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咫尺天涯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05:56:42
《【咫尺天涯不相见】650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清丽哀婉的诗词,勾住了我的思绪,追溯到那遥远的唐朝,想起苏轼的痴念,和那段让人神往的往事。
“臣,自请流放关外。”
怀着一身傲骨的他,辗转在各地为官,苏轼仕途不顺,不论在何地为官,和他政见不同的官僚都明里暗里地打压他,所以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两袖清风的他,更是思念亲人,于是要求调到离弟弟苏辙近点的地方为官,只求与弟弟多多相见,互诉思乡之情。为官不顺的失意、对帝王的失望以及一切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想让弟弟知道。
他连与弟弟相见时的第一句话都想好了,一句朴实无华的“阿弟,近来可好?”
他想着、算着、盼着与弟弟相见的日子,他的心仿佛已飞到阿弟身边,满面风霜的他激动地握住弟弟的手,细细地打量着弟弟的面容,喃喃道:“好小子,长大啦!”
日子近了,近了。苏轼每夜都难以入眠,应着“近乡情怯”这个词,每夜泪湿枕巾。
但他启程去别地为官时,他的心仿佛坠入无底深渊,他这些日子的所有期盼,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场笑话。
去黄州的日子,舟车劳顿,没有能下咽的菜,有的,只剩一人于天地间,孑然一身,失落和愁苦作饭食咽下,没有悲没有震惊,只有对朝堂的失望和对人心的无奈。
到黄州赴任后,苏轼怀才不遇,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心灰意冷的他却在绝望处,展示了文学上的绝高造诣,身处低谷还如此才华横溢,胸襟宽广也不过如此了吧!可是,那曾经对官场的热爱,对盛世的执着不在了。
对弟弟的想念却是愈来愈强,那种咫尺天涯不相见,那种有了希望又被无情泯灭的痛苦怕是无人能体会了,一醉方休,作出一首《水调歌头》,惊艳天下众人,却没有人能体会他怀才不遇、思亲的痛苦了。
这段历史,被苏轼化作了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咫尺天涯木偶不说话》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莫言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是这样结尾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1.70米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地在我脑海里浮现。”
一如梁任公的有学问有文采而又有热心肠,刘和珍的温和微笑而又勇毅,莫言笔下的王老师也是笑眯眯而又身影矫健……你熟悉的许多人中,相信总有那么一位,同样有个性而又性格多样,让你感受到一种人性之美。
电视台拟开辟“这个人”的新节目,现在请你写一篇文章,倾情推荐。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考场作文选读】
咫尺天涯 木偶不说话
K1909班 王呈
指导老师:肖伟群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题记
在他生病之前,他还可唱悲欢离合,唱千古兴亡;而如今,他只能空对手中木偶,无言,叹息。
记得幼时,我常和伙伴们去听他的木偶戏。在我的印象中,他喜爱小孩,每次他唱木偶戏,有孩子来听戏,他总会送孩子们一个自己亲手做的木偶。
第一次去听他的木偶戏,便是被伙伴手中一个个做工精细,小巧玲珑的木偶所吸引。我素不爱听戏,无法理解大人们对于那些“咿咿呀呀”,语调奇怪,吐词不清的“戏”的热爱。他的木偶戏,吐词依旧不清晰,语调仍然奇怪,却和小台子上那些跃动着的提线木偶搭配起来十分和谐。似乎木偶戏不似其他戏,反而会让我心生欢喜。他曾说过:“孩子们天性好动,不爱听戏,却只爱听我的木偶戏呢!”说罢,便如一个得意的孩子般笑了。
再回到故乡,却已无法听到那木偶戏了。
伙伴们告诉我,那位爷爷前一年生了一场大病,不知为何,抢救之后便再也不会说话了。我带着他送给我的木偶再找到他时,依旧是那间小小的木屋,中央仍放置着一个小小的戏台子——只是撤去了一排排观众席。
他依旧是温和的样子,只是苍老了许多;这段时间的风尘早已让他的生活变了样,但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幅可敬的笑。似乎——一切都不曾发生。
他伸出一只手,手中还放着一只玲珑的提线木偶。他见我没有做出反应,便晃晃他的手,示意我接过。我低着头接过,转过头偷偷用衣袖拭去眼角的泪珠,回头笑着请求他:“爷爷,我去把他们都叫来,您能再为我们演一出戏吗?我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呢。”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便点头应下了。
我找来了伙伴们,摆好座位,再来“听”他的木偶戏。我明显地看见,他苍老的面容上未拭干的泪痕。
我们都哭了。
他却拿出毛笔,蘸一下墨水,在戏台上写下两个大字:无悔。
他仍做着他的木偶,只是不再唱了。
咫尺天涯。
木偶,不说话。
《咫尺天涯诗歌》
昨夜 我看见自己站在草原
身边空寂无人 低头沉默
这一世 我在忧虑着些什么
我开始狂怒的奔跑 时间被抛在身后
才发现一场空欢喜 一场劫难
而心在这一刻 安葬在此地
听风雨 也听岁月的倾诉
《咫尺天涯》
如果我们还有缘,走一圈,依然会回到原点。
去年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了如上的这句话。那个时候刚刚捧得了一等奖的奖杯,便匆匆离开了北京。些许遗憾存留在心底,怪自己没有好好去领悟这短短几天的北京之行。
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时间。今年七月,当我再次接到创新作文大赛的决赛通知书时,我仿佛又看到了一年前那个流金铄石、烈日炎炎的北京。一股强烈的幸运感冲击着我,一年前的遗憾或许会在这次的行程中得到满足,我要畅游北京城,用自己的脚印去体味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
