然我会一直和你打下去的!直到你说对不起为止!”
大男孩也许是被拿破仑的话语震撼了,也许是已经厌烦了和拿破仑这个弱小的对手打架,他踌躇了半天,终于向拿破仑说了“对不起”三个字。
拿破仑虽然被打得伤痕累累,不过他听到“对不起”三个字后,还是心满意足地走了。
拿破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竭尽全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最终,他心中远大的抱负也成功地实现了,当他坐拥自己的帝国时,一定不知道有多开心呢!
名人们小时候的故事 篇3
鲁迅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为了读书,他揣上8元钱上路了。就这8元钱,还是母亲多方设法为他张罗来的。在南京,他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免费的学校,然而,鲁迅很快发现这里校风不太好,他转入另一所陆师附设的矿路学堂。矿路学堂是新办的,不仅免费,学生津贴也多一些,这样鲁迅就可以多买一些书籍和文化用品了。
鲁迅酷爱读书,在当时,正是西方文化引入的时期,几乎是每一月都有优秀的西方著作出版,为了买到这些书籍,鲁迅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饿肚子现象时有发生,寒冷的冬季,他还穿着单薄的夹衣。鲁迅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他有着极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平时学习又刻苦,所以几乎回回得第一。矿路学堂有着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每次小考成绩优异的,都发给一个三等奖章;若干个三等奖章,可以兑换一个二等奖章;积够若干个二等奖章,就发给一个头等奖章。头等奖章是金质的,很值钱。鲁迅是班里唯一一个荣获过金质奖章的人,他把奖章变卖了,换回许多优秀的图书。
有一些同学觉得不可理解,金质奖章在同学中可是无限的荣耀呀。在鲁迅看来,图书比奖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满足虚荣的物品,鲁迅把这一谦逊的品格保持了一辈子。鲁迅一生写成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内容深刻,笔法冷峻、简练,深受老百姓喜爱,有人把这一成就说成来自鲁迅的天才,还有些当面盛赞鲁迅是天才的文学家,鲁迅却很有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人们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名字为后世所知,人们永远记着他们。这,就是名人。那么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篇1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傻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最心爱的一只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的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下了金灿灿的“之”字,但是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是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与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与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篇2
唐代诗人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自幼好学,是个很有天分的孩子。他5岁开始作诗,日日勤学苦练,十几岁便在家乡小有名气。
16岁时,白居易长途跋涉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顾况是当时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许多学子都会带自己的诗作去向他求教。白居易也听说过顾况的大名,于是,一到长安,他便拿着自己的诗卷前去拜谒,希望顾况能指点一二。
门人将白居易领入府中。顾况见来人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颇有些轻慢。当他看到诗卷上署名“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便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听了这略有嘲弄之意的话,白居易并不辩解。
接着,顾况打开诗卷,映入眼帘的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读到这里,顾况不禁站起来,高声赞叹道:“好诗!”他一改刚才轻慢的态度,郑重地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别说长安,就算整个天下,‘居’又何难!”
从此,白居易名动京师,他那首得到顾况称赞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被千古传诵。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三则
“名人”,泛指各行各业中能力崇高而备受景仰的人物。下面是关于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三则的内容,欢迎阅读!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1——瞄准月亮的弓箭手
1967年3月,波兰华沙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体育老师波尔正在为大家布置今年的体育任务。由于年底要进行铅球项目的统考,因此,他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上报铅球的完成距离。
下课时,同学们上交了一份目标单。大家所报的目标十分保守,有的甚至比基准分还要低出许多。波尔一边看着,一边皱着眉头,觉得大家的体质和心理明显存在问题。
但接下来,他看到了一份意外的目标单,上面赫然写着目标距离:11米。
要知道,男子铅球的达标距离是8米,所以大家报的目标都尽量靠近8米的距离。但这个孩子所报的目标值却是如此之高,这不得不令波尔感到吃惊。这一定是个调皮的孩子,因为这是个世界冠军才敢报出的目标距离。
他看到了孩子的名字:科莫罗夫斯基。
他示意他留下来,他有话要与他讲。
他看着科莫罗夫斯基的脸。他十分瘦弱,带着这个年龄段孩子少有的成熟与深沉。在交谈中,波尔了解到,他家境一般,父亲与母亲离异,是个典型的缺少关爱的孩子。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个目标值虽然不是基准测试值,但需要备档,会影响到孩子的年底成绩。目标值报得过高,就意味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他不想让孩子承受太大的压力。
老师将想法告诉了孩子,劝慰他应该从实际出发,但孩子却意外地说道:“目标值如果定得太低,我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我想我可以接近目标值的。”
接下来的几堂体育课,这个孩子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他给出的其他项目测试值依然比其他同学要高出许多。波尔想起孩子说过的话后,选择了鼓励而不是阻挠。
孩子在体育课时加倍努力,他目光炯炯,仿佛有用不完的智慧与力量。
但他的成绩实在太糟了,身体瘦弱,有些正确的姿势还没有掌握好。
这个叫科莫罗夫斯基的孩子,没有因困难而浅尝辄止,而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到操场上练习。波尔有好几次看到他将铅球一次次掷向目标值,虽然与目标值仍然有太大的距离。
年底考试时,这个孩子破天荒地将铅球掷出了9.5米的距离。这个成绩,在所有初中一年级学生中是最好的。
波尔兴奋地告诉了大家这个孩子成功的秘诀:将目标定得更远大些,让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停滞不前。目标定得越远,成功的概率就会越大。
这个叫科莫罗夫斯基的孩子,从小就将目标瞄准了总统的宝座,他在小时候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将总统这个位子变成有爱有感情的角色。
上帝垂青于目标远大的人,心有多大,上帝赐予你的权利就有多大。
一向以温和著称的科莫罗夫斯基于2010年7月5日成功当选为波兰新一届总统。
瞄准月亮的弓箭手,总比瞄准树木的人射得高。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2——沉睡的大拇指
