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精神家园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9 13:00:14
《建筑精神家园优秀作文》
建筑精神家园优秀作文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生于天地之间,存于社会之中,我们不能做没有精神的行尸走肉,也不能做他人的复制;而要做一个有个性、有特点、有自我品格的独立自我。司马迁抑郁愤然的思想,苏武不辱使命的意志,正是告诉我们:“富有的是精神。”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富有的只能是精神,要有顽强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
失败者的自信心是走向成功彼岸的桥梁。面对失败,镇定自若,充满信心,是很可贵的,这是一种“高素质”的精神。大千世界,茫茫尘世,成功者,廖如晨星;失败者,似一江春水。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历经人世沧桑,经历风吹雨打,穿越过荆棘密林。当失败者到来是时,难道就不能用掌声和鲜花鼓励他们吗?难道就不能用肺腑之言去劝解他们吗?他们也会竭尽全力去拼搏,去努力,爱迪生、贝多芬、司马迁不正式如此吗?他们为我们谱写了伟大的精神乐章,这是我们所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
古人云“惟有鹧鸪蹄,独伤行客心”,这是我国古代文人产生的精神,即感伤,人们的喜怒哀乐只不过是暂时的,而感伤却让人刻骨铭心。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知识朱颜改”也可印正这一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也感伤是,只不过是英雄的感伤。人们的精神是极易掩盖和隐藏的,但随着人生道路的漫漫延长,掩埋的精神也舒枝展叶,再见光辉的,你信吗?
庄子的妻子去世时,他鼓盆而歌欢送。生是节日,死也是节日;生以鲜花相迎,死以鼓声欢送,即使人离开了人间,但他的精神却没被埋没,他存于大气,存于宇宙之中。正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也告诉我们:虽然肉体已离,精神却流芳百世,另人们难以忘怀。
一个人的精神说大一点,关系整个国家的'荣誉,一本书上说,韩国人就是不能输给日本,输给日本是可耻,是侮辱,由此可见韩国人精神之伟,我们有的国人则差矣,侵华之期,卖国袁世凯、汪精卫等不顾民族危亡,叛变祖国,投靠敌人,他们权利在大,也被后人耻笑。我们要学习苏武大义凛然的气节,精忠报国,正所谓“靖康耻,犹未血,臣子恨,何时灭”。不只你是否有岳将军的气魄?
还有一点精神,是我们应备的,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现在有些人只愿意听奉承的语言,听不得半点非言,只把优点放在别人前面;而一些势力小人正抓住这一弱点对他们阿谀奉承,花言巧语。俗话说,良言一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劝戒中学生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听信谗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精神的强者。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告诉我们,石缝间能生长出参天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着也是需要不屈不挠的精神来锤炼自己,彰显自己,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具有毗震慑人的力量,它是地球变得神气辉煌,更揭成了壮丽的心灵世界。
我们要学习石缝间苍松的精神,充满斗志的莘莘学子愿与我展翅飞翔吗,愿与之去共创精神家园吗,愿与之去共同成为精神的柱梁吗?
精神是人生的支柱,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价值,我们富有的是精神。
【建筑精神家园优秀作文】
《深情寻梦,精神家园800字》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悠悠岁月,浩浩长河,五千年的浮沉更替积淀成丰盈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造就出坚韧深沉的中华民族品格。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抒情言志,我欣赏屈原上下求索的笃定,钦佩王昌龄醉卧沙场的不羁,也感念柳永晓风残月的婉约,王国维人生三境的深刻,而令我深深感慨的,则是张岱的深情寻梦。
初识张岱,缘起于湖心亭的雪。起初以为稀松平常,知人论世,方知身为晚明士人,他经历了家国兴衰,经历了繁华梦碎,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文字笔墨为友,大有魏晋名士遗风。
张岱在《陶庵梦忆》的序言中沉痛写下“国破家亡,无所归止”的现状,却不曾以此沉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他生存的意义和动力。他写《夜航船》,写《陶庵梦忆》,写他深沉的情感,写他曾经的生活,也写他深爱的山河。
《夜航船》是一本中华文化的小百科全书,难以追溯他当时是怀着怎么样的心境写作,但我想,每一个写作的人,都愿意把文字化为某种纪念。那些琐碎的知识细节,正是他对于古典文化的坚持,而这样一本书,也正是古典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陶庵梦忆》则是他对于生活的记录与感悟,是他的才思与风骨。张岱的深情与执念,尽付诸文字。
我们的国家曾经一次次陷入困境,但有识之士不曾沉沦于绝望。在黎明之前的黑暗当中,他们化为星辰,不让光明被夺走。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即使身处低谷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审视生命的姿态,追求思想的高贵,成为精神贵族,这是魏晋以来士大夫文化的信仰与气节,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可以有许多种表现方式,就像中国文化也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侧面。并不是只有拒不投降才能称其为爱国,在一个朝代覆灭的时候,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都以身殉国。相反那些活下去的人更值得钦佩。
每每品读张岱的文字,便如同走进一座圣洁的精神殿堂。他思想的光芒照耀着笔墨书香,穿过千百年来模糊的流年,纵是遥远的绝唱,也被拥有精神信仰的后人念念不忘。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总能听到在心灵深处呢喃呼唤的声音,那是我们共同的故乡,水墨氤氲的精神家园。
