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之父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9:01:10
《名人成长故事:计算机之父》
名人成长故事范文:计算机之父
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推销员到一个杰出的企业家,成为IMB公司的创始人,并被尊为“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经历坎坷而又辉煌。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都在裁员,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雇用职员。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在5年之后赢得了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单,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逐步成长为世界大企业。
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
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的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时,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的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于是,他愤而辞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沃森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被他的韧劲打动,兰奇决定给沃森一个机会,试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兰奇的百般责骂和斥责,被骂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在绝对服从中去学习。因为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兰奇是帕特森的优秀学徒,而沃森则成了最好的再传弟子。从兰奇那里,沃森学到了很多,以后在IBM,沃森还经常对下属们介绍兰奇怎样用实例去推销产品,推销自我。事实上,比起老师来,沃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之后,他成为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25岁时,他取代了兰奇的位置。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仅次于帕特森的第二号人物。但在那以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
帕特森是个专横粗暴的.人,他用优厚待遇来换取雇员的忠诚和服从。然而他也是个多疑的人,当总经理查尔摩斯忍无可忍对他进行反抗时,他立即解雇了他,让沃森取而代之。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战战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紧张,如果老板不在,他就能发挥自如。1909年,在查尔摩斯的协助下,州法院以垄断罪起诉了国民收款机公司。最后,沃森获得了保释,而帕特森入狱一年。
就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珍妮特,并用自己的技巧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然而,正在沃森最高兴的时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却认为沃森暗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尽管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他立誓报仇,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个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名人成长故事范文:计算机之父】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500字》
最近都是一些很伤感的消息,我国的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爷爷也离开了我们,如果不是新闻,我们可能都不认识他,但是如果和肝胆相关的人会知道他是非常有名的人,已经九十多岁还战斗在一线。
看了吴爷爷的故事,真的是生活在一个不容易的年代,造就了一代优秀的人,吴爷爷从小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靠父亲,没想到长大之后考入上海同济大学,那个年代能上大学的屈指可数,都是佼佼者,也是那个年代能坚挺过来的都是强者。九十九岁的吴爷爷经历了太多。看新闻他给一个四个月大的女孩切下了一个肝母细胞瘤,给她又一次生命,这个女孩后来也当了一名护士,看到这里我又眼眶湿润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九十六岁的吴爷爷每周还要给自己安排三台手术,大夫们都心疼他,怕他累到,就不给他安排,他很奇怪为什么最近都没有病人吗?他就问大夫,有一台也给他安排,真的是活到老工作到老,他已经九十多岁了,身体,行动各方面都已经开始缓慢,举手签字都开始发抖,但是只要他站到手术台上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一点也不发抖。被他救治的人无数,和他都是有缘的人,都很感恩他。没有被他救治的人只希望多一些吴爷爷这样的大夫。
有很多人很出色,只是我们并不是关注这方面的人,而忽视了他们,他们都在默默的付出,造福给我们。希望社会多一些这样的人物,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