从盖尔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左手的尾指边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转眼间,盖尔已经3岁,父母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回家后便眼泪汪汪地问爸妈和爷爷:“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头?迪克说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盖尔的第六根指头也长大了许多,看上去有点碍眼。此时此刻,爷爷陷入了沉思,盖尔是那样的聪明可爱、乖巧伶俐,他的伤心和自卑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雕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压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什么珍宝似的,立即把雕像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会心一笑,把盖尔抱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他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10个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充满了自豪。小小的他觉得,这第6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还请盖尔的老师在班上告诉其他小朋友,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盖尔小小年纪就帮助大人。
自从和盖尔说过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蜷曲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会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地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竟习惯成自然,时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来,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那样的。而盖尔呢,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心爱护,冬天的时候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一次,当爸爸妈妈把盖尔带到医院说可以切除第六指,盖尔大声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习惯蜷曲在掌心里,它已经变形萎缩,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重新扳直已不可能,却使盖尔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爷爷对此,已经非常满足了。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然后告诉盖尔,他已经动了手术,手指马上可以伸直了,盖尔的第六指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盖尔听话地随父母去了医院,手术很成功,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很久,但始终无法伸展。
爷爷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盖尔。那一刻,盖尔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他什么叫亲情。
关于名人小时候的故事3——达尔文干的蠢事
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进化论先驱达尔文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他曾经做过一件“蠢事”。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达尔文在那里住了几天,有了惊人的发现:当气候恶劣人们找不到食物时,就将老弱病残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被吃掉的都是被认为没有用的(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达尔文很痛心:世界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而这里的人还这么野蛮残忍,一定要想办法改造他们。
他用高价买下一个当地的男婴,把他带回英国,他要用现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这个非洲血统的小孩变成一个“文明人”。然后,再用这个“文明人”去改造他家乡人吃人的原始现状。16年之后,这个小男孩长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经熟人帮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后,达尔文又来到非洲,想看看17年后的原始部落有多大进步。可是,他却找不到那个“文明青年”。当地人告诉他,他们把那个青年吃掉了。达尔文大惊:“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做,留下有什么用?”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他如何“高明”,都不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在人们还没觉醒的时候,想用自己认为是先进的文明的思想去“统帅”他人,结果只会徒劳无益。达尔文虽然是一位伟大的进化论者,但他违背了最起码的进化规律:一个人吃人的原始部落,你想在短时期内让他们进入高度文明的社会,那是不现实的,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这其中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这不是单靠一个或几个“文明人”就可以改造的。人类的进化是这样,推而广之,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三则】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200字(精选9篇)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小时候的故事200字(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1
在唐朝时代,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字太白。他的诗写得非常好。被后人称为诗仙。
可是,李白在少年时读书不专心,学业有所荒废。有一天,他到郊外游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石头上反复的磨一根铁杵,李白便问:“你磨这铁杵做什么?”老太婆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要磨成针啊!”老太婆说:“只要下工夫磨,早晚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从这件事中大受启发,从此,他便发奋读书,孜孜不倦。最后,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2
在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3
陈景润在小时候学习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他们在学习上比不过他,就处处欺负他。
记得有一次,他们联合起来对陈景润拳打脚踢。陈景润流着泪回到家,要退学。妈妈劝他说:“儿子,只怨爸爸妈妈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儿学习,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
此后,他再也没哭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县立初级中学。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4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5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
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6
北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含辛茹苦,亲自教其识字。因家贫买不起纸,以芦荻划地成书。贫苦的生活令欧阳修磨练出刚强的个性,从不向恶势力低头。
一年,街上来了一个算卦者,鹤发童颜,望之有如神仙。其实那老者是一个退官的读书人,因看破世情,隐于市井,并精研出一套处世哲学,柔能克刚。
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他日必成大器,但过于刚强,日后仕途恐有挫折。老者有意开导他,便说道:“看你的机灵模样,想必读书不少,能对句吗?”
