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材料的审读概说二

2024-09-12 07:44:28 文题网 阅读:

    议论性材料的审题过程可以概括为:审读材料→选取角度→提炼观点→选择论据和论证方式→根据要求拟题。

    角度就是“着眼点”,是审题的眼光集中在材料的某一点上,是审题者所注意的材料中所存在的思想。如: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视察北京烈士子弟学校时,臂语重心长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听说过满清的八旗子弟吗?……八旗子弟就是满清的贵育子弟。这些贵宵都是立有战功的满清开国功臣,自小特马封箭,能征善战,以后带兵灭了明朝,建立起满清帝国。可是八旗子弟就不行了,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不骑马了,要坐桥,整天提着鸟笼子东游西荡,游手好闲,坐吃体裸,不劳而获……后来,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慢略面前束手无策,一败涂地,屈膝投降,最后丢了天下。”

    阅读上面一段文字,以“发人深省的教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700字左右。

    周恩来总理的谈话,指明了清朝败亡的一个原因,但这不是题旨所在,我们的着眼点应放在不能重蹈八旗子弟的援辙,青少年应该艰苦磨砺,学习本领,服务社会这一层面上。这个“角度”才是准确的。

    选好角度之后,就该用力提炼观点,不要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

    阅读下面这则窝言,提炼观点,自拟题目,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鸡,以羽为集,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蓉(tiáo,芦苇的花枝)。风至蓉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材料说明了事情的成败取决于根基。材料中“系之苇曹”是关键句子,正因为“系之苇若”,才有“卵破子死”的悲剧结局,从“质量”或从“人才”来讨论,都是审题不严,未能从原材料提炼出固有的确实蕴含着的观点。 有了观点,进一步地,便要选择论据和论证方法。论据和论证方法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平时的经验,但提供的材料往往.也可使用,不要弃而不用,分析原材料也是论证的一部分。如:

    有人以为自己写的文章天下第一,说:“天下文章数三江(常指江浙一带),三江文章数我乡,我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试就此人的论证方法发表意见,写一篇议论文。

    “我”犯了一个论证上的错误,他可能确实为其弟改过文章,但“改”不是“写”,“改”一字二字也是“改”。从“舍弟”讲,“千虑一失”,从“我”讲,是“千虑一得”。“我”的论据和论证方法都犯了错误。

    议论性材料作文题,往往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角度准确,观点正确,拟题便不是难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