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30年10月到附中实验室工作,与刘惟一先生共事,有五六年之久。当时我只有15岁,在刘惟一先生的带领下,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工作本领。
当时附中的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统管着大批仪器,为三科教学的实验课服务。实验仪器很多,有五城中学留下来的、有师大拨过来的、有袁世凯的儿子捐赠的。刘惟一先生把这些仪器管理得井井有条。他有一整套管理、使用、维护、保养的办法,还曾与田凤岐老师合写了《中学化学实验室设备和管理的点滴经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
刘惟一先生深知实验室应主动为教学服务。每次老师开出实验单子,他都早早准备好,主动保证教学进行。朱仲玉老师的化学实验特别多,他教学生做肥皂、味精、电池、刻玻璃花、镀金镀银,一开单子就是一大篇,刘惟一先生带着我照单子上的要求一一准备齐全。实验结束,刘先生一定把仪器用具擦拭于净,认真保养,特别是化学课用的分析天平、生物课用的显微镜、物理课用的光电实验设备等。有的需防潮就放上氯化钙,以免生锈。他还把实验室的环境布置得舒适宜人,利于教学。冬天把炉火烧得旺旺,夏天用窗帘遮住向阳面的窗子,所以老师们都称赞“实验室冬暖夏凉”。这种作风几十年如一日,全面地为教学服务。
刘惟一先生很有钻研性,他总在思考如何改进实验室工作,如何更有力地辅助教学。例如:初一生物课上要观察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以往都是剖开青蛙的腹部,抽出它的肠隙膜,在显微镜下观察,但初一同学年纪小,不易操作这项实验,刘先生便提出改用红色金鱼的尾鳍,拉开后成为透明的一片儿,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内血液流动十分清晰。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善于解决多种实验操作的问题,一次在生物实验课后,粘在显微镜载玻璃片上的黏虫液体怎么也洗不下来,刘先生说这得用Zelor洗下来,但大家不知Zelor的中文药名是什么,待问过教化学的符老师才知道这就是“二甲苯”。
刘惟一先生对公家财物十分爱惜,绝不浪费。实验室中免不了要有些损坏了的仪器用具,他却从不任意丢弃,总是设法拣其可用部分再加利用,例如量杯,碰破了一截,他便拿到天桥找磨砂工人锯一下,留下的半截还可用;滴定管的开关容易坏,他上协和医院地下室去找一位姓苏的工人,向他学习接管技术,回来自己修复。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也学会节约。
刘先生为人厚道,待人和蔼。那个年月,生活都很清苦,他一家五六口人,生活不容易,但他还关心我的生活,一旦有节余,便亲自买些粮食送到我家。我们来往20多年,相交甚好。后来我调到图书馆、教导处,1952年我便随师大附中二部到城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