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杂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8:12:55
《旅行日记杂文随笔》
旅行日记杂文随笔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花房姑娘》
小时候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羡慕极了那些可以路迢迢水长长,潇潇洒洒走四方的大人们,那时候总喜欢看一些地区文化景点的书,然后拿着总是在幻想时咬破笔帽的笔在上面圈圈画画,想着:enmmm,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爬这个地方的山、走那个地方的桥、吃这个地方的美食、感受那个地方的风景。那时候缺乏足够的能力与勇气,但这颗种子已经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成长发芽。
到后来渐渐长大,明白自己已经不是那个什么事都得依赖父母的小孩子了,有些事情必须得独自前行。尝试着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才会发现,世界远不是自己在出生的城市一待十几年所看到的那样。想去看看不同的地方,不仅仅是繁华大都市带来的惊异,还有青山绿水带来的清心,坐坐火车,看着车窗外的事物在不停的变换,出现然后逐渐消失在视线,渐行渐远。每当这个时候,无论是忧伤还是满心的倦怠,都可以撂到一边,只剩下对未来行程的期待。
旅行不在乎终点,而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完美的记忆和景色,你会结识不一样的人,听各种曲折的故事,感受不期而遇的温暖,或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有些爱仅仅是目睹就已经就已经足够暖到心里,见过那些为了早点回家买火车站票,一连几十个小时不能坐,到最后累的窝在车厢过道睡觉的人们;还有那些明明在硬座上熬了整夜却依然给旁边没有座位的挤出空间一起分享座位的人;我仍然记得有一次在火车上有位妈妈为了看好自己才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困到已经站不稳也仍然不敢合眼的画面;也看到过在那些城市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为了生活在街上摆摊卖一些自己制作的商品,哪怕是买的人少之又少;更是享受那种在路途中结交国外友人,能一起分享自己家乡特产的美好心情。
有的人旅行是为了游览风景;有的人旅行是为了体验生活;有的人旅行是为了寻找流逝的年华;有的人则是为了释放心中的'压力。我不知道是贪图沿路的美景还是喜欢那未知的感动,我只是希望在最美好的年纪里一定要去做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踏上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有一次和一个已经工作了的朋友聊天,她说:“上学的时候想出去走走,可惜没钱,等到后来有了工作,会赚钱了,又没了时间,人呀,总是在这样的循环里不断的迷失自己”。但是我也分分明明的听到一些人说:我宁愿少买些衣服,少吃着零食,也想出去看一看,穷游也同样有乐趣。有些明明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什么要等到做不了的时候才去感叹。不是在等“有时间”,就是在等“有钱”,等你出发的时候,大概世界已经变化了一圈了。很多时候,妥协和等待并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也许你自己也可以穿山越岭,栉风沐雨,也能在喜欢的生活里捍卫初心,能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
《天堂电影院》里有一句印象深刻的话: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生命来来往往,哪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世界就在那里,而在于你是否真正的憧憬着远方。
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无味的,也许我们偶尔会感叹一句:现实像车轮,我是只蚂蚁。可即使是渺小的蚂蚁,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但我相信,只要心在路上,总能去到更远的地方。
爱旅行,爱生活。
【旅行日记杂文随笔】
《天使的眼泪杂文》
1
我向往北方的天空,特有的干燥,湛蓝.那一种种温暖而和谐的颜色.
或许我只是喜欢干燥.
南方的天空虽然只是蓝色的,但它却是潮湿的,满是颓靡的气息.
我不知道天使是否会有流泪的时候.
“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是看你哭了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或许真的是它的落泪,一滴一滴地曼延.天空总是潮湿,总是支离破碎.
或许天使真的有悲伤的时候,大朵的雨点落下.
或许只是或许,因为这只是或许.
2
很早的时候,我知道北方的天空是会有鹰的.
很向往这样的一副画面,那是由画家来塑造的:阳光,天空,青山,长风,地平线,鹰.就是这样的一连串的词语,已经拨动我的心.可以想象鹰的盘旋,可以想象鹰的破空而上.像一种压抑的心情突然爆发,那是瞬间释放的能量,突如其来.
可以想象落日的长城是一种美丽.淡黄的暮色洒落在大地,也落在苍劲古朴的长城.北方的天空就是这样的干燥湛蓝,干净,一尘不染.我想鹰也许是落寞的,它们一遍又一遍冲击长空,高傲,凶猛,无畏.
