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花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8:20:04
《木槿花下的流年高一作文》
木槿花下的流年高一作文
微风轻摇,细雨纷纷。肆意侵蚀衣襟,木槿花下,陆瑾瑜撑起一把油纸伞,护住怀中的公主。泪,无声的滑落。
七月,是木木最讨厌的季节。这是她首次与陆瑾瑜相遇,也是他的公主首次降临。“欢迎你们,来到7班。”班主任和蔼可亲的说道。也许是木木运气好吧,她与那个传奇少年陆瑾瑜做了同桌。“木木,我们留的什么作业啊。”陆瑾瑜慵懒的问道。阳光下,他的发丝闪闪发亮,他不知道,他这一问,夺走了一个女孩的心。“唉,发什么愣啊。”陆瑾瑜白了她一眼,便继续睡觉了。他,陆瑾瑜,年级第一,从不做作业。会弹琴,书法,嗓音很好听。陆瑾瑜睡醒后,抬眸,便看见了他的公主。
风落瑶,家境优越,外貌甜美可人。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在这一点上,木木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她。木木是一个内敛的`女孩,会唱歌,会画画。但,在骑士眼里,只有公主。他会同她讨论问题,会笑得前仰后俯,会从最基础的开始教她。木木每次看到他们,心里总是会微微做痛。一次,木木在白纸上涂鸦。陆瑾瑜看到了,“哇,画的好好啊。一定能成为漫画家的,以后可别忘了我。”木木微笑着点头,是呀,怎么可能会忘了呢。
“木木,给我画一幅画吧。”木木掩住心中的欣喜,答应了。她煞费苦心,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完工了。陆瑾瑜称赞她说,“这是我见过画的最好的。”木木腼腆的笑了。直到有一次,风落瑶拿出这幅画,向他们炫耀道,“这是瑾瑜送的,你们都没有吧。”木木很失落,看看旁边的陆瑾瑜,尴尬的笑笑。木木提出调座位,班主任同意了。其实目光偶尔会飘到那里,也已不复从前。
“木木。”恍惚中,木木听到陆瑾瑜在喊她。“这么多年不见,还是那么笨啊。”木木笑笑,看着风落瑶,没多说一句话。陆瑾瑜道,“那是我也不是故意的,只是想不到该送她什么礼物。”木木说道,“哦。”陆瑾瑜无奈的笑笑。雨越下越大,陆瑾瑜温柔说道,“回去吧,别感冒了。”木木僵硬的前行,转弯瞬间,泪流满面。
“我叫陆瑾瑜。”少年的眉眼如画,那一笑,便祸害了天下。“木木画的真好,别忘了我啊。”少年笑着说。
【木槿花下的流年高一作文】
《几回花下坐饮茶议论文》
几回花下坐饮茶议论文
我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来到桃花树下喝茶了,自从你走以后。
以前,总不会感到孤单,因为有你在身边,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做不完的'事。我们一起生活了六年,幼稚地讨论着对那个老师不满,抱怨着作业太多,又或者对那个男生有丝丝心动……
在一起那么久,最终还是分开了。还记得曾经许下的山盟海誓,要一生一世做朋友,要看着对方老得走不动了,还互相说笑。你已经随风而去了,可那些和你在一起的美好记忆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永远也忘不了……
失去了你的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那不曾感受过的孤独遍布了全身。自你走后,我时常来这桃花树下,慢慢地将茶流入口中,那淡淡的苦涩总是我想起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就算有过争吵也不会孤单。
我静静地看着飘落的片片花瓣,就如同我们在一起的岁月,再美丽也会凋零……
我会经常来这桃花树下坐坐,当做是对你的思念吧……
【几回花下坐饮茶议论文】
《紫藤花下》
阳光轻拂过纸面,从绿叶间泄下,新绿色的小叶,玉笛般浸润,唱呀,唱呀,唱出一段温润。
淡紫色的紫藤呀,蝉翼般轻薄。仿佛这些都被雨水冲刷得更明净似的。好像它们都是春日吹来的一个个饰彩的小音符,和着阳光,在叶间轻轻舞动着,低语着。
紫藤又似乎是那春日的精灵,它的翅膀所及之处,一片春色便来园间,细如丝的雨帘蒙蒙,遮挡了我们的视线,却仍遮挡不了紫藤婷婷的美。她的柔声细语,和着雨丝,缀成一串串项链,从我们耳边飘然而去。这,亦或就是美,是光,是暖了吧。
头顶上,藤萝黑绿色的,隐绿的枝条,浅浅编织在一起。叶子尖尖的,鹅黄色的小芽便从其间冒出来。遒劲沧桑的枝条低垂,缀下一串晶莹的叶片,深绿色的叶脉清晰,仿佛是那绣娘针间的锦线,纯真、古朴,连成一穗。水珠从花间滴落,书本里,便萦绕了淡淡的香气。
紫藤缀下一颗颗莹亮的水珠。紫藤花也因此晶亮了起来。它的花萼包裹着一层层裙摆似的花瓣,仿佛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无声的细语。她的心,嫩白的毫无瑕疵,柔弱,却很坚强。
小雨仍旧淅淅沥沥地下着。紫藤花在风雨中摇曳。我凑上前,想再闻一闻它的芬芳。花朵一瓣瓣儿,一簇簇,跌落在木廊上,斟着琼浆玉液,依然散发出深浅不一,浓淡适宜的香味,让人神清气爽,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淡淡的雨丝滋润着玉笛。
笛声悠悠,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听清它的细语,一眼万古时光,寻找它的媚丽。
《《花下醉》李商隐原文和翻译》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注释
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道虚》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
日已斜(xiá):指夕阳西下。
更持红烛赏残花: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
译文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
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诗歌先以寻花开篇。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可谓爱花之至。
起首两句先写了寻芳而醉的过程,流露出一种酣醇满足之意。“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在这个美好的春日,诗人一路追寻着繁花的踪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便在夕阳西下之时,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诗人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颂,不能自已;流连称颂之馀,竟不知不觉地“醉”了。“不觉”二字寓意深广,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了。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流霞”,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出花的绚烂、美艳,想象出花的芳香和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诗人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进一步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下两句写酒醒后夜半赏花,更显出对花之爱。