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北京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21 02:54:38
《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南部,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之中,散发着独特的光彩。
走进天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华丽的祈年殿。它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给整个建筑上了一件华丽的金衣。那蓝色天坛蓝瓦和红色墙体相互映衬,色彩鲜艳夺目,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沿着神道前行,神道两旁的松柏苍翠欲滴,都是200多年的古树,有的已经620岁高龄。它们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圣地。
再往前走就到了回音壁,回音壁是一道圆形的围墙,传说在墙两端说话,声音会在墙壁上回荡。我试了试,果真如此。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圜丘。圜丘台阶以九为组,九九八十一级,恰似天地至数的具象化呈现。站在圜丘中心的天心石上,我仿佛变成了祭天的礼官。古时祭天,需帝王斋戒三天,于冬至清晨身着华服,咱站在圜丘上,按“昭穆之制”行三跪九叩大礼,献上牺牲玉帛,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刻,我仿佛看到帝王虔诚祭天的身影,让我对这承载历史的圣地满怀敬畏。
天坛,这座古老的建筑群,不仅有着精美的建筑和独特的声学效果,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让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都为之惊叹、为之自豪。
《难忘的北京之行》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北京玩。我们逛了北京大学,游了颐和园,还爬了万里长城,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那天凌晨三点,我就被妈妈叫醒了。坐大巴车去广场时,我脑袋昏沉沉的,眼睛怎么也睁不开,靠在爸爸肩膀上又迷迷糊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爸爸轻轻拍我:“到了!”
我一抬头,瞬间清醒了。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人,像一片安静的森林。天边刚露出一点点鱼白色,路灯还亮着,把每个人的脸照得朦朦胧胧的。大家都不说话,只有风吹过旗杆的“呜呜”声。我赶紧拉着妈妈的手往前挤,爸爸在后面护着我,我好不容易站到了前面。
突然,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我踮起脚尖,看见一队解放军叔叔迈着正步走过来,他们每一步都踩得那么有力。走到旗杆下,他们“啪”地一下敬礼,动作一模一样,像用尺子量过似的。
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我立正敬礼。看着国旗顺着旗杆缓缓上升,五星红旗迎风展开,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周围有人在小声唱国歌,我也跟着唱,声音越来越大。阳光突然从云层里钻出来,照在国旗上,金闪闪的,特别耀眼。
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心里热乎乎的,只剩下满满的激动。心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地保护你。”
(小作者是安徽省芜湖市石硊中心学校二年级学生)
后 记
现在每次看到国旗,我都会想起那天解放军叔叔整齐的脚步声,还有大家一起唱国歌的样子,心情非常激动。北京,我还会再来!
家长感言
带孩子去北京,本是想让他看看课本里的风景,没想到最触动他的是一场凌晨的升旗仪式。当国歌响起时他下意识地立正敬礼,当他小声说“要保护祖国”时,我们突然觉得,这场旅行早已超越了“看风景”的意义。
教师赏析
这篇作文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二字。小作者没有刻意堆砌辞藻,而是用孩子的视角记录下旅行中的点滴。这篇作文不仅是一次旅行的记录,更是一次成长的印记。它让我们看到,孩子对世界的感知远比我们想象的细腻,而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终将成为滋养他们成长的养分。(俞良德)
《游北京:历史与工业的奇妙碰撞》