《漫威之父——斯坦·李逝世,我的英雄梦300字》
东方失去了江湖金大侠,但是他留下了人人皆知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经典佳作;西方失去了漫画家,漫威失去了顶梁柱,是他一手缔造了漫威的英雄,原来人们最大的反派就是时间啊!我亲爱的上帝呀,你那个“晚会”能不能不要再开了,再开下去的话,我的梦想就要破灭了……
今年这个双11过的好悲惨啊,就在这双11前后,我最崇拜的两位巨星:漫威的缔造者,江湖的金大侠,一个接一个都被上帝召唤了去……虽然是斯坦·李老爷子去世了,但我的英雄梦永不磨灭。我觉得每个人都是超级英雄,为了自己的目标,梦想拼搏,努力。
我也要做第二个斯坦·李,第二个漫威的顶梁柱!虽然我没法做的像他那么好,但我也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加油吧,我心中的超级英雄!你是不可战胜的,你永远是最强大的!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1960年11月15日,随着惊天动地的响声,中国首枚“东方一号”导弹发射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地抱在一起唱啊跳啊,内心的狂喜无法抑制地化为两行热泪喷涌而出。此时此刻,一位中年男人正冷静地筹划着中国科研发展的下一步计划——制造出射程更远的中远程导弹。他就是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市民家中。他从小聪颖好学,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他对待事情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且勇于认错,懂得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深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
23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交大毕业,考取清华公费留美生。其先后在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学院念过书,认识了恩师冯.卡门教授以及好友玛利纳等人,在美国待遇颇丰。
直至1949年10月1日,他接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马上准备收拾行李出境,可却被美军干扰阻拦,一直拖到了1955年才终于重新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回国不久,他便致力于研究火箭导弹,功勋卓著。2009年,这位科学巨星长眠于世,永远闭上了双眼……回首钱学森的一生,10个字:好学、严谨、坚持、淡泊名利。
他好学,嫌时间不够,总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于上海交大求学时,晚上总独自到路灯下去阅读,日复一日。他严谨,对下属要求严格。每次导弹发射前,他都要亲自对其进行检查,从不投机取巧。
他坚持,觉得“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他淡泊名利,毫不关心自己得到何等名誉以及多少钱财。巨额的稿费和奖金自己从不留下一分一毫,全部交与国家。
为了祖国,能忍受监狱的折磨,以及被监视的痛苦。心念父亲家书“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视国家科研任务为生命,着实可敬。
而钱学森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热爱祖国的导弹科学家。令国人骄傲,乃吾辈之楷模。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有那么一位科学家,他研制出了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的粮食问题,还受到了全世界的称赞,他,就是全球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世纪60年代初,饥荒像猛兽一样在中华大地肆虐,袁隆平看见公共食堂上堆着大量野菜用来熬清汤,人民喝了一碗又一碗,可光吃这些怎么行?人民普遍因为营养不良而变得骨瘦如柴,一些体质弱的大人和小孩还因此患上了疾病。袁隆平整天绞尽脑汁,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终于,他决定要研制杂交水稻。
但是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难题,许多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可袁隆平可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袁隆平首先要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要想找到这种水稻植株犹如大海捞针,但袁隆平十年如一日地寻找,六年后,他终于在海南岛的南红农场找到了雄性不育的植株。后来袁隆平提出了“三系”设想,虽然这种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但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要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袁隆平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去研究杂交水稻,在这十几年里,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在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最艰难的时期里,当地政府认为袁隆平不可能成功,觉得没必要继续下去了,于是派人把所有搞实验的坛坛钵钵全部砸烂,想让袁隆平停止研究,可袁隆平顽强不屈,利用助手藏起来的稻苗继续研究和试验。
