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三顾茅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5:57:43
《三顾茅庐之我见记叙文650字》
开学就三年级了,我仍在读三国。老妈说我是三国的狂热分子。这次我写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虽是皇族后代但不被朝廷重用,先后投靠过吕布、袁绍、曹操、刘表等人,寄人篱下被人追击,如丧家之犬。虽然从蔡瑁设下的鸿门宴中逃出,但事业因与荆州决裂而跌入谷底。
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浑身湿漉漉的刘备遇见了水镜先生。见水镜,刘备得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路过山边,刘备耳闻:“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见一老农一边劳作一边高歌,刘备上前询问,得知此歌乃卧龙所作,更加确信大贤隐于卧龙岗中。
如果说水镜、老农的反馈不够直接,那么徐庶的出场则让刘备第一次体会到有高人辅助的欢畅。当徐庶告诉刘备,诸葛孔明的才能远远高于他时,刘备的心情就像一把拉满的弯弓,他太想见到孔明了。
刘皇叔迫不及待地上门了!
一顾茅庐,刘备没见到传闻中的孔明,遇见了崔平等名士。这几位声名在外的名士是孔明的朋友,友中窥友,刘备二顾茅庐的决心更甚。
第二次,卧龙岗已由松篁交翠变为朔雪纷飞。张飞一路嘀咕:“地冻天寒,跑那么远的路,去看一个无名之辈,真是不值得!”刘备瞪他一眼:“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妈妈说这句跟“程门立雪”的意思差不多,老实说,程门立雪的意思我也是不懂的。不就是刘皇叔想让孔明知道他不怕困难地跑去见他吗?可惜,刘叔还是没见到诸葛亮,不过可以打量茅庐了,还遇见了孔明的弟弟诸葛均。我想刘皇叔这次得非君不识了,必须得结交!
第三次上门,这次诸葛亮终于在家了,好巧不巧在沉沉入睡中。刘备“拱立阶下”,一直到孔明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宾主相谈甚欢,著名的隆中对由此而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至此,刘备的时代来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读《三顾茅庐》有感4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暑假期间我读到了一个故事——《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出自于《三国演义》,讲了东汉未期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决心,徐庶告诉刘备卧龙山上有一个叫孔明的人,他神机妙算,学富五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刘备知道以后立马亲自去找孔明,可是孔明不在家,又过了几天刘备又来拜访孔明,可是孔明还是躲着不出来,刘备一直用他的耐心在草屋外等待孔明的召见,孔明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主动见了刘备,又被刘备的言语打动和对天下苍生的安危出山当了刘备的军师。
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困难和小事就放弃了我们当初的计划,只要我们坚持到底一定可以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像刘备这样坚持不懈而获得成功的人,如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故事,在艰难的时期里夫妻二人刻苦钻研,永不放弃,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的提炼,他们终于发现了放射元素镭。
所以,坚持不懈的人一定可以收获你所坚持成功道路。真应了那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读《三顾茅庐》小学生读后感400字》
漫长的暑假,想做的事情可多了。游泳是我的最爱,在水中我就是一条自由的鱼儿;与小伙伴骑行也不错,江滨路清晨傍晚最适合吹吹风;每天还有特赦的游戏时间,爽极了!而今天,我却被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深深吸引住了。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眼前的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我特别佩服刘备。