暑假,是探索与学习的时光,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北京研学之旅。踏进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去触摸历史的痕迹,感受时代的变迁。这趟旅行,让我不仅看到了北京的风景,更读懂了这座城市背后有趣又生动的故事。
第一站是北京曾经的重要工业基地——北京首钢园。北京首钢园始建于1919年,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现代钢铁企业之一。走进首钢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座巨大的铁锈红大钢炉和高耸入云的钢架高台,这便是首钢园的地标性建筑——三高炉和冬奥滑雪大跳台。我静静地走在废弃许久、布满铁锈的铁轨上,环顾四周,曾经喧闹繁忙的厂房都掩映在绿树中,高低错落的大烟囱静静地矗立,一群小鸟在清澈的蓝天上追逐打闹,不经意间扯过几片白云,轻飘飘地掠过烟囱的头顶。恍惚中,我仿佛听见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李泊然,集合啦!”同学们的呼喊将我拉回了现实,我连忙奔跑着追上队伍。大巴渐渐驶离了这个“钢铁巨人”,我将它现在绿树成荫的模样留在了心里。
离开了首钢园,我便见到了绵延千里的万里长城。群山之中,土黄色的建筑物格外夺人眼球,相较于长城的雄伟,眼前的东西都显得微不足道。我开始攀越这座矗立千年的建筑,边爬边想,长城虽然能保护当时的民众免受游牧部落的侵扰,但它也使全国老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因为这庞大的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许多人都饿死累死,不少地区民不聊生,爆发起义,这也是亡国的征兆。想着想着,我爬的已经很高了。我俯瞰下面的美景,人流就像一只只小蚂蚁一般,慢慢的爬着,汽车则像一只只小虫子迅速的移动。山峦上布满星星点点的花朵,我迷恋其中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又到了离开的时间了。
第三站是故宫。到了故宫,我便惊呆了。故宫气势恢宏,刚到入口就已把我吸引住了。“故宫博物院”几个大字格外显眼,朱红色的墙壁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屋檐上的神兽排列整齐,静静地矗立。检完票,我们便进入了故宫。进入故宫大门后,便是午门——皇帝的正门,装饰着许多富丽堂皇的宝物,据说那些要被斩首的人都要从这里推出去呢。再往里面走一些,便见到了文武百官上朝的地方,所有官员都会等候在殿外的平地上,这里有两列方方正正的白色玉石,从大殿门口延伸出去,官员们按从高到低的官位排位,站在玉石上等候皇帝的召见。继续往前走,踏上布满龙形图案的台阶,便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屋檐上面排列整齐的小神兽一共有10只。神兽的数量代表宫殿的等级,数量越多等级越高。它们按固定顺序排列,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这座宫殿可真气派啊,皇帝一个人用这么大的房子,而且还装饰这么多的宝物,真是太奢侈了!我环顾四周,发现太和殿的旁边还站着铜制的龟鹤,寓意着皇帝能江山稳固。
第四站是我们这次研学的重头戏——参观宋庆龄故居。宋庆龄奶奶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奶奶的故居原来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故居幽静雅致,里面陈设了宋奶奶的汉白玉雕像和许多她用过的物品。我们跟着讲解员奶奶,听着宋奶奶生前的故事,了解了宋奶奶爱国为民、矢志不渝、大爱无疆的传奇人生。特别是宋奶奶早年投身革命,面对危险时的镇定勇敢,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的大无畏精神,让我钦佩不已。新中国成立后,宋奶奶投身于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促进国际友好,是全世界儿童可亲可敬的“宋奶奶”。参观结束后,我们还在草坪上放了好多可爱的小白鸽,一起祈愿世界和平。
这次北京研学之旅虽然短暂,但带给我的思考却非常深远,从首钢园的钢铁记忆,长城的雄伟壮丽,到故宫的庄严恢弘,再到宋庆龄奶奶的爱国主义情怀,每一处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我不仅收获了许多知识,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厚重与辉煌,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身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心灵之旅!
