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咏物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14:34:02
《咏物抒情清新俊逸》
马刘如同学写的游记散文《一代词人有遗篇》,虽然篇幅不长,却能引人入胜。读后烦有。汽身临其吮、清新悦目之感。这篇文章出自一名中学生之手,可称得上是一篇佳作。
一篇好的游记散文,一般说来应该具备下列几点:游览线索清楚,状貌描述具休,观感自然贴切,语言清新优美。从这四个方面分析,这篇文幸都体现得比较好,很位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作者以游览线索为顺序序组织材料,使全篇文章层次清晰。文章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写了游览活动的开始,接看从“跨进约突泉东门”写起,沿看游程,顺次写了“沿角道向北”,“转过假山”,走上小桥,看到了李清照纪念堂,然后用“我不由得加快脚步向它奔去”一句,把游览路线向前推进一程,又顺次写了“走进门楼”、“慢步走上蚕草轩”、直至进入纪念堂的陈列室,末段写了“游览结束”,收住全文。作者就是这样有层次地写了游览的过程。统观全文,作者的游踪清晰可见,层次结构井然有序,没有出现头绪纷繁、材杆零乱的毛病。
抓住特征,具体描述了游览衬象的状貌。能否成功地描述游览景物的风情状貌,关系着一篇游记散文的成效。本文在这一方面把握得比较好。能把绝大部分笔鉴用在衬李清照纪念堂的细致描绘和着力刻画上。为了突出文章的重点,作者在描述中没有平均用力,而是做到了有主有从、繁简得当。丈章先从“眼前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着笔,选取了杨柳、花木、清泉、辛阁这些典型景物来描写李清照纪念堂的座落环坑,块托它的“庄重、幽稚”,为下面的具体描述作了诗情画意的铺垫。接着用“临近看得更清廷了”一转,把李清照纪念堂“推成近景”,然后按游览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李清照纪念堂的庭院布局、美好景致和室内陈列等描绘得一清二楚。这样的描述给读者造成一种身临其晚的艺术感受,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整篇文章的“主体工程”。
结合游览自然贴切地融入观感,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在游览过程中,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时自然景物的观贯上,而是窝情于景,有感即发。当作者看到经过修络的纪念堂“重展新颜”时,很自然地联想,它在十年动乱期间的“残破不堪”,接着便直扦胸腾,感慨万端,表达了自己的爱情之情。所以读来贴切自然,无借题发挥或生硬说教之感。
游记这类文幸是以描写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为主要内容的,所以它的语言就应该是生动形象、清新优美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读者热爱锦绣山河的感情,才能引起人们寻古探胜的兴趣。这篇文幸在遣词造句、修辞表达方面也颇有些特色。整篇文幸语言简洁流杨,清新感人,表现了作者运用语言方面的一些技巧。
这是中学生的一篇习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是在所难免的。就整篇文章来看还显得比较平淡,甘李清照纪念堂内的陈列和布里描述尚欠具体,最后一段和前一段的过渡不够自然,个别语句还应再求精炼。
马剑红同学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据作者介绍,他的经验有两条:一是认真学好语文的基44'。识,虚心接受老师的教海和指导;二是喜爱阅读,善于观察,勤于练笔。这些经脸是可取的,只要我们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又能养成越读、观察、多写的良好习惯,写作水干是会不断提高的。
《咏物诗二首》
萤
天下之大
四海为家
黑夜更不怕
习惯了漂泊生活
惯常了黑暗穿行
核桃
千层万层
构成一家人
可又不是一家
各自紧闭家门
最难猜满头皱纹
许是因动尽甘心
这是两首哲理诗。《萤》抓住其黑暗生活的习性,《核挑》抓住其结构上的构造特点,分别采用白描和比喻的手法,来蕊洒一定的哲理,发人深思。在意象的典型性、节奏的和谙性方面尚禽加任。
《状物咏物文章的特点》
1.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因为文章是为现实服务的。历史上有许多状物味物的优秀作品,有的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但它们毕竟是过去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简单地拾人余唾,而应该从街的角度去观察认识问题,表现先进的思想,解决现实的问题。
