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壶香茗,看淡世事浮沉;折一片落叶,了却默献之人。
——题记
还依然记得,那年秋天,风儿多么缠绵,我前往南城,看望已入古稀之年爷爷。
每当汽车轧过枫叶后“沙沙”的响声传到耳旁时,我便知道已经到南城了。这儿还是风景如画,火红的枫叶散漫飘零在天空中,好似正在转转悠悠地来回踟蹰着,却又被一阵风吹跑了。抬头看去,原来是一棵巨大的苍木顶着一头火红的枫叶,不计其数的叶子正像已到垂暮的老人纷纷凋零落下。枯折的枝干诡异地指向天空,布满沟壑的树皮已而脱落,留下苍白的树干暴露在外。有许多人坐在树根下闲聊,喝茶的,看书的,谈笑的都有。为何不坐在家中呢?再抬头望去,原来茂密的树叶替人们挡住了还留有炙热余韵的阳光。默默地伫立在夕阳旁。向前走去,红枫已如一层毯子盖住了大地,虽然熟悉的归家路途已被掩埋,可人世风光无际,长亭短亭,无论走得多远,这条回家的路,始终不敢荒芜。
远处,古老的小镇炊烟袅袅,旧宅深巷里,那道古铜色的大门又重回了我的眼中。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我走上前去,缓慢推动已经吱呀作响的大门: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当初的模样。爷爷正坐在厅堂里独饮老酒,奶奶正忙碌于菜园里独采果蔬。奶奶看到了我,连忙把我拉到了一旁,眼中藏不住的是满心欢喜,可更藏不住的是低垂眼角上的忧伤。叙旧了几番,我便直冲厅堂,看望许久不见的爷爷。踏进门槛,空气中氤氲的是陈年古旧的气息,爷爷也看见了我,挥挥手向我示意,我知道爷爷天生身体不好,又听奶奶说爷爷总是喜欢为别人帮帮忙,导致了现在身体的羸弱,基本上不能出门了。询问了爷爷的身体情况,便没再说什么,他让我跟着他上阳台,随即在奶奶的搀扶下上了楼,不知为何,看着那已非往昔伟岸的背影,心中已生出一份伤感,仿若他的一次低眉,一个转身,便已被时光抛远。
来到阳台,爷爷早已在上面泡好了茶,正安详地看着外边的风景,同时细细地抿着手中的香茗。我轻轻拉开凳子,细拂着上面的灰尘,然后才坐下。爷爷把手中的茶递给我,说:“你看啊,每一壶香茗之上必有沉淀物,而这不仅仅是茶渣,更象征着一个人的品质,为什么有些茶渣浮在水面,因为他们纯粹、清廉,所以轻盈;而那些为欲望所累的,便沉在了水底。”爷爷又晃动了一下茶杯,有些茶渣浮了上去,有些也沉了下来,“世事浮沉,我们是捉摸不透的,给予他们一定的外界压力,便会露出本性。正所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啊。”一阵风拂过,零星枫叶被吹进阳台上,爷爷顺手拾起一片,“人生来就是要做贡献的,不仅仅是人,乃至落叶,它尽完自己的责任便悄然凋零,谁也不知道他生前做了多大的贡献,爷爷正希望你如此,清廉,默献,无私,这些才是你应有的品质”。我看着他早已黯淡的眸子,却是闪闪发亮。
又是一个秋天,枫落于城南,落枫集于南城。爷爷已而化作枫叶,静静地守护着南城。
指导教师:孙惠景
教师评语:
本文通过记叙一次看望爷爷的经历,写出了自己十分丰富的感受:对亲情可贵的珍惜、对人生浮沉的理解;对美好品质的追求。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如茶香沁人心脾;又深沉厚重,如撞钟清音有余。作者的文字真正有抚慰人心、疗愈人心、启迪人心的特效。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我的祖国,被称为“东方巨龙”,它从近代的苦难与贫弱中,一次次蜕变,再现繁荣富强的生活。今天我拿起相机,去寻找那些把祖国变美的造型师。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尖山——庞德武警训练场。
