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

2024-10-15 18:54:34 文题网 阅读:

    成才,对于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来说,是个十分激动人心的口号。

    科学家、学者、教授、工程师、文学艺术家、新闻记者等头衔,常常是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就的标志,表现着他对社会文明所作的贡献。四化建设需要大批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登上科学文化的高峰。成才,是祖国的需要,是时代的召唤。

    前两年出现过一股“伯乐”热,许多人争相歌颂古人伯乐,说他独具V眼,善识人才。一些青年人很想作为“千里马’候选人,但可惜伯乐总也没有出现在他的身边。又有一门新的学科,叫“人才学”,其中有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观点称为“自己设计自己”。有些青年人受此感染,自信可以“实现自我”了,但真要设计起来却总觉掣肘甚多,至今蓝图未现。原因何在呢?不能说成才的理想错了,间题在于理想与现实怎样协调,怎样合拍,因为成才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是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这两个方面,因此,这就需要认真对待主客观条件。理想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成才,必须脚踏实地,把主观努力和充分合理地利用外部条件结合起来。

    现在大家都说‘铁饭碗”不好,因为捧着“铁饭碗”,干好干坏一样有饭吃,影响了人们积极性的发挥。但这还只是“铁饭碗”的弊端之一,“铁饭碗”还造成了“铁分工,,即一个人到一个工作岗位后,一般很难再变动了。这种情况有时会阻碍一个天才人物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的社会还远未到达消灭分工的时代,因而还不能“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能力的机会”(恩格斯语)。在我们复杂的社会机体内,无论从社会秩序还是从工作、生产秩序来看,服从分工、严守岗位都还是社会文明现阶段的发展所必需的。这就是我们在确立成才理想时首先要适应的客观环境。

    社会分工目前不可能完全按照每个人的志向和要求来满足其愿望。现在,绝大多数青年都想进高等学府深造,但高等学府容纳不了那么多人,青年中的多数只能根据国家需要,走上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即使进了高等学府,能不能都按照自己的愿望进入最理想的“热门,学科呢?也不能。就是进入了最理想的“热门,系科,也并非所有“热门”专业的学生都能成为出色的专家学者。从这里可以看到,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需要,制约着个人成才的方向和道路。“自己设计自己”这个命题,只能在充分考虑了社会需要,并且不拒绝履行自己社会义务的前提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卖大饼的可以成长为外语专业人才,耕地的可以当作家,小店员可以成为当代伟大的数学家。这些虽已经越出了个人分工的框框,一但是,能不能由此而得出结论,唯有突破分工框框才能成才呢?显然不能。在科学发展史上,更有不少成功的先例证明,许多人正是联系本职工作,经过刻苦钻研,实现了成才的愿望,发明蒸汽机车的司蒂芬孙本是煤矿工人,他常常想:为什么水燕汽能使机器转动?为什么机器能有那样大的力量?为了探求这其中的奥:秘,他卖掉了怀表,报名去读小学,和七、八岁的;小孩同窗苦读。虽然每天劳动非常繁重,下班后还得打零工补贴家用,但他上夜校从不间断。就这样,通过刻苦自学,他掌握了蒸汽机原理和其它知识,几年后发明了矿灯和火车头。从他的成才道路中不难看到,无论是志向还是成果,与他所熟悉的采矿和煤块都不是毫不相干的。每一个人才的成功都有不同的基础和主客观条件,借鉴别人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无疑,这些有利因素中包含着自己的职业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在这一点L,妄自菲薄是不必要的。

    关于成才的概念,我们也不应理解得太狭窄,不能认为实际工作、体力劳动都不需要才能。劳动模范,特级教师,操作能手,革新标兵,这些光荣称号都包含着其获得者的高度的专业才能。正是实际工作和体力劳动,为多数人才智的发展和表现,提供了最宽广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的佼佼者,只要善于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富于创造精神,就有希望成为高级的人才。

    成才最实际的要求,还在于刻苦钻研,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不要只是沉腼于打算、规划、想象和设计;而应当学习、积蓄、思考和创新。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是从艰难困苦中走向事业的高峰的。岳飞家遭黄泛,童年很苦,诸葛亮早孤,躬耕陇田,肖楚女早年丧父,当过小贩、报童、伙夫、跑堂伙计,法拉第当过报童、钉书匠,高尔基苦难的童年,更是为人熟知。他们在事业上都是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而后才有所成就的。马克思说得好:“在科学的入口处,正象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这,应当成为我们前进的座右铭。

标签:是个对于每一个来说理想成才青年人成才之路抱负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