其实鹰该是音符,应该是北方的天空的音符.
它们是不需要巢穴的,我明白它们的品质.
北方的天空,是它们的梦想和家园.
北方的天空,承载着它们的希望.
3
北方的天空是不需要装饰的,因为它本身不会掩饰.它不像南方的天空,故意卖弄自己灰暗的表情.
它真诚,朴实.
它晴朗了,温暖的阳光,消失的地平线,和盘旋的鹰.
它是积极的,那一种干燥与充实.
或许它,北方的天空,受伤了,灰色的阴霾便是它痛苦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到.
或许它,北方的天空,伤心了,大朵的雨点便是纯净的泪水,我们可以听到.
它真诚,朴实.
一切向你敞开,或高兴,或悲伤,或落寞……
真的,你可以看到,你可以听到,你可以感受到.
4
可是有人跟我说,天使也是会流泪的.
可是北方的天空总是晴朗,总是暖和的.我说.
那是它已经在沉默了,蕴涵着太深的忧伤.他说.
真的是这样吗.
我真的很难领悟,弄不清楚.
5
或许它真的受伤了.
为什么它静默下来了,让人不可思议.
是为了更好的爆发?
6
看来它真的受伤了.
它的湛蓝已经暗淡,洋溢着一层灰暗的色彩.
看来它真的受伤了.
我们很少看见它的音符--鹰.没有盘旋,没有生气.
看来它真的受伤了.
温和干燥的笑脸已经变更,取而代之的是热烈狂热的气息,让人浑身感到不自在.
看来它真的受伤了.
我们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得到.
7
它真的静默下来了,可非要它流泪吗?
不,我们都不希望,都不愿意.
它完全向我们敞开,包容着一切,而我们却一再伤害了它,让它感觉到疼痛,几乎使它流泪.
如果它真的流泪了,那么我们的文明就成为了历史了,一切一切的东西都将成为历史.
我终于明白,其实,天使也是会流泪的.
我们不要天使流泪,不要天使受伤,不要天使变更笑脸.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呵护它,我们的天使.
《随笔杂文-北京》
好长时间不曾写过东西了。第一:因为时间都忙着做其他自己认为的重要的事情了;第二:总觉的没什么好写,好像人生寂寞或者颇有点看懂人生的味道,太淡然,所以将近六个月我不曾为自己的生活提起半笔。
今天北京的天阴沉,雨淅淅沥沥的,打断了我原本“出去”的计划。要是搁到六月以前我会为此郁闷半天,现在到底是比以前长进了不少,心情反倒自在不少,学会了真正的随遇而安。
这几日比起刚到北京从各方面来说接受不少,也不似以往如此排斥,历练的过程是艰苦的,但是比起长大伴着痛的过程,带来甜蜜的丰收 的结果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心:确实是个伟大的东西!
有很多东西是必须肯定的,北京的文化和经济。普遍的人的素质还有就是个人的消费!谁让北京就是北京呢?我羡慕,嫉妒,恨 啊!呵呵、、、
我总觉得财富的拥有不是一种偶然,尤其个人财富的拥有。包括暴发户在内。至于怎样赚钱我不是行家,因为目前我还是个大穷光蛋!佛说:一切皆有心想生。 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只要一切合乎常理的追求,你想要拥有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当然过程是极其坎坷的,但是就当今来看,你做什么又不呢? 比起每天做着自己不喜欢的,把自己变成房奴,车奴,工作奴或者其它的奴比起来这种心理的束缚我觉的还是追求自己心理想要的东西,放开心的去追求,去创造财富更让人洒脱自在些。
记得在大学“我的梦想”一次话题中,我还做过演讲,具体的内容是记不清了,但是我的梦想是CEO这点我是记得的,即使当时很稚嫩,想法也极其单纯。 虽然跨出大学的门还不到一年,但是想法比起当年却是老练的多, 不管思想如何变化但是梦想终究是很难改变的,何况我还是个固执的人!
对于一个有修养的人来说,财富有几点作用:
1.给他人自己提供便利。
2、个人价值观的象征。
3、一个中介, 救济自我救济穷困的工具。
4、思想的武器。
5、物质的保障着。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本来世界万象,怎能将千万个不同生硬的拉扯到一个人的身上?