《夏日北京之旅》
一年级的时候,读了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北京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古老的城墙牵动着我的心,今年暑假,妈妈终于带我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北京。
我们的第一站是天安门广场。到达广场时,升旗仪式已经结束。清晨的阳光把天空洗得透亮,蓝天白云像被精心剪裁过的绸缎,衬得城楼愈发雄伟。檐角的黄色琉璃瓦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与朱红宫墙交相辉映,每一道雕花、每一片砖瓦都透着岁月沉淀的庄重。广场中央的旗杆笔直如剑,顶端的五星红旗正随着风势舒展,红得热烈,飘得昂扬。广场上的游人渐渐多得像散落的芝麻,但人们脚步轻缓带着敬意,仿佛都在这方天地里,悄悄触摸着中国的历史脉搏。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宫。”默念着这句诗走进故宫时,午后的阳光正斜斜地铺在庭院里。抬眼是一望无际的开阔,脚下是平整的白石铺地,几丛花木错落其间,几株秀松亭亭如盖,把暑气轻轻挡在枝叶外。一对十米左右高的华表立在须弥座上,汉白玉的柱身被蛟龙缠绕,云纹从底部漫到顶端,柱顶的云板承露盘上,蹲兽昂首望着远方,整座建筑透着说不出的庄严肃穆,让人忍不住放慢了脚步。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我们站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抬头望去,它真像一条苏醒的巨龙,从渤海之滨腾跃而来,穿崇山、越峻岭,掠过荒漠草原,直抵西部戈壁,两万多千米的身躯在天地间蜿蜒,每一块砖都刻着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走近了才看清,厚重的青砖被岁月磨得发亮,坚实的城墙带着风雨侵蚀的痕迹,巍峨的敌楼矗立在山脊,每一道裂缝里都藏着古战场的沧桑。登上敌楼远眺,烽火台在山脊上依次排开,风穿过箭窗时呜呜作响,恍惚间竟像听到了千年前的狼烟四起,战鼓雷鸣。
我们还去了颐和园,昆明湖的水波在夕阳下闪着碎金,十七孔桥的影子浸在水里,像一串被拉长的珍珠;逛了南锣鼓巷,胡同里的槐花香混着冰糖葫芦的甜,老北京的吆喝声从巷口飘到巷尾……
这次北京之旅让我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感受到了跳动在胸膛里的中华血脉。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收获与启示,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世界建筑瑰宝——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建筑。它就像一颗镶嵌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明珠,给人们展示明清时期建筑的美。故宫旧称紫禁城,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神奇的是,这么大一片木质建筑群,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洗礼居然并没有倒塌,反而保存良好。不得不说,明清皇帝真是太厉害了,像这样耸立几百年的木质宫殿,全世界也没几座呀!
故宫的四角,都各有一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它们像散落在故宫四周的小玉石,美观极了。在故宫里,最有名的一座宫殿当数太和殿。它是三大殿中最高大、辉煌的那个。皇帝登基、出征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殿内的柱子上盘有13条龙,象征皇权,无比威严,有的腾空而起,一飞冲天,有的与其它龙一起戏龙珠,还有的就静静地注视着太和殿。太和殿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脊兽啦!虽然其他宫殿上也有脊兽,但太和殿上的脊兽是最多的。它们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站在十大脊兽前面的是骑凤仙人,它寓意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皇帝让它站在最前面正是为了借它美好的寓意,希望能在危险中化险为夷。
故宫不仅有古建筑,还珍藏了许多文物呢。其中《千里江山图》小有名气,它出自18岁少年王希孟之手。每一座山都有十分鲜亮的矿石做颜色。《千里江山图》就像一个世外桃源,山清水秀,水似乎马上就会朝你流泻下来。人们悠然自得,种田的种田,捕鱼的捕鱼,光是看着,就让人心旷神怡。
故宫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精髓。在故宫里,你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事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北京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甲1号,北京城南端,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相当于故宫的4倍。它不仅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神圣场所,更是中国古代宇宙观和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天坛以其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展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天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历经明清两代的扩建与修缮,才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宏伟规模。天坛不仅是皇帝与天地沟通的神圣场所,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巨作。在这里,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根梁柱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天坛的设计精妙绝伦,它巧妙地运用了数学、声学原理,创造出了诸如回音壁、三音石等声学奇迹。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更让天坛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地方。站在圜丘坛上,人们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帝王祭天的庄严与肃穆。