上面所引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确实是一篇好作品,但它里面的梅花是孤独愁苦的,作品抒发了封建社会失意志士的情怀,虽有坚贞不屈的一面,却也流寡了悲观情绪,这是时代决定的。毛泽东同志“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也写了一首《卜算子》。词中的梅花在“已是恶崖百文冰”的险恶环境下,俏丽地开放,毫无孤独悲凉之感;它的使命,不在争春,而是“只把春来报”,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到时,它就在万花丛中绽开了笑颜。这首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无畏、坚定乐观的情怀,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左思写过一组咏史诗,其中一首写“郁郁涧底松”,虽然树形高大,只因生在润底,故被“离离山上苗”所荫履而难见天日,从而反映了“世宵及高位,英俊沉下燎”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心头的忧愤,内容是深刻的,但也难以摆脱悲观的主调。而陈毅同志笔下的松树呢,“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就是革命者、战斗者的形象了。陶渊明爱菊,周软颐爱迹,现在我们仍然喜欢味菊咏莲,但味菊者决不再提倡人们做隐士,咏莲者也不会让人们按封建道德标准去做“君子”了。
即使在同一时代,咏同一事物,立意各不相同的情况也很常见。我们不是赞扬“老黄牛”那种不为名、不为利、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吗?但是有人产生了误解,认为工作可以不讲效率,不论有无业绩,只要有“苦劳”就是好同志。针对这种思想倾向,我们又提倡做“千里马”。可是,又有一些人眼高手低,以“千里马”自居,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又呼咦“老黄牛”了。这都是因为写作目的不同,针对的目标不同。
2.联想和想象是构思的主要方式。写状物泳物的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两方面的内容。例如《荔枝蜜》,一是写蜜蜂,这是所状之物,是“实”,一是写劳动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品质,这是所窝之意,是“虚”。作者由蜜蜂的特点想到劳动人民的品质,是联想;作者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是想象。联想和想象是虚实两个方面联系的纽带。
3.讲究材料的剪裁。状物的主要手段是描写,而状物味物的文章在描写事物时,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就事物的某些侧面、某些局部进行描写。例如《白杨礼赞》描写白杨树,只突出了它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特点,而对其他方面不作突出的描写。这类文章也可以有记叙,但这种记叙只是截取事件的一些片断,而不是从始至终一直写下来。《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荔枝蜜》、《茶花斌》等,都有记叙,但都没有完整的过程。
4.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生动活泼,自然流畅。因为通过状物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往往是靠议论、抒情来显示的。
5.语言精练、形象、富有诗意。状物味物的作品属于散文的一类,散文在语言、意境等方面与诗歌有相似之处,我国古代的诗词歌斌又有咏物的传统。所以咏物散文在语言上不能不受到诗歌的影响。例如《爱莲说》是散文,而且以议论为主,但语言却十分形象,“出游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芡不枝,香远益清,辛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寥寥数语,就写出了莲花的风骨,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四)怎样学写状物咏物的文章
要想写好状物味物的文章,从根本上讲,需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培养自己观察力;培养自己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养成深厚的语言功底。这些将在下文分别谈到。
(上面论述中多引述状物味物的诗词,这是为了便于论述和便于理解,它们同状物咏物的文章在创作手法上是相通的。以下各节同此。
《说说“状物咏物”》
(一)什么叫“状物咏物”
本册收录的都是状物味物的习作。为了便于阅读,首先要明它是怎样的一类文章。
