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15日,随着惊天动地的响声,中国首枚“东方一号”导弹发射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地抱在一起唱啊跳啊,内心的狂喜无法抑制地化为两行热泪喷涌而出。此时此刻,一位中年男人正冷静地筹划着中国科研发展的下一步计划——制造出射程更远的中远程导弹。他就是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市民家中。他从小聪颖好学,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他对待事情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且勇于认错,懂得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深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
23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交大毕业,考取清华公费留美生。其先后在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学院念过书,认识了恩师冯.卡门教授以及好友玛利纳等人,在美国待遇颇丰。
直至1949年10月1日,他接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马上准备收拾行李出境,可却被美军干扰阻拦,一直拖到了1955年才终于重新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回国不久,他便致力于研究火箭导弹,功勋卓著。2009年,这位科学巨星长眠于世,永远闭上了双眼……回首钱学森的一生,10个字:好学、严谨、坚持、淡泊名利。
他好学,嫌时间不够,总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于上海交大求学时,晚上总独自到路灯下去阅读,日复一日。他严谨,对下属要求严格。每次导弹发射前,他都要亲自对其进行检查,从不投机取巧。
他坚持,觉得“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他淡泊名利,毫不关心自己得到何等名誉以及多少钱财。巨额的稿费和奖金自己从不留下一分一毫,全部交与国家。
为了祖国,能忍受监狱的折磨,以及被监视的痛苦。心念父亲家书“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视国家科研任务为生命,着实可敬。
而钱学森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热爱祖国的导弹科学家。令国人骄傲,乃吾辈之楷模。
标签:中国随着响声惊天动地导弹钱学森1960年15日11月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