刘备是一位求贤若渴的明主,这从“三顾茅庐”中就可以看出来了。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需亲自去拜访,他丝毫不摆架子,真的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没有遇到诸葛亮,如果换了别人,肯定不会再理会,但刘备又去了第二次去,谁知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这样的情况并没有使刘备放弃,而是去了第三次。第一次终于把诸葛亮请出山了。我想,如果见刘备没有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人才的尊重,肯定不会请得动诸葛亮的,也不会有历史上后来三国鼎立的局势了。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分裂,曹操据中原黄河、济、淮流域,刘备据益州、汉中地区,孙权据长江下游一带,互相攻伐,连年争持,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元明间人罗贯中编著的《三国演义》记述了三国时代的许多故事。《刘玄德三顾茅庐》,便是其中的一段:
刘备听说诸葛亮极有才能,便恭恭敬敬地亲自去寻访。这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原籍山东琅邪,当时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人称“卧龙先生”,并称住处一带的高冈为卧龙冈,他就住在冈前的茅庐(草屋)里。刘备经由徐庶的介绍,曾前后三次专诚拜访他。头两次,他故意避而不见,最后一次才见了面。刘备请求了半天,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从此,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定了很多巧计,打了很多胜仗,奠立了蜀汉的国基。后来,刘备称帝,诸葛亮做了丞相。
因为刘备当时访求贤才,是那样的虔诚,所以后人比喻多次专诚拜访,叫“三顾茅庐”。又因为刘备当初请出诸葛亮,是那样的不容易,所以讽刺某些人摆架子,一次两次请不来,也叫“三顾茅庐”,或“三请诸葛”。
诸葛亮自己写的《前出师表》也提到“三顾茅庐”的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当时,诸葛亮来到刘备军中,正值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兵十万前来进攻。刘备兵微将少,形势危急。诸葛亮利用曹军的骄傲轻敌,在博望坡设下埋伏,采用火攻,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把曹操吓得丧魂落魄。《三国演义》有诗赞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初出茅庐”也就成为成语,但含义却不一定是赞扬,而多比喻刚开始工作,缺乏实际经验。
《《三顾茅庐》改编》
人物:刘备、关羽、张飞、小童、诸葛亮
道具:帽子、扇子,马鞭、茶杯、桌椅
旁白:东汉末年,群雄大乱天下,民生凋蔽。刘备应声而起,欲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奈何身边无人辅佐,料想这样终就难成一番帝业。于是经他人推荐去请诸葛亮出山,可惜两次都未见到,所以准备第三次拜访他。
(点评:用简要的语言交代背景,讲清楚刘备为什么请诸葛亮出山,前两次没有结果,这是第三次去,有利于下文的展开。)
01
刘备:不要再多说了,收拾好行装,走吧。
张飞:大哥,真的不再考虑了?可是我看……
刘备:(有点不高兴)哎呀,没什么可是了,走!
关羽:(在一旁看着,原准备劝几句,但看刘备那越来越难看的脸色也不好多说什么)三弟,走吧,等会大哥生气就不好收场了。
张飞:(默默退下,望了刘备一眼叹息声,也就不吭声了)三人骑马往隆中赶去……
(点评:这部分主要采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张飞的不耐烦、关羽的担心、刘备的坚定,通过人物语言进行了展示。)
02
关羽:(喘着气)大哥前方再往数里就到了。
刘备:(心中一喜)快快下马,你我三人步行前去拜访。
张飞:大哥怎么还要下马!我们已经给足面子了,我都快累死了!
刘备:(略有不满)你懂什么!要拜访也要拿出诚意才行。
张飞:(急眼了)我们已经给足面子了,而他呢再三不得见,还不出门迎接!料也是个黄口小儿,只知招摇撞骗信口开河蒙骗一些不谙如事的农夫罢了!
刘备(生气了)你怎么能这样说先生呢!
张飞(稍稍退让)罢了,可我还是气不过,大哥只消你一句话,我便一根绳将他绑来见你!
关羽:(忙劝说)三弟别激动,还是诚心为好,先看看再说定论。
刘备:二弟所言极是!(情绪激动了起来)三弟不可鲁莽!此次拜访,你不要跟着去了,坏事可不好!
张飞(紧张)都听大哥的,到那儿我不犯浑便是!