“状”是描述,“咏”是讽泳,“讽咏”就是在描述中有所寄托,或寄托某种感情,或窝有某种道理。只说“状物”,还不能算是一种文章,它只是一种写法,状物的写法在记叙文、说明文以及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而我们把“状物”和“咏物”联系起来,就是文章的一个种类了。这种文章以“状物”为主,在状物中有所讽咏,“状物”是手段,“咏物”是目的,“状物”为“味物”服务。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状物味物”的对象是“物”。一般记叙文是记事写人的,议论丈是说理的,它们的写作对象都不是“物”。说明文有许多是写“物”的,但其目的仅在于介绍说明,不必有所寄托,即或阐明了一些事理,抒发了某种感情,但这不是目的。写景散文、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景”,而“景”是“物”的集合体,仍然不同于“物”。“状物味物”的文章所写的往往是一个物类,如“莲”、“菊”;甚至是一草一虫、一辛一榭这些个体事物。有时也写到一山一水,但和游记不同。游记往往具备记叙文的要素,按作者游晾状写景物,抒发由景物直接引发出来的情感,而状物味物的文章却不一定具备记叙文的要素,往往超越了时空次序,把这一山一水作为个体来写,抓住某些特征,引发出联想,寄托更深层次的情感或道理。
(二)为什么要学写状物咏物的文章
我们学写状物味物的丈章,是因为它有重要的作用。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反对无病呻吟地吟风弄月,“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主张有感而发,陶冶情操,激励意志,同时给他人以积极的影响。
状物味物由于把情或理寓于形象之中,可读可感,实在比抽象的说教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其社会功用是不可低估的。孔夫子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虽然只是一句话,还没有成篇,但寄托了作者为了理想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成为千古明训。屈原在《橘颂》里写道.“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通过味橘树寄托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永不背离祖国的志节。陆游《卜算子·味梅》词里“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康作尘,只有香知故。”的名句,借梅明志,使我们宛然看到一位爱国志士的高大形象。陶铸同志写的《松树的风格》,倡导了一种“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多少新中国的建设者为崇高理想而献身!
诚然,我们不是作家、诗人,我们现在还只是一名学生,但是决不能认为写作文只是给老师看的。还拿“状物味物”来说吧,假如你发自真情,潜心思考,靠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完成了一篇状物味物的“得意之作”,抒发了高尚纯洁的情感,那么,在构思、写作过程中,你的心灵不是得到净化了吗?如果把这篇文章拿给同学看,或者老师当众宣读评析,它不是影响了更多的人吗?你熟练掌握了这种写法,将来发表了更多更美的作品,其社会效益不是更大了呜?今天的“练兵”是为了明天的“实战”,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状物咏物的文章所以比较难写,是因为它需要较强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较高的语言水平和写作技巧,也正因如此,它才是一种更好的锻炼途径,只要迎难而上,它会使你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写景抒情的作文,咏物抒情的作文》
成绩不佳,非题不易,答不善,弊在无计划。只顾考试而疲于奔命,失利之道也。或曰:五科不佳,率无计划耶?曰:有计划者以考试丧。盖因复习,荒废计划。故曰弊在无计划也。
老师以讲授之外,小则突击,大则考试。较考试之日,与无考之日,其实两倍;学生疲于奔命之时,与执行计划之时,其实亦两倍。则老师之所大忧,学生之所大患,固不在分矣。思分高之同学,定计划,学知识,以有颇高自信。吾等观之不自省,一逢考试,如临大敌。今日补数学,明日补物理,然后得一口喘息。起而思之,而又有考试矣。然则吾等之时有限,老师考试无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考而名次高低已判矣。至于失利,理固宜然。古人云:“以时应考,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强项本一骑绝尘,终泯然众人,何哉?只顾考试而未有长进也。考试未成,而强项亦丧矣。吾等同学,始有远略,能定计划,义不顾考。是故虽未复习而分高,斯计划之效也。至顾考试而复习之时,始速败焉。余尝五考,二庸而三强。后老师考试者再,积累连应之。洎计划以考废,庸者成次、强者成庸,再制计划而不及也。且目前处期中考试之际,可谓至关重要,若仍失利,则危险矣。向使余不废计划,日日积累,考试既来,从容应之,则胜负之数,强弱之理,当与今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顾考之时用以执行计划,以复习之时用以厚积薄发,以积累考试,则吾恐考试成为享受而不过也。悲夫!计划有如此之优,而为考试积威之所累,日荒月废,以趋于危。为学生者无使为积威之所累哉!