欧阳修当然不会在乎,老者便道出上联:齿刚唇柔,刚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刚;欧阳修年纪还小,一时不明老者之意,还以为老者讥笑于他,于是答道:眉先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上。
老者点头称赞,但不禁心中暗叹。后来欧阳修果然大有作为,但由于数以直谏逆旨,屡遭贬谪,晚年锐气尽消。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7
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小时候,因为母亲死得早,周围的邻居都认为因为没有人管教,他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母牛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个人都说是他做的,甚至希尔的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
有一天,父亲说要再婚,大家都想看看这个新妈妈会怎么样管教这个坏孩子。希尔呢,则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
陌生的女人走进家门的时候,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像杵得跟个木根棍一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没有一丝欢迎的意思。
父亲介绍说:“这就是拿破仑,全家最坏的孩子!”令拿破仑·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这位陌生的女人把手放在希尔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后来,希尔在继母的鼓励和帮助下,用一支枪换回了一台打字机,从此开始了写作生涯,再后来希尔成为了很多百万富翁的创造者。
这位漂亮的新妈妈造就了拿破仑·希尔,因为她始终相信他是个好孩子,这种对一个人的信心,鼓励了他成功。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8
拿破仑小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追求成功,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
小男孩们之间总会难免发生“战争”。有一次,上四年级的拿破仑和一个大他两岁的男生“狭路相逄”了。拿破仑身材矮小,怎么能是大男生的对手呢,不一会儿,他就被大男生打成了熊猫眼,正巧的是,上课铃响了,拿破仑就跑去上课。下课以后,他又跑去找那个男生,但是这次更惨,嘴巴都变成了“腊肠”。拿破仑可并没就此罢手,他每次下课都去找那个男生,直到那个男生都被他缠烦了。
“你为什么老来找我?你明明打不过我吗!”那男生终于忍不住问拿破仑。
拿破仑像个骄傲的小公鸡,他理直气壮地说:“你惹了我,必须对我说对不起!不然我会一直和你打下去的!直到你说对不起为止!”
