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表现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忘我劳动和丰功伟绩,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英雄形象,又确:实是社会主义文艺不可推卸的责任。恩格斯很早就向革命的文学家提出过,要创造“叱咤风云的无产者”形象。列宁热·情地赞颂了高尔基创造第一个革命工人的英雄形象—巴威.尔符拉索夫的名作《母亲》,称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许多工人都是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革命运动的,现在他,们读了《母亲》,会得到很大的益处。”毛泽东同念从一九四二年的《讲话》开始,就一直在号召革命的文艺家,深人实际、深人群众,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的形象。五十年代编选《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他还在《合作化的带头人陈学孟》一文中提醒人们说:“这里又有一个陈学孟。在中国,这类英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可惜文学家们还没有去找他们。”
文学艺术从来都是要写各种各样的人,塑造各种典型形象,单打一的“三突出”,是文艺上的极.左.思潮对人物关系的歪曲。我们决不能在这样的向题上再给作家们设置条条框框,但我们又不可因噎废食,回避谈论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塑造新时代新人典型的光荣任务。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六十多年的披荆斩棘的革命历程,包括十年动乱的历史曲折,以至在今天历史新时期的“四化”大业中,曾经涌现过多少可歌可泣钓英雄人物,难道不应该在文学典型的画廊里占据主要地位吗?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是历史的要求,历史的权利。我们的文艺,要通过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来激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四个现代化建iq n历史性创造活动。
社会生活,是社会主义文艺唯一的源泉,而深人实际,深人生活,与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则是社会主义文艺家唯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