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周公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12 10:20:39
《老刘太忙了》
周六早上,我还在梦中与周公相会,就被老刘——爸爸吵醒了。爸爸妈妈周末也要上班,所以他们总要想办法安顿好我,有时送乡下,有时就跟着爸爸跑业务。今天,我又要跟着爸爸跑一天了。
为了防止爸爸上班迟到,我快速穿好衣服吃好饭,就跟着爸爸上车,来到他公司,进了他办公室。
上午我很争气,努力把作业写完了。同时,我看到爸爸在办公桌前不是打电话,就是看一些价目单,然后拿着笔在上面写写画画。
吃过午饭后,我就被爸爸拉到车上,一起去送货。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一家偏远的超市,我的腰和屁股都已经扛不住了,没法想象爸爸这么多年怎么坚持下来的。路上就听爸爸说了,他此行是为了谈一批货物的价格。
到了超市,爸爸轻车熟路地上了二楼,我也跟了上去。爸爸进了一间办公室,我就在外面的一把椅子上坐着等。
爸爸开始和里面的老板谈了起来,我也拿出手机玩了一会儿。几分钟后,我觉得有些无聊,便悄悄凑近门框,偷偷看去。还好门一直开着的,所以听得很清楚。
感觉这时气氛有些尴尬,二人面对面坐着,老板神态有些不愉快,爸爸也略显紧张。
老板终于开口了:“这批货得再给我便宜两个点,要不然这合同我没法签。”
爸爸面露难色,显然这个价格让他不好接受。不过,他还是不想错过这个客户,最后还是答应了。
走出超市后,我又陪着爸爸跑了附近其它的店,很晚了才回家。
等我们到家,已经七点了,我没吃饭都不觉得饿,累得只想睡觉。简单洗漱后,我就把自己扔进床上,眼皮子迅速合在一起。迷迷糊糊之际,我隐约听到爸爸还在打电话联系客户……
(小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南官小学六年级学生)
后 记
真的很心疼爸爸,想对他说,希望你多休息,哪怕少几个客户也没关系。
家长感言
孩子平时不会在我们面前提这些事,没想到他都看在眼里,做父母的也很感动。
教师赏析
普通的一个周末,小作者过得一点都不普通。陪着爸爸跑了一天,最后连饭也没吃,但他更心疼的是爸爸。文章里虽然没什么感人的话语,但几近白描的手法,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中读到了他对父亲的心疼,以及父亲对这个家无私的奉献。(郑云)
《成王识伪迎周公名人故事》
成王识伪迎周公名人故事
周成王名叫姬诵,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他即位时,年仅十三岁。姬诵继位不久,便发生了一起企图使周朝分裂的事件。姬诵虽然年纪幼小,但天资聪明,善于动脑,他及时调查研究,辨清真伪,排除流言,迎回周公,安定了天下。下面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周武王姬发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朝政,史称周公。
周公不负哥哥姬发重托,他在隆重安葬完武王后,当即扶持侄子姬诵登上天子宝座,这就是历史上的周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周公根据武王生前遗嘱,自任摄政王,挑起了管理朝政的重担。可是不久,朝中便出现了流言蜚语。
有人说:“周公自任摄政王,目的是想篡位,看来成王必定要死在他的叔叔手中。”
太公姜尚和召公奭听到流言,信以为真,去质问周公。周公听后十分伤心,他没想自己的一片忠心换来的竟是人格上的侮辱,就连和自己同为三公的姜尚和奭也相信。
周公心灰意冷之余,竭力向太公和召公作出解释,可是太公、召公却半信半疑。为稳定大局,周公决心离开京师,避居东方。
临走前,周公流着泪嘱托太公和召公说:“我走后,你们二位一定要牢记武王临终教诲,尽心辅佐成王。”
由于太公和召公对周公的解释半信半疑,所以,对其出走也未加阻拦。周公走后,太公和召公才去禀报成王。其实,十三岁的成王对有关周公篡位的流言已有耳闻,心中也是半信半疑,但他毕竟天资聪慧,遇事善于分析。所以,他听到流言后,一方面神态自若,不妄下断语,另一方面,私下派出心腹调查流言来源,决心把事情弄清楚。
经过调查,有关周公篡位的流言原来是他的三叔管叔鲜和五叔蔡叔度传出来的。成王知道,当初武王和周公关系密切,临终时将他托付给周公的时候,三叔和五叔就心生妒意,现在这些流言出于他们之口,很可能是无中生有。但为防万一,他没有把这事说出去。现在听到太公和召公的禀报后,他表示对周公坚信不疑,并对周公的出走很惋惜,却又没有表态立即将周公召回。
为了把问题尽快解决,他又暗中到史官那里查阅了周公所有言行的记载。在查阅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封闭严密的石匣,他急令史官打开。石匣被打开后,成王发现,里面放的.是一套竹简,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武王生病时,周公通过祭祀,祈祷在天之灵,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代替武王去死的话。
成王看后十分感动,急向史官问道:“这么大的事情,我为何不知?”