大男孩也许是被拿破仑的话语震撼了,也许是已经厌烦了和拿破仑这个弱小的对手打架,他踌躇了半天,终于向拿破仑说了“对不起”三个字。
拿破仑虽然被打得伤痕累累,不过他听到“对不起”三个字后,还是心满意足地走了。
拿破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竭尽全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最终,他心中远大的抱负也成功地实现了,当他坐拥自己的帝国时,一定不知道有多开心呢!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篇9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将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将书弄脏,也不将书到处乱扔。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将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将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将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将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将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200字(精选9篇)】
《名人小时候有志的故事》
名人小时候有志的故事
名人小时候也会有很多小故事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名人小时候有志的故事,欢迎阅读借鉴。
沉睡的大拇指
从盖尔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左手的尾指边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转眼间,盖尔已经3岁,父母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回家后便眼泪汪汪地问爸妈和爷爷:“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头?迪克说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盖尔的第六根指头也长大了许多,看上去有点碍眼。此时此刻,爷爷陷入了沉思,盖尔是那样的聪明可爱、乖巧伶俐,他的伤心和自卑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雕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压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什么珍宝似的,立即把雕像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会心一笑,把盖尔抱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他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10个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充满了自豪。小小的他觉得,这第6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还请盖尔的老师在班上告诉其他小朋友,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盖尔小小年纪就帮助大人。
自从和盖尔说过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蜷曲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会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够慢慢地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竟习惯成自然,时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来,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那样的。而盖尔呢,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心爱护,冬天的时候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一次,当爸爸妈妈把盖尔带到医院说可以切除第六指,盖尔大声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习惯蜷曲在掌心里,它已经变形萎缩,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重新扳直已不可能,却使盖尔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爷爷对此,已经非常满足了。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然后告诉盖尔,他已经动了手术,手指马上可以伸直了,盖尔的第六指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盖尔听话地随父母去了医院,手术很成功,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很久,但是始终无法伸展。
爷爷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盖尔。那一刻,盖尔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他什么叫亲情。
毕加索
毕加索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大师,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注重于表现派的主题;后转入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间,画风又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改变风格明显地向超现实主义风格靠拢。毕加索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毕加索是划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派产生可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说:“一个儿童的艺术细胞,除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时最最重要的。生活中很多极有艺术天赋的儿童被埋没了,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是遗憾的是,许多做父母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浅显地以为还是个孩子,他不会懂得太多,或者他现在还不到学的时候。”
克劳蒂娅说的这段话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也就是千里马还需要伯乐来发现。堂。何塞就是一位伯乐,因为他发现了毕加索这匹千里马。堂。何塞是西班牙一个小镇上的画家,在所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儿子能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一天,刚刚学步的毕加索画了一个螺旋状的东西,家人都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堂·何塞却看出小家伙画的是热食摊上卖的油炸馅饼,这令他惊讶不已。
堂。何塞认为儿子身上具有绘画的天赋,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画家。他给儿子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子,墙壁周围贴满了他画的儿童画,这些画的内容都是日常用品,线条虽然过于简单,但他都做了合理的变形,以此来诱发毕加索的想象力和空间变形能力。堂。何塞经常把儿子带到房间里看这些画,告诉儿子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
到毕加索四岁时,何塞就开始教他剪纸。随着剪刀的一开一合,毕加索完全被迷住了,他把一张张平展展的纸,剪成了无数的公鸡和小狗……在何塞的刻意培养下,毕加索迷上了绘画。他常常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将周围的事物给表现出来。渐渐的,有一些邻居也称他为“小天才”了。
毕加索虽是绘画天才却不是好学生,在学校里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受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全神贯注地观赏窗外的景色。而且他似乎对枯燥无味的算数永远都不感兴趣。
毕加索无奈地对父亲说:“我只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用功,我努力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我还是办不到。”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戏弄的对象,那些无聊的小伙伴们喜欢跑到毕加索面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呀?”然后看着索呆呆发愣的样子哈哈大笑。
如此一来,毕加索在老师眼里也是一个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经常在毕加索父亲面前,有声有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羞恼交加,觉得毕加索给她丢了脸,让她无脸见人。
左邻右舍也不再夸奖毕加索的绘画天赋了,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还能当饭吃。”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在绘画方面是极有天赋的。
堂·何塞能够真正的'理解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他对毕加索说:“不会算数并不代表你毫无能力,你是个绘画天才,你可以去绘画。”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地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够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1890年11月,年仅六岁的毕加索,画出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画布上大力神赫克勒斯英姿神武,形象非凡。人们非常惊叹,惊叹于毕加索的绘画天赋。
赏识、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容忍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更不是盲目地溺爱,而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缺点,而做家长的又一味不顾实际情况,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态,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无疑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孩子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也许全世界都可以嘲笑他,讥讽他,然而作为父母的你却万万不能这样,以为只有父母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鼓励孩子,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
毛泽东小时侯的故事
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