之所以先到这儿,是因为我觉得军人,是撑起中国这个大房子的一根重要的顶梁柱,有了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安稳的生活。我沿着墙慢慢走,边走边听着士兵们在墙里头喊着嘹亮的口号:“1、2、3、4……1、2、3、4……”震耳欲聋、气势雄浑,像是在为祖国的强大而宣誓。
走到了中门之间,两名站岗的武警像两棵白杨树,身姿笔挺,表情严肃。我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这张照片就叫“最可爱的人”。
第二站是步行街前面的十字路口,这里车辆多得不计其数,人山人海的。绝对需要几个人来维持秩序,他们就是交警。看,几个交警骑着摩托车带着炫酷的头盔来到了马路中央,他们把车停好,一人在马路中间指挥着拥堵的车辆,另两人则在两旁护送行人过马路,三人配合默契,15分钟后就把车流和人流控制住了,三个人在马路上边缘汇合,继续指挥着车流人流,高高扬起的手势就像风向标。我快速地拿起相机,把三人的动作记录下来,同样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高扬的风向标”。
第三副图是一场无意的遇见。那时我在前往地铁站的途中,看见一个身高1米六左右的老爷爷,穿着黑色长裤和一件橘红色的上衣,衣上写着“环卫保洁”四个大字,手里拿着清扫工具,到处晃悠着,时不时地低头清扫地上的尘土和杂物。他朝我走过来,指着我手中的空瓶子问:“小伙子,你这个还要吗?”我连忙把瓶子放到那位老爷爷手里,还边说着:“爷爷,您拿着,我不要了。”他笑了笑,把瓶子放在撮箕里走了。我用相机拍下了他的背影,这幅图的名字就叫“城市卫生守护者”。
怎么能不说说核酸采样点的见闻呢?你看,几个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忙得不可开交,但在“忙”中透露着井井有条,她们先拿出拭子,再抬起胳膊采样,最后摆好样品消毒。他们一直重复着这一套动作,在晨曦中上岗,在夕阳下回家,每一天每一月,在那面罩背后的,是一颗颗晶莹的汗珠,是带有血色的压痕。我拍下这张照片,名字就叫“城市的啄木鸟”。
祖国,我为你拍下这几张朴素而又不凡的照片。我确信,中国就是有这样的一个、两个、千万个为人民服务的人,一条、两条、千万条这样的中国脊梁,才有了我们今天强盛、有序、安全的家。
(指导老师:刘艳 )
独倚梧阴,心当自省,十年清梦,方能依然……携上一种习惯,润了年华。
泛黄的书页里,我在暮色中奔跑,低头不见眼前路的坏习惯,伴着耳边的疾风愈发膨胀。
抽屉里总是堆满了各种书——或许是我觉得我可以贪婪地将他们都吸尽罢,始终坚信着“低头是题海,抬头是未来”,满意地享受着刷题带来的满足与成就,一味追求着速度与效果。殊不知,脚下被忽视的路已愈发泥泞,拖累着我前行的步伐。
晨光微曦,落在初生绣球花上,是粉中串着点白的花苞,被泛上一圈柔柔的光斑。
老师和同学的经验指导总出现在耳边——或是及时整理错题的重要性,或是学习方法的及时反思。字字都有如泛着酸味的羽毛在我心里挠动得难受,便也只能敷衍着了当,我不愿承认内心深处的错误,也只能无理头的像只缺了脚的麻雀,在匆匆年华中一顿乱窜。
微光透云,初绽的绣球花在朦胧中被蒙上了青葱年华的滤镜。一丝娇羞,朝向阳光。
闲暇时光,我拿起一本从未看过的散文集,作者是林清玄,语言依旧隽永而细腻,讲在迷茫中的自省。便草草翻了几篇,在脑中也无太多印记。过了许久,无意间打开手机看到新闻,才知道前段的日子是林清玄先生逝世3周年,倏然,书中不大起眼的话却在脑中挥之不去:“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更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想飞的心固然要有,但回望飞行的姿势亦十分重要。不禁感慨于人世之短,年华易逝,也对他一生追求自省的习惯有了新的理解。