苟以如此建议,仍从失利之故事,是又在从前下矣。
《寓理于物缘物明理》
现在来谈谈以说理为目的的咏物文章。
自然界、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富有理趣的。它们同社会发展规律、同人生的道理,有许多相通或相似之处。老牛抵犊、乌鸦反哺,使人们想到人间父慈子孝的伦理道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使人们想到治学行事中积少成多的道理;鹉蚌相争,告诉人们不要相互争斗,使他人坐收渔利;蝗螂捕蝉,告诉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鱿蝉撼树,令人那视其不自量力;精卫填海,令人佩服其顽强意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明了广收博取的益处;“壁立千初,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指出了人生的原则……
古往今来,许多缘物明理的作品脍炙人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写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问梁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半亩方塘”写出吸收新思想、新知识的必要;“祈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借月中桂影,写出驭除奸怪的必要;“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歌味画眉鸟,厌弃封建樊笼的束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更护花”,歌味落花,寄托扶掖后人的愿望……缘物明理的文章,一般来说,比借物抒情难度大一些,因为它大都有一个由物及人类比推理的过程,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物与理之间往往有几个相似点。因此,要做到点点相似,处处吻合,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也不要看得过于神秘,只要懂得规律,多想多练,是能够掌握的。
仍就上文所举的例子说。苏轼的《题西林壁》明写庐山,暗寓事理。山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立足点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事间万事万物都有多侧面,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山中看山,某一个山峦只能取某一个方位,看到某一种状态;在事中看事,往往只看到一个方面,得到这一方面的结论。从山中看山,还可能被林木所蔽;在事中看事,也往往被个人利害、个人偏见档住眼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想看到庐山真面目,必须站在山外高处,把庐山全貌尽收眼底;要想对事物作出客观的评价,也必须去私心,弃偏见,站在真理的高度,对事情来个“面面观”。可见,一首小诗,物与理之间至少有4个联系点,这是一个多么精密的思维过程!
其实,这种思维方法,我们也会,不过也许还不完美,需要多思多练,逐步完善而已。比如让我们写一篇《咏石榴》,你打算借以阐明青少年成长的道理,该怎么考虑呢?那就应该一一观察和归纳石榴的各方面的特征,和自己所要揭示的道理一一类比,舍去不能类比和不必要类比的内容,选取鲜明有力的方面,把忍路理顺,然后落笔成文。以下联系点是可取的:第一,石榴树吸收着大地的养分,沐浴着阳光,叶子青葱草绿,叶子中间缓满了鲜红的花朵,热烈约烂,生气勃勃;青少年身受党的培养,老师的教海,吸收着真理和知识的琼泉,天真热情,富有朝气。第二,石榴花开时,花芋中已经孕育了未来的果实,并不断为它愉入养分;青少年应从小立志,为实现雄心壮志而努力学习知识。第三,石榴生长过程中,要同风雨、干早、虫害等等作斗争;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要克服各种困难.要抵制各种那恶的思想。第四,石榴成熟后,满腹珠现,把甘美奉献给人类;青少年应努力学知识,长才干,以满腹才学建设人类的美好未来。想到这些,物与理不是联系起来了吗?当然,落笔成文,不能像上面这样分条列举,而要有线索,有顺序,讲章法,讲详略。不过,确定了联系点,就等于丈章写好了一半。
写缘物明理的作品,也有选择角度的问题,要根据事物的特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恰当的角度。唐代诗人的三首著名的咏蝉诗可以为例:
虞世南《蝉》:
垂缕饮清落,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粪影,来对白头吟。
霉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扰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三首泳禅诗以抒情为主,但也都有较为浓厚的哲理意味。我们这里仅就“理趣”方面谈谈它们立意的角度。