尊重个性自由,尊重每个自我。
一个渴望财富,去追逐财富的人,才是有权利拥有它的人。
24岁的年华里,我自己觉得好紧张,我怕青春亦 失。我怕我还来不及办到我想要的年货,就是经年了。
趁着年轻,让我们少睡一会,少上一会网,少发一点呆,少一点抱怨,积极一点多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吧!
《从鲁迅作品中我们得到了什么》
(<<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正因为鲁迅是最真诚最严肃的现实主义者,他的“投枪的一掷”才能“使敌人受伤或致死”,他的锐利的暴露才能使鬼魅妖魔无所遁形。
从鲁迅的作品中,人们会感觉到,他对黑暗的暴露多于对光明的歌烦,特别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是如此。他的对于旧社会的愤慈与憎恶,对于民族病态的无情暴露,使他的笔锋有时透露着浓烈的忧郁气氛,甚至有时泛溢着淡淡的哀愁。庸俗的论客用白粉将他化妆成为虚无主义者、悲观主义者,以至什么“内倾的个人主义者”。在他们评论起来,鲁迅至多不过是一个愤世嫉俗的狂放文士,于是一代思想革命家被描绘成为灰色动物的挡箭牌。但是,鲁迅自己数百万字的遗言就是对于这种诬蔑和曲解最有力的反驳。不但他的晚年著作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积极捍卫光明的战斗者,而且他的早年著作也足以证明他是怀着光明渴望的前驱者。鲁迅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攻击旧社会的,是不惜以最无情的笔锋来暴露民族病态的。
可是,有谁能证明他对于中国的前途是抱着悲观绝望的态度?有谁能证明他认为国民性是不可改变的?
他不断目击着和咒诅着腐败、破烂、冷酷、凶残的旧中国在压迫和蹂罐进步力量,然而就在他痛心于黑暗势力猖狂横行的时候,他早已响亮地喊出来了:幸而谁也不敢十分决定说:国民性是决不会改变的。在这“不可知”中,虽可有破例—即其情形为从来所未有—的灭亡的恐怖,也可以有破例的复生的希望,这或者可作改革者的一点慰藉罢。他的永远向前看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坚定了他对于民族与人类的光明前途的确信,对于新社会必然到来的确信。他始终在用着充满自信的目光搜索前进,即使在他的泛溢着忧郁与哀愁的作品中,也不断表露着对于“新世纪的曙光”的向往。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且介亭杂文二编•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般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们,决不肯以民众为主体。”
(《集外集拾遗•老调子已经唱完;)人民不应对压迫者怀着任何幻想,因为摧残民众,阻挠改革,正是一切压制者共同的本相。例如他在论及袁世凯时,曾经这样说:袁世凯正是一切杀人的压迫者的代表人物,革命民众流了自己的血,将那些欺弄人民的大骗子浮上治人者的宝座,到头不免要吃大苦头。因此,他削切指明,人民唯有用独立的战斗去反抗压制者:鲁迅始终不松懈反压迫制度的斗争。他的笔和舌总是不断对准黑暗的政治力量喷出攻击的火焰。他把一切“狼吞虎咽”吃尽民脂民膏的民贼称为“坐寇”(((谈金圣叹冲),把那些讥笑毁谤民主革命战士的奴才称为“完美的苍蝇”(《华盖集、战士和苍蝇》),把那些帮忙反动统治欺骗群众的文士称为“挂着小铃铎”的“山羊”《《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把那些用虚伪的“人权论”来粉饰黑暗政治的帮忙文人称为“救火的鹦鹉”(《伪自由书•王道诗话今把那种“叫民众看见是民权,而民族祖宗看见是忠孝”的虚伪参政制度称为“两面光滑”的“艺术”(《伪自由书最艺术的国家心这一类的讽刺在反对黑暗政治与压迫制度的民主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武器作用。
正因为鲁迅从来不轻视政治斗争,并且特别反对“超于政治”的偏见与空想(见《魏晋风度及酒与药的关系》与《论第三种人》等篇),所以他的民主主义始终是带有一贯的革命性与战斗性的。他在青年时代就特别歌颂“恶物悉颠”的“破坏”,(见《坟•摩罗诗力说》),而激烈攻击那些维持现状“嫉视破坏”的庸夫俗子;但他所赞美的破坏,不是“寇盗式的破坏”,也不是“奴才式的破坏”。((<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就是“一切是仇雄,一切都破坏”的绥惠略夫主义,他也同样不赞成。
(见《华盖集续编•记谈话》)他颂祷“将旧轨道•••••一扫而空”的“革新的破坏”(同上),同时反对,“在瓦砾场修补老例”的改良主义,这就是他的彻底革命思想的要点。当大革命前夜北京反动政府在用屠刀维持黑暗的统治时,他预见了在压迫和黑暗继续增加中,“可以发生较激烈的反抗与不平的新份子,为将来新的变动的萌孽”(《两地书》),他同时斥责了那些诬蔑革命的无耻谰言(如“讲革命是为的图利”,“过激派共产公妻”之类。见《华盖集•论辩的魂灵》)。在广州时,他讴歌革命说:“其实革命是并不稀奇的,惟其因为有了它,社会才会改革,人类才会进步。”
《小说杂文》
次日早朝,皇上赐婚。
