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宾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1:58:32
《赶火车》
大连旅行结束了,我们该返程了。这天早上,我和妈妈从宾馆出来打车去车站,由于是早高峰一直打不上车,我们等了好久,终于有一辆车停下了。我和妈妈上了车,妈妈对司机说:“师傅,从这里到火车站二十分钟够吗?”司机说:“这时间太紧,不一定能赶上,我尽量给你赶吧!”这二十分钟过得可真快呀,我感觉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我正着急的时候听见司机说:“还有五分钟的时间,你们拿好东西。我停车你们就进站。”我和妈妈拿好东西,下了车就冲进候车室,迅速过了安检。往四号检票口跑去,检票口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关门了,看我们跑来,检票员赶紧把门打开,放我们进去了。
妈妈一边下阶梯,一边大声喊:“丫头,快跟上,注意安全!”就这样,我和妈妈提着大包小包在最后一分钟上了火车,我刚站稳脚火车就开动了。就在我气喘吁吁、惊魂未定的时候,妈妈拍拍我的肩膀说:“丫头,放心,我以前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心想:我这不靠谱的妈妈,以后出门可得多提醒她啊!
《会吸血的蝇子》
在雁荡山的时候,我们吃完饭回了宾馆,准备在厅前照几张相。我刚摆好姿势,就看见许多小黑点在我的腿上,我以为是脏东西,就抖了抖腿,没怎么在意。拍完照,我感到一阵巨痒,低下头一看,我的腿被叮得像梅花鹿一样,旁边还粘着许多小黑点,难道是它们干的?我摸了摸它们,不小心太用力了,把一个小黑点捏破了,它流出了好多血!原来它在吸我的血!我说:"这是什么东西啊,又不是蚊子它吸什么血?"奶奶说:"这叫草蝇,也会吸血的。"山就是山,野虫子就是多,只好忍一下了。我想。
虽然让它占了点便宜,但是它的出现让我知道了另外一种"新生物"。
《描写树的优美段落》
1、天天气晴朗,我骑车到洞山宾馆玩,还没到大门就扑来一阵阵清香,远远地看见几棵高大的桂花树耸立在洞山宾馆路边,桂花树很高大,树干精壮,呈灰褐色,看树干上的那些树皮就像老人的脸一样,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斑点,我走近摸了摸树干,感觉它年纪很大了。桂花树的枝条宽有3、4厘米,细的只有小姆指那么宽,有的比铅笔还细小呢?这些枝条有的直冲云霄;有的斜指前方,还有的垂直下落,真像一位仙子在翩翩起舞。
2、枣树,你虽然没有柳树、松树那样高大,但在我心目中,你却比它们还要完美;你虽然没有奇花异草那么娇贵艳丽,可你春天的那身“绿衣”却总是那么潇洒,朴素。
3、秋天来了,凉凉的,气温也在慢慢的降低。法桐的树叶渐渐的也都穿上了那深黄色的衣服。一阵微风吹来,树叶籁籁作响地从树上翩翩起舞的飞了下来,那种景象像仙女散花似的。还有那些桐铃也像蒲公英一样随风飘散。
4、四季又轮回了一次,我们也长了一岁,也看遍了玉兰树在四季中的景色,也渐渐地与她熟悉了。每天上下学,她都在那里轻轻摇着它的叶子,与我们问好和道别,她将与我们相伴一起走过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不知她从何而来,更不知她有多少年的光阴,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现在与我们相伴的时光,她并不起眼,但为校园增添了一份绿色,她并不漂亮,但却用她淡淡的清香点缀着我们的校园。
5、小青松的根盘根错节,一部分深入泥土,一部分露在上面,像一件人工雕砌的艺术品。它的枝条千姿百态,有的挺拔直立,像一位倔强的小男孩;有的曲折蜿蜒,像一位腼腆的小姑娘;有的枝条已脱皮,那就更像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了。
6、我房间窗户外面,有一棵不知名的小树,它很美,我很喜欢它。春天到来,小树就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每个花朵都像一只美丽的蝴喋,在我的面前飞来飞去。夏天来了,小花谢了,但是,这棵小树却长出了许多叶子,那叶子非常多,而且很翠绿,让我看着非常舒服,有一次,它还帮过我遮风挡雨呢!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秋天就来了,小树已经开始落叶了,它那橙黄的叶子一片片地飘落下来,犹如许多美丽的蝴蝶在我面前翩翩起舞,美丽极了。冬天到来了,各种形状的雪花纷纷飘落下来,小树披上了一层毛毯,让它在冬天也会很美。
7、小青松的叶子四季青,像一枚枚绿色的小针,又像小刺猬身上坚硬的刺。别看它的体积小,它的用处可大了!这针状的叶子,细细长长的,不仅能储存水分,而且还能减少水份的蒸发,从而才能使松树四季常青。
《人格重铸话传统》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大陆旅行,遇到的宾馆服务员、车站售票员、列车乘务员,或者不拿正眼瞧她,或者对她恶语相加,或者占了她的座位还命令她“站着等”。女作家在不得不“站着等”时大发感慨:乘务员为何要这般对待旅客?是他觉得自己有某种权威?这种权威代表他的人格价值?
