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白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2:42:16
《我爱家乡的白米赤豆粽500字》
大家都吃过嘉兴五芳斋的粽子吧!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口味的?或许有人会说喜欢吃大肉粽,还有人会说喜欢吃蛋黄肉粽……我呀,却最喜欢普通的白米赤豆粽。因为它的粽叶、糯米、赤豆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闻一闻,就能使人陶醉其中。最重要的是,它还带着我的家乡——安徽的味道。
听爸爸说,小时候要吃粽子时,奶奶会到小河旁边,在芦苇上采摘一些芦苇叶来。这是用来做粽叶的。奶奶会将摘好的芦苇叶放入土灶中,用水煮。煮开后,又将芦苇叶捞出来,直接晒干。在要包粽子时,用清水再泡一下,就行了。粽叶处理好了,就要做馅了。将买来的糯米放在水里泡一泡,泡完后,把赤豆与糯米混在一起;然后,将用清水泡好的粽叶拿出,把糯米和赤dou放在折好的粽叶中,在拿稻草做绳子,将粽子包裹成一个三角型,粽子就包完了。
接下来的“煮”就很重要了。我们安徽人特别讲究。一定要将土灶中放水,让水淹没粽子。再将锅盖盖好,用木柴把水烧开。烧开后,再将火调小,继续烧,烧好就将火熄灭。把它放在那里闷一至两个小时,时间到了就可以直接吃了。
除了做,我们还要品尝。说起这味道,我的话就多了。这味道,有些淡,但是会有一种扑鼻而来的糯米香。糯米柔软美味,加上赤豆,简直就是美味!这白米赤豆粽,吃法也多:喜欢淡的直接吃,喜欢甜食的可以撒上少许白砂糖吃……总之,怎么吃都香!
我爱家乡的白米赤豆粽,更爱我的家乡!
《南瓜小米粥700字》
白米味轻,小米味淡,南瓜味甜。一碗小米南瓜粥,融百味,煮纷呈。
说来也怪,我虽不讨厌粥食,但也算不喜。小时候姥姥为我准备晚饭,一碗稀饭或米粥是必不可少的。她做粥时小米一抓好几把,可水却倒的少的可怜。那小米粥好像果冻似的,舀一勺也不见流动,从液态被做成固态。几日也就罢了,可这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向姥姥抗议,她露出并不慈祥的微笑并勒令我吃完,我只好嘴向下,艰难下咽,苦不堪言。姥姥端着粥的样子俨然成为我童年挥之不去的噩梦。
所以当妈妈说要做小米南瓜粥时,我内心是拒绝的。我不喜欢软绵清淡的白粥,也不洗香甜软糯的南瓜,更不要说两种食物混搭的奇怪味道。妈妈并不说话,只是笑笑,她在厨房炒菜熬粥,我在外等待。粥在锅内微火熬煮,悠悠的冒着热气,好半晌才冒个泡,冒出的泡有一个算一个,起承转合毫不仓促,涨到满溢方才炸开,随后香气扑面而来。
那是家的香气,闻起来让人有种无欲无求的满足感,好像一辈子就可以这样尘埃落定下来。
在众多油烟中,粥的清香仍脱颖而出,钻到我的鼻中,我望着厨房妈妈忙碌的身影,渐渐出了神。
当我不知不觉就顺手舀起粥放进口中时,这黄白相间的粥突袭了味蕾。刚入口,是小米的清香,是水稻里饱含阳光的味道,细细咀嚼南瓜软糯的,沙沙的口感和浓香的甜味便瞬间充溢在舌尖,它跳跃着冲破了小米的寡淡,在唇齿间留下清甜。妈妈笑我像“刚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这小米南瓜粥的味道不算惊艳,但甜而不腻,清而不寡,十分适口。“新大陆”一直都在,只是我之前一直的刻板印象所掩盖了。
上初中后,与姥姥相见的日子愈发的少,我常常会想起她,想并不慈祥的那个老人,想她在厨房里系着围裙边做饭边嘴中哼着《映山红》的小调,像那碗并不美味的粥。时常也会想家人对我的陪伴,妈妈和姥姥为我做了十四年的饭菜。我至今仍是常常想起那碗南瓜小米粥,它的温度温暖我的手,也灼着我的心。过去很长时间,清甜的香气依旧漂浮在我鼻中,漂浮在我的心里。
我的美食,因人而美,因美而食。
《我的家乡白米》
我的家乡虽然不在大城市而在白米,但是我认为我的家乡最美丽。
我家不远处有一个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水不是很深,夏天我经常到池塘里和小朋友们打水战,还经常摘荷花玩。
春天,我喜欢在门前那块宽阔的水泥地上放风筝,和伙伴们一起做游戏。李子树也开花了,一朵朵白色的李子花把一棵棵绿色的李子树打扮得更美丽了。从远处看,真像草原上下起了雪。
春天过去了,夏天又来了。睢,一朵朵荷花妹妹正朝我们笑呢!好像在对我说:“小朋友,你看我多美丽呀!”夏天,李子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个来尝,啊!又酸又甜,真好吃。
秋天,果园里的苹果、橘子、柿子、柚子等,水果都成熟了。我和好伙伴们兴高采烈地提着篮子去摘水果。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全都装进了篮子里。有时候,我还和伙伴们进行吃水果比赛呢!
冬天,尽管天气很冷,但我还是喜欢找小伙伴玩,说来也挺怪的,冬天这么冷,可是和伙伴们一玩儿,寒冷不一会儿就烟消云散了。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白米来玩。
《2024年腊八节作文》
你们谁知道腊八粥是用什么组成的吗?我知道,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等煮制的,有的还加进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红糖、葡萄等作点缀,使腊八粥更精细可口。
我还知道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佛祖迦牟尼原来是印度的一个王子,他后来出家修道。一次他来到一条河边,因饥饿劳累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五谷杂粮和野果熬成粥,一口口喂他。释迦牟尼得救后,觉得这粥十分香甜可口。他在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坐在菩提树下修行,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后,佛教徒们把这一天叫做“成行节”。每年的这一天,寺庙僧侣就举行诵经活动,并仿效牧羊女用五谷和果子煮粥敬佛。这个习俗慢慢传到民间,就成了腊八节,把这一天煮的粥叫做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我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叫腊八的人,他自幼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习惯。后来他成家娶了媳妇,这媳妇和腊八一样好吃懒做。腊八的父母去世时,教育他们要勤劳劳动,勤俭度日。可是他们没听父母的话,还是不喂鸡,不种田。这样坐吃山空,没多久,就把父母留下来的粮食吃光了。到了腊月初八这天,锅里没米,灶下无柴,腊两口儿只好把囤底扫了扫。凑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粮食,煮了一锅粥。在这寒冬腊月,他们后悔没听父母的话。为了记取腊八的教训,以后人们每逢这天就煮杂粮粥,以勉自己勤劳简朴过日子。现在,河北民间仍然保留这一节日风俗。人们吃腊八粥,不再是供佛,而成了个单纯的节日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