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柳暗花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9 16:42:09
《观《飞天》有感》
不自怜,不自卑,不怨叹,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一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坚持。
——题记
《飞天》电影讲述了宇航员张天聪从二十多岁开始一直有梦——航天梦,为此不断努力着,即便每次训练中,他最刻苦;每次考核中,他成绩最优秀;每次饮食中,他的搭配营养最均衡,按照流程一步一步的走着,但是最后幸运之神从未临幸于他。于是大家都对他说:“放弃吧,你已经老了”。
电影看到这里时,我不禁想到在生活中的我有时也会这样,一道“2014X2015-1/2013X4030=4028”的数学难题常常使我想要放弃,那,平凡的我如此,张天聪会不会也有因惧怕困难想而要放弃的时候呢?
现在,张天聪已经五十多岁了,一直支持自己并且希望“飞天梦”实现的母亲已经去世了。这对张天聪来说打击很大,这份航天事业他已坚守二十多年,却仍是一个还没有飞天过的宇航员,时间不等人——也许做宇航员的教练员是另一次起航呢。
到这儿,我不禁感慨到:在航天事业上张天聪奋斗了二十多年,依旧不灰心、不放弃。没有实现“飞天梦”就换种方式继续坚持。即使已年过五十,却还想着为祖国献一份力!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么多困难都挺过来了,看来,我错了,张天聪决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
转折点——新一届选举宇航员大赛开始了,尽管张天聪依旧认真训练,最终的飞天者依然“花落他家”。他坐到直播室里,目不转睛地盯着“问天一号”的升天,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电影的“吃瓜群众”,我同他一样,眼泪不自觉的掉了下来,心想这“飞天梦”恐怕毕生难以实现了!
但,一个全宇航局成员都害怕但对张天聪而言的好“好消息”传来:“问天一号”在宇宙轨道飞行中被太空垃圾撞到导致损坏,无法正常的工作,那么紧急的情况下需发射“问天二号”来“救场”。而此刻张天聪三人是绝佳人选。
到这里,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好像我们同为剧中主人公般流下了激动的泪花,这一刻张天聪的飞天梦要实现了!
电影落下帷幕前,我低下头思考了许久,《飞天》这部激励人心的电影,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代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中国人的伟大,更是告诉我们祖国的未来需要更多这样的中国人。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力量来实现!
也许,生活中有梦想不一定能实现,但是请你记住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滴水才能石穿,遇到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没有努力就放弃的心,有目标的坚持,一定会成功!
《美,无处不在》
看到作文题,发现自己原来还不知道什么叫“柳暗花明”。只是应了那名句,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一层意思.查了两本工具书,竟然没有解释。为什么“柳暗花明”就“又一村”了。何谓“柳暗”,何谓“花明”?父亲说:“(作者)转了个弯,迎面有许多柳树,重重叠盛,好像显得色调凝重了,叫‘暗’;而花色明亮,重叠在一起,只会更灼人,自然是‘明’。”写下父亲的话,无意在这里出他洋相,真是觉得这个想法比起我的没有想法要高明多了。当然目前为止,我还是以为“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实柳暗花明是相对山重水复而言。不经历“山重水复”,何知“柳暗花明”就是好的境遇呢?就好像我们平日见到柳暗花明一点也不激动,好像人不到沙漠不觉得水的重要。
心想,塞翁失马,再因此避祸(得福),应该可以用“柳暗花明”来形容。
初学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深人研究者,看山不像山,看水不像水;学有所成者,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也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吧。
我们从小就接触了太多的“柳暗花明”,什么童话里的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结局,什么真实生活里的好人得到好报。从小就被逼着背这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觉得很合逻辑,可是再想想,又不对,柳暗花明后为什么一定是“又一村”呢?“柳暗花明”后依然是“山重水复”,依然“无路”为什么不可能呢?
乐观主义者总喜欢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安慰“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有时候“柳暗花明”后仍然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不过是短暂一刻。而如果迷信“柳暗花明”一定会“又一村”,却再次遭遇“山重水复”,那么“柳暗花明”就近乎是迷惑人的假象了。
还用刚才王子与公主的例子,他们的“柳暗花明”之后,往往是“山重水复”——巫术、魔咒、各方阻挠...一系列千难万险,一般来说他们最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另一些人就不那么幸运了,一生奋斗,迎来多少个“柳暗花明”,最后却归于“山重水复”。
这使我想到正弦函数图像。人们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出发,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这样,在“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之间载沉载浮,俯仰颠簸,偏偏不愿停留,一直往前走。想跳出这个轮回,没有成功;落得更低,倒也不可能。不管你如何不甘,拼命往前走,仍然是这样,最后停下来。在哪儿停下很重要,它决定了你一生的纵坐标,因为前面大家都一样,只是走得长短不同,横坐标不同而已。最后停在高处,那可以说“柳暗花明又一村”,万人钦羡;停在低处,那就是回到起点,最终落个“山重水复疑无路”,无人关注。
而是不是真的不顾走得长短,仅凭最后一停来定性呢?
齐豫说:“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泥沼。有人提脚便走,有人花费半生气力。我们一心追求幸福,也因此一向遭遇困境。该在意的不是鞋上泥的多寡,而是脸上微笑的弧度。”
人是知足常乐。想必经过的“柳暗花明”越多,脸上的笑容的弧度也会越大吧。钓胜于鱼,脸上笑容多了,又何必在乎最后停在哪儿呢?
在我所构想的循环圈中,“柳暗花明”后一定是“山重水复”,除非你在“柳暗花明”时及时收住脚。但不想经历山重水复,便不能够得到更多的柳暗花明,人生的图像就简单、突兀、不完满了。我想我情愿多走一点,走远一点,用“山重水复”来换取更多的“柳暗花明”,我情愿最终停留在最低处,也要画出一条横坐标足够长的,使人忘记它的端点,只注意它那近乎完美的走向的曲线。
且看——山重水复疑无路。
其实——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向着“柳暗花明”前进,我却不在“柳暗花明”处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