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关中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5:28:04
《会“长大”的石头》
传说,当年陕西关中地区既无平原也无河川,满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峦。秦始皇为了富国强兵,想把这些山搬掉,开垦田地。后来,秦始皇得到了一个法宝——赶山鞭。赶山鞭一挥,山峦们立刻起身离开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众所周知,泥土、石头、矿物都是没有生命的,它们不能像人一样走动,当然也不能生长。然而奇怪的是,在我国四川省的九寨沟里却有一块会生长的石头。这块石头的外形很像乌龟,因此人们称它为“龟石”。
1968年,这块“龟石”仅有50厘米长、40厘米宽,一个人就可以搬动。可是到了1990年,这块“龟石”已经长到了130厘米长,体积也增加了近10倍,十来个壮男子也很难搬动它。
早在1978年,四川的一位地质工作者在前往九寨沟考察这块“龟石”时,因为好奇,便从“龟石”上敲下了几小块碎石,带回成都化验,结果发现与其他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两样。十几年后,奇迹竟然出现了!这几块小石也和大“龟石”一样生长起来,竟然长到40厘米长、20厘米宽,比原来的重量增加了数十倍。形状长得特别像小乌龟,十分逗人喜爱,吸引了不少人参观。
事有蹊跷,怪事成双。在湖北省钟祥市客店乡元台村五组高涛家里,也有一块会生长的石头。这块石头就在他家的厢房中。据说,这间房屋是祖上留下来的,已经有350多年的历史了。
在当年重新翻修房屋的时候,因为感到非常费力,高家人便没有把地基上的一块小的石头挖掉。结果,这块小石头竟然慢慢“长”大起来,外形特别像一头狮子,如今已经“长”成一个长约360厘米、宽约230厘米、高约210厘米的大“石狮”。
从外表看来,“石狮”呈灰褐色,有一层一层的皱褶,如海浪在奇石上留下沧桑的印迹。左看右看,人们都看不出它的奇特来。说它是玉石吧,有点像;说它是绿松石吧,猛一看也像。
于是,有人大胆猜测,这有没有可能是天外飞来的陨石?不然的话,为什么它会单单长在人家的堂屋里呢?
专家在初步勘察之后给出了两种假说:一是,这可能是一块脱离母岩的滚石,它紧挨大山,山上的树木都很高大,根系发育良好,树木的根系延伸到滚石下面松散的岩土层中,随着根系的发育和生长,就把上部的岩石顶托起来了,在人们看来就好像石头慢慢长大一样;二是,也可能是这石头与下面的岩石相连。由于地壳运动,岩石隆起,这石头也会随之上长,就像农村的水牛卧在水里,牛角在外,水牛往上抬头,牛角也会自然向上举。
专家的解释能否服众,是否权威,尚待考证。而现如今,高家人早已搬出了这间屋子,“石狮”毫不客气地将这里据为己有,仍然在继续生长着。
这些古怪的石头为什么会生长,至今还是一个谜。
记忆巩固
1. 会生长的石头是在我国哪里发现的?
2. 专家在初步勘察之后给出的两种假说是怎样的?
《有关中秋月圆的古诗》
中秋,千古同望那一轮月圆。终于等到这一刻的圆满,团聚,心中满是宽慰和释然。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祝愿大家长久团圆,喜乐盈怀。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意境雄浑阔大,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远隔天涯的两个互相思念的友人在这通宵的月色下久不能寐,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见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入眠。不觉夜深,露水沾衣。相思不眠之际,能相赠的只有满手月光,还是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你相聚”。
(摘编自《唐诗鉴赏辞典》)
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诗中前两句写农事活动归来,在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的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欣然自适,两位乡居的老朋友在这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满月之夜,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的清辉之中。星星点点的秋萤穿梭似的飞舞,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光的图案。溶溶明月,点点流萤,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的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的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的两位朋友别有会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境,都已鲜明呈现。”
