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出发

2024-09-10 22:58:49 文题网 阅读:

    以工人为阅读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思想教育月刊,像日常小百科全书一样,被职工群众视为良师益友,被工会干部当作参谋和助手,在建设两个文明中起着重要作用。《辽宁工人》杂志三年多的办刊实践,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认识到工人刊物之独特作用的为数并不多,否则何以出现偌大中国仅有五家工人杂志的怪现象?!是工人不需要吗?否I是不具备条件吗?否!归根结底是认识问题.

    目前影响办刊的模糊认识大致有三:一日“多年没有办刊照样干!”二曰“各种刊物有的是,何必再办工人刊!”三日“工人要看有报纸,何必再办杂志呢”归纳起来,不外乎“取消论”与“代替论”。果然如此吗?还是让事实来回答吧!全K已经办起来的五家工人杂志的共同体会是:办与不办大不一样,工人双手赞成,都把工人刊物看作工人之家,工会干部反映“有了工人刊物,工作有办法。”对于工人报纸能否代替工人刊物的问题.工人们一语道破:“工人日报尽管办,精神食粮也不足,报刊从来有区别。一个快来一个深,两者特点本不同。”可见工人报刊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实践出真知,工人刊物不f旦需要办而且要办好。我从创办《辽宁工人》杂志的三年实践中,摸索出为工人办刊的初步规律,可概括为一、二二、三、二、一纺锤形定律,共分五点,试论之: 忽略工人刊物的出版.已成为历史痛疾,在书刊之林中.专为工人出版的杂志微乎其微。这和日益壮大的工人队伍很不适应;和建设四化的要求差距更大。因此,为工人办刊似已具有一定紧迫感,我们应以满腔热忱,争时间,抢速度,力争早日填补这一空白。这就要充分发挥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能动性。从速度里面出效益,时间就是胜利!面对艰巨的重任,有两种主张:一是以要求质量为借口,手持“好箭”迟迟不发,要求人员必须齐备,稿件必须有积蓄。空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另一种则是,质量并重,贷中求质,人员不必全.稿件不必多,有几名干部就可以办,边上马边备鞍.在实践中成长壮大。《辽宁工人》的创办,就是后一种主张的实践。

    1980年春天,正是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暖大地的时刻,一切被颠倒了的是非正在重新颠倒过来,工会工作要大上,职工思想教育要大上,抓紧青年工人思想教育迫在眉睫,为工人办刊势在必行,早日出刊又为形势所迫。于是仅仅筹备一个多月的《辽宁工人》应运而生。在通常情况下,筹办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思想教育月刊,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是不可能的。敢不敢突破这一规律,创造办刊的新路子,是摆在我面前必须果断做出回答的间题。当时,我和刚刚调来的三五名干部都有一颗为工人办刊的热心,我们决定大胆尝试。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天下无难事,全在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要想成就一件事业,四平八稳,不冒一点风险是不可能的,不具备成功的客观因素,硬要上马,是盲动主义,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敢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促其实现,是尾巴主义。回顾我们突破一般规律得以实现1980年红五月出刊的计划,就是这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胜利,而这一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真谛在于赢得了时间,掌握了主动,只有这时,才真正领略了古人“惜寸阴”“惜分阴”的苦心孤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