史官道:“当时宰相只带臣下一人,并再三叮嘱不要将此事告诉任何人。”
成王听了,立即将太公和召公及其他大臣召来,将此事公之于众,并流着泪对大家说:“从一开始,我就不信那些流言蜚语。为了说服大家,查明真相,我又派人调查。现已查明,说周公想篡权之事,完全是管叔和蔡叔出于妒忌之心凭空捏造出来的;眼前的事实,更加证明了宰相明心可鉴,全怪我是非不分,逼走了宰相啊!现在我决定:亲迎宰相回京,亲向宰相赔罪,亲授宰相代我行政。”
随后,成王又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人火速送给周公。
周公看了成王的信,不仅为侄子小小年纪能如此明辨是非而高兴,还为他给自己洗去不白之冤做的大量工作而感动。为此。周公不等成王迎接,便起程返回京师。成王知道后,立即率领王公大臣,亲迎至郊外。叔侄相见,抱头痛哭,各诉衷肠。随迎大臣无不为他们叔侄如此肝胆相照而感动得落泪,太公和召公更是又自责,又高兴。
管叔和蔡叔见陷害周公没有得逞,便撕下伪装,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和淮夷发动叛乱,被周公一举平定,管叔被杀,蔡叔被囚,周朝重又太平。
在成王为父服丧已满时,周公归政。成王亲政后,对周公更加谦恭敬重。公元前1111年,当周公病死时,遗言葬于成周,以表示死后也要辅佐成王;然而成王却将周公埋葬在毕,和文王、武王的墓在一起,以表示他不敢将周公以臣对待。
成王在位四十六年,以他卓越的才能,和他的儿子康王共同将周朝推向了历史的鼎盛时期,史称“成康之治”。
【成王识伪迎周公名人故事】
《“写给周公哥哥信”初二学生书信体作文》
“写给周公哥哥信”初二学生书信体作文
亲爱的周公哥哥:
你好,自从放假以来,我们好久没有见过面了,你还好吗?
依稀还记得我们的初次见面,我们邂逅在一个人头攒动的建筑里,我告诉过你,那是个叫做教室的地方,写给周公哥哥信作文。你很慷慨,让我见到了我的好朋友,但是,你也很残酷,让我这个所谓的好学生……
太阳火辣辣的烤着柏油路,天空也很晴朗,云朵躺在天上好自在啊,一会打个滚,一会捉迷藏。我穿了一身很漂亮的衣服,呵呵,这好象是我穿过得最好的衣服了:一件粉红的上衣,配了一条刚过膝盖的短裙。我一边唱着歌走着,一边玩弄路边下垂的.柳条。这时眼睛被蒙住了,“慧慧,放手拉”“哈哈”“怎么了,看起来好象是苦笑啊?”“我……我有话想和你说。”“说啊”我一边转身,一边笑着问她。“我……不能和你走到最后了?”“开什么国际玩笑啊,一点也不好笑”“真的,我们不适合做朋友,互相不了解对方的人不适合,放手吧。”周公哥哥,你知道吗?我当时好象要窒息了,但我马上冷静下来,眼前上演了我和慧之间的许多片段,有欢笑,有泪水……那时我整个人好象僵住了。“你没事吧?”慧哭着问。“真可惜,你不能陪我走到最后,以后在大街上见了面,不要假装不认识,打个招呼。再见”我装做坚强冷静地说罢,就离开了。我记得当时真的很难过。后来过马路时我好象出了车祸,我难受极了,觉得迷迷糊糊的,就在半梦半醒之间我捂着肚子睁开眼,也许是梦到出车祸吧,脸色很差。不好,老师正盯着我看呢。“你干吗捂着肚子,哦,脸色这么差,是不是肚子难受?**,把她扶到医务室。”还没容我反映过来这是这么回事,就又躺在医务室的床上与你再续良缘了。
呵呵,现在想想,这个梦真是可笑。我和慧的关系现在好着呢!
