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乡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4:13:49
《清梦乡关》
春天就这样慢慢过去了,以一种飘渺的姿态,逶迤而去。从教室的窗户望出去,正好是高大的水杉的顶部,再往下些是香樟树。水杉抽出了新芽,香樟更替了新叶。风一吹,那些枯黄的老叶轻轻地走了,它们搭上这春天的风,要去旅行。水杉和香樟轻舞着,唱着沙沙的骊歌。
这是感伤的一幕,这是流泪的一幕。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和水塘边也会唱歌的香樟。——序
窗外阳光盛然,老师依旧在讲台上热血激昂,挥舞着圆规,大有生死相博的味道。中考临近,一切都变的枯燥乏味起来了。也好,生活简单了,总算不用变着法地想花样了。我把头埋进了快要发馊的高耸的书堆里,闭眼小憩。窗外的鸽群飞过,光线骤暗,紧接着连老师的话也变得辽远起来。半梦半醒里,我似乎梦到了我的家乡。
那是一片消失的土地。梦里满山的映山红正艳,红紫相间,从山顶一路蜿蜒缠绕开到了山脚,是如此浓墨的一笔,刚柔并济,硬是让湛蓝的天变了脸色。山脚的小路直通村子。刚进村便是绿意盎然的桑树,斑驳的树干缓缓地苏醒,那些绿得通透的叶子正彰显着他的年轻。接着是大水塘,村里人家就是从大水塘开始的,错落有致地安在山脚下。我还梦见了那棵大香樟树,据说先辈们刚到这里,什么都没有,一砖一瓦地自己造房子,其中似乎有人懂风水,栽棵香樟保富贵。香樟树根深,连家,种了就不能移,砍了毁了,家必亡。先辈们种了树,这里便是家了。让我魂牵梦萦的故乡啊!
咚!老师重重地一拍桌子,高声呐喊道:“向中考进军!”这声怒喊把我惊醒了,朦胧里我好像回到了抗战的年代,不知道当年蒋校长指点江山是否也是这样的气魄。老师的演讲结束了,就意味着……回家吃饭。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吃饭要紧,要紧,嘿嘿。我的贱友不改往日的猥琐,贼笑着和我一起走出学校。
车来车往。
来城里生活也有些年头了。可是面对巨大的车流,心里总是难免的心慌。鸣笛声,怒骂声,夹杂着各种噪音席卷我的灵魂。是的,最初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懵掉了。那一瞬间世界崩塌了,什么都没有,天地开始旋转,嗡嗡的发动机声在耳边爆响,脚下的土地开始下陷,一如那噪音一样,包围我,吞噬我,像是坠入了一个无尽的深渊。我傻傻地发愣。紧接着我就快速地奔跑,我要逃离,离开这光怪陆离的世界,我要回家。我不认路,就像发疯的狮子一样乱窜。最后消失在了人流里。
想来也奇怪,那一幕我竟然忘不掉,也成了我永久的阴霾。就像第一次一样,现在看到车流,现代的高层建筑,依旧会想念故乡。我的骨子里流淌着山间的野性和自由,在钢铁森林里,我每时每刻都在被压抑。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去。这个念头最近愈发强烈了,甚至暴涨。失望时会想念过去,希望时要展望未来。城里让我很失望,没有让我肆意奔跑的小道,没有了宁静的黄昏,没有了那片满山的映山红,就连同样的鸟也少了份空灵和自在。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的故乡,再过些日子,桑树就要结桑葚了。
我是这样的想念。那年我还在不远处的村小读书,踩着村庄小道一路跳着回家。村口围了好些人,有几辆油光可鉴的小汽车。我没见过小汽车,听说隔壁村的屠夫有辆拖拉机,用来载猪的,买的时候十里八乡那叫一个羡慕,并且在往后的一年里,屠夫都是抬着头走的。它们应该一样吧。人群中有几个西装笔挺的男人,其中一个稍老的男人在比划什么,其余的都在他半个身位,毕恭毕敬的。我想,他们可没抬着头啊。
不久后,我们就搬走了,对我来说是这样的突然。我都没来得及告别。就这样,懵懂的我远离了我的故乡。后来我知道了,我们拿了人家的拆迁费,人家给我们城里的房子,人家要我们走。他们拿去干什么就不得而知了。那天,我记得很早就被叫了起来,穿上了新衣裳,看着家里人把东西一点一点地搬上大卡车。衣柜,电视,爸妈的结婚照……直到接近黄昏,所有的东西都被处理好后,车子缓缓地发动了,驶出了村子,去城里了。爸妈似乎很开心,喋喋不休地聊着什么。我从窗户的后视镜里看去,卡车们长长地连成了一条飞驰的龙。不止是我爸妈,村里人都很开心,飞扬的脸上衬映着太阳的余晖,满脸满脸的希望啊。我在想,先辈们在这里安根,那时候他们是希望的;现在我们要走了,脸上也是希望的。突然一个紧刹车,一个人影砰地飞了出去,空中她还在喊:“不能搬啊!”村里的老太被撞了,准确地说是她自己朝车子冲过来的。人们围过去,只看着她指着天,呢喃似地说了句不能搬,就咽了气。她的血深深地浸入了土地。天边突然红了,火烧云发疯似地点燃了山头。夕阳如血。
什么也没改变。第二天就来了挖掘机,推土机,一大推,噼里啪啦地冲进了村子。先是桑树林,再是大水塘——哦,万幸,他们放过了香樟——接着是房子,轰然倒去,倒下的那刻,气势磅礴。我知道,我们的家没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什么屋舍俨然,什么阡陌交通,什么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通通都成了空梦。
其实,后来我偷偷地回去过,那片地荒草萋萋,正是暮秋的时节,枯黄的大地裹藏了无限的悲凉。香樟树还是那样的茂盛,一如我们曾经还在时那样蓬勃地生长。这块地它立了几百年,根扎了几十米,它是先辈们的希望,它要在这里守护这里的人家,它会给我们风调雨顺,不管我们在不在。它是这块地最后的标记,也是唯一的丰碑,哪天先辈们的灵魂回来,尽管荒无人烟,但是见了这树,也就认得了。好回家。
香樟的枝丫开始向下倾了,微屈的树干我已看出它的颓然,树干空洞,向着青山。
那轮凄凉如血的落日又挂在了山头,和着周围清冷的空气,愈发显得悲怆。我想起了那个老太,现在开始懂她了;我想起了一句诗:我要我所热爱的事物继续活下去,而你,我爱得最多的人,继续生机勃勃如花盛放。开始懂了,对故乡,我们爱得刚烈,我们爱得深沉。
原来的故乡拥有我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这冷漠的大都市,冰冷的钢筋水泥。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只是,清梦乡关,乡关不在。