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怀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这种房屋当地称作“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稻草。毛泽东就出生在那青瓦屋里。这里叫上屋场。毛泽东的家门口有两个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
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毛顺生只读过两年书,7岁就当家理事,但是继承的却是一大笔欠债,不得已去当了几年兵,回来以后在家务农。他聪明能干,善于经商,还作粮食和猪牛生意,很快就还清了债,赎回了15亩稻田,日子越过越好。
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娘家离韶山冲只10几里地,与韶山冲只隔着一座云盘山,在湘乡县的四都唐家坨。文七妹中等身材,长得清秀,圆脸庞,宽前额,聪慧又善良,勤劳又俭朴,乐于助人,每逢灾荒之年,常接济穷人,深得乡亲们的赞誉。
毛泽东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毛泽东”,字润之。毛泽东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毛泽东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毛泽东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石三伢子边说边笑咪咪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真是少见。
毛泽东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的八舅开了一个家馆教孩子们读书。4岁的石三伢子跟着去当”旁听生“。几个弟兄背书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贪玩,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谁也背不下来。这时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来,说:”八舅,让我背吧!“八舅惊奇地说:”你能够背吗?“”我能够背下来,不信,你听!“石三伢子从容地”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一气背了下来,一个字不错。外婆听说这件事以后,高兴地说:”石三伢子真是聪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石三伢子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活。他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够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石三伢子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一伙人放牛,一伙人采野果子,割青草。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讲故事。
罗斯福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是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够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够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名人小时候有志的故事】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三篇
中外古今的名人有很多,同学们知道哪些名人小时的故事吗?下面是关于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三篇的内容,欢迎阅读!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1——沉睡的大拇指
从盖尔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左手的尾指边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转眼间,盖尔已经3岁,父母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回家后便眼泪汪汪地问爸妈和爷爷:“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头?迪克说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盖尔的第六根指头也长大了许多,看上去有点碍眼。此时此刻,爷爷陷入了沉思,盖尔是那样的聪明可爱、乖巧伶俐,他的伤心和自卑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雕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压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什么珍宝似的,立即把雕像拿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会心一笑,把盖尔抱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他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10个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充满了自豪。小小的他觉得,这第6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还请盖尔的老师在班上告诉其他小朋友,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盖尔小小年纪就帮助大人。
自从和盖尔说过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般地蜷曲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会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地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竟习惯成自然,时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来,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不熟悉的人还真以为爷爷的手原本就是那样的。而盖尔呢,自从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对第六指特别关心爱护,冬天的时候还特意涂上一层厚厚的防裂霜,他觉得这是爱爷爷的一种表现。
一次,当爸爸妈妈把盖尔带到医院说可以切除第六指,盖尔大声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切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习惯蜷曲在掌心里,它已经变形萎缩,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重新扳直已不可能,却使盖尔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爷爷对此,已经非常满足了。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缠住,然后告诉盖尔,他已经动了手术,手指马上可以伸直了,盖尔的第六指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盖尔听话地随父母去了医院,手术很成功,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很久,但始终无法伸展。
爷爷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盖尔。那一刻,盖尔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他什么叫亲情。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2——达尔文干的蠢事
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进化论先驱达尔文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他曾经做过一件“蠢事”。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达尔文在那里住了几天,有了惊人的发现:当气候恶劣人们找不到食物时,就将老弱病残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被吃掉的都是被认为没有用的(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达尔文很痛心:世界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而这里的人还这么野蛮残忍,一定要想办法改造他们。
他用高价买下一个当地的男婴,把他带回英国,他要用现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这个非洲血统的小孩变成一个“文明人”。然后,再用这个“文明人”去改造他家乡人吃人的原始现状。16年之后,这个小男孩长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经熟人帮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后,达尔文又来到非洲,想看看17年后的原始部落有多大进步。可是,他却找不到那个“文明青年”。当地人告诉他,他们把那个青年吃掉了。达尔文大惊:“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做,留下有什么用?”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他如何“高明”,都不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的现状,在人们还没觉醒的时候,想用自己认为是先进的文明的思想去“统帅”他人,结果只会徒劳无益。达尔文虽然是一位伟大的进化论者,但他违背了最起码的进化规律:一个人吃人的'原始部落,你想在短时期内让他们进入高度文明的社会,那是不现实的,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这其中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这不是单靠一个或几个“文明人”就可以改造的。人类的进化是这样,推而广之,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3——郭沫若的成绩单
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保存着两张郭沫若的成绩报告单。
一张系嘉定府官立中学堂于宣统元年5月28日所发。郭沫若时年16岁,读完了中学二年级。成绩单上的成绩是: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55,植物78,英语98,生理98,历史87,图画35,地理92,体操85。
另一张成绩单为四川官立高等中学堂所发。郭沫若当时18岁,读完了该校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成绩是:试验80,品行73,作文90,习字69,英文88,英语98,地理75,代数92,几何97,植物80,图画67,体操60。
从两张成绩单上的成绩看,郭沫若当时显然算不上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分,包括国文、图画在内的3门功课不及格,最差的仅35分。第二张成绩单上,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如几何、代数等反而卓尔不群。不过,郭沫若后来终究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匪夷所思地成了一代文豪,令那些信奉“从小看到老”者大跌眼镜。
郭沫若倘“其生也晚”,参加今日的中考高考,这样的成绩单怕是很难捧进家门的,屁股上留下严父“望子成龙”的掌印不说,单是慈母那“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便足以令学子心重如山。之后,父母大人大抵会凭两次优良的数学成绩果断决策,定向培养他专攻理科,督促他心无旁骛地钻进方程堆。此类剧目如今尚在众多家庭频繁上演,不知喜耶悲耶?