周公哥哥,我真的好感谢你。是你,让我看见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有悲哀的事,快乐的事……也是你,让我有了生活中没有的,也不可能亲身经历的事情,我真的很感激。
哥哥,我想见见你,给你讲讲我的假期生活,就让好我们约定好,20XX年9月1日上午10点见(不瞒你说,从10点起,我们得进行假期测验呢)。不见不散!
祝
你身体健康!
XXX
X年X月X日
【“写给周公哥哥信”初二学生书信体作文】
《史书上的周公瑾》
说到周瑜周公瑾,想必大家想起的一定是嫌才妒能、气量狭窄等词。《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更是把周瑜描绘成了社畜、大冤种、工具人这样的大反派,甚至让周瑜直接被诸葛亮生生气死。但《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小说,实有虚构,只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无情地让周瑜成为诸葛亮的垫背,但《三国志》和《中国通史》等史书上丝毫没有记载"周瑜嫉妒孔明"和"诸葛亮三气周公瑾"等桥段,那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么样呢?
周瑜,是个才华横溢的儒雅之士,出身官宦人家,长相英俊潇洒,眉清目秀,一张明净白皙的脸庞,浓密的眉,目如朗星,鼻若悬胆。从小习读兵书,诵读古文,知书达礼,还精通音律,弹的曲子时而繁密如急雨;时而轻幽如私语;时而如掉落的美玉清脆和谐;时而如鸟啼花语悠扬明快;时而如冰下幽咽的泉头低沉冷涩,时而如银瓶乍破突发激昂。就算是一片树叶,在他嘴里也会变成令百鸟聆听,让百兽欣赏的天籁之音。即便这样优秀,也不喜张扬,十分谦虚。这般品德高尚,情韵多才,人们都尊称他为"周郎"。
周瑜,还是个心胸宽广的高雅之人,雅量高致,指气度和情趣最大量,最高端,最极致的显现,而这个词用在周瑜身上,已是再合适不过了。史学家们曾说:"周瑜温文儒雅,风度翩翩,雅量高致,他的肚量可比蔺相如。"这可不是凭空想象,是有现实依据的,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和,而后,普曰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江表传》记载"干(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世说新语文学》中云:"瑜雅人深致。”就连视周瑜为反派的《三国演义》在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有写到:"周瑜雅量言致,非言辞所以能动也。"在《周瑜本传》中也说:"瑜在义兄策危急之时,议殷住于瑜家南大宅中,必无咎也。"这是否与气量狭窄,雅量低这些词有着天差地别?
周瑜,又是个温文平和的痴情之人,痴情只因恋小乔,郎才女貌,谐成伉俪,成就了周郎与小乔,美女配英杰的一段佳话,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后来在与程普不和时,周瑜虽位居大都督,但也十分尊重程老将军,程普经常看不起年轻的周瑜,他还是以礼相待,不愧于晚辈对长辈之礼。后来程普也说:"与周瑜交好,如饮金樽美酒,不知不觉就陶醉其中。"这是否与偏激这个词格格不入?
周瑜,最重要的是一位运筹帷幄的一代将才。自从和孙策结拜为兄弟,就一起互帮互助,共争天下,取皖城,破江东,易如反掌。比诸葛亮踏入任途早得多的义兄孙策箭伤怒发,而离开人世,周瑜即便手握重兵,也没有背叛孙氏,反而振臂高呼孙权为主公。还创造了历史奇阵——九柳八卦阵,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八卦阵,而诸葛亮所创的石林八卦阵,比这晚得多。
周瑜也是观大局的人,知道东吴为长江天险,需训练一支强大的水军,这为东吴未来三分天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周瑜还大败黄祖,黄视祖是个硬茬子,"江东猛虎"孙坚是孙权之父,曾大破董卓,但被黄祖乱箭射死。"江东小霸王"孙策是孙权之兄曾打败天下势力,扫平江东,但为父报仇讨黄祖时又没成功。孙权为父兄报仇,多次讨伐黄祖无效,黄祖可谓东吴世仇,而周瑜一战就搞定了黄祖,可见周瑜的军事才能后来曹操南下要吞并东吴,号称百万雄狮,要吞并东吴,在孙权搞不定是战是降时,周瑜三言两语就让孙权砍下桌脚发誓与曹贼决战到底,周瑜让蒋干在群英会中计杀掉二将,用三万士兵巧施连环诈降计,利用火攻大破曹操百万大军于赤壁,名声大振,而诸葛亮并未丝毫参加赤壁战事,即便在南郡中箭也上书让孙权不要放走刘备,病死前还不忘写谏书给孙权。周瑜之死,乃一将星殒落,孙权曾说:"周公瑾有王佐之才,英年早逝,孤还来依靠谁呢?"又哭着大喊:"孤非公瑾不帝也!"周瑜,真可谓一代儒将!