《黄鹤楼之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只见江上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忧愁。这凄凉的意境,让我也感同身受,对黄鹤楼也生出无限好奇。
今天,我来到了黄鹤楼。刚走进大门,磅礴的黄鹤楼便出现在我的眼前。金顶石壁,绘着各种各样的鸟类图案,色彩斑斓。地板上铺着色调柔和的锦织锻绣的地毯,偶尔燃烧着几朵艳红色的火焰。
到了晚上,黄鹤楼更是金碧辉煌,灯火通明,有着浓烈的历史气息。凤灯隐藏在黄鹤楼的角落中,给黄鹤楼平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头顶上的“葫芦”闪着金光,好似神仙下凡。那屋顶上的金边,楼内的红光,简直就是绝配。月亮也似乎格外偏爱这黄鹤楼,正好不偏不倚地出现在黄鹤楼的上方,这良宵美景让人沉醉。这场景宛若南柯一梦,美到如梦如幻。
黄鹤楼旁的小巷也不分伯仲。小巷下,一辆高铁疾速开过,与古朴的黄鹤楼同框,像是浑然天成。在这里,现代的科技与古代的韵味碰撞。这好像也在告诉我们,现代的科技必不可少,但古时候的韵味也不可缺失。我们中国发展迅速,欣欣向荣,有着大好前途。我国不仅有着强大的科技,还有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小巷也是一如既往的很多人,人们在巷子里吃喝玩乐,巷子里有武汉的特色小吃,比如说,热干面,大柳烤肉串等等。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虽然黄鹤楼美不胜收,但我也只能不舍离别。我想,今天,一定是我这个夏天里最特别的一天。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望着烟雾迷蒙的江面,不由得使人愁绪顿生。
出自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以前的仙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此地只剩下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以后再也不回返,千载的白云,依旧在楼前荡荡悠悠。登楼远眺,晴朗的江面上,历历在目的是汉阳城上草树和那布满芳草景色凄迷的鹦鹉绿洲。天色将晚,暮色弥漫,我的家乡哪里呢?烟波浩渺的江上,一片迷漾,引起我无数的忧愁。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诗词释义: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武昌古时叫鄂州。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名楼,为黄鹤楼。”也有传说记载,三国时·1297·《唐诗鉴赏大典》
一个名叫费文祎的人登仙,曾乘黄鹤在此楼休息,因此得名黄鹤楼。这使千年古楼蒙上了神奇色彩,更加闻名天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漫游到了这里,乘兴登临,首先诵出了这样的诗句是很自然的。这个起句语言明白晓畅,表面上看没有什么辞采,但感情放纵恣肆,借助于楼名的传说,却能一下子将人们带进一个神话境界,引发出无限遐思。从这点说,这首诗的起句笔势突兀陡峭,引人入胜,寓奇崛于平易之中。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与“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登楼之初的浩然情怀。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颔联由神话传说回到了现实感受。诗人登上了古楼,纵目远眺,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诗人在这里突破了格律的限制,没有苛求对仗工整,词性和声律似对非对,前对后不对,但读起来音节浏亮,一气贯注,显得自然流动,并不着力。
颈联两句对仗则非常精美工稳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绘出了一幅绚丽的大江景色。当诗人的视线从远处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
那里,绿树掩映,汉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江面,只见一丘沙洲隆起江心,这就是鹦鹉洲了。东汉末年的文人弥衡,曾在洲上作过《鹦鹉赋》,弥衡被江夏太守黄祖杀于洲上,后人便改洲名为鹦鹉洲,作为纪念。弥衡素有文气,但怀才不遇,终遭不幸,如今只剩下一片芳草萋萋。诗人见景生情,不由地联想到自己的漂零身世。虽然他以如椽的大笔为眼前的景物勾勒出一幅色彩鲜丽,形象优美的图画:
红艳的阳光,白亮的浪花,浓绿的树木,但是景色虽好,终究还是异乡的土地啊!
于是,那惆怅的情怀就自然地转化为无尽的乡愁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末联描绘的江面已是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烟”字能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为许多诗人喜用。崔颢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
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在回家了,而自己呢,宦途失意,还面对浩浩大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
思乡是古人抒情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游子的登临诗作中更为习见。这样的诗歌,抒发的虽不是忧国忧民的感情,却可以从诗人那飘泊动荡的生活感受中,反映出封建社会一些知识分子的困苦情状。《黄鹤楼》这首诗景色绚烂,境界开阔,在感情基调上并不颓唐,不失为这类主题中的“千古擅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