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材料”与“要求”之间的关系

2024-04-13 16:21:25 文题网 阅读:

材料作文当然以“材料”为主,但是,仅有“材料”没有“要求”不是完整的材料作文的命题。“要求”由“材料”而来,“要求”与“材料”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有四点。

(一)“要求”限制材料的使用范围

1990年考题,要求“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发表议论,“第一个小姑娘”、“说法”等都限定了使用材料的范围。

1999年考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也限制了材料的使用范围。

(二)“要求”限制材料的用法

1986年考题:

一裸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涅度适宜,树木就迅速地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谈______

要求包括两点:一是材料是比喻使用的,要由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生活现象;二是树木、森林、气候三者关系必须有与之讨应的三种社会现象。

1997年考题,有三个材料,要求根据材料一写情景,根据材料

材料三写议论文,也属限制材料的用法。

(三)“要求”限制表达方式和文章体裁

1998年考题.要求“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上。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是对表达方式最“宽大”的一种限制。又要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则是对体裁的限制。表达方式和文体要求,一般比较明确,考生也须注意,要按照要求去做。

(四)“要求”规定文章中心

1984年考题,要求“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作文。1985年给(光明日报》写信,呼吁解决污染,1986年要求写社会现象,1987年要求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等等,实际都比较明确地规定了文章的中心。

课本上的一道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以“知识的巨大作用”为中心论点,对这个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写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

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祖挠钱学森回中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声称:“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也明确规定了文章的中心。

“材料”与“要求”之间的关系当然不止这四点,“要求”总要在主旨、体裁、材料如何使用及文章字数等方面加以规定、限制,理解了“要求”,才能更好地理解“材料”,从而把握“材料”与“要求”的关系,从而写出较为理想的作文。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