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生火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7:10:58
《野外生火》
【野外生火】
(陈芋罗)
脑袋里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我用最古老的方法生活会成功吗?第二天我叫爸爸带上我去野外生火,我们收拾好包裹,向大山进军,到山上时已是傍晚,星星靠着月亮盯着我们呢,我们找到一块是水源较为干净、空旷的地方,搭好帐篷后终于要生火了,心情十分激动。
我决定钻木取火找到一块木板和一根木棍,双手托住木棍高速转动,我使出洪荒之力,双手快如闪电,咬紧牙关转啊!过了十几分钟竟然冒出了袅袅青烟,我心花怒放,更加努力加油!再坚持下,小火苗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无比兴奋,心中小宇宙爆发了,虽然双脚因为时间过长已经麻木,手臂又酸又痛,但胜利就在眼前这点疼痛早就被抛在九霄云外。火苗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像一股喷泉喷出地面,最后变成了熊熊大火。我擦去红豆般大的汗珠,看着这团火焰心里乐开了花。
我们在四周寻找到一堆大小一样的鹅卵石,放在火堆边,再把带来的烤肉平铺在鹅卵石上,过了一会儿,阵阵肉香飘到了我的鼻中,馋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爸爸笑着递过烤肉。躺在帐篷里一边吃着烤肉,欣赏着美景。鸟儿唱着悦耳的歌声,看着迷人的星空。星星靠着月亮,传来一阵风声,打破了森林的宁静。在这美丽的地方美好的入睡了。
【野外生火】
(汪咏樂)
当我搭好帐篷以后,就与爸爸一起开始钓鱼,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鱼太狡猾,接下来一个小时之内,一条鱼也没有钓上来。我最后还是失去耐心了,干脆不钓鱼了,跟爸爸一起去爬会儿上,在路途中,爸爸指着一丛矮矮的灌木丛说,这就是茶树。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煮茶喝呢?”我犹豫的问道。
“是的,可以的。”爸爸肯定的答道。
要煮茶,首先就得生火。我们就地找了一些石头,将它们围成一圈,形成一个灶的形状。我首先去找了一些干柴放在圈中底层,然后又找了一些干树叶放在干柴上面,接着再铺上一层干柴,正要问爸爸要打火机时,爸爸提出为什么不尝试用原始的方法生火呢?想想自己看的一些书中所讲的方法,决定试试钻木取火。爸爸找来一根比较粗的干木棍,然后又找了一根较细的树枝,我将细的树枝的一头靠住放了一些干草的粗的木棍上,然后使劲搓着细树枝,来来回回不知道搓了多少个回合,一点火星也没有,我再继续搓着,但一直未能产生火星,而我的手却悄悄长出了几个水泡。爸爸看着很心疼,便与我一起分析了原因,并给我讲解了其中的原理。最后爸爸拿出了他的的打火机点燃了木柴,生起了一堆火。
虽然钻木取火失败了,但是我有这么一个经历并学到了一些知识,心中还是比较高兴。
《生火》
一天上午,妈妈带我来到了乡下的外婆家,说要教我怎么生火烧水。
用来生火的是一个用砖头搭起来的灶头,有两层:下层是四四方方的,其中一面挖了个洞,里面都是以前烧剩的灰;上层是圆筒形的,中空,用来生火,顶部也挖了个圆圆的大洞——用来放锅。
生火要准备的东西可不少:打火机、稻草、毛豆桔梗、厚木片、树枝、竹板……这些准备都是为了避免在生火时手忙脚乱,来不及添柴火,导致火苗熄灭。
准备好东西后,就该生火了。我右手拿着打火机,左手拿着稻草,姿势是摆好了,但大脑却迟迟不敢指挥右手按下打火机的开关——怕烧到我自己。“快点呀,别磨蹭了!胆子大一点。”妈妈在一旁催促道。我一咬牙,用颤抖着的手指按下了开关。“啪”的一声,一束小火苗冒了出来。“不对不对,不要烧这里,要烧末段!”我听了,立马把打火机移到稻草的末端,烧着后,又迅速把稻草丢进灶头里。在妈妈的指导下,又把毛豆桔梗、树枝和竹板丢了进去,妈妈把厚木片也丢进了火焰里。
起初的几束小火苗快速长大,连成一片,在那些竹板、木头上旺盛地燃烧着,橙红色的火舌沿着上面那口铁锅的锅底向外窜出来。滚滚浓烟飘了出来,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的左边缓缓移动——是风在“维持秩序”。不知为什么,一两分钟后,本来锅底的火焰渐渐矮了下去。我赶紧拨了拨,火焰像是振作起了精神,重新旺盛了起来。它快速生长着,越来越高,恢复了顶“天”立“地”的姿态,一股股逼人的热浪,让人晕乎乎的。灶头里吐出滚滚浓烟,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横冲直撞,熏的人眼睛都不敢张开。“砰”,我丢了一片竹板进去,火苗立刻被压灭了一部分,但很快,它们又重新燃了起来,橙红的火苗在枯枝上尽情地舞动,时不时窜上窜下,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像是很激动的样子。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脸也被火映得红彤彤的,灶上传来“咕嘟咕嘟”的声音——水终于开了。
生火虽然不难,但也需要时刻注意火苗的情况,是件技术活。喝着自己烧的水,我觉得格外甘甜!
(小作者是浙江省嘉兴市行知小学六年级学生)
后记
烧完水后,就该吃中饭了,外婆烧了一桌子丰盛的菜。吃过饭,我喝了几口自己烧的水——似乎格外甘甜,比平常的水更好喝。
家长感言
很高兴孩子从小事儿中获得了蛮有价值的体悟,付出努力才有回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只有付出了精力与时间,才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教师赏析
火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火象征着光明希望。于同学从自己的观察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出了对火的好奇与敬畏。又把我带回了童年时光,坐在灶台口看着那无限变化的火苗。相信读者们也会再体会到这独特的情愫。(赵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