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院内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9:49:19
《竹》
在我家院内,
有一小片竹林,
好像染上颜料,
穿了一身紧身衣。
挺拔的竹竿,
鲜嫩的叶子翠绿,
根根竹子静静地站着,
仿佛大兵阵守院子。
在冰天雪地的冬日里,
一片竹子仍笔直地站着,
把自己的生机,
送给冬日里的万物。
它四季常青,
给世界抹了一层光华,
它那种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聊斋斌》
灰色的砖墙院内,石榴似火,柳影婆要,瓜豆飘香,花木扶疏。普普通通的三间瓦房,冠以“聊斋”的雅号,向人们昭示这座房屋不平凡的历史。薄松龄诞生在这里,以后又成了他的书房。《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篇章是在这里写出的。
房内苇席的天棚,不藻不饰,八仙桌居中,太师椅左右。案、床、山石盆景摆列有序。整个房间透着古拙与简朴。 “聊斋”匾额下,是蒲氏老年的画像立轴,工笔彩绘,形神兼备。画上有他亲笔附志:“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
所云世俗装,指清官服。凝重的墨韵中,可窥见他身怀奇才而不遇的愤世嫉俗的心态。 画像两边,悬郭沫若撰书的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木三分。”这是对蒲松龄极为精辟而贴切的评价。
《承天寺塔游记》
承天寺塔就坐落在承天寺院内,因其位于银川西南,故俗称西塔。
西塔分东西两个正门,我迈步走进了东正门,映人眼帘的便是高层建筑—承天寺塔与五佛殿,穿过砖雕垂花门,便进人了后院,韦陀殿、卧佛殿是后院的两个主要建筑。据说,原来殿中曾有许多精美的彩塑佛像,但在十年动乱中都被毁,如今,空空的佛殿,只好做了文物陈列室。
据明代《嘉靖宁夏新志》中《夏国皇太后新建承天寺座佛顶骨舍利碑》记载,西夏开国皇帝李元吴死后,“承天颈命、册制临轩”的皇太后没藏氏为了“幼登寰极”的谅柞(元昊的儿子)于西夏毅宗天佑垂圣元年(公元1050年)“大祟精舍、中立浮图”,开始建造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同时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学与铁匣石框贮埋于塔下。历时五年于公元1055年建成,寺塔建成后,又把宋朝踢的(大藏经》一部藏于寺中。可是,在公元1739年11月,塔在宁夏的一次大地震中震毁,直到清朝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才重新修复。
听了史记后,我才感到承天寺塔并不是普通的建筑群,“承天寺”的得名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据记载,承天寺并不是兴庆府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早年李德明、元昊、谅柞祖孙三代和西夏皇室都“钦崇佛道”,为的是利用佛教巩固其统治,在李元昊立国前,曾兴建过一座“适方之塔”,还兴建了高台寺,当时的承天寺就是西夏大兴佛寺的继续,与凉州(甘肃武威)护国寺同为西夏的佛教圣地。在1401年,明惠帝建文三年,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旎被封为“庆王”,他对承天寺及塔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并增建了殿宇。
我转过身,抬头望着这座高达64.5米的十一层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塔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一个穿着盔甲的战士,威武神气,我又退后了几米远,向塔望去,它确有一股秀削挺拔的迷人风姿,这
难道不值得人们称赞吗?我们称赞的不仅仅是一个寺,一个塔,更值得我们称赞的是那些建立宗教圣地的勤劳的人们。曾有人说,“崇基垒于斌朱,峻级增于颇”,意思是说,充实坚固的基础,是像
玉石一样的石头垒砌成的,逐级增高的塔身,是用砖头一级一级砌起来的。的确,那些建造者不知在这里洒下了多少血汗,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个风风雨雨,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大毁大修,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意义的高层建筑塔才会完完整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徐徐的和风拂动着塔角悬挂的风铃,悦耳动听的铃声顿时响起,好像在向游人倾诉那久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