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服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1 10:52:35
《服饰丽都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关于服饰丽都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反义词】:衣冠楚楚 衣衫褴褛
【解释】:
服饰: fú/fù shì
衣着和装饰:~淡雅ㄧ华丽的~。
衣冠: yī/yì guān/guàn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 2.泛指衣着,穿戴。 3.专指礼服。 4.代称缙绅﹑士大夫。 5.借指文明礼教。
衣冠楚楚: yī guān chǔ chǔ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衣衫: yī/yì shān
1.单衣。亦泛指衣服。
衣衫褴褛: yī shān lán lǚ
褴褛:破烂。衣服破破烂烂。
褴褛: lán lǚ
1.亦作"?褛"。亦作"?缕"。 2.形容衣服破烂。 3.比喻破旧。 4.无缘饰的'破旧短单衣。 5.泛指破烂的衣服。
丽都: lì/lí dū/dōu
1.华丽;华贵。
楚楚: chǔ chǔ
①植物丛生的样子:楚楚者茨。②鲜亮整洁华美的样子:诸郎楚楚|衣冠楚楚。③纤细柔弱的样子:松树子楚楚可怜。后多形容女子娇柔妩媚,惹人爱怜:楚楚动人。
【关于服饰丽都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美丽优雅的满族服饰叙事作文》
美丽优雅的满族服饰叙事作文
“大家快来快来!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大家知道吗?我国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而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满族的服饰!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大家了解了吗?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快看快看!这是满族妇女穿的鞋子,她们的鞋子上绣着漂亮花朵和饰品,鞋底中央有10公分高的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种鞋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显得十分高贵。女子喜欢穿长的旗装,这可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装逐渐停止生产,而女旗装则不断演化,逐渐变成了紧身又合体的曲线型旗装和流线型旗装。”
“那大家自由活动,到处看看吧,要听我介绍的就跟我一起去逛!满族服饰呀,色彩大多是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等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白色在满族服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色,因为,满族传统上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装上镶白色的花边。满族妇女心灵手巧,十分擅长刺绣,她们在衣领、鞋面、钱包、枕头等物品上绣满了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祥图案。虽然满族的服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变着,在服装款式上,服饰彩与服饰图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
“大家可以慢慢地观看,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我会为大家解答的!”
“请问,旗袍是怎么来的呢?”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游客问。
“好!我为大家解说一下。到了明朝之后,从南边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匹做的.。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有些还用了绸缎制作。经过不断改进,一般样式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开展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故他们所穿的袍服便称为“旗袍”了,大家明白了吗?”
“哦!原来是这样啊!原来旗袍也有这样的历史啊!这次旅游真是太有意义了!”那个年轻漂亮的女游客说。
“恩!好了好了!各位游客们!快集合起来!”我大声地喊着。
“满族服饰美丽优雅、具有特色,是十分值得我们赞赏的!好了!今天的旅行结束了!大家先回酒店休息吧!明天我再带领大家参观其他富有名族特色的东西!好了大家赶快回去吧!明天见咯!”