而《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百家喻户晓,"三气周瑜"几乎人人相信,周瑜遭受百年唾弃!甚至还流传着"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话,但其实"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不是周瑜,而是孙权。周瑜还劝阻过孙权不要把妹妹嫁给刘备,但历史的黑锅偏偏扣在了周瑜头上,史书并未记载的"三气周郎"被人津津乐道,而赤壁大捷战胜曹操的胆量似乎被人遗忘。周瑜和诸葛亮同样的羽扇纶巾,同样的文武蹈略,同样的风流倜傥,而世人只记住了诸葛亮的英姿,却遗忘了周瑜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的风彩。
戴复古的《赤壁》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朱桢的《赤壁石刻》有云:"百万北走无曹公,鼎立已成烟焰中。大书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朗功……”在《三国演义》前,周瑜的口碑是多么好,而最后.....也是时候为周瑜所蒙上的百年冤屈昭雪了。
《吐哺握发的主人公是谁》
吐哺握发,成语,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谓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典源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2]
典源译文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2]
释义
“然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哺,口中所含食物。意谓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仲夏夜之梦》
夏天的晚上,坐在树下乘凉,好舒服。不知不觉中,周公已向我招手,朝我走来。眼皮在此时变得如千斤的石块般沉重,我再也撑不住了,眼皮一盖,跟着周公一起去夜游。
突然,树丛中出现了点点萤光,我和周公凑上去看,光点愈来愈大,眼前跳出了一只巨大的萤火虫,周公说:“现在要找到萤火虫不容易了,只有在梦中才有满山满谷的萤火虫。”成群萤火虫将山谷照得犹如白天一般。我们俩继续走,潺潺的流水从耳边流过;浩瀚无垠的星空,闪烁着忽明忽暗的光芒。
眼前出现了一片桧木林,参天的红桧,在夜空中彷彿一位高大的卫兵,直挺挺的站立在土壤上,奇妙的是,在夜深人静无风的夜晚,树木竟然摇起了枝叶,好像有话要说的样子。不久,出了树林,眼前的景象立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荒芜的沙漠中,除了几棵仙人掌外,其他一空白。原来,我已到了梦的尽头了。
打个哈欠,我又回到现实的世界,这时东方已发白,旭日已东升了 ,又是个新的一天,这场梦犹如真的一般,印在我的脑海里,永不褪色。
《周公辅佐成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
孙权的大都督周瑜周公瑾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迅急忙赶回柴桑。鲁肃与周瑜关系最为深厚,头一个去迎接他,把事情详细讲了。周瑜道:“子敬不必烦恼,我自有主张。现在快去把孔明先生请来相见。”
晚上, 鲁肃带孔明来拜见周瑜。鲁肃先对周瑜说:“如今曹操带重兵南侵,是战是和, 主公难断。
将军的意思该怎么办呢?”
周瑜道:“曹操借天子之名,不好与之对抗,况且势头又大,战必败,降则转危为安。我主意已定,来日面见主公,就劝他纳降。”
鲁肃一听惊愕地说道:“君言差矣!江东基业已历经三代,怎可一日弃给他人呢?”
周瑜道:“江东这么多百姓,一旦打起仗来,就要遭受战火之苦,那时必然把怨言归到我身上,因此不如不战。”
二人相互争辩,孔明只在一旁冷笑。周瑜问道:“先生为何发笑?”