整个皇宫开始为了我的婚事而忙碌。
我对哥说,不要太过铺张,我不想。
哥微微仰起嘴角,对我说,女孩子一生只这一次,哥不想你委屈。
怎么会,我浅笑着。
哥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没有再说什么。
我选了茜素红染过的云锦,我不许别人碰我的嫁衣。绣女们惶恐不安,整夜在我的寝宫外,出嫁的前一天我终于自己绣完最后一针,抬头,透过晕染过的绢纸窗帷。窗外暮色四合,水榭楼台。在昏黄的光晕里。显得古旧而苍老。
时间,究竟可以延伸多远。皇权代代相传,那些自相残杀所涌落的鲜血,是不是真的可以逆流成永恒而没有终点。
绣女们终于可以安心的离开我的寝宫,院落蓦的很空落。我绕过染着白玉兰与荷花的桃木屏风,踏出寝宫宫门,天色渐晚,残阳如血。
尹墨让人送来了一对镂空龙凤金镯,和一条玉项链。由小到大的珠子,由两侧向中间窜起,中间坠着方形的玉坠,刻着两朵盛开的牡丹和茂盛的枝叶。玉色温润。我将它戴在项上,瞬间感觉到一丝凉意刺穿胸膛。
我坐在宫殿之上,最后一次俯望这里。我在等尹墨。我在等哥。我看见他从远处走来,却突然停住脚步。他望着我的宫殿,然后慢慢地转身离开,没有再回头。
也许当我们的语言在离别面前太过无力,不如就让它变成记忆里的空白。我多希望我能像蛇可以蜕皮一样,那么一切即使发生过,还可以恢复如初,把一切处理成都不曾有过的样子。这样,就不会难过,不会悲伤。不会害怕离别和重逢。
《杂文的特征》
一、杂文的特征
杂文是介于文学作品和议论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也可以说是带有文学性的议论文。它把深刻的议论和鲜明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常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或议多于叙,或叙多于议,形式灵活,不拘一格。初学杂文写作,首先要了解杂文的特征,并在具体写作中紧紧把握它,这样才能做到写什么像什么,杂文的特征一般可以概括为四点:
(一)时代性强
杂文是反映现实生活最直接、最敏锐、最及时、最富时代性的一种文体。这是杂文同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最为鲜明的一种特征。鲁达认为,杂文虽然“不敢说是诗史”,但它“有着时代的眉目”,是时代的“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叶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事变、倾向,或揭霉,或表扬,或评述,缘事而发,有感而作,“作者的任务,是在时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因此,杂文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现实针对性。
(二)杂文姓“杂”
杂文要讲究一个“杂”字。首先是内容杂,题材广。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宇宙之大,细菌之微,各行各业,各个领城,都可以兼收并蓄入杂文。其次是写法杂。杂文既要匀勒形象,又要议论说理;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使形、理、情融于一炉。其写法可以小题大做,也可以大题小做;可以借题发挥,也可以无题有感;可以借古说今,也可以由今及古;可以纵向议论,也可以横向比较;可以大声疾呼,也可以娓娓而谈;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含蓄深沉;可以通篇白话,也可以半文半白。可谓落笑怒骂,皆成文章。第三是形式杂。在各种文体中,杂文的形式最杂。随笔式、对话式、絮语式、小品式、书信式、札记式、寓言式等等,各种形式统统可以借用。只要是形象而兼议论,都可以加入杂文行列。
(三)借形说理
叙述和议论的形象化,最能体现杂文写作的特点。一般的议论文强调逻辑思维,要求通过严密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通过可靠的论据,表达出鲜明正确的观点。诗歌、小说类,是用具体的形象刻划来表理生活和思想感情。杂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也不同于诗歌、小说,它是借形说理。用香迅的话说,杂文“往往夹杂一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加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形象化是经过叙述与议论形式的。借形说理,也是杂文区别于一般议论文和其他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短小精悍
杂文以短小精悍见长,它构思缤密,语言凝炼,把丰富的内涵、深刻的道理容纳在极短的篇幅内。普迅在《三闲集)的序言中说过,“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有“杂感者”。杂文一般都很短,人称“千字文”。这是因为杂文的“感应的神经”的教感性,要求杂文的产生要迅速教捷,立见成效。既然要快,就不可能是鸿篇巨著或洋洋万言的长篇大论。短小抽悍,既是形势向杂文提出的战斗要求,也是杂文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所固有的规律。