【美丽优雅的满族服饰叙事作文】
《俄罗斯的服饰美》
在这片古老的东欧大陆上,有着最绚丽缤纷的色彩——天空的蓝、雪的白、建筑的红蓝黄,空气纯净。鱼子酱、罗宋汤、馅饼、克瓦斯,养育了这个独特的民族;红场、阿尔巴特大街、克里姆林宫,透露出浓浓的异国情调;芭蕾舞、三角琴、鲁巴哈、萨拉范,构成了传统的俄罗斯民俗文化。法国著名学者列维·斯特罗斯曾说过,“对任何民族来说,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去认识其他民族。”正是怀着这种好奇的心态,我尝试了解神秘的俄罗斯,了解他的传统服饰。
俄罗斯的民俗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之瑰宝,具有博大而丰富的内容,从衣着服饰到美食盛宴,从音乐歌舞到建筑艺术,衣食住行都是俄罗斯国家无尽魅力的展示。俄罗斯大部分传统服装作为日常穿着早已被世界服装的潮流所冲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走进了历史的博物馆。但也有传统服装令俄罗斯人偏爱至今,经过几代人的穿着,完好地、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通过服饰来表达美丽的俄罗斯人,不仅传达出本民族的物质需求,同时也展现出他们的精神追求,对于生活、情感的美好设想。珍贵的珠宝首饰、配饰、节日服装、仪式器皿也折射出伏尔加河沿岸民族的文化特点。以莫尔多瓦少女腰间的“布洛卡依”为例,她们的服饰非常复杂,衣服用白色家织麻布做成,并以刺绣、丝带、布带、金银边饰、花边、亮片作为装饰。衬衣口用古老而华丽的扣针别住,衬衣外面共同构成了腰部装饰。
编织和刺绣是波罗的海沿岸最普遍的手工艺形式。女孩从小就像母亲和祖母学习织造技术,各种织物是妇女手艺的体现,因为织布和为家人缝衣服是俄罗斯各民族女子的一项主要工作。在各种民间织造品中,腰带织造最为古老。知道上个世纪,许多俄罗斯人的要带上还保留着太阳图腾的古老图案。在俄罗斯很多民族都认为它有神奇的力量,能带来好运,腰带伴随人的一生,被视作幸福的象征,因此在婚礼上新娘向亲属和客人赠送腰带,一次来打开通向人生另一方向的道路。
俄罗斯的传统服饰多种多样,都传达着对美丽的向往和渴求,在现代社会也充满了特殊的历史感和传承性。
《对服饰的看法》
以前,对于服饰,我并不会太讲究,一般挺随意的。因此,我的穿着也就相对比较随意,很多时候,都是妈妈给我买衣服的。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了,自己对服装有了一些新的见解,开始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也有了自己想要的风格。我发现,白色的上衣搭黑色的长裤或者黑色的裙子都是挺不错的。
我的一些朋友很喜欢穿一些宽宽松松的衣服,还有七分裤,那样子穿上去应该会挺凉爽的。这种学生式的服装挺随意的,倒也蛮好看。
有一种牛仔裤非常好看,不过,就是有点紧,有时穿着坐下来或者蹲下去会感觉不太舒服。因此,这类衣服只适合出门时候穿,而在家里的时候,就不太乐意穿了,而更加乐于穿一些宽松舒适的衣服。
还有一类衣服,穿着挺舒服,而且也还算整洁。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衣服穿的次数会更多,所以,买这种服装更划算一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服装,各有各的特色。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服装分辨出不同民族的人。
总而言之,对于服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因此,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圆梦》
舞台上,一个服饰简单的女孩,在几十束灯光的聚焦下翩翩起舞。啊!她舞动的是青春!是朝阳!