很是感慨这位台湾作家的“感慨”:将我们司空见惯的“服务质量”问题上升到“人格”的高度;将“权威”与“人格价值”联在一起。滥用“权威”而让别人“站着等”,既是无视他人的人格尊严,也是对自己人格价值的贬损。而或被迫或自愿“站着等”的人,亦在窘迫与尴尬中,体验着人格价值的失落。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之中,在得到很多的同时,也丢失了很多。时人大谈特谈的“人文精神”与“伦理道德”,对“个体”而言,其实就是人格价值的失落。我们走出“帝王与臣妾”的时代已经一个世纪了,但仍然有视“权利与金钱”为君主的“现代臣妾”,为了利禄与功名的追逐不仅心甘情愿地“站着等”,甚至可以“甸甸着等”。所谓道德重建,人文精神重建,落到实处,还是人格疗救与人格重铸。
“人格”一语源于拉丁文,原意为“面具”。心理学史上,早期的人格定义,指个体公开的自我,或者说是一个人在公众与社会中的形象。这个“面具”(形象)可能好看,也可能不好看。因此,“人格”一词可以用“高洁”或“庸陋“来修饰。人格心理学发展到本世纪初,在注重“外在形象”的同时,更注重“内在结构”。比如精神分析学说的人格理论,将心理结构中“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冲突与和谐,视为个体人格的全部内容。
古汉语中虽说没有“人格”这个词,但我们的古人做“人”,向来讲究“格”,所谓“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这个“格”,其外在形象是气质、风度、人品。“格高五岳”者,他的人格形象是很好看的。而人格形象的内在结构,却依然有着各个层面的冲突,比如出与处、雅与俗、狂与慎、静与躁,等等。个体人格的生成与演变,便在心理结构各个层面的冲突中,在“外貌”与“内心”的冲突中展开。
人格的生成过程,也是人格的自我塑造过程。人格主体,依据特定时空中的“格”(做人的法式或标准),来消弥、化解内在的心理焦虑与人格冲突,从而以一种和谐统一的、自尊独立的人格形象定位于公众之前。
中国古人所谓之“格”首先关涉伦理道德的价值确认,同时也隐含超功利的美学品质。我们试将这种既有心理学内涵,亦有伦理学与审美学意蕴的为人之“格”,称之为“文化人格”。
文化人格的正面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尊严与独立。外在的“人格形象”已是其异如面,内在的“人格结构”更是错综复杂。生存于不同社会等级之中的中国古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位置与环境,各自不同的心态与性情,凝聚为文化人格,则表现为不同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结构。慷慨赴死的“忠烈”与逍遥方外的“隐逸”,率性而行的“狂捐”与以色事人的“臣妾”,慕义重气的“游侠”与指鹿为马的“宦竖”……其人格的内质与外貌都是大不相同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物有群(类)之分,人格亦有类型之别。我们尝试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格进行系统清理与重新审视,从中归类出八种类型(忠烈、狂捐、隐逸、游侠、臣妾、徘优、贰臣、宦竖),一类一册,撰成八本一套“人格丛书”。对每一种人格类型的研究,采取“史、论、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对历史人物之人格外貌与内质的描述为经,以对某种人格类型的社会一政治、文化一心理、文学一美学的理论方法为纬,同时贯之以具有现代意识的评说,以期为当下人格重铸提供历史借鉴与思想启迪。
我们从事这种“为人生的学问”,心里头盛着一个跨度不算小的“期冀”:其上限,是要为社会转型期新的人格范型的建构提供史鉴与思路;其下限,则是要为他人也为自已免除人生之中不得不“站着等”的人格窘迫。
《迎接总理》
10月13日我们去迎宾馆迎接朱总理,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也许是惟一一次的机会。
迎接朱总理前一天的晚上我很高兴,那是因为从来没想到能去迎接中国的总理,所以我想睡也睡不着了。
这天我们小五和小四一起去迎接朱总理。一会儿仪仗队走过来了,他们走得真整齐,像机器人一样。然后朱总理出来了,他虽然已经70多岁了,可是看起来还很年轻。我们看到朱总理后就开始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们一直高喊,朱总理听见了,于是朝我们挥手,我高兴极了,我又想要是朱总理能走过来与我们讲几句话那该多好啊!可总理那么忙,哪有时间与我们交流呢。
那天我很高兴,也很激动,这是我在10年人生中,亲眼见到的最伟大的人物了。想想还是进了中华学校。否则哪儿有这样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