杂文,就是由以上四个基本特征、结构而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关光棍节的杂文》
一年一度的光棍节如期降临人间。无论从过去鲜有人谈论的市井侩事,到如今铺天盖地充斥于各种媒体上的海量报道,抑或是议论光棍话题较多的大学校园,俨然已经成为广大的“剩男剩女”的一大块事。有兴奋的,有萎靡的;有高兴的,有失落的;凡此种种。简言之光棍节的到来注定让自认为是光棍的饮食男女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这个我们得先从光棍节的起源说起。据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九十年代南京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11月11日光棍节,源于这一天日期里有四个阿拉伯数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有单身的意思,所以光棍节是单身一族的一个另类节日,这个日子便被定为“光棍节”(OnesDay)。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诞生于南京高校,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产品之一。
光棍节的出现,其实并无实质性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节日以我们平常人通用的爱情逻辑来解释。那便是因为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饮食男女,出于对社会变革翻云覆雨般爱情观的演变,以及各种各样对整个社会的世俗态度。光棍节其实只是存在于独立个体的一种无意识的自然感官的东西。这一天的到来,其实和其他很多节日一样,存在与否,就看自己对自己的意识态度。从恋爱到婚姻,也是看你的意识态度,只不过婚姻被赋予了道德和法律的牵制。
任何浪漫,甚至烂漫的爱情,基本上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的一种潜意识需要,也就是说所谓的爱情的前提是由性而来。一个人恋爱的动力,大部分由性来支配,这个观点对于部分人来说,或者很多人来说被认为很武断。因为每个人对爱情的看法可以不同。以至于一百人可能出现两百种爱情观,甚至更多。如最近热播的《山楂树之恋》被认为是史上最唯美而纯洁爱情。那被谁认为呢?被认为的这部分人他们认为什么样的爱情是纯洁的?什么又是肮脏的?我不想对张艺谋的爱情电影做无谓的影评。在这部电影里,认真的人其实看得出,除了故事情节本身之外。当时所处的知青时代,周遭的环境影响,使当时的爱情观移植到当今物质物欲横流、私欲横生的浮躁的社会。大家就会认为,原来如此纯洁的爱情,犹如霸王龙几乎要绝迹了。
任何人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关乎你是否处于光棍状态,或已结为连理。婚姻是一个法律赋予双方是一对合法的两个个体,然后在一起生活,一起繁衍后代。如果你认为光棍是因为没男朋友或女朋友,主观上部分说明你觉得自己从本质上就是一个体,就算有了异性朋友,最后转化为夫妻,那也只能说明从一个光棍变为两个光棍。两个光棍在一起自然被大家认为是二人世界,总认为好事成双,一根筷子夹不起菜。其实人永远是光棍。是一根独立的筷子,世上本不应该有光棍一说。不过作为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如此而已。
无论是泰戈尔的爱情诗集,还是徐志摩的情爱诗歌,都是他们自己的一种文学爱好。古今中外,有关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爱情故事更是充斥于全球,其信息量堪比维基百科,甚至有泛滥的感觉。
一个人喜欢上另一个人,有的说是感觉,那到底是什么感觉呢?他们又说不出来,只说是感觉而已。这个东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能说得出是什么感觉的人,也说得模棱两可,让人一头雾水。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是喜欢?喜欢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而真正喜欢,我们暂且说是喜欢,是在于他们看到各自心仪的对方外貌后,外在形象通过视网膜的视锥视杆视觉神经细胞所收集到的图像输入到大脑的视觉中枢,由此产生的神经冲动信号,诱发神经末梢释放能够产生性兴奋的乙酰胆碱,导致机体肾上腺素上升,使人们产生兴快感。说白了也就是自认为舒服而已,而动力就是性冲动。男性变现比较强烈和快一些,女性自然要慢半拍。就如男欢女爱之中,男性的高潮总是比女性高潮来得更猛更快而已。所以最初的我们定于的喜欢是由性来决定的。无怪乎那些长得貌视潘安,形如貂蝉的俊男美女,自然是大家首先追逐的对象,很少出现个把审美倾向有问题的极品,难道对周星驰影片中的御用“如花”或者《巴黎圣母院》的撞钟人情有独钟?