和许多舞蹈生一样,刘青旋从小苦练基本功,保持着“稳扎稳打”的个性特点,受“国际独舞友谊赛”主办方的邀请,她来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
举行比赛的场馆很大,可以容纳五千人在此观摩。刘青旋到那儿踩点时,已经有一个姑娘了。那人长得一身娇骨,金灿灿的长发在头顶绾成一个髻儿,浅绿色的媚眼中闪出一股冷冷的傲气。她仰起头,居高临下地瞥了一眼刘青旋,立马将目光移开了,她就是刚获了“世界青年独舞十六强”总冠军的潘多·米兰达。刘青旋的心提了起来。
潘多和刘青旋被分到了同一个宿舍。“嘀!”刘青旋迈着疲惫的步伐走进宿舍,转身带上了门。“What i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一个冷冷的声音问道。
“Me?LiuQingXuan.”(我吗?刘青旋。)刘青旋答。潘多的身体从阴影里冒出来,她不屑地扫了一眼刘青旋,阴险地笑了:“Chinese!”(中国人。)
相处的时间长了,刘青旋恨起了潘多。每天,有意无意地躲着她。因为她发现,潘多是个好胜心很强的女孩。不管需要用到什么毒辣的手段,只要能够把可以与她匹敌的人牵制住,她都会尝试。
前天,她把安多米达给打伤了,下午,又在墨印的舞鞋中塞满了图钉……她很强,但见不得别人比她好。比赛前夕,她趁夜深人静,打开刘青旋的行李箱,取出那条耀眼的白金色纱裙,剪成了两半,卡擦卡擦,咝——
第二天,姑娘们早早地起来,套上自己的舞蹈服。刘青旋也兴奋地打开行李箱,却赫然发现里面躺成一条面目全非的裙子。她呆住了,愣一下后,整整妆容,将黑发用紫色头绳绑成一条扎得高高的辫子,穿上舞鞋,走出了房间。
……
表演已经开始了,潘多走到刘青旋身边,轻声道:“You are nothing.”(你什么也不是)冷笑一声,踏上了舞台的地板,她高挑窈窕的身影敏捷地穿梭在当中,动作是那么连贯统一,绝对不失专业选手的范儿。她跳完了,台下掌声如雷贯耳,评委们给了她9分的高分。这是从比赛开始到现在最高的分吧?刘青旋怀揣着沉重如山的压力,踏上了舞台。
她疯了似地舞起来:反正我也没有胜出的可能了!就当这是一场练习!仅此而已!这么多天来,她心中的满腔热血终于被激活了,虽然她动作已完全失去柔美,但她每个动作所呈现出的那股子刚强劲儿,绝对是创意!史无前例!
音乐结束,所有人起身鼓掌。评委们毫不吝啬地把特金奖给了她。尽管潘多的白眼实在难看,刘青旋还是笑了:她终于圆了自己的舞蹈梦。
《秋姑娘来了!》
秋姑娘来了!秋姑娘来了!秋姑娘乘着凉爽的秋风,带着金黄色的和五彩的服饰,迈着轻盈的脚步,来的了人间,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带来了丰收,也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欢悦。
秋姑娘带着美丽的服饰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的菊花展开了笑颜,盛开了。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丛,一盆盆,可美丽了!
秋姑娘飞进树林,树林里立刻变了样,树上的叶子染成了各种颜色,一阵风吹来,这些彩色的叶子打着转儿从树上落下来,像一群群彩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可好看了。地上一层厚厚的叶子,像是秋姑娘给大地盖上了一床彩色的被子。
山岗上是一片枫树林。秋姑娘飞来时,轻轻抚摸它们的叶子,枫树的叶子立刻羞红了脸,像着了火一样。
菜园里听说秋姑娘来了,更加忙开了,一个个胖娃娃似的大冬瓜全是穿着白纱,躺在地上不肯起来,硬要秋姑娘包它们一下才肯起来。茄子穿着紫色的袍子,在队伍里起劲的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那边一对对姐妹花似的一个个辣椒穿着红色或青色的长裙子,像欢快地跳着双人舞。这边一大片的青菜,白菜,穿着绿色或绿白相间耳朵连衣裙,挨挨挤挤地跳着集体舞一齐来欢迎秋姑娘的到来。
秋姑娘来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丰收的喜悦!
秋姑娘来到哪里,哪里就有一片美丽的景色!