试着让自己慢下来,我努力挤压出一点时间,或是睡前,或是饭后。多少反思点什么吧,我总对自己说。不论有效与否,将信将疑的心态让一天反复在我脑中飞快闪过。抬头看看眼前路,似也不是件难事。
暖阳遍地,已是绛紫色怒放的绣球花,退去了清晨的懵懂,和着道道光晕,被轻轻拨动着灵俏的裙边。
转眼与自省已相遇许久,于似乎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从起初被常常遗落的反思,一次次品读林清玄先生文章的觉醒,到逐渐习于总结一天的生活,归纳出错的知识点,看清脚边的路——习惯的养成似从量到质,似艰辛而疲惫,但还好与自省相伴,多了一份无法命名的信仰。清晨,喜欢眺望云端相互推挤,心中默念新一天的忙碌安排;捧上一本好书,或是眼操,或是小憩,或是微风中,或是暖阳下,自省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我的生活,推动着远方的风帆……
要低头赶路,要抬头看路,更要回望身后的路。纵使现实薄雾弥漫,冥冥中的自省总如一只响箭,射向黎明前浓重的黑暗。而黎明身后,定是永不熄灭的光明。
绛紫色的葳蕤中,平凡的自省亦是成长的真谛……
(指导老师:杨柳)
夜色渐渐笼罩了这片土地,窗玻璃上映着暗色的双眸。风轻轻地呼啸着,似乎在倾诉着什么。夜色渐浓,窗外已是灯火阑珊,一阵寒风如波涛般向我涌来,不经意间瞥见了小时候妈妈给我的信封,思绪不觉蔓延……
小时候,妈妈在我心目中总是很严厉的,那永远淡视前方的眸,没有一点笑意的唇,都不禁令人发颤。我总在想,妈妈清瘦而秀气的脸上为何总是严肃呢?妈妈从小管制着我的一言一行,我如同线上的木偶一般,没有自己的主见,就算是有,也只能埋藏在心里,不敢出声。渐渐地,我开始感觉到童年岁月里似乎缺失了什么,也意识到我的言语在被慢慢埋没,埋没在心间。自此,我便成为了别人眼里文静、听话又乖巧的好孩子。
我会一直如此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直到我的那次生日宴。
那天,屋外飘着鹅毛大雪,风吹奏者欢快的交响乐,之前枯竭的树枝,也被银装素裹,仿佛都在为我庆生。妈妈宴请她妈妈圈儿的好友们来为我庆祝生日,大家热情满满地给我送上祝福和礼物。妈妈微笑地望着我,似乎希望我说点什么来谢谢大家,我却怯怯地站在一旁,低着头双手紧紧地扯着衣角半天一个字也没说出来。妈妈有些急了,便催促我说:“悦悦,快点来谢谢大家呀,来来来跳个舞然后再唱个歌,让大家高兴高兴!”我不紧不慢地抬起头。看看妈妈又望了望大家,最后看到到妈妈微怒的眼神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带着哭腔吼道:“妈,这是您生日还是我生日呀?”接着我哭着躲到自己房间里去了。之后我忐忑不安地蜷坐在门后时刻听着外面的动静,直到宴会在尴尬中早早收场。
当一切都安静下来,我知道接下来引来的肯定是妈妈“疾风骤雨”般的说教。可后来的一切,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还觉得意外——我没有等来妈妈的敲门声,却看到一封信从门缝里塞了进来。我好奇地打开:“悦儿,生日快乐!妈妈是希望你快乐的,妈妈是个要强的人也希望培养出优秀的你。对你那么严厉,为你争取各种表现的机会,为了你以后能更加出众,妈妈认为这些都是对的,你照着妈妈铺的路走就行了。今天,妈妈要开始反思。妈妈觉得你像一只风筝,我把你拉得太紧,把你约束在我的力道下差点就让你停滞不前,甚至有掉下来的危险。好在妈妈及时醒悟,现在要给你松松绳子,让你在适合的空间自由翱翔,这封信是妈妈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妈妈祝我的宝贝健康快乐成长!”