下面我们回到光棍节,世界上思维最为复杂的非人类莫属,而思想最为简单的也非人类莫属。所以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多样的思维和唯一律思维。他们对自己的爱情观理解都可以不一样。有的认为这无关乎性,芸芸众生甚至认为爱情原来是多么的唯美。更是让少男少女,老男老女、处男处女们为爱而乐不此彼。各种爱情偶像剧、情爱电影、文学作品等也是人们追寻的永恒话题,因为爱情本来就是很不确定的主观感受。不像石头就是石头,我们可以知道这块石头是什么形状,有多重,属于什么类型的石头这些实际存在的参数。
反过来,人类之所以需要爱情,就是因为它是不确定性的主观感受。而这个感受,我们任何人的解释都可以不一样,甚至相反。正因为这样,对于爱情我们总是充满各种悲欢离合的幻想,同样任何人的幻想都不一样。一个人的追求最终也是回归到精神层面上的。比如一个人赚钱的动力最终也是由精神层面的动力来决定。因为这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所以我们来讨论光棍节的时候,那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其实各位不要因为自己正处于光棍,或即将告别光棍,以至已进入婚姻状态。其实都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合理性。一个人的心理当量当然永远是最大的。无论是初级当量还是高级当量。如果能这样想,就算自己是所谓的光棍,只要你认为光棍其实不也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日子而已。不管未来是哪一天,你都可以是光棍,也可以不是单身。你是否光棍,都取决于你自己心理当量的一个瞬时性思维而已。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光棍,那么不管那一天是不是光棍节,其实每一天你都是光棍,只不过在光棍节这天,把你的这种光棍性心理思维被社会集体放大而已罢了。
所以,光棍与否完全在于你自己。只要是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有关反腐倡廉的杂文》
鲁迅说:“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样,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他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证明着病菌的存在。”这就是说:第一,杂文的矛头应当对着时弊;第二,杂文要与时弊同时灭亡,必须抓住要害,如同要治好疮疖,就需根除“白血轮”。
宋志坚作为以批评见长的一位杂文家,不仅善于发现时弊,而且在攻击时弊时,一定要把“白血轮”(也即错误思想)找出来,给予致命的一击。比如干部收受红包问题,媒体多次炒过,未见有所收敛。为了制止这种不正之风,每年元旦春节,各地都要发布禁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冒出了像丁仰宁这样的“红包书记”。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宋志坚一针见血地指出:“重要的不是禁止收受红包,而是限制他们吸引红包的权力。县委书记的‘含金量高’,不就是因为他们在当地能一锤定音,说一不二?如果限制不了这种权力,禁止收受红包的文件就会像36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一样,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说不定连签发文件的长官都摆脱不了‘左邻右舍’的牵制。”
干部跑官、嫖娼,引起公愤。媒体上披露了“公款跑官”、“公款嫖娼”一类的丑事,更让人感到惊讶。宋志坚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他在《多余的前缀》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干这种勾当的很少有人用私款”。山东东明县72名干部向县委书记卢效玉行贿求官,用的资金99%是公款,自不待言;四川省合川市原法院院长王治文嫖娼好像用的是“私款”,但他的钱是凭藉权力搜刮的民脂民膏。文章说:“在说到官吏跑官或嫖娼时,加上‘公款’这个前缀,很容易造成人们的误解,似乎此类人中真的还有用私款跑官、嫖娼的,或者用私款跑官、嫖娼可以罪减一等以至免受处分。”一下子戳穿了西洋镜。