《守护我的精神家园550字》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因为有了文明才有了千年的底蕴,因为有了文明才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礼仪大国。中华智慧不计其数,有闻名中外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有号称“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有鲁班一样的大国工匠:榫卯设计不费一颗钉子或胶水,就把建筑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还有九章算术、地动仪……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从古至今,人人都以礼、义、仁、智、信为做人准则。如:孔融,四岁时和哥哥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最小的梨子吃。有一次爹爹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的道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应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古人黄香年纪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他就用蒲扇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的避开,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俗话说:“羊羔有跪乳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跪羊图》古往今来,感动了无数的人。这些鲜活的事例无一不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唯有爱能冲破一切阻碍……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优秀的文化属于全世界。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做贡献,尽力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中华经典我的精神家园》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的心窝。”每当这婉转动听的乐曲声荡漾在耳畔,巍巍华夏的经典古籍便如画卷般朝我徐徐展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那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它们是我童年的摇篮,哺育着我,滋润着我……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祖先跨越时空传递过来的音符,那是来自三千多年前的吟唱。《诗经》早已深入我心,为我叩开了古老的大门,就让我同祖先一起去吟咏那恒古不变,经久不衰的旷世奇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树是多么繁茂,盛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欢欢喜喜进了夫家门。“肃肃兔置,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繁密严整的捕虎网,丁丁打桩把它固定地上,雄壮勇猛的武士,恭候安邦护国的栋梁。《诗经》就像一棵挺拔的小树,也许,小树摇曳的身姿给我的不只是清风,它是朵朵五颜六色的花,在我最寂寞的时候绽放,有风掠过,散发出阵阵清香。《诗经》为我平淡的生活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为我枯燥的心灵增添了点点跃动的活力。
唐诗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这世界很小又很大,唐诗就是一个小小的阶梯,拾级而上总有到达的一天。阅读着唐诗,追随慷慨激昂的诗句,让我从中窥探到了大唐盛世的影子:采撷娇艳欲滴的红豆,因为它最能寄相思;从窗口去眺望吴山终年不化的积雪,看一行白鹭在天空翱翔;当然,也少不了两鬓斑白稀疏是回到家乡的凄凉;更少不了反击敌人的号令从皇宫传出后的杀气腾腾、硝烟四起。将鼻子轻轻贴在诗上一嗅,都能嗅出诗人写诗时的豪气满怀、或喜或忧。唐诗是一轮小小的太阳,阳光洒下了,总会有温暖的收获:杜甫客居长安十年,虽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但他忧国忧民,奔走献赋,成为一代诗圣。我又怎能呆在安乐窝中,不去与风暴搏击呢?唐诗里有理想,唐诗里有精神,唐诗激励着我,鼓舞着我,让我用勇气和信心搭建起梦想的舞台,排除生活中一切困难和挫折,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宋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不愧为千古名篇,读起来朗朗上口,一下就把人引入了境界。宋词真美,美在大气磅礴,美在婉约清丽。《浣溪沙》仿佛让我看到了像一面菱花痛经般水波清澈的西湖;《踏莎行》倘若让我听到了江面上的雨声淅淅沥沥,小小的晚风吹拂着菰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首《蝶恋花》让我似乎既看到了千古绝唱的真爱又感悟到了一种对理想的执著与坚持,为了理想,哪怕消瘦憔悴,也绝不后悔。吟咏着这历代被反复传诵的名句,我一瞬间脱离了喧嚣与烦恼,仿佛回到那个时代,看到清明上河图上的种种情景,一瞬的出神与回眸跨越了千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相思的红豆,吴山的雪,边塞的战士……”、“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从《诗经》到唐诗,从唐诗到宋词,那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它们是天空中的烁烁星辰,折射出璀璨的光辉,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让我们捧起经典,同祖先一起吟唱,在经典中寻觅自己的精神家园,实现自己理想,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书是我的精神家园》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仿佛地球失去太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仿佛小鸟失去了翅膀。于是我开始拥抱那片精神的家园,让生活充满阳光,让那承载着理想的小鸟,放飞希望。
拥抱那片精神的家园,让读书成为一种聊天。张晓枫曾说:“读书是世界上最精致最姿纵的聊天。”或请一盏香茶邀来庄子,或花间置酒,单挑李白。如嫌古人太远,不舫与辛稼轩、曹雪芹同其歌哭。若拿一本《生活的艺术》,林语堂便是那谈笑风生的韵友。若只一卷《白玉苦瓜》,余光中又怎能不向你披肝沥胆?