刘备(沉着脸)哼!注意你的言行,到时候别怪我不留兄弟情面。
关习:(拍拍张飞的肩)记住,不要鲁莽。
刘备:(挥手催促)好了,不早了,快走吧。
(点评:这部分展开矛盾冲突,人物的语言较为生动,能体现出戏剧的特点,情节推进也把握合适。与原作相比,人物的对话丰富了。)
03
三人来到草茅芦前,刘备向身后关、张二人使个眼色,忙作辑,笑着走向了门童。
刘备:请问先生今日在家吗?鄙人刘玄德,烦请通报。
小童:皇叔来了。今天先生在家,不过他还未醒。
张飞:(怒了)这诸葛村夫如此不识抬举!既知我等欲来拜访,还有闲工夫睡觉!
刘备:(怒斥)翼德不可无礼,你忘了我路上跟你说的了!
关羽:(连忙拦下刘备)大哥莫怒,我叫三弟退下便是,
刘备(连忙摆手,白了张飞一眼)你我三人在我耐心等待。三弟,再有下次我定不轻责你!
说罢刘备拱立阶下,良久,诸葛亮还未醒来,翻了个身,又沉沉睡去。关张二人站了许久不见动静。心急的张飞又冲进来,见刘备犹然侍立。
张飞:(破口大骂)奶奶的!真把自己当成高人!我去后屋放把火,看他起不起!
关羽:(无奈)三弟不要急燥,千万不要惊扰大哥!
童子见诸葛亮几次翻身未醒,想上前通报,奈何刘备都拦了下来。
(点评:这一部分生动表现了张飞的暴躁与刘备的儒雅,二者的对比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04
许久,诸暮亮才懒洋洋地起身,打个哈欠,下床穿鞋。
诸葛亮:有俗客拜访吗?(问童子)
童子:刘皇叔在此立候很久了。
诸葛亮:怎么现(慌张)在才报,先让我换上衣服。
半响,诸葛亮出来见刘备。刘备见孔明面相不凡,衣冠有如仙人之貌,不由又惊又喜。
刘备:久闻先生大(连忙起身相迎)名,涿郡愚夫,汉室未胃,刘备拜见先生。今日得见先生,备感荣幸不已。
诸葛亮:屡蒙将军光临寒舍,我感到荣幸才对。将军意我已经知道了,可惜孔明我不才,怕是难承厚任。
刘备:(急了,连忙拉着诸葛亮坐下)先生怎么能这么说呢:此言差矣!
诸葛亮: (挑了挑眉,感兴趣地望向刘备)哦?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刘备:大丈夫经世奇才,怎么能够白白在山野之中度过一生?(叹息)如今天下大乱,生民涂炭,只怕再这样下去,人民流离失所,粮食颗立无收……(刘备顿首,掩面流泪)
诸葛亮: (有所动容)将军有如此一颗为天下苍生担忧之心甚好!自丛董卓告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今曹操拥百万之师,孙权占据江东、唯荆、益可取也。曹操,还是小心为好,不能和他硬碰。而孙权这边,千万不能打主意,只能与他联好,共抗曹操。
刘备:(喜出望外)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先生之言,使我顿开茅塞。但刘表、刘璋乃汉室宗亲,我怎么忍心夺取呢?
诸葛亮:将军多虑了(笑道) ,我昨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于人世,而刘璋非立世之主,不久一定是将军你的。
刘备:(拍案而起)此话当真!如果是这样,我更要请先生出山了!
诸葛亮:(故作迟疑)呃......这个嘛。一时半会也说不清。
刘备:(诚心说道)愿请先生出山,我自当感激不尽。如果你不出山,天下苍生怎么办?
诸葛亮:(认可地点点头)嗯,若将军不嫌弃,我定效犬马之劳!只这一席话,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乃万古之绝人也。
(点评: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情节的推进,符合戏剧的特点,具有很好的表演性。)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而“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让我过目难忘,也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三国时期,刘备因缺少人才,去拜访了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打天下。故事中的这样一段话让我感受很深:三人回到新野,过了几天派人再去打听,那人回来说:“卧龙先生已经回来了。”刘备赶忙叫人备马前去,张飞说:“一个山野村夫,何必劳您亲自去呢?况且这么冷的天,又下这么大的雪,我们派人把他叫来就好。”刘备道:“孔明是当代大贤人,怎么可以这么无礼?”刘备一行又来到孔明家。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刘备对诸葛亮怀有十分高的敬意,三次登门去拜访诸葛亮,而且每次去时都不打扰他,读到这里,我又十分的敬佩刘备。
后来,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平定天下,开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两人关系一直相互融洽,刘备常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啊!"