杂文要以独到的见解赢得读者,作为一个杂文作者,必须养成这样一种本领,即当某种不良风气、不良现象从地平线上刚露头时,就能立刻把它抓住;当社会已经对某些不良风气陷于麻木状态的时候,你能一眼看穿其本质,把人们从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一句话,就是要做鲁迅所说的“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比如说,公家车不交过桥费,把负担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干部下乡吃饭打白条,让“农民买单”等等,多少年来已司空见惯,谁也不当一回事。宋志坚的《公仆与公害》,列举了云南省公路冲卡车辆逃费一年达21万元,河北省邯郸农村3年“白条入账”2873万元、平均每村12万元等触目惊心的事实以后,痛心疾首地指出:“为公众谋利益的公仆正在酿成公害。”文章说:“任何由‘公’字领头的祸害以及乱摊派、乱收费等,莫不与公仆有关。”“公仆之所以容易酿成公害,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权力,有滥用职权之便。”文章引用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醒过我们的:“社会的公仆很容易成为社会的寄生赘瘤。”今天的公害就是赘瘤。问题提得这样尖锐,难道还不值得我们重视吗?
《有关于时间的杂文》
在现代化的生产或战争中,准确地掌握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你会觉得准确地掌握时间并没有什么困难,只要把表对准就行了,可是又根据什么来对表呢?
长期以来,我们计算时间是根据地球自转的速度来度量的,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我们作为是24小时,严格地说来,应当是23小时56分4秒。
时间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与空间的变化,与地球的运动紧密联系,每过去一秒钟,在赤道上的任何一点都向前转动了464米。
在我们的感觉中,地球的自转速度似乎是均匀而稳定的,因而也不感到时间在变化。事实上,时间是在变化着的,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经常在变化,从长时间来看,更为明显。
早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月球运动加快的现象,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月球是绕地球运行的,是月球运动加快了呢?还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慢了呢?
经过二百多年的观测,证实是地球逐渐转动得慢了,时间也跟着变慢了。有时还会突然减慢得很多。虽然这些减慢的数字是微小的,我们感官根本察觉不出来,但长期积累起来就很可观了。地层中保存下来的珊瑚化石告诉我们,在二亿七千万年到三亿五千万年前,那时一年有385-390天,而在三亿五千万年到四亿年前,一年更有达410天之多的记录。
珊瑚化石为什么能把当时一年有多少天表示得这么具体呢?因为珊瑚在白天分泌出来的碳酸钙较多,而在晚上则较少,在珊瑚体上形成一条细线叫做生长线,冬季和夏季的生长形态也有明显差别,因此仔细研究这些珊瑚体,可查出当时一年经过了多少天。
还有人推算,在二十亿年前,一昼夜仅仅相当于现在的8个小时。总之,从长时间来看,地球自转的速度的变化很明显。
为什么地球的自转速度会变化呢?大气、海水和地球固体部分产生的摩擦,地壳和地壳下物质间的摩擦,地球体积的膨胀和收缩,地球内部物质因运动而发生的密度变化,都可以影响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因素非常多而复杂,使地球的自转速度时快时慢,而总的趋势是在变慢。
尽管还有许多问题并不完全清楚,但时间在变化却使事实。我们怎样才知道时间是在变呢?这就需要一种最标准的钟来校正。当然,这不是常见的普通的钟,需要利用自然界中别的东西作为计算时间的标准。人们发现,气体分子振动的频率总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一种比地球自转速度更可靠的时间标准。还有一种能够准确地起着“摆”的作用的是石英片,把它连接在电路中,就会发生振动,调节时钟的行程。这种石英钟的准确性比前一种方法要差一点,但比普通的钟表则要准确得多。现在人们利用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它能够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的这种特性,制出了高度精确的原子钟。这样一来,关于时间这个似乎很简单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复杂,但也越来越准确的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