1975年,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小组突破了“早而不优,优而不早”的难关,一批早熟高产稻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长。而这一刻,饥荒成为了过去。
虽然袁隆平爷爷现在已经过世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他那坚持不懈、实事求是、顽强不屈的精神也永远值得世人去学习、传承下去。
《《80天环游地球》读后感》
儒勒,凡尔纳是一位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作家,他创作出的经典数不胜数,80天环游地球是他除三部曲之外的另一部佳作。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语言妙趣横生。
这部小说创作于19世纪。当时的凡尔纳结合科技创新,给小说主人福格先生安排了一场盛大而又跌宕起伏的环球旅行。小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人们的疯狂追捧,更是在提到福格先生,错过驾驶向利物浦的轮船时,每一家横渡大西洋的轮船公司都向他伸出了橄榄,声称只要将福格先生安排在他们的轮船上,便会给他一大笔金。作者为文中的福格先生创造了一个经典的英国绅士形象。他为了证明环球旅行只需要80天,赌上自己一半的家产,与仆人万事通踏上了征途。这一路披荆斩棘,风暴、仆人的莽撞、夫人的温柔乡,都没能将他打败。福格先生果敢的决策,超人的智慧与锲而不舍的信念,使他解决了他人的阴谋诡计、战胜了狂风暴雨的阻挠,取得了成功,收获了幸福。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即使慢,驰而不急,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到达他所向往的目标。”辗转生活,殊途同归。
福格先生并非神人,但他常挂在嘴边,要按部就班的解决问题,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才是成功之要诀。认准正确的道路,不必畏惧打击,不必担心失败,不必害怕无力,只要抓牢桅杆,穿过黑湾,就能遇见大好晴天,驶向成功的彼岸。
福格先生在经历过"一夜彻骨寒”,等到了他的"梅花扑鼻香”而读这本书的人是否也同样呢?脱胎换骨,奔向成功。
《中国“红旗”之父——沈忠芳作文500字》
当美国最先进的U2侦查机被“红旗1号”击落,坠毁时,全国上下都在欢呼喝彩,大家都只记住了这一颗中国第一个击落飞机的导弹,却忘记了这颗导弹的“主人”-----沈忠芳。
沈忠芳,中国“红旗”之父,为了制作导弹,他隐姓埋名六十载,制作出了“红旗1号”到“红旗9号”导弹。当U2飞机击落时,有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却笑了笑,说:“我只是用竹竿子将它捅了下来罢了。”在2022年,沈忠芳被列入《感到中国十大人物》第四位,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沈忠芳在制作导弹时,经历了许多磨难,许多挑战,甚至许多压力,可他都挺了过去,创造出了奇迹,成为了我们中国的“红旗”之父,我们一定要学习他这样的品格——自强不息。
生活中有许多时候也是需要我们具有自强不息的品格的。在学习时,我们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在经历磨难时,我们也要自强不息,不能被困难打倒。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时,发现了一道题不会做,问爸爸妈妈,他们看了看我,叹了口气,就走开了。我便上网查找,尽管找到了一些不对的答案,那我也不放弃。最后,黄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做完了。
自强不息是我们永远的信念!让我们发奋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吧!
《期待落空作文750字》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是我的完美之父又答应了诺言。如果这次考了九十五分,那岂不是,呵呵呵……我的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又是面对考试的一天,天空万里无云,校园里百花齐放。今天的心情就是不一样,完美之父答应我的诺言让我欣喜若狂。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教室,嘈杂的脚步声在远处早已听见,还没见到人,就能听见了嘈杂的脚步声。
早读声从窗外传了出来,同学们快乐的读书声,加上树上鸟儿清脆的鸣叫,校园成了一副可爱又和谐的画面。
早读结束后,“战争”准备开始了。同学们开始走到各自的考场了。我来到了二班,走廊上吵闹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校园。我带着紧张的心情进了考场,第一场考的是数学,对我来说毫无压力。第二场是英语,也是轻松考过。最后一场,压力较大,是语文大BOSS,我紧张到冒冷汗,但最后也是考完了。
考场的同学陆续回到自己的班级。过来几天,最刺激的发试卷要开始了!同学们都在求老天爷保佑,都希望能有个好成绩。只听:“小施,九十六分,有进步。”我直接高兴地跳了起来,把同学们吓得一激灵,灵魂都飞了出来一样。
我迫不及待地回家拿给爸爸看,爸爸开心地说:“我答应你的,赶快准备准备。”
“真的?”我问爸爸。
“要不然呢?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我立马行动起来,一边哼起歌,一边手忙脚乱地整理衣服。这时,爸爸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
“喂,怎么了?”爸爸问道。
“我们要去出差……”
我偷偷听到了爸爸跟对方的谈话,但是我不相信这个事实,爸爸明明答应我了呀!这时,爸爸走了过来,说:“对不起,爸爸不能带你出去玩了。”
“可是,这是你答应我的……”
我一边说着,我的眼眶里落出了晶莹的泪珠,随后我躺在床上一声不吭,房间里都是我那低落的哭泣声。我泪流满面,枕头都被泪水打湿了……
我期待了多久,可最终还是落空了,我不敢相信,这次爸爸第一次失信。我忘不了这次的回忆,也忘不了爸爸的失信。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爷爷作文》