孔明说:“我笑子敬太不识时务,真是跟我一样啊。将军想要降曹,既可保全妻儿老小,又可得以富贵。顺于天命,有什么可惜的呢?”
鲁肃大怒说道:“你是想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国贼吗?”
孔明接着说道:“我有一计,可以不用向曹操上贡献印,也不必将军亲自渡江,只须派一个小使者,乘一只小船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只要得到这两个人,就可令百万之师退兵。而江东少上这两个人,就只好比大树上掉下一片叶子,大谷仓里少了一粒米一样。
但叫曹操得了去,他必定大喜而归。”
周瑜便问道:“果然如此的话,那么这是怎样的两个人呢?”
孔明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了一座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聚集于其中。
曹操本是好色之徒,早听说江东乔公有二女,长女叫大乔,次女叫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曹操曾发誓说:“我的志愿, 一是扫平四海,建立霸业,二是得到江东二乔,放在铜雀台中,以乐我晚年。
这样到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如今曹操带百万之师欲图江南,其实就是为了这两个女子。将军何不去寻找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派人送与曹操呢?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必心满意足,班师撤兵。——这正是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赶紧去办呢?”
周瑜道:“曹操想得到这两个女子,有什么证明呢?”
孔明道:“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字子建,下笔便成文。曹操曾命他作一首赋,名作《铜雀台赋》,文中之意说他全家都能称王为帝,誓得二乔。”
周瑜问:“这篇赋先生能背下来吗?”
孔明道:“我喜欢它文辞华美,曾记下来过。”
周瑜说:“那就请先生试着背诵一下。”
孔明当即吟诵起《铜雀台赋》, 其中有这样一句道: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站起身来用手指着北方道:“老贼欺我太甚!”
孔明忙站起来劝道:“都督这又是何必呢?过去单于多次侵犯我国南疆,汉朝天子将昭君公主许给他和亲,眼下又何必在惜两个民间女子?”
周瑜回答道:“先生有所不知,这大乔乃是孙策将军的主妇,小乔便正是我的妻子啊!”
孔明一听,装作并不知晓的样子急忙说道:“亮实在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
周瑜道:“ 我与那老贼誓不两立! 来日入见主公,便商议起兵。”
孔明道:“若蒙不弃,我愿效犬马之劳,随时听候派遣。”
《以诗词为话题的作文》
在烽烟四起,干戈不休的三国,自比周公的一世之雄曹孟德,望着月亮也不禁想起国事艰难.发出忧心忡仲的叹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忱从中来,不可断绝。”唐代滴仙李太白写了千古传诵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乡,抒发了游子远离亲人的感慨,表现了人民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痛苦.人们在赞不绝口,反复吟诵的同时,也品出一种饱含离情别绪的感伤味遭。又翻到两首咏月词,更让人觉得愁云惨雾,悲悲切切了.一是唐代无名氏的“望江南”词.夭上月,遥望似一留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古代备受压迫的妇女深沉的痛苦、幽怨和不幸的遭遇,在这儿传达得情真意切。再者是南唐李后主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堆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煌这个效家皇帝,在位十五年,就被宋所亡。被囚禁侮辱的巨大痛苦,和从前歌舞升平的宫廷生活相比,真是夭上地下,“不堪回首”啊!南宋吕本中的“采桑子”词,干脆题目就叫“别情”,当然更是借着月亮大写离愁别恨了:“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闷是几时?”好好的一个月亮在满腔“别情”的人看来,一会儿是。只有相随无别离”而一会儿却又是“待得团圆是几时?”令人看来有趣乃至可笑,可见那满怀离愁的古人,真是把自己的全都愁和恨都寄托在今晚我看到的这个月亮上了。