《成熟诗歌》
一阵秋风拂过
侵蚀裸露的毛孔
服饰又得修长
倚在窗前
对着镜子
考研开始苍桑的脸
渐呈修长的双手
不经讶异
蓄钱罐涨了
称呼添上了
“哥”
不久年华后
还会
进化
《描绘肖像表现特征》
对人物的外貌、神情、姿态、身材、服饰等进行描绘,叫做肖像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
俄国著名文学家果戈里曾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一个人的外貌往往反映着这一人物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思想修养、生活习惯、个性特.点等。它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因而也就至关重要。描绘人物的肖像,直接关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肖像描写,能够表现人物不同时期的命运、性格的变化,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绘形以传神,从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主题。这就是肖像描写的作用。
在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不少肖像描写的成功之作,这些成功之作为我们学习描绘人物肖像树立了很好的样板。
有的肖像描写,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肖像描写要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人物的性格也应该在肖像上所体现。普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是这样描写孔乙己的: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色的脸色,坡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是长衫,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站着喝酒的都是短衣帮,孔乙己站着喝酒,写出了他穷困潦倒。他身材高大,本应自食其力,但脸色青白,坡纹间时常夹有伤泉,暗示出他好喝徽做,时常偷窃遭人毒打。他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点明他死要面子。这一段精彩的外貌描写,不仅形象地画出了孔乙己的徽惰、贫困、潦例的外表形态,而且也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他的迂腐性格。
契何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片别里科夫的育像描绘也是这方面的范例。别里科夫在晴天穿着雨鞋,带着雨伞,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自己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墨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儿。当我们看到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勾勒出的别里科夫那庸俗可憎、卑鄙可笑的古怪外貌时,一个隔绝人世,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秩序、旧事物的“套中人”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他那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性格通过肖像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的肖像描写,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来表现不同时期人物的命运、性格的变化。社会生活中的人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写出一个人的身世遭遇,外貌描写就要符合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的特点。鲁迅《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就是典范。文章中对闰土的肖像共有两次描写。少年的闰土:紫色的团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见见的银项圈。成年的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玻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袄,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同一闰土的肖像,前后判若两人。这主要是时代对人的影响,在人物的外貌上反映了时代的印记。正像作品中所写:“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几句话一针见血地概括出外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使得闰土由一个生气勃勃、活泼可爱的少年变成一个表情呆板的“木偶人”。这外貌的变化,不仅反映出闰土人物性格、思想的变化,而且也揭落了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从肉体到心灵的摧残。
有的有像描写,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来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画形以传神,“形”即人物的肖像,“神”指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状况。人的外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部表寡,好的外貌描写形神为一。《祝福》中香迅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次进香四老爷家做工: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第二次进香四老爷家做工: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被赶出普四老爷家临死之前: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三次肖像变化仅仅发生在5年之间,一个生活在正常状态下的人,外貌是不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的,而祥林嫂在封建社会政权、夫权、族权、神权四条绳索的勒遥下,已判若两人。只从外貌的变化上,就完全可以看出祥林嫂的苦难经历和内心世界急剧可怕的变化:她的脸由两颊带红到消失了血色,进而“黄中带黑”;她的眼睛由“顺着”到“带些泪痕”,再到“间或一轮”,肖像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她的苦难逐渐加深的反映。眼睛的变化,反映出她精神的变化,她的内心经历了由顺从到不平,再到压抑着的怨愤,直到绝
望的复杂历程。最后一次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她在长期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落,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香迅时祥林嫂外貌的刻画,成功地揭示了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是形神统一的典范。
《中国服饰的变化》
近代中国,“长袍+马褂”是它服饰的写照。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又带来了一件新服饰———中山装,四个口袋,一个风纪扣,给人庄重、威严之感,人们称之为“国装”。于是乎,穿国装成了一种时尚。不久,西服—洋服出现在中国。第一个穿西服的中国人是勇敢的,是创举。
然而,西服在中国经历了一条坎坷的路。新中国建立前,中国人因为贫穷,无法顾及服饰。五十年代,中国是火红的,急于要搞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又封锁我们,服饰是清一色,显得那么团结。六七十年代,中国热衷于“运动”,政治主宰了一切,有谁敢把姓“资”的洋服套在身上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平同志给这个映映大国找到了出路,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西服不再姓“资”了,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穿西服了。
西服盛行了,我们的国装呢?一提起国装,想起了孙中山,想起了喜爱穿国装的周恩来,仍然有许多人穿国装。极偶尔的情况下,还可以看见一些人穿长袍呢。现在,人们的服饰真是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把国装比作国粹,把西服比作洋货,那么两者又何尝不能结合起来呢?今天,西服以其潇洒与大度,被中国人接受。对于外来文化,只要对我们有用的,就尽管“拿来”,并且给予加工、改造、创新,以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正如鲁迅所说,人是新人才能创造新文化。
大约一个世纪前,中国人脱掉了沉重的长袍,今天,西服已不带有“资”的味道了。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不再封闭了。打开国门,搞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加入国际交流与发展的行列,这是我们唯一能走的路,也是一条正在被实践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被证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