可能是一种机缘巧合,到达北京时的天气同去年一样,都是白云朵朵的艳阳天。温柔的阳光掺杂着紫外线直射到脸上,暖洋洋的很舒服。虽然经历了让我头晕目眩的长途车程,但熟悉而又陌生的北京风光让我在短时间内忘记了旅途的疲倦。如我想象的北京一样,整个城市在阳光的直射下显得格外明媚,本迷离的双眼在此时渐渐变得清晰,空气却甚是凛冽。车站里的人熙熙攘攘,象显微镜下的分子一样的跳动着相互交错,演绎着陌生人的擦肩而过。
我喜欢观察微小的事物。喜欢在人与人的行为交流中感受他们微妙的心理变化,喜欢在花草树木的摇曳萌动之间想象它们的内心世界,喜欢扑捉生活中每一个或者感人或者纯粹或者美丽的细节。我在阅读中感受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在生活中体味世间凡事的人情冷暖。当我对某一个微小的事物有所感悟时,我便会选择用文字来记下我涟漪微荡的心,以便在今后能够骄傲地拿出自己的成长记录,细细品味,永久珍藏。
灵感的来源其实很简单,哪怕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街道中,两排碧绿的树木,繁花锦簇的枝叶,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源泉。无数的车辆在水泥包围的空间里穿梭着,同样可以构成一篇新颖的文章。其中的关键,只是在于你的思想是否能够不被拘束的想象,是否能够在细微的事物中产生出自己的想法。
我的写作方式是随遇而安,不喜欢硬生生地将自己的灵感挤出来。我相信灵感是要靠自己去寻找的,当你有感而发时,灵感便会源源不断地从你的脑子里涌出,勉强写出的干涩之文无法引起他人的共鸣。
如果文字是一种灵感的倾诉,那么旅途便是一次灵感的来源。还真应了去年我离开北京时心里的那句话,我再次来到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漫游于北大如画的风景中。我骄傲的是如今我不单单是以一个旅客的身份来到这里,我感谢创新作文大赛给予了我一个机会――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到北大考试学习。
说实话,当孔庆东老师宣布初中组特等奖是李雨澈时,我简直觉得难以置信。我一直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创作,能够在这种全国性的赛事中出类拔萃让我觉得很惊喜。在颁奖以前,我一直抱着“二等奖万岁”的消极心理,却不曾想过自己竟能把笔记本电脑抱回家。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梦,居然在此时与我如此靠近。
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偶尔抬起头来看看湛蓝的天空,会发现梦想并不遥远。
附:
我耍,我得奖
到北京的时候,正是阳光灿烂的艳阳天。从北京西站下车,我提着行李飞快地穿过人群来到南广场,踏上了前往营地回民中学的道路。
去年的时候曾经来过这里,再次穿过教堂式的拱门,一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去年的此时,我同样为了参加《创新作文》大赛而千里迢迢奔赴于此。今年,相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我只身一人再次来到这里,但目的却改变。我只想看看他们,那些《创新作文》杂志和“创网”的孩子们。
回想去年,还是初一的我以一颗玩耍的心来到北京参加比赛,竟误打误撞获得了一等奖。那个时候只觉得头上掉了一个大馅饼,除了惊喜就是意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去年我感受最深的一点便是北大食堂的饭菜很好吃,各个地域风味的食品都有,使我这个南方人吃到了亲切的家乡味。于是便许下心愿,希望来年再到北大食堂品一回美味饭菜。于是今年,经过初赛、复赛,我真的再次来到这里,赏北大风景,吃北大美食。
说到北大,我更愿意认为它是一个免费的旅游胜地。除了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外,它的风景更能使人陶醉其中。幢幢古老的大楼,渗透出校园悠久历史、千古名垂的味道,流露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魅力。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现场决赛,让我可以没有任何外界压力,将心态调整到较好状态。
其实,从得到决赛喜报的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二等奖万岁”的心理准备。这样的心态让我们一群疯疯颠颠的创网孩子玩得天花乱坠。
我们一起牵着手狂奔过马路,我们一起站立在公交车上感受路途的颠簸,我们一起去吃西单的麦当劳然后大呼难吃死了。甚至,我们深更半夜的时候光着脚到操场上去跑步,玩到很晚回营地居然发现所有的门都被锁上了。
诸如此类滑稽快乐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片段都让人感动。我们一路嘻嘻笑笑进入北大,活跃轻松的气氛同样也为比赛场上的良好发挥奠定了基础。写作的过程姑且不说,但值得一提的是下场以后,我再次来到了令我心思神往的北大食堂,又一次品尝了北大食堂美食风味。实现了我去年最大的愿望。
大家看到这里就可以发现,我来到北京的目的不是比赛,而是玩耍。其实这也未尝不可是一种很好的心态,不给自己任何压力,反而能够发挥更好。当我知道自己获得了特等奖的时候,我的第一反映就是今年有两个大馅饼砸到我脑袋上了,比去年还多一个馅饼。惊喜之余,就是感动。我清楚地看到当 孔庆东 教授宣布初中组特等奖是李雨澈时,创网的孩子们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兴奋地欢呼。那个时候,我感觉到了一种温暖,我看到了他们给予我的感动。
这是一次经过北大的独特经历,我从中不仅体验到了惊喜、鼓励,更多的还是感动。感动于《创新作文》杂志的编辑们,感动于“创网”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的单纯,你们的快乐,你们的美好,成为我这次北京之行最大的慰籍。
如果可以,愿意与你们在某年某月某日再次相会。
PS:两篇都是记录关于北京大赛的东西。不同的是,一篇是以自我为中心,大赛为省略;第二篇是随性发挥,把大赛里乱七八糟什么东西都写进去了。嘿嘿。两篇风格不同,侧重点不同的文章,对比着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