天坛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与建筑,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也承载了无数古人的信仰与希望。
天坛东路的附近是国家体育总局,是现代体育精神的展现地与传承地。这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运动员,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坛与现代体育设施的相邻而居,不仅体现了古今文化的交融与传承,更让人们在欣赏古代建筑大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现代体育精神的蓬勃与活力。
天坛,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古建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人们不仅能领略到中国代建筑的精妙与美丽,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天坛,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北京中秋节的作文》
北京中秋节的作文
又到中秋,又见明月,且让我们坐成一个圆圆的月亮,细细地品味人生的奥妙,感受生活的真谛。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北京中秋节的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北京中秋节的作文 篇1
过了这么多的中秋节,让我最难忘的还是去年的中秋。那年中秋正好和国庆连在一块,放了八天假,妈妈说回姥姥家。我特别的高兴,因为我喜欢老家的过节气氛还有老家的习俗。
回到家,桌上已摆满切好的菜及配料。见我们回来了,姥姥开始在厨房忙碌起来,妈妈、大姨也洗手帮忙。不一会儿,餐桌上就摆满了菜肴,有:正宗的土鸡、干香啤酒鸭、粉蒸排骨、大闸蟹还有老家的.特色菜:三合汤、小河鱼、猪血丸子、白辣椒腊肉……看着就让我垂涎三尺。姥姥又切了几块月饼,摆上红酒,大家围坐在餐桌前开始吃起了团圆饭。我狼吞虎咽没吃几口,就听见二岁多的表妹尖叫声传来“看我不打死你”。原来,小表妹没吃几口的鸡腿掉在地上,被一旁虎视眈眈许久的小狗花花叼跑了。看着“小冬瓜”样的表妹追赶花花的样子,我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一顿饭在欢快的气氛下就吃完了。
夜色渐渐暗下来,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我们几个小孩就提着灯笼开始去田地里“摸秋”,“摸秋”是姥姥家乡的风俗,一到中秋可以随便去偷别人家的桔子、柚子、南瓜等农作物,主人看见了也不会骂。如果骂得越凶,偷东西的人身体就会越健旺。我们这些“小偷”有时会特意弄出声响使主人“发觉”讨些骂声。可往往事与愿违,也是,大家条件都好了谁还愿意出来做这个“坏人”,再说这又是中秋习俗。
月正天中时,我们就会边赏月边听爷爷讲家乡以前中秋的习俗,什么“治酒果、做月饼、扎竖鳌山、摸秋、送小孩……”,还说月亮会开花,只有机缘、有福气的人才会看到,他常给我们描述太奶奶看到月花的现象:月亮有大斗盘那么大,里面有棵桂花树……爷爷讲的生动传神、娓娓动听,我们则听得津津有味、浮想联翩……。我们为了也能看到月花,早早就在顶层的露台上打好地铺,为了不让我们犯困,爷爷就跟我们说:“如果谁能看到月花,随手拿起的东西都会被施了魔法,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们信以为真常会把笔、石头放到枕边,只要看到月花,笔就会变成神笔有马良一样的威力,石头就会变成金子拥有想要的一切。
我们躺在地铺上,仰望着天空。浩渺的夜空中,星斗满天,皎洁的明月似一颗明珠璀灿夺目。月亮像是跟谁在捉迷藏,时儿躲进了云层,散发出淡淡的光晕。时儿露出半个身子,害羞地朝人们微笑。时儿又落出皎洁的亮光,照亮着整个大地。我不时地幻想着看到月花的情景,摸了摸身边的笔、石头,要是一切成真那就嘿嘿……在这样的诱惑下,我们还是会在繁星满月的夜晚不知不觉进入甜甜的梦乡,在晨光熹微的早晨满脸挂着露珠醒来。
这就是我家的中秋节,一个快乐又难忘的中秋。
北京中秋节的作文 篇2
中秋节是六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老北京人除春节以外的第二大节日,在北京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大金礼集》卷32“休假”条记载元旦、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是金朝的法定假日,各级官员都有一至三天的休假。中秋节在北京又称八月节,经明朝的发展,在清代乾隆间形成高潮,因乾隆属兔,又是八月十三的生日。皇帝生日在清代叫“万岁节”,乾隆当了六十年皇帝,每年均要庆贺生日,许多中秋习俗是在乾隆年间形成,一直沿袭至民国,丰富多彩。
老北京民间视月为神,把月亮称为月神、月姑、月宫娘娘、太阴星君或称月光神为嫦娥,因此有系列祭月活动。《燕京岁月时记》中说:“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璧辉煌,市肆问多卖之者。长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拜月方式很多,有的供月光马,有的不供月光马,但都面对月出的方向摆好供桌。供桌上讲究“五供三不摆”:
一供福;月饼代表大团圆,苹果代表“平安就是福”;
二供禄:供桌上要摆上香炉、腊扦和花瓶,腊扦上放红色蜡烛,下面压敬神钱粮(黄钱、元宝、千张);
三供寿:摆放大桃和石榴取意“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
四供喜:摆放切成花瓣型的西瓜和九节藕,寓意“花好月圆,喜事连连”;
五供财:把鲜栗子和枣放在柿子四周,寓意“早早利市”。
三不摆,拜月时一不摆“自来白”;
二不摆“梨”,因梨的谐音是“离”,中秋人们期盼的是团圆;
三不摆是花瓶里不插花,一般供花是插给玉兔吃的毛豆枝和象征娑罗树的鸡冠花,希望玉兔能捣仙药给人以长寿。由于受皇帝每年秋分亥时到“夕月坛”祭月是也含二十八星宿的影响,民间祭月有的也有其内容。
北京中秋节的作文 篇3
在北京,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又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处处皆是。家人团坐,饮酒赏月,称为“团圆节”。又将祭月的月饼按人数切成块分食,称为“团圆饼”。
在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们也不用上课。人们过中秋节,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月饼。这均是用蛋黄和莲蓉掺和成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灯笼,特别是小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一些零七八碎的玩意儿。
北京还有一个有特色的玩意儿——泥兔摊。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几年还有卖,但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有在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用泥做的,兔首人身,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座或立,竖这两只大耳朵。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儿像,确实很有气氛,还为家里增添了几道色彩。
北京这几年似乎又兴起了送礼大行动。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街市遍设果摊。过节,弄两辆车,满满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时还想,现在到底是拜兔儿爷的。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一眨眼,又过完中秋节了,大人们又干自己的事情,孩子们有上学去了。
【北京中秋节的作文】
《北京的中秋节详细作文》
北京的中秋节详细作文
还为家里增添了几道色彩,过节,街市遍设果摊,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 在北京,似乎只有在庙会上见过,或座或立,这里的家户是指商家客户,竖这两只大耳朵,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月饼。
挨家挨户送,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街市繁盛。
特别是小孩子们,当然,特别丰富,大人们又干自己的事情。
前几年还有卖,果摊泥兔摊处处皆是,称为团圆饼,但现在很少见了,家人团坐,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灯笼,正值秋果上市。
人们过中秋节,所谓泥兔摊,又过完中秋节了, 。
满满装上月饼果品, 北京还有一个有特色的玩意儿泥兔摊。
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用泥做的.,家里摆个兔爷儿像,现在到底是拜兔儿爷的,兔首人身, 在北京。
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要放三天假,弄两辆车,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一些零七八碎的玩意儿,送礼。
又将祭月的月饼按人数切成块分食,身施彩绘, 一眨眼。
脸贴金泥,就是卖兔儿爷的。
学生们也不用上课,结款要生意,十三到十五日,两年前做这时还想,称为团圆节,又为八月节,饮酒赏月,孩子们有上学去了,过中秋,。
这均是用蛋黄和莲蓉掺和成的, 北京这几年似乎又兴起了送礼大行动。
【北京的中秋节详细作文】
《北京的中秋节小学作文》
北京的中秋节小学作文
在北京,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又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处处皆是。家人团坐,饮酒赏月,称为团圆节。又将祭月的月饼按人数切成块分食,称为团圆饼。
在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们也不用上课。人们过中秋节,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月饼。这均是用蛋黄和莲蓉掺和成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灯笼,特别是小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一些零七八碎的玩意儿。
北京还有一个有特色的`玩意儿——泥兔摊。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几年还有卖,但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有在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用泥做的,兔首人身,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座或立,竖这两只大耳朵。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儿像,确实很有气氛,还为家里增添了几道色彩。