同时也将美好而满足的气氛转至了凄凉与孤寂。“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与前半夜寻芳时热闹欢欣的情景截然相反,孤独之感重又袭来。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欣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想要趁着这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再秉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对花之痴迷已显露无遗。同时诗句中的“红烛”与“残花”又进一步地构成了对比,更显花之残。诗人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像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进一步的表现,同时也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油然而生。结句的意境与诗人早年失意科场时之作《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相似,枯荷与残花,都是为普通人所忽视的,可是诗人将之与雨滴、红烛相配合。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使之散发出一种凄美之感,深受读者的喜爱。苏轼《海棠》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敞烧高烛照红妆”即从此句化出。只是略去了李商隐诗中的一些凄凉之感。
整首诗围绕着花进行,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显出对花的痴迷。不仅爱盛开之花。甚至也能从凋落之花中看到美,甚为难得。
创作背景
会昌二年冬(842)至会昌五年冬这三年期间。李商隐因母丧而去官闲居永乐。在闲居期间,李商隐的生活十分地寂寞颓废,整日栽花植树,游山玩水,终日与酒为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咏诵花木景观的诗歌。本篇为其中较为出色的一首。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孤独也是一种美》
院中有树,树上开花,花下饮茶。浅酌一杯温茗,轻忆一段往事,少了一分浮华繁闹,多了一分孤独自在。
——题记
不必穿着如何华美的礼服或镶嵌别样璀璨的珠宝在舞池中如花般摇曳,更不必耗巨资去追求生活的喧嚣热闹——一树,一杯,杯中盏茶,只见那嫩绿的茶叶羞涩地悄悄舒展开来,在杯中一沉一浮。四周静悄无人,唯有月色相伴。
孤独,也是一种美。
无论多么绚烂的烟花终会落入尘埃,如同一滴水注定投入大海。你我都是那茫茫大洋中的一颗平凡水滴,被浪一打便不知归路。即便再辉煌的人生,最后也不过化作一抔黄土,而安身于何处是你自己的决定。而与其生时终日被人群环绕,一刻不得安息,不如提前享受孤独,掌一盏月色渴饮得意人生。
孤独,也是一种美。
人类终究不是机器,不能日夜如一地工作劳碌;在尘世间体验多了喧嚣后,总有渴望孤独的时候。人生单单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它们是失落悲伤之时温柔的抚慰。不是每个人都足够幸运遇见一个值得珍惜的人并牢牢握在手心,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历经万劫不复的穿心之痛。作为一介凡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给自己疗伤,操控治愈的魔法使伤口结痂,愈合。孤独是内心常态,热闹是表面现象。
孤独,也是一种美。
在快节奏的中国式时代,我会累。跟文字结缘的人大多脾性古怪,不太友善,内心戏丰富,情感始终充沛。我同样是这庞大团体中的一员。在这座小城里,我仍旧显得像一只白垩纪时代的恐龙,缓慢而固执地在退化的热带雨林中行走,落伍而不合时宜。我一刻不停地用孤独疗伤,却又一刻不停地被路边的荆棘划伤。我一意孤行,因为远处有阳光。
不谙世事的人甚多,他们讨厌孤独,喜爱永无止境的喧闹浮华;而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总是忙里偷闲,视孤独为梦中情人、枕边尤物。将一切烦琐杂乱之事抛诸脑后,把灵魂置身世外,随心绪恣意飘荡、沉浮。此时,世间美好尽收眼底。
发现孤独,发现美。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出自唐朝诗人唐伯虎的古诗作品《桃花庵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翻译】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桃花仙人种着很多桃树,他摘下桃花去换酒钱。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间,不愿意在(达官显贵们的)车马前鞠躬行礼、阿谀奉承,车水马龙是贵族们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这种贫穷者的缘分和爱好啊。如果将我的贫贱和别人的贫穷来比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将我的贫贱和达官显贵的车马相比较,他们的到了纵意驰骋,我却得到了闲情乐趣。别的人笑话我很疯癫,我却笑别的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见那些豪杰之士虽然也曾一时的辉煌,如今却墓冢不存,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
【赏析】
《桃花庵歌》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唐寅诗画得力处正在于此,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全诗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汉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只用了“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碌碌”等十几个字,就把明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传神地勾勒了出来。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描写得比较详细,“种桃树”、“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酒盏花枝隐士缘”。两幅画面孰优孰劣由读者自己体会和评定。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注:“车尘马足显者势,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综合全文意境,显者与隐士的对比,较富者与贫者的对比更贴合,作此诗时,唐寅已经经历过了出仕不利,已经绝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进取之意,是隐居在此。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