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我们必须继承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同时,我们也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历史由昨天发展到今天,爱国主义的内容有无变化呢?应当说,变化是有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踌,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在我们民族历史的每一页上,“爱国”从来是一个十分祟高的字眼,只是千百年来又常常带着悲剧的意味。
岳飞“还我河山”的暂言何等壮烈,结果却落得个屈死风波亭的悲惨下场。林则徐焚烟虎门,一幕爱国活剧,演得轰轰烈烈,威武雄壮,可是最后只能踏上流放新摄伊犁的险途。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以抗敌雪耻作为他诗歌创作的最重要的主题,’写过多少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曾被梁启超赞为“宜古男儿一放翁”。然而,他一生不断遭到投降派的打击,爱国的壮志屡遭挫折。他最后一次被罢官,回到故乡山阴农村,写了首题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诗:“俺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化为万马奔腾的梦境,这股爱国的情思多么深沉!然而,这对于一个老来“僵卧,的六十七岁老人说来,又是多么惨戚戚啊!
这些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者,他们的一生就是一页壮丽的史诗,他们的崇高爱国行为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但为什么最后都是落得个报国无门的结局呢?这当然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同时也由于这些仁人志士本身的爱国思想带着历史局限性,与当时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爱国热情难以融汇在一起。至于那出自封建士大夫手笔的一些华丽辞藻,则往往是仅仅眷恋故乡炊烟、小桥流水、白鹅扁舟的廉价情调,与劳动人民和爱国志士壮怀激烈的爱国之情更是难于同日而语。在那种封建剥削阶级统治当道的历史条件下,每当国破家亡的危难关头,个人的爱国、个人的报国,常常要演变成悲剧,那是毫不足怪的。
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且产生了自己的政觉中国共产党以后,就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凝聚成了光辉的时代精神,成为阶级的、民族的、群众的集体奋斗的壮丽事业,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
大家都不会忘记,那些革命先烈,在黑暗的囚室里,在为国、为民、为党英勇捐躯的时刻,曾经发出过执着而又深沉的呼喊:“朋友:中国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你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他们自知壮志未酬,但坚信可爱的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令人尊敬的“母亲”: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黑暗的囚室隔不断他们与党与人民的联系,他们的心是与人民、与党、与整个祖国大地的脉动相联系的,他们虽然行将倒下,但死亡并不能阻挡他们与党、与人民的共同事业一起前进,他们的壮志将为后来者所继承。一句话,他们的爱国热忱是与党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奋斗和共同理想融汇贯通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方志敏烈士血洒邢场的时候,有多少革命志士、热血育年正奔赴延安,其中就有许多华侨青年放弃国外的舒适生活返回祖国,走上抗日火线,以热血和生命挽救民族危亡。
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发展到了这样的时代,其悲壮和激昂不再在于个人的爱国、个人的报国,而终于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整体的共同事业,凝聚成我们神圣的民族之魂,从而放射出时代的异彩。
这异彩,在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中更加瑰丽夺目。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时候,庄严的五星红旗曾经召唤了多少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的卓越科学家,使得他们满怀勇气和激情,毅然放弃个人的名利待遇,冲破种种艰难险阻,回归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他们在祖国的大地上含辛茹苦,始终生活在人民中间。爱国,在这些为我国古老文明增添新鲜色彩的人物身上,当然不光是一种单纯的恋乡之情,而是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与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目标相一致的。有一位若名数学家,以世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出国参加会议,在回答记者关于他在新中国行即诞生时毅然返国的提问时,说了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不侮当初!”这句话有着十分丰富的含义。是的,正是在全体人民群众共同进行的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实践当中,他的爱国激情找到了最踏实的归宿。因为,他的德识才学,已经与人民的事业、与祖国的进步完全融汇贯通了。在人民群众集体的爱国事业电,有哪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会对自己的爱一国行为产生过“反悔”呢?
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来看,爱国主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是以社会主义为内容的。这样,它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一个方面,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份,就必须以集体主义作为灵魂。爱国,与爱集体,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是完全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