刘备这种真诚、耐心、谦虚的优秀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对待朋友以诚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不居高自傲,这样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
富兰克林也曾说过,一个人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们如果真诚的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我们,朋友就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成为安慰我们的贴心知已,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很远。
记得有一次老师安排我帮助生病的同桌补课,我认为只要把书上的内容随便说一点就行了,而同学没有听懂。后来,班长耐心地帮生病的同桌实习,打动了许多同学和老师,而我仅敷衍了一下,没有体现我助人的真诚,那一次,我羞愧了。从此,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诚心诚意帮助他人,赢来了一片掌声,我成功了——真诚帮助我赢得了成功!
《论语.学而》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真诚,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关键的要素。真诚,是打开人们心灵的一把钥匙,是吹开人们心扉的一股春风,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就是坚铁与顽石也会为之感化开启。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
《读《三顾茅庐》有感》
漫长的暑假,想做的事情可多了。游泳是我的最爱,在水中我就是一条自由的鱼儿;与小伙伴骑行也不错,江滨路清晨傍晚最适合吹吹风;每天还有特赦的游戏时间,爽极了!而今天,我却被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深深吸引住了。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眼前的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我特别佩服刘备。
刘备是一位求贤若渴的明主,这从“三顾茅庐”中就可以看出来了。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需亲自去拜访,他丝毫不摆架子,真的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没有遇到诸葛亮,如果换了别人,肯定不会再理会,但刘备又去了第二次去,谁知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这样的情况并没有使刘备放弃,而是去了第三次。第一次终于把诸葛亮请出山了。我想,如果见刘备没有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人才的尊重,肯定不会请得动诸葛亮的,也不会有历史上后来三国鼎立的局势了。
当今社会上有许多残疾人都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如张海迪、霍金等等。这些身体有缺陷的人都能做得这么好,我们这些健全的人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好呢?
记得上学期我有幸被选上参加校运会的跳绳比赛。为了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也为了那一点点的虚荣心,做梦都想拿到冠军的我夜以继日地在训练。我练得很投入,感觉一天不练浑身不爽似的。看着自己在一天天地进步,从最开始只能跳10多次,再到40次,再到80次,没几天就能够超过100次了,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也许是乐极生悲,也许是我急于求成,方法不对,几天后我的脚跟不知怎么就痛了。一跳绳脚就很痛,试了几天都是这样。我索性就把绳子扔一边,放弃了训练。
这天,我呆在家里开看电视,电视里正播放着《三国演义》,又正好播放三顾茅庐这个片段。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震撼。于是让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拿了药回家擦,加上不断地按摩,我的脚慢慢好起来了。我又找到学校的体育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跳绳的训练。
后来,在比赛中,我并没有拿到冠军,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了,关键是我学会了坚持,这应该会成为我今后学习,甚至工作的一个重要品质。这,我得感谢刘备,感谢“三顾茅庐”,感谢《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三顾茅庐的故事和意思》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据相关文史记载,刘备”三顾茅庐“发生地在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形成了《草庐对》,即著名的“三分天下”的战略。。故事源自三国刘备和诸葛亮。
成语出处和典故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故事介绍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三顾茅庐主人公是谁》
三顾茅庐
从主谓宾来讲,
首先是谁三顾茅庐
其次是三顾茅庐于谁(为了谁)
再次谁怎么样三顾茅庐了
所以依次有: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于诸葛亮(为了诸葛亮)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茅庐于诸葛亮
所以主人公:刘备,刘玄德,刘大耳。
配角:诸葛亮
陪忖:关张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襄阳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三顾茅庐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的》
刘备和诸葛亮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