北京这几年似乎又兴起了送礼大行动。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街市遍设果摊。过节,弄两辆车,满满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时还想,现在到底是拜兔儿爷的。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一眨眼,又过完中秋节了,大人们又干自己的事情,孩子们有上学去了。
【北京的中秋节小学作文】
《老北京的中秋节作文》
老北京的中秋节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北京的中秋节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北京的中秋节作文 篇1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可今天却发生了一些事,使我很不舒服。
中秋节是六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老北京人除春节以外的第二大节日,在北京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大金礼集》卷32“休假”条记载元旦、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是金朝的法定假日,各级官员都有一至三天的`休假。中秋节在北京又称八月节,经明朝的发展,在清代乾隆间形成高潮,因乾隆属兔,又是八月十三的生日。皇帝生日在清代叫“万岁节”,乾隆当了六十年皇帝,每年均要庆贺生日,许多中秋习俗是在乾隆年间形成,一直沿袭至民国,丰富多彩。
老北京民间视月为神,把月亮称为月神、月姑、月宫娘娘、太阴星君或称月光神为嫦娥,因此有系列祭月活动。《燕京岁月时记》中说:“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璧辉煌,市肆问多卖之者。长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拜月方式很多,有的供月光马,有的不供月光马,但都面对月出的方向摆好供桌。供桌上讲究“五供三不摆”:一供福;月饼代表大团圆,苹果代表“平安就是福”;二供禄:供桌上要摆上香炉、腊扦和花瓶,腊扦上放红色蜡烛,下面压敬神钱粮(黄钱、元宝、千张);三供寿:摆放大桃和石榴取意“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四供喜:摆放切成花瓣型的西瓜和九节藕,寓意“花好月圆,喜事连连”;五供财:把鲜栗子和枣放在柿子四周,寓意“早早利市”。三不摆,拜月时一不摆“自来白”;二不摆“梨”,因梨的谐音是“离”,中秋人们期盼的是团圆;三不摆是花瓶里不插花,一般供花是插给玉兔吃的毛豆枝和象征娑罗树的鸡冠花,希望玉兔能捣仙药给人以长寿。由于受皇帝每年秋分亥时到“夕月坛”祭月是也含二十八星宿的影响,民间祭月有的也有其内容。
老北京的中秋节作文 篇2
在北京,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又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处处皆是。家人团坐,饮酒赏月,称为“团圆节”。又将祭月的月饼按人数切成块分食,称为“团圆饼”。
在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们也不用上课。人们过中秋节,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月饼。这均是用蛋黄和莲蓉掺和成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灯笼,特别是小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一些零七八碎的玩意儿。
北京还有一个有特色的玩意儿——泥兔摊。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几年还有卖,但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有在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用泥做的,兔首人身,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座或立,竖这两只大耳朵。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儿像,确实很有气氛,还为家里增添了几道色彩。
北京这几年似乎又兴起了送礼大行动。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街市遍设果摊。过节,弄两辆车,满满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时还想,现在到底是拜兔儿爷的。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一眨眼,又过完中秋节了,大人们又干自己的事情,孩子们有上学去了。
老北京的中秋节作文 篇3
中秋之夜,千家万户于庭院中对月设下香案,摆满了时鲜瓜果,诸如西瓜、苹果、葡萄、枣、梨、栗子等,还有熟食毛豆、五香花生、芋头之类。全家人还在香炉上插一枝生毛豆,代表月中的桂树。一切布置停当之后,全家人轮流向月亮朝拜。所谓祭月,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拜。嫦娥是女性,月亮又属太阴,所以中秋主祭一般是妇女。
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兔儿爷
老北京中秋习俗,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吃月饼果品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老北京中秋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老北京的中秋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