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焦山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03:26:22
《特殊的天窗200字》
我家住在焦山路旁,平日里马路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年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我们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出去拜年。我时不时看看窗外的马路,数数有多少辆车。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马路上竟然没有一辆车经过,冷冷清清。
但是透过眼前的这扇玻璃窗,我仿佛看到了成百上千的警察叔叔坚守在他们的岗位上;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战斗在救死扶伤的“战场”上;看到了无数的志愿者奉献在每个需要他们的地方;看到了十四亿中国人在呐喊:“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焦山望寥山》李白原文和翻译》
焦山望寥山
唐代:李白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必考名句】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译文】
站在焦山陡峭的石壁上,遥望松寥山,就像站在碧蓝的云霄。
如何才能把五彩虹化为凌空的长桥,以便直通天堂。
仙人如果爱惜我,就对我招招手吧,让咱们一起去翱翔。
【注释】
松寥:松寥山,位于长江边。
安:疑问词,哪里,怎么。
【赏析】
李白二十多岁出蜀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焦山望松寥山》一诗,当作于此时。
千余年前的焦山北面,可能没有滩涂,而且没有上山登高的百十步台阶。“石壁望松寥”是实景。“宛然在碧霄”,是半实半虚的描述。山虽然矮小,但由于耸立在长江上,看起来也变高了。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彩,一作“采”。“驾”,似乎应是“架”,或许是后人抄录有误。最后,诗人展开了更加丰富又大胆的幻想:“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李白成天就想成仙,他被当时的人称为“谪仙人”,认为他是上天下凡的仙人,总有一天要回去的。如果说这首诗是成功的,那么很大程度是由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幻想逐步递进决定的。
三阕诗一层比一层加大了幻想成分。使读者逐步摆脱了狭窄的天地,希望看到或部分看到了广阔无垠、瑰丽无比的世界。以此加强诗的艺术感染力。诗人的幻想,使读者随着他的笔端,展开幻想,摆脱实景的拘泥,进入了广阔无垠的世界,更加深刻地理解诗的思想内容。诗人企盼要求有一个宽松的自由发展的环境。诗人不仅靠理智,而且靠幻想和激情,写出了好诗。
《焦山望松寥山》,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千余年前的焦山北面,可能没有滩涂,而且没有上山登高的百十步台阶。“石壁望松寥”是实景。“宛然在碧霄”,是半实半虚的描述。“安得五采虹”,“驾天作长桥”。怎么能得到五彩的虹,“采”应是彩,也许是现代人把“彩”简化了。“驾天作长桥”的“驾”,似乎应是“架”,不知是后人抄录有误呢,还是诗人另有别意呢?最后,诗人展开了更加丰富又大胆的幻想:“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诗人的幻想,使我们随着他的笔端,散发我们的思维。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游焦山》
镇江有三山:焦山、金山、北固山。
我独爱焦山。它虽然既无北固山那众多的古迹,又无金山那辉煌的庙宇,但却有的是漫山遍野的竹子。
当我一踏上焦山,就意识到今生是难忘怀于焦山的竹了。我实在找不到适当的词来赞美它,我只觉得自己在静谧的竹径上走,清风徐来,满耳是沙沙的竹音,弥望的是婆娑的竹影。恍惚间,竹林深处孩来一缕幽远的钟声。你闭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意境呀!再往上走,一拐弯,蓦抬头,只见远处的石径尽处,万绿丛中露出一角杏黄的古刹檐角来,这又是怎样一种情趣呢?
焦山的竹多美啊!
睹物思人,我想到竹圣郑板桥。正巧焦山有板桥曾经读书的地方——别峰庵,便乘兴一游。导游告诉我们,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于扬州画坛的八位职业画家,他们的政治生活大多坎坷不平,故而生就一副鄙视权贵、愤世嫉俗的傲骨。画如其人,他们作画也敢于突破陈规,画风泼辣,笔墨酣畅,琳漓尽致地抒发其难酬之壮志,发泄其内心之愤懑。“你们看板桥的竹,”导游指着墙上的竖幅说,“多么佩强、挺拔,这是人格的写照!”我仔细端详那画,腰也不自觉地直了。
焦山的竹不仅是秀丽的,而且是有骨气的。
古往今来,具有竹那种高洁品格的仁人志士何其多呵!你知道“焦山”这名字的由来吗?相传东汉末年,学士焦光隐居此山,樵柴为生。他学问高深,精通医术,常为周围的村民治病。汉献帝三次下诏,邀他出山为官,他都拒不应诏。后人为纪念他,称此山为焦山。不信,你可到焦山三诏洞一看,里边焦光正襟端坐,一手执书卷,一手作摆动状,似乎在说:“不去,不去,_我不去做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追求名利,这不正是竹的品格吗?
吴晗先生曾经引用孟子的话说:所谓骨气,就是富贵不熊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说焦光拒诏是富贵不能淫的话,那末焦山古炮台就是威武不能屈的明证了。当你来到荒芜的古炮台,当你抚摸着满身是累累弹痕的古炮时,逝去的岁月仿佛又重新回到眼前:1840年,英帝国主义军舰侵入长江,攻至镇江。镇江驻军只有一千五百人。为了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面对装备着洋枪洋炮的英侵略军,毫不畏惧,殊死奋战,直至全部壮烈殉国。恩格斯对此这样评价:“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竹的气节。
焦山美,不仅因为它有那漫山遍野的秀竹,更主要的是焦山那一石一木、一人一事无一不显现出竹子那样的高风亮节来,促人深思,催人奋发。这就是焦山真正的魅力。
我爱焦山!我更爱焦山的竹!