这封信像打开了我的心结似的,将压着我心间的石头震裂开,并一点一点地将小石粒移走,心间的锁,便这样用这“钥匙”打开了。
如今,这把“钥匙”一直静静地躺在我的床头,妈妈一丝不苟地写信的样子从那枚无形的钥匙中浮现,风筝的线已经变得很舒适,我在蔚蓝的天空自由地飞,不时发出欢快的笑……
老师点评:一封信,打开了横在小作者和妈妈心里的锁。妈妈的爱一直在,慈爱也好,严厉也罢,都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小作者的“反常”让妈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找到了彼此相处的最佳模式,也让小作者收到了人生中独特的生日礼物。让人印象深刻。
鸟啼雁语,叶落叶生,构缤纷春日;寻光生长,细嗅生活,品温暖永恒......
又是三月,细雨飘飘,繁重的学习让我无暇为生活按下暂停键。冰冷的书籍和作业,如同紧逼而来的深渊巨口妄将我吞噬,我亦如一个上了发条的木偶,正被一道道解不出的难题和一条条背不下的知识点充斥着,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
坐在教室里的奋笔疾书没了动力,紧闭的窗筛不下一丝阳光,我的内心亦平淡而混沌......
行在回家途中,我思绪乱如麻,不禁想:何来温暖永恒?倏然,闪来一只长羽的白鸽,白中夹杂着一抹淡雅的紫,扑着翅膀围着我转圈,掀起一地尘埃。我心生厌烦,无暇闲顾,便快步离开了。
几个平淡而无光的日夜流过,书桌上也只是多了几只没有温度的旧笔芯,偶然瞥见书签写着三毛的话,“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刹那间,我仿佛看见她站在广袤的沙漠中,诠释着那份与众不同的温暖,而这,不也是对温暖的解读吗?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忙重的学习真的会让温暖消逝?还是温暖永恒只是我不曾发觉呢?踏出家门,我要进一步寻找生活里永恒的温暖。
碧天如洗,春光融融,卧在湖水的涟漪上,从树冠上相互拥挤着,跳跃到我的指尖,留下一地斑斑驳驳。湖边,一位白发老者使我驻足,他一手握着饲料袋,另一手向远处撒去,成群结队的白鸽宛如滚动的毛球,在老者手边跳跃着,发出满足的欢语。我盯着它们,好像看到了试卷上一个个不停跳动的点,让我头晕目眩。老者转头朝我摇摇手,询问我要不要一起来。鸟语,春意,微波,老者,碰撞出一团别样的火花。阳光为其镶上了金边,透出永恒的温暖。
我欣然接过,素不相识的老者让我倍感亲切。他轻抚着白鸽长羽,洁白得没有一丝尘埃,泛蓝的眼中仿佛揉碎了生命的星辰大海,在我的心弦上跳动,飞舞,将阳光的温暖也传给了我。
他静静欣赏着,欣慰道:“看到你们茁壮成长,祖国的未来一片光明,这温暖啊,就永恒了......”我俯下了头,似乎对“温暖永恒”有了新的定义。
再次坐在书桌前,我远眺远方的枝枝叶叶,平凡的绿意也使我倍感温暖,葱茏中,有汪曾祺的背影,是艰难时期一朵蘑菇的温暖;有郭小平的笑容,是“红丝带”中助艾的温暖......纵然现实薄雾弥漫,依然有生命的温暖,如黎明的响箭,射向浓重的黑暗。
重新执笔,白纸黑字间,是积微土成荒岭的坚定;一词一句间,是温暖的永恒,亦是梦想与远方。
旭日东升,西风送暖;寒窗苦读,生活还在,温暖终成永恒......
