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

2024-09-10 23:02:45 文题网 阅读:

    也许这个标题,不够明确,如果改为“大学时代的青春误区”也许会好明白一些。但是我们抛开标题不说,接一下来我想说的是— 我们的青春。八十年代之后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学校园里流行着一首沈庆的歌,歌名叫《青春》,有人把这首歌看作是对那时大学生的写照,浪漫,纯情,那么时代末的大学生又怎样呢?依我看,依然是,至少在大一时是这样无疑。初人大学时,被纷乱复杂的一切给惊呆了。以前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再也显示不出它在试题上的巨大威力,一切都在畅所欲言。正如一位学长所说:“说你所说,想你所想。”

    我从来没有像那时一样地渴望知识,当然也没有像那时一样痛恨考试,我和许多人一样,迫不及待地定下自己的思维体系,以极端的自去摆脱世界。我唱起青春无悔,留起长发飞扬。谈文学、谈哲学,我那时以为我总能拯救世界。 大学的生活有时是很无聊的,于是有人便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恋,就在沉默中变态。”仔细说来,我是属于后一种的。那时,通宵写作是家常便饭,往往是聊着聊着就从被子中跳下,点上蜡烛,奋笔疾书。有时半夜上厕所还能遇上同道中人:“你那本进展怎么了?”“主人公还处在爱情和生活的痛苦煎熬中,一时平会死不了。”

    当时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才华横溢,诺贝尔非我莫属,一直到手里的半本稿子无人问津,才明白成功离我还那么遥远。那时我已大三,而青春的放纵正与我擦肩而过。关于青春的冲动的故事多半是使人哑然失笑的,特别记得那夜与高晓松相见。高晓松是我们那时的偶像,只身一人,辍学远行,背着心爱的吉他,为姑娘们写歌;最后名利双收,抱得美人归。激动之余,我们大醉而归,在女生宿舍下放声高唱:“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个姑娘都是我们自己的,要是有人想把她们抢占去,我们就和他们拼到底。”那一夜,从西湖到钱塘江,我们骑车十几公里,大声朗诵北岛和海子的诗,直到满面泪水,我们被自己所感动,那一夜我弹琴到手指出血。 青春在我们这批大学生中永远是张扬的,在理性的沉淀之后才会发现太过于执着,但却从未后悔我深陷于这个“陷阱”之中,因为在这个“陷阱”里,我第一次如此真实地贴近我生命的本质。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