于敏,好比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好比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好比氢弹研究中的先锋推动者。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二十八年隐性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中国氢弹突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67年6月17日,在罗布泊沙漠空地,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这一声巨响,不仅代表的是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空投试验爆炸成功,还代表于敏爷爷用岁月铸成的片刻爆炸。从原子弹到氢弹,从来都不是容易的,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而贫困又落后的中国仅仅只用了2年8个月,这背后的秘密是一个奇远,这个奇迹叫于敏。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芦台镇,只有十=三岁的他立志报国,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成了他日后把一生奉献给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实思想基础。于敏爷爷曾说过:“童年亡国奴的辱生活给我留下了惨痛的回忆,中国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手段,这中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1946年到1949年,于敏爷爷进入大学学习,他成绩超,品学兼优,常常见地独到语惊四座,老师们公认他为“北大多年未见过的好学生”。于敏爷爷以物理第一的排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之北大第一屈毕业生。当时,国内没人懂原于核理论,没有名师,完全靠自己但于敏还是很快掌握了原子核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于敏编了《原子核理论教材》也是20年里唯一的原子核理论教材,钱三强评价他,没有留过洋却也能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
1959年,于敏爷爷为了研究氢弹的任务,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光明的学术前途,隐性埋名,长年奔波,为了国家的发展的需求,爱国主义压过了个人兴趣,全力以赴投入到了,一无所知的氛弹理论探索研究工作中,于敏爷爷说:“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国,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力量,我愿为国家和民族事止献出自己的一切。”从此他开始了隐性埋名的生活,一藏就是28年,连名字都是绝密。
1965年9月,氢弹原理一经突破,所有人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造出氢弹。但是原理还需要检验。试验场在西北大漠,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吃的是馒头喝的是苦碱水,大风如刀削般,冬天气温达到零下36度……而于敏爷爷甘之如饴。
1967年6月17日早上7点,装载氡弹的轰炸机准时起飞,可是当飞机飞过大家头顶时,都没听到任何声言,等待每一秒都十分漫长,终于在早上8时20分,一声巨响,试验成功的那刻,于敏很平静,回去睡觉了。
可谁曾知,于敏隐身大山,加班加点的工作,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此身长报国,拿命换科研,这何等是奉献!正如73岁那年“身为一叶儿轻重”,也要"愿将一生献宏谋。”
2019年1月16日,于敏爷爷去世了,享年93岁,他用一生的沉默,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他为国家的核事业默默奉献,用热血铸成了一座振兴民族精神的丰碑,更为我国核科学技术和国防事业发展巨大贡献,隐性埋名28年,埋头苦干,奉献给自己的科学追求,这是一个科学家的传奇,这是一座优秀传统美德的丰碑!
向于敏爷爷致敬!
《生命发光的人》
生命发光的人很多,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有行走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钟南山爷爷,有为了人民幸福生活驻守边疆的战士……
而在我的心目中,我的爸爸也是一位生命发光的人。
爸爸是一名普外科医生,每天早出晚归,爱岗敬业的他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救死扶伤,”心存大爱的小种子。
国庆节放假,爸爸难得不用值班,于是带着我来到了芷江受降纪念坊接受爱国教育,可参观到一半时,医院打来电话:“这里有一个急诊病人,”需要赶快做手术,”
爸爸接完电话就赶紧带我上车出发去医院。
一路上,爸爸开车都快超速了,我只能提醒爸爸说:“爸爸,虽然医院的病人生命很重要,但是你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救更多的人,”爸爸回答到:“孩子,你说得对,听到病人的这个情况,我实在太着急了。”过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和爸爸终于赶到了医院,爸爸迅速做好了手术准备后,就连忙向手术室跑去。
我在外面等啊等,等得我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后来还是爸爸做完手术把我喊起来的,看到爸爸疲倦又高兴的样子,我看了都心疼,只见他说:“手术成功了,病人抢救过来了!”快乐得像一个孩子。
世界上如果所有人能和我爸爸一样伟大多好!他救死扶伤,尽全力去救每一个病人,但他从不喊苦,不喊累。
这就是我心目中发光的人——医生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