(指导老师:杨柳)
锅炉里的柴火溅起火星,火光闪动着的是你是我心中不灭的光
母亲的身影,奔涌的火花跌落房间的每个角落,柴火升起的滚滚浓烟,似是将这桃红的晚霞吞没进无底的深渊。
浓烈的烟雾,直呛鼻间,横冲眼眶,混入杂乱的心绪中:一次次失利,一次次被他人赶超,踏入心仪的学校与现实成绩之间的差距,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在挫败中渐渐迷失……
母亲与我并排坐在烧着柴火的炉前,耳畔响起的,只这一炉烧得正旺的柴火发出的闷响。倏然,母亲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崽崽,你知道吗?在我们那个时候……”她的声音温柔而又坚定,将我带入属于她的回忆。
在母亲的故事中,一位少女倚立在门前,望着远方的青林翠竹,山的另一头,是未知的天地,她的内心充满了向往。看着眼前家里的处境,她更决心要走出这方天地,我的内心也随之燃起了星星之火,向着记忆的深处漫溯……门外大雪纷飞,雪白将青山浸透,少女用力蹬着单车,坚定地迈向学堂,在茫茫雪海中,她竟散发着微弱的光,清晨朗朗的读书声,课上孜孜以求的劲头,课下埋头苦读的身影……四下的暮色里,她伏案,一遍遍演算,她步履不停,坚定向前。最终,褪去稚气的少女,手中紧攥着录取通知书,踏上新的征途,沿途的阳光包裹着她,也包裹着我的内心,温暖在心间肆意。母亲的声音戛然而止,跳动的火光在脸上晕成一湾红霞,眼中的点点泪光无言诉说着这一路的艰辛。
“崽啊,路是越走越宽的,要坚持走下去!”母亲的眼睛藏着一片浩瀚的星空,星云流转,炉内的火光摆动跳跃,烟雾散去,天空染上几分橘红,母亲的话深深烙在我心底。
再偏头看向母亲,故事中追逐梦想的少女,在此刻已有缕缕银丝,眼下是一片沉重的青色,那双手也因日夜操劳,在火光的照耀下,更显浮肿僵硬,不似之前的细软。一直不变的,是母亲再次挑起重担的步履坚定,这种坚定让我的内心为之一震,久久无法平息,也让我的眼眶有几分湿热,内心泛起一阵酸楚,更加坚定追逐梦想的信念。
母亲的话似一束光亮,笑着跌落进心房,“路是越走越宽的”,我昂起头,再一次踏上追逐理想的道路。夜晚中的那个少女,独自向繁星许愿的身影,火车上目光坚定的面容,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她过去的艰辛是我向前的动力,母亲的信念影响着我,成为了我披荆斩棘的剑,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光。
《圣经》有言,“应当趋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于我而言,您便是那不灭的光,给我以驱走黑暗的勇气,去感受那一抹晚霞,一片银河,一束晨光;是我追逐理想道路上的灯塔,是热烈的火光,是冬日跳脱的一炉柴火。
那一夜,是照亮我心中的一夜。我温一壶霞光,烧一炉柴火,也愿这光亮,伴您一生。
点评:
我们的生命中总会出现一些人,他们像一束光一样照亮并温暖我们的心灵。于挫败中的“我”而言,母亲十分温柔又分外坚定的话语、一路艰难却一直坚持的求学之旅,成为了照亮并温暖“我”生命的那一束光。冬日里围坐的柴火,锅炉旁奔涌的火花,眼中泛起的点点泪光,漫天闪烁的片片星光,真实的力量最是动人。小作者以真挚动人的文字,平实柔和的叙述,引领着读者在心灵的原野上漫步。
(指导老师:吴思璇)
标签:作文1000字落枫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