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秋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8:47:12
《韵韵鼾声,触动了我的心灵》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漫漫人生路,有风雨急骤,有孤夜寂寥。而那韵韵鼾声常伴我左右,打着那束温暖的光。
袅袅秋风起,萧萧败叶声。仿佛被人拉住似的,只能任由那远方的喧嚣如一把把利刃刺入我心。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灰色。
久坐桌前,心仿佛就要跳到嗓子眼,“吱——”的一声。
该来的还是来了。
母亲捧着手机。指着我近期的成绩:“天天只知道玩,让你学还不听……”似乎还想说什么,却又改口,“今天开始,每晚我陪你多学习一会。”说完,轻叹了口气,出了房间。
夜晚,学习时间如约而至。我做着练习,母亲坐在旁边,似在冥想。用余光瞥了眼我,便伸手去够书架,挑了本书躺在沙发上看起来。不久,一阵鼾声霸占了这个家,本会写的题也没了思路。我循声望去,书安详地躺在地上,封面上的人却很乐观,保持着微笑。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母亲突然惊醒,连忙将书拾起,继续读着。遇到了不会的字,就轻声询问字典老师,还找了只黑笔在书上做标记。然而这种良好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微微的鼾声又悄无声息地溜进我的耳朵,可这次却让黑夜中的我不再那么孤单。鼾声在我转头之余又终止了,母亲装模作样地阅读着——书封面上人物倒立的笑脸甚是可爱。
分针不知又转了几圈,我合上练习本。再看像母亲,她侧转向我,不知何时睡着了,却抹不掉眉眼间拢着那云雾般的淡淡忧愁。感觉少了些什么,我笑了笑,给母亲盖上被子。耳畔边仍能听到细微的鼾声,可母亲额头上那偷渡来的岁月的痕迹,我多想把它们揉细,拉平,却无能为力……
此后,每逢夜晚,这边的路灯伴着那边的路灯,讲起故事来,温声又细语,不疾不徐,不矜不盈。亦如我与母亲。
时光匆匆地跑,我时常会忆起那晚鼾声伴我做题与那书封面人物倒立的笑脸。黑夜中那韵韵鼾声,触动了我的心灵。
师评:平凡的陪伴最让人心安!漫漫学习之夜,因为有那一阵阵细微鼾声的陪伴,倍感温暖!我相信,任何艰难课题,你都可以一举拿下。细腻的你,通过这鼾声之作,已将母爱深刻于心!
《《秋声赋》欧阳修原文和翻译》
秋声赋
【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
欧阳子:作者自称。
方:正在。
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
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淅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等。以,表并列,而。萧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
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
明河:天河。
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状,情状,指下文所说的“其色”、“其容”、“其气”、“其意”。
惨淡:黯然无色。
烟霏:烟气浓重。霏,散扬。
云敛:云雾密聚。敛,收,聚。
日晶:日光明亮。晶,亮。
栗冽:寒冷。
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
绿缛:碧绿繁茂。
一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一气”运行的结果。
余烈:余威。
刑官:执掌刑狱的官。《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有时:有固定时限。
渥:红润的脸色。
黟(yī):黑。
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作者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可见可闻。文章开头便用形象的比喻描写秋夜西风渐起,触物有声,再用星月皎洁、四无人声加以烘托,一萧瑟幽森的画面便呈现在读者面前;最后以“四壁虫声唧唧”收尾,也紧扣住季节的特色。中间两大段用赋体的传统铺陈手法,渲染秋天的肃杀和万物的凋零,抒写对人事忧劳的悲感,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又转喻祸根在人,发挥了清心寡欲的老庄哲学,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即宋仁宗嘉佑四年。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揽秋景入怀作文550字》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夏天刚打烊,秋天便开始营业了。
城市揉进雨里,凉意生在初秋,雨成了初秋的常客。清晨,雨点冲刷着城市,空气和天空一同被洗刷干净,落叶散发着雨的味道,暮色照亮了早起的人。山林中,枫叶渐渐有了秋天的样子,雨点拍打着枫叶,奏出美妙的乐曲,秋风吹起,花儿也来伴舞。
秋天浪漫,天空明朗,果园辉煌。人间在雨声中已完全入秋了,正是吃砂糖橘的好季节。当然,也不只是橘子。
果园里,饱满的苹果,水灵的梨,小巧的山楂、鲜艳的柿子……似灯笼一般挂在树上。这是秋天送给人们的欢喜。秋风乍起,带着果香,撒向果园的每个角落,园里处处飘着甜香。秋风又走到田野,秋收时的稻子金灿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金子般高贵。而对于耕种它们的农民来说,这些稻子又确实是金子。秋风拂过稻田,掀起阵阵麦浪,似海般纯暇,似木般无华。麦浪卷来阵阵麦香,被秋风一并带去,洒满了田间小道。
风里已有了秋的味道,山上也都是秋的颜色。绿色早已褪去,只剩下满山遍野的橙红在流淌着,红的似火,橙的像霞。转眼这秋色就已染红整整片山林,深秋了。
白露为封面,清霜作扉页,在不知不觉中,秋已进尾声。遍地都是曾鲜艳的枫叶,偶有几片残留在树上。远处的落日似是晚秋的温柔陷阱,余晖穿行在落叶与秋风之间,秋意已散,临来的又将是下一个冬天。
橙红橘绿,赤红枫林,硕果缤纷,天明净,地丰稔,秋是人间理想。
《秋的况味》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又一秋。
自李商隐于《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留下“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名句后,愁,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趣。莲峰居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把哀愁推到顶峰。如果一个人常年漂泊他乡,忽逢秋叶飘零,黄花满地,联想到温暖的家乡、人生的四季,满腔思乡和愁苦便会突如其来。于是,秋,便被那一句句愁诗所包裹,而在那看似平常的诗句后,谁又能想到诗人那颗充满愁苦的心呢?
山山秋色,寒鸦绕枝,江水已经由夏日的清爽变成秋冬的寒冷,变成了愁的代言词。
北雁南飞,哀啭幽鸣,风裹着冬的清冷,秋的哀愁,来到了这片土地上,变成了迷惘、悲伤、苍凉的名片。于是,就有了吴君特笔下写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一说了。
然而,李太白那一句“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秋景美丽、宜人秋色从笔尖流露出。我们从秋山秋水中也领悟到了秋天的兴味盎然。的确,秋天的景色怎么不是美好的呢?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一行大雁在空中自北向南缓缓飞去,既和谐,又淡雅,让人韵味十足。
无独有偶,庐山居士也曾在秋日高吟出那一句“山时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想一下,天高云淡,山清水秀。已经来到了夜晚就会降霜的秋天,放眼向山水望去,树树挂满了金黄的残叶,地上、水面漂浮着落叶,将郊野“染”成一片黄色,可有几片火红的叶片挂在枝头,从浅黄、深黄中脱颖而出……
其实,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秋天。有的人悲观,那么他只会看见忧愁和悲伤;有的人乐观,则他就可以欣赏到秋天无与伦比的美景。
人生,亦是如此。
我们为何不能在人生的“秋天”中乐观地、积极地去面对呢?我们为何不能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成长道路上的“秋”之美景呢?
四季反复无常,岁岁年年亦是,可我偏爱秋。不为别的,只因秋是生命之花最后一次努力绽放的时候,是一种可以用两种情感去面对、有两种结果的季节。
秋意更浓,诗情愈烈,好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