翻过一页又一页,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放下书,沉思起来。前人吟风弄月的诗词,艺术感染力都很强,不愧为千古佳句,但由于历史、社会、阶级的局限,古人对着当空的皓月,总要联想起令人伤感的事来.这样就使他们的咏月诗词虽具情意深长、一缠绵排侧和细腻感人的特色,却也都难脱多愁多怨、郁郁寡欢,甚至消沉颓废、无病呻吟之嫌。因此总
是缺乏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看来看去,只有宋朝爱国志士与杰出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太常引’跳出了为个人为亲友悲伤愁恨的俗套;内容中有了口国家”‘政治”等东西,提高了作品的意境:“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砍去桂婆}r,人道是清光更多。’作者之前几句写了月景,写了英雄失意、壮志难伸的心情,与一般望月兴愁的诗词差别不大。但在下半阅.写了祖国的长空与山河,终于挣脱了那个人小圈子的俗套,给了人极为难能可贵的雄壮开阔的感觉.结尾两句是最精彩的,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将朝中秦桧等卖国奸臣比为月宫里的桂树,正是他们兴妖作怪,使祖国万里山河沦于敌手,正是他们诬害忠良,,使作者空怀凌云抱负而没有为祖国效力的用武之地:砍去这股黑暗势力,月光当然更清更多.这样不仅与月景联系起来,而且使.全词具有了咏月词最为难得的社会意义。这最后两句,使作者与今人的感情较之别的诗词大大接近了一步,因而使这首词倍增光彩.可借的是,类似这样的作品真太少了。
先人的诗词,当然是文学艺术的宝贵遗产,但在思想情绪、精神力量上,比起今人还是稍逊一筹的.无论是战乱造成的离愁别恨,还是统治者压迫下失意人们的优伤感叹,也无论是红颜薄命的不幸身世,还是破落君王的顾影自怜.都随着那死了的社会一去永不复返了.真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啊!多么大的困难与不幸,都不能使今天的人民屈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总是昂首挺胸,以海阔天空的革命脚怀对待一切。到这儿,抬头一看“月亮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到头顶上了。我们今天的革命人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还少吗?正是“明明如月”今又是,但决不是“优从中来,“不可断绝”,而是革命愈气,不可断绝.几千年来.人们从有了文字那一夭直到现在,对月亮的看法已经根本改变,“明明如月”再不是寄寓忧愁悲怨的地方了。今天的人们看到这“重磨的飞镜”,想到的只是幸福愉快和征服宇宙的远大理想。今天的新的咏月诗词,也将一扫多愁多怨、郁郁寡欢的调子,代之以热烈的新生活的旋律快乐的、前进的节奏和新鲜的时代的声音.为什么有这天翻地覆的变化呢?也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换了人间”啊!
《抒情作文400字摘抄》
好软好柔的风!真如周公派来的天使,存心引人走入梦宫一般。而我是不受诱惑的,只让双手交叠在桌上,轻轻地撑住我的脸,缓缓合上双眼,我不入梦,却用心在聆听,聆听这夏日的午后,万物悄悄地活动。
好近又好远的鸟鸣!似声声断又似连绵不绝,蝉声倒是清晰得很,长长响响地,一阵接一阵,硬是听得人心绪慌乱。摩托车泼泼地由远而近,我睁开眼,远远的榕树下,那只老狗也似被打扰了一般,望了它一眼,在这静谧柔软的阳光下,它显然是不受欢迎的!再合上眼,好久好久,四周只有风声,和风拂过树梢发出的窸窸窣窣。又一阵沉默后,火车的汽笛“呜———”地划过,却没有扰人的嘈杂,只是那久远久远的一声,像要把人唤回生生世世一般的心悸。
这一切的熟悉给人温柔,心中似千愁万绪,而实是一片清明。在每一个同样年轻的夏季里,同样的故事重演着;而在每一刻同样沉默的午后,也有同样温存的心境与情怀。总是一遍遍不堪的回想,一阵阵浅浅的惆怅,一次次悄悄的泪水,而后再一步步无奈的梦醒。梦醒,什么也没了,仍只剩风,吹过树梢,拂过脸颊,走过心底,唉,如一声长叹!
高中联考的好日子,方才陪瑜到考场陪她妹妹。人好多啊!考试的,陪考的,补习班的宣传……只看他们好忙好忙,走来走去,嘴巴一直动一直动,自己像个看戏的。
回到学校,找了间空教室念书,这画一般的午后就这么呈在眼前,方才那人影缤纷、忙碌慌张的世界,又仿佛与这一方天地隔离了。庆幸自己才高二,又想,明年,自己也是那慌慌乱乱的一群了,不会有时间再在这儿胡言乱语……唉!唉唉!
篮球场上来了几张漾着青春的脸,咚咚的球声止住了我的思绪,我要停笔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呢?背单字?摇摇头,那风还在轻轻拂着!嗯!也许,也许我会跑进阳光里,要求加入那快乐的一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