学子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不计其数的时代骄子年轻时并无骄人的成绩单。说穿了,读书有读书的规律,学子有学子的追求,为人父母者还是少点功利,多些开明,顺其自然发展为好。这是历史的辩证法,也是生活对家长的考试。
【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三篇】
《周迅自述小时候和过去的自己聊聊天的名人故事》
周迅自述小时候和过去的自己聊聊天的名人故事
自由——孤单的另一个名字?
我是独生女,家人给了我太多的幸福和快乐,而且我从小也比较自由,不像有些同学的父母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大概因为自己是独生子女,所以小时候总觉得孤单。虽然我也有很多小伙伴,大家玩得也很好。但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可能是人本初的一种孤单,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孤单感。
直到成人,这种孤单感依旧。特别是当你独自静下来的时候。孤单感是会一直伴着我的,曾经我会想办法把它打消,但现在我知道,那是盖不过去的。
生活——宁静源于内心
我第一个工作是去了邮电歌舞团,那时我的工资我忘了是36 元还是72 元了,有一个小小的宿舍给我住,还有一个公共澡堂。我记得宿舍非常小,有一扇窗户,外面是好多树,可以看见西湖。我喜欢烧檀香,每天下了班,去公共澡堂洗完澡回来,进门就点一炷檀香。我有一个小的录音机,在檀香的香味中看着歌单跟着录音机学唱歌,生活就是那么简单。这个画面我一直记得,是一种特别宁静的感觉,来自内心的宁静。
认识世界和自己的欲望——人生的第一课
有一天去商场,看见一盒巧克力,很想买,但是没钱买呀,就只能告诉自己等下个月吧那是我第一次有了钱的烦恼,也开始意识到,如果你想拥有你喜欢的东西,就得挣钱。
小时候,家里虽然称不上富裕,但也没有过贫困的感觉,没体会过想买个东西买不起的那种感受。读书的时候,学校门口卖的小玩意儿都是学生能消费得起的东西。步入社会,走到大商场,天啊东西太多了,我才知道,哦,原来人是要努力赚钱的`。
恰好那会儿开始盛行歌厅,我跟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约去歌舞厅伴舞,能赚一些零花钱。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想要一些东西就要赚钱去买。
小的时候,你的世界没有被打开得那么大,烦恼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认识世界和自己的欲望,是我人生的第一课。
“行走”——恍若时光倒流
前两年听坤儿他们聊行走的事情,我也有所了解。“行走”是有象征意义的事情,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开始拍戏到慢慢地被人知道,然后变成这个圈子里的哥哥姐姐,受到的待遇也越来越好。这时候再去行走,意义就很不一样。那种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你会特别开心,还会非常自在,是完全不受污染的感觉。
我不久后也要去印度“ 行走”,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我就是想去,可能去了之后对我的人生会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总之我很期待。
成长——过往成就改变
以前我很固执,有点理想化和不切实际,会一直“ 轴” 在某个问题上,非常主观。如果事情没有按照我想象的那样发生,就不能接受。然而所有遇到的人、经历过的事累积起来,让我慢慢成长,并成为现在的自己。
现在我会有意识地选择:找舒服的人合作、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人的生命只有这么长,如果能做到这些,便是一种幸运。
【周迅自述小时候和过去的自己聊聊天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