《焦山的竹》
镇江有三山:焦山、金山、北固山。
我独爱焦山。它虽然既无北固山那众多的古迹,又无金山那辉煌的庙宇,但却有的是漫山遍野的竹子。
当我一踏上焦山,我就意识到今生是难忘怀于焦山的竹了。我实在找不到适当的词来赞美它,我只觉得自己在静谧的竹径上走,清风徐来,满耳是沙沙的竹音,弥望的是婆要的竹影。恍惚间,竹林深处飘来一缕幽远的钟声。你闭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意境呀}再往上走,一拐弯,蓦抬头,只见远处的石径尽处,万绿丛中露出一角杏黄的古刹檐角来,这又是怎样一种情趣呢?
焦山的竹多美呵!
睹物思人,我想到竹圣郑板桥。正巧焦山有板桥曾经读书的地方—别峰庵,便乘兴一游。导游告诉我们,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于扬州画坛的八位职业画家,他们的政治生活大多坎坷不平,故而生就一副鄙视权贵、愤世嫉俗的傲骨。画如其人,他们作画也敢于突破陈规,一画风泼辣,笔墨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发其难酬之壮志,发泄其内心之愤慈。“你们看板桥的竹,”导游指着墙上的竖幅说,“多么倔强、挺拔,这是人格的写照!”我仔细端详那画,腰也不自觉地直了。
焦山的竹不仅是秀丽的,而且是有骨气的。
古往今来,具有竹那种高洁品格的仁人志士何其多哉}你知道“焦山”这名字的由来吗?相传东汉末年,学士焦光隐居此山,樵柴为生。他学问高深,精通医术,常为周围的村民治病。汉献帝三次下诏,邀他出山为官,他都拒不应诏。后人为纪念他,称此山为焦山。不信,你可到焦山三诏洞一看,里边焦光正襟端坐,一手执书卷,一手作摆动状,似乎在说:“不去,不去,我不去做官。”——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追求名利,这不正是竹的品格吗?
吴晗先生曾经引用孟子的话说:所谓骨气,就是富贵不能浮,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说焦光拒诏是富贵不能淫的话,那末焦山古炮台就是威武不能屈的明证了。当你来到荒芜的古炮台,当你抚摸着满身是累累弹痕的古炮时,逝去的岁月仿佛又重新回到眼前:1840年,英帝国主义军舰侵入长江,攻至镇江。镇江驻军只有一千五百人。为了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浸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面对装备着洋枪洋炮的英侵略军,毫不畏惧,殊死奋战,直至全部壮烈殉国。恩格斯对此这样评价:“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通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竹的气节。
焦山美,不仅因为它有那漫山遍野的秀竹,更主要的是焦山那一石一木、一人一事无一不显现出竹子那样的高风亮节来,促人深思,催人奋发。这就是焦山真正的魅力。
我爱焦山!我更爱焦山的竹!
《同是写山风格不一》
这里有四篇写山的文章,写镇江的焦山,写昆明的西山,写家乡的一座山,还有一个自己制作的山。
那末,我们主要谈谈前三文吧!
不少人都知道镇江有三山,而焦山是其中之一。那末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焦山的!
昆明的西山,也有名气,去昆明自然要去西山,而当地人更要去,更在情理之中。
家乡的普通的一座山,如何写呢?
我们不看内容,自己一想,可能写登山,一步步登,一直登到山顶,然后举目回顾,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啊,田园如图画,江山如锦绣,好气派啊!令人心旷神怡!
这样写,行不行呢?当然可以。我们同学用这种写法可以说为数不少。
这样一想,我们再看这几篇文章。
焦山,嘿,作者写“竹”“今生难以忘怀于焦山的竹……我只觉得自己在静谧的竹径上走,清风徐来,满耳是沙沙的竹音,弥望的是婆要的竹影。恍惚间,竹林深处飘来一缓幽远的钟声。”
瞧,有多美,多么美的意境!
这样写,可让人想不到,恐怕只有这位作者才有如此的体味与感受。
写焦山,一下着眼于一个方面,这样容易写集中,写深入。
难道作者只一味地描写竹吗?写片片竹丛,写棵棵翠竹,走到近前,细致观赏,一一道来,竹茎,竹叶,甚至竹笋...
不是的。“睹物思人,我想到竹圣郑板桥。正巧焦山有郑板桥曾经读书的地方—别峰庵,便乘兴一游。”
你瞧,笔峰一转,由竹到人。
板桥的竹,“多么倔强、挺拔,这是人格的写照,”由此转动竹的有骨气,转动焦山名字的由来,转到中华民族的气节,而后,写竹子高风亮节,催人奋发,指出“这就是焦山的真正魅力。
写焦山,作者就其一点,深入扩展,逐步深入,实在让人拍手称快。
那么如何写西山呢?
这可是写登山了,一步步艰难地向上攀登,汗水和着雨水顺着脸直往下淌,鼓足勇气上来了!凭栏远眺,“五百里滨池奔来眼底”——写景抒情,井然有序。那“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都为作者的情服务,与作者的情达到了合谐的统一。
那么家乡的那座山呢?
嘿,它就象一位美丽的山姑娘,拟人化!
果然下面的文字,一段段写景,一层层写姑娘的长睫毛,姑娘的白纱巾,姑娘的衣裙,…嗬,“这座山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朴素与清新,它多么象一位纯洁的山村姑娘。”
以自己独特感受,运用拟人手法,把山写活了。
写山,方法可真不少啊!
不能单一写登山,其它方法也不妨一试。
那么,写《盘中峦》呢!别具一格,作者写得细致遭真,出神入化,妙趣横生,同学们好好看一看吧,自己会有个评价的。
不妨,在看完以后,写写自己的评析,想想人家是如何构思与安排材料的。
好了,这几文就谈到这里。
同是写山,风格不一,着眼不同,各有千秋里学习借鉴,利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