拥抱那片精神的家园,让读书成为一种体味。《苏菲的世界》让人第一次发现哲学竟可以这样有的学。它将我带进一个关于人类、关于智慧,没有结局、没有成败却在恍惚间得到许多的游戏世界。一路走来,才懂得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既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也没有害怕的那么复杂。阅读历史,会更多地体味到人生之大义所在,司马迁道:“西伯构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成《孤奋》、《说难》……”他们依靠着惊人的生命力创造了一番番奇功伟业,书写下一篇篇传世佳作,在历史的长河上空留下了一片片恒久的馨香,留给世人更多的感叹。
拥抱那片精神的家园,让读书成为一种成长。打开记忆的天窗,意味着不再为落红憔悴、花谢伤情;不再叹流水东去太阳西沉;不再羡慕夸父逐日嫦娥奔月;不再沉迷于席绢、琼瑶那千篇一律纯美的爱情陷阱;不再崇拜金庸逍遥浪子走马迷阵的刀光剑影;不再陶醉于古龙笔下风流女侠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走进郝思佳去体味这位“乱世佳人”的内心独白;与海明威笔下的老人相约,去欣赏那鱼击海水的瞬间精彩;或是永远沐浴在冰心那盏小橘灯下的爱的灵光里……
拥抱那片精神的家园,我在其中聊天、体味、成长,无尽的享受精神的丰胶丰腴与富足。
【点评】
这是一篇体现作者厚积薄发的文章。首先,体现了小作者读书视野的开阔。熟练地撷取古今中外的史料,大容量、有梯度地运用所读所感,使文章书香四溢且文、题浑然一体。其次,以比喻开篇,以“拥抱那片精神的家园……”形成排比段,以“聊天、体味、成长”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首尾呼应,体现了构思的清晰、娴熟及表意的准确、自然。再次,语言雅致、凝练。“请一盏香茶邀来庄子”、“为落红憔悴、花谢伤情”……徜徉书山文海的功力在一串串饱含营养的文字间流动:噢,原来读书可以赢得如此的淡定、从容。正所谓“日常厚积,用时薄发”呀!
《王小波杂文,我的精神家园》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栗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下余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木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现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这多好啊。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此外,人有兄长是好的。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我哥哥后来是已故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则学了理科;还在一起讲过真伪之分的心得、对热力学的体会,但这已是我二十多岁时的事。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拐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伦塘”,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我总觉得,这种爱好对一个人来说,就如性爱一样,是不可少的。
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我听说前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萧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我们这里是怎样教孩子的,我就不说了,以免得罪师长。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我不大能领会下列说法的深奥之处:要重建精神家园,恢复人文精神,就要灭掉一切俗人——其中首先要灭的,就是风头正健的俗人。假如说,读者兜里的钱是有数的,买了别人的书,就没钱来买我的书,所以要灭掉别人,这个我倒能理解,但上述说法不见得有如此之深奥。假如真有这么深奥,我也不赞成——我们应该像商人一样,严守诚实原则,反对不正当的竞争。让我的想法和作品成为嚣嚣尘世上的正宗,这个念头我没有,也不敢有。既然如此,就必须解释我写文章(包括这篇文章)的动机。坦白地说,我也解释不大清楚,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