(摘编自《唐诗鉴赏辞典》)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悠悠万事,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诗人开篇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明月高攀不得,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它却万里相随,依依不舍。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散尽,清光焕发。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月出于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诗人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明月亘古如斯,人生易逝,还是归于当下。”(摘编自《唐诗鉴赏辞典》)
《性急》
戴飞,关中人也,年十八。一日吃油糕,未见凉,先下口。糕中糖汁溢。口舌烫,顿生大疮。灼痛难忍,搓手顿脚。见路边妇人纳鞋,夺针刺疮,毒未消。半日,口舌溃疡,疼痛剧,滴水不敢进。复急,阴虚内热,大病一场。遂誓戒油糕。乃不知己性急,而非糕之过。
作者简介:李子墨,年十岁,灵宝四小一学子。“李”传与祖上。“子”取地支之首,“墨”含饱读诗书之意。略通器乐,勤学善思,立凌云之志,做栋梁之材。
《在火车上的风波》
坐了火车,离别家乡,在关中平原上奔驰。
激动吗?快乐吗?反正心儿早巳飞出了心窝窝企这是我行进在奔向大学的路途中,且又是平生第一次坐火车,多么新奇!多少感慨!禁不住有点热泪盈眶了。
车窗外的景色是美的,一望无际是绿的王国,绿的海洋,睐一眼,真有想融化在那里面的异想。一些特异的景色还未来得及细看,便箭一般“倏”地向车后射去,使人啧喷叹息。二然而这一切,我却不想尽情地观赏,因为一见这异乡的风光,不由我联想起故乡的风光了。一想故乡,又恋念亲人了。况且一想起我将要长久地离开亲人,在陌生的异地开始独立生活,一切生活琐事都要靠我自己做时,心中便一阵阵惆怅。尤其是我的身体较单薄,经常闹点小病,如果到了新学校有个头疼脑热,举目无亲,我该怎么办呀?“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到了异地,谁知道与那些从五湖四海来的新同学们合得来合不来。.....这些,不想则已,一想便无一点雅兴观赏风景了。
谁料没多久,我觉得头有点昏沉沉的,心里非常难受。时间一长,我实在受不了了,真想翻肠兜肚地吐一气,便站起来,想上厕所。刚一站起来,一股子酸水直冲出来,我实在憋不住了,便弯下腰“哇……哇”地吐起来。
我窘得很,而且很难过。一个小伙子当着这么多人吐,实在不体面,况且我的对面还坐着两个姑娘呢!
我对面坐的一个姑娘‘’呀”了一声,反射地眺起来。我忙擦了下嘴,负疚地抬头望了下她。她掏出手绢捂着鼻子,转到旁边,奥子里哼了下,说:“讨厌!”我平生最恨别人看不起自己,然而,此时此地我能说些什么呢?唉!谁要咱这么窝囊呢!我只能羞愧地低下头。
“同学,你晕车了?”声音细而且纯。
我抬头一看,是坐在我对面的另一个姑娘。“嗯。”我也负疚地望了下她。
她忙站起来,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药袋,递给我,说:“这是仁丹,口里含上几粒就行了,火车上常有晕车的。”我感激地接过了药。她又忙从皮包里取出一卷纸,要擦地上的脏物。我实在不好意思让她干,便忙拦住她说:“太谢谢你了!太脏,我自己来。”她笑了笑说:“没关系!你身休不舒服,休息会儿,我来。”说完便低下头擦着地上的脏物。
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一个萍水相逢的姑娘家,能够这样关怀我、帮助我,对于刚离开爹娘的我,第一次感到了温暖。我……我实在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她默默地擦干净地上的脏物,并把脏纸打了个小裹,然后站起来笑着说:“待会儿扔到厕所里去。我现在给你打杯水漱漱口。我只感动得点了点头。她向她的同伴借水杯,同伴竞装作没听见。一个中年人主动地把自己的缸子给了她。她道了谢,边走边对挤得车箱快要破了的人们喊:“让一下,同志们!这里有病人,要打水漱口。”人们挤着让了个缝,让她过去。我这时感到:我们的人民都是这样的可亲可爱!
她打来了水。我漱了口。
“你感觉怎么样了!”她关切地微笑着问。
“好多了。”我望着她感激地回答。
她放心地坐下,从自己皮包里掏出两个大苹果,认真地削着。“吃吧!口里苦,吃个苹果就好受了。”她把削得干干净净的苹果递到我眼前,脸上笑微微的。“不……不,你自己吃。”我慌了.结巴着。“别客气,拿着吧!”她象大姐姐哄着弟弟似地把苹果塞到我手里,脸上还是笑微微的。又低着头认真地削着另一个。
我细细地咬了口苹果嚼着,感激地望着她:瓜子脸,白净净的,与乌黑发亮的头发异常和谐,戴着副白边近视镜,显得文静而大方。她是政法学院的学生。我请问她的姓名,她只淡淡地一笑,并不说。
她虽然不说出姓名,而我却分明地知道了她的名字—新时代的大学生。而且,一想到这名字,想到我将要与这样的人们在一起学习、生活,我才觉得起初的顾虑是多么的不必要和可笑啊!而且一想到这名字,我的脸就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