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词为话题的作文

2024-10-15 19:20:06 文题网 阅读:

    在烽烟四起,干戈不休的三国,自比周公的一世之雄曹孟德,望着月亮也不禁想起国事艰难.发出忧心忡仲的叹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忱从中来,不可断绝。”唐代滴仙李太白写了千古传诵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乡,抒发了游子远离亲人的感慨,表现了人民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痛苦.人们在赞不绝口,反复吟诵的同时,也品出一种饱含离情别绪的感伤味遭。又翻到两首咏月词,更让人觉得愁云惨雾,悲悲切切了.一是唐代无名氏的“望江南”词.夭上月,遥望似一留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古代备受压迫的妇女深沉的痛苦、幽怨和不幸的遭遇,在这儿传达得情真意切。再者是南唐李后主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堆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煌这个效家皇帝,在位十五年,就被宋所亡。被囚禁侮辱的巨大痛苦,和从前歌舞升平的宫廷生活相比,真是夭上地下,“不堪回首”啊!南宋吕本中的“采桑子”词,干脆题目就叫“别情”,当然更是借着月亮大写离愁别恨了:“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闷是几时?”好好的一个月亮在满腔“别情”的人看来,一会儿是。只有相随无别离”而一会儿却又是“待得团圆是几时?”令人看来有趣乃至可笑,可见那满怀离愁的古人,真是把自己的全都愁和恨都寄托在今晚我看到的这个月亮上了。

    翻过一页又一页,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放下书,沉思起来。前人吟风弄月的诗词,艺术感染力都很强,不愧为千古佳句,但由于历史、社会、阶级的局限,古人对着当空的皓月,总要联想起令人伤感的事来.这样就使他们的咏月诗词虽具情意深长、一缠绵排侧和细腻感人的特色,却也都难脱多愁多怨、郁郁寡欢,甚至消沉颓废、无病呻吟之嫌。因此总

    是缺乏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看来看去,只有宋朝爱国志士与杰出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太常引’跳出了为个人为亲友悲伤愁恨的俗套;内容中有了口国家”‘政治”等东西,提高了作品的意境:“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砍去桂婆}r,人道是清光更多。’作者之前几句写了月景,写了英雄失意、壮志难伸的心情,与一般望月兴愁的诗词差别不大。但在下半阅.写了祖国的长空与山河,终于挣脱了那个人小圈子的俗套,给了人极为难能可贵的雄壮开阔的感觉.结尾两句是最精彩的,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将朝中秦桧等卖国奸臣比为月宫里的桂树,正是他们兴妖作怪,使祖国万里山河沦于敌手,正是他们诬害忠良,,使作者空怀凌云抱负而没有为祖国效力的用武之地:砍去这股黑暗势力,月光当然更清更多.这样不仅与月景联系起来,而且使.全词具有了咏月词最为难得的社会意义。这最后两句,使作者与今人的感情较之别的诗词大大接近了一步,因而使这首词倍增光彩.可借的是,类似这样的作品真太少了。

    先人的诗词,当然是文学艺术的宝贵遗产,但在思想情绪、精神力量上,比起今人还是稍逊一筹的.无论是战乱造成的离愁别恨,还是统治者压迫下失意人们的优伤感叹,也无论是红颜薄命的不幸身世,还是破落君王的顾影自怜.都随着那死了的社会一去永不复返了.真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啊!多么大的困难与不幸,都不能使今天的人民屈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总是昂首挺胸,以海阔天空的革命脚怀对待一切。到这儿,抬头一看“月亮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到头顶上了。我们今天的革命人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还少吗?正是“明明如月”今又是,但决不是“优从中来,“不可断绝”,而是革命愈气,不可断绝.几千年来.人们从有了文字那一夭直到现在,对月亮的看法已经根本改变,“明明如月”再不是寄寓忧愁悲怨的地方了。今天的人们看到这“重磨的飞镜”,想到的只是幸福愉快和征服宇宙的远大理想。今天的新的咏月诗词,也将一扫多愁多怨、郁郁寡欢的调子,代之以热烈的新生活的旋律快乐的、前进的节奏和新鲜的时代的声音.为什么有这天翻地覆的变化呢?也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换了人间”啊!

标签:作文诗词三国四起题的烽烟周公干戈不休自比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