蝉因为“居高饮寡”而被古人看作高洁的象征,这三首诗也都从高洁方面立意,但具体角度有所不同。虞世南的作品从居高声远的角度立意,指出声远的原因是居高而不是凭借秋风传送,说明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借助权势地位或达官贵人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骆宾王的作品是在狱中作的,他当时受人陷害而被投入监牢,内心无比愤葱,所以从“寡重”、“风多”立意,极写处境之险恶。“飞难进”是说政治不得意,遭受排挤诬陷,“响易沉”是说言论受到压制,这些都是因为环境险恶。李商隐因“薄宦”(官职低微)而生活清贫,所以从居高“难饱”立意,发了一阵牢骚。同是咏蝉,但因作者地位、道遇不同,所抒发的心志不同,因此选取的角度也不同,却又各自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被称为唐代味弹诗的“三绝”。这里讲的是诗歌的例子,写味物散文与此道理是相同的,可以从中学习从特定角度立意的方法。
最后,提醒一点:“缘物明理”虽说以理明为归宿,但它同议论文不同。议论丈重在说理,有明确的论题,有严密的论证。即使也写了某种“物”,但那是作为比喻论证或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出现的,是局部而不是主体。而我们所说的缘物明理的文章,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记叙、描写为主体,有很强的抒情性,它对事理的议论只是起到“点睛”的作用,不必有严密的论证,有的甚至完全没有议论的文字,其蕴含的道理让读者去领会。
前面习作中,《眷恋你,家乡的凌霄古粕)一文,既无限眷恋那株攀援着凌霄花藤的古柏树,感激它的荫庇与支撑,又认识到“如果我真像这藤条一样,永远离不开大树的支撑,也就永远不会长得高大挺拔”,寄寓了人生的哲理。《围墙演变史》通过围堵的几度翻新,使人们看到党的富民政策的威力。两篇习作都选取了新鲜的角度,表达了比较深刻的思想,值得一读。
《咏物散文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童稚情趣的咏物散文。文中写了两棵风姿有别、遭遇不同、荣辱迥异的树,贬斥了徒具迷人的华美外观,却结出又酸又涩果实的海棠树,赞颂了不慕虚荣、坚强不屈、默默无闻、舍己为人的枣树。一贬一褒,对比鲜明,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应当具有象枣树一样踏实、苦干的生活态度。
文章以先抑后扬的写法,欲赞枣树先贬之,欲贬海棠树先颂之。在第二段里,作者从树千、枝极、叶子和花朵等各个细部,描绘海棠树的婀娜多姿,从神态、姿势、色彩和香珠等不同侧面,勾画海棠树的卓然不群,还从大人、小孩的精心培育和爱护,写海棠树的惹人怜爱。这样写,既突出了海棠的外表华美,从而为后面写它的令人失望作了铺垫,而且反衬了枣树的其貌不扬、受人冷遇。
另外,本文借物言志,以物咏人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也值得称道。文章在正面写枣树时,通过它的、茎、叶、花和果实的描绘,盛赞枣树的品格,寄寓作者的倾向。看那“扎得深深”的根,那“质硬心实”的“铁千铜枝”,那繁盛、茂密、能遮挡火辣辣阳光的绿叶,那“不起眼”的暗放清香的小花和那“又红又大”、“又脆又甜”的果实,不正表明了枣树那种脚踏实地、刚毅坚强,不慕虚荣和不顾自己,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的高尚品质吗:表面是写树,实际是写人,表面是勾画枣树形象,实际是写枣树精神。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作者借枣树的形象,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不是“外表美”,而是“心灵美”的高大、可敬的榜样。
结尾的几句话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耐人寻味。
《状物要准确》
咏物散文是通过对某一物体的生动描摹,托物言志,表达某种思想的一类散文。所咏之物,大至宇宙星球,风云雷电,小至一棵树、一朵花、一只昆虫,凡是大千世界一切物体,只要作者确有所感,认为它具有某种意义,都可以当做题材来写。这类文章,自由灵活,熔叙述、描写、抒情于一护,篇幅虽短,却能见微知著,启迪人们认识某些生活真理,给人以教益。如茅盾的《自杨礼赞》、杨朔的《茶花狱》等,都属于这一类散文。写作千字咏物散文应注意以下问题。
状物准确、突出特征几写作咏物散文,首先要对所咏之物进行细致观察,做到体察入微,才可能对物体做精细的描攀。描攀物体,不但要.注惫物体的外部特征(形态、大小、色泽、质地等),还要注意物体的本质特征(性质、特点等)。只有准确地掌握了物体的外部和本质特征后,才可能在文章中逼真地反映客观事物,突出特征,并从其中引出深刻的寓意来。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首先细致地描绘了白杨树的外部形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所有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绝无横逸斜出”,“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在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白杨树的千、枝、叶、皮等外部特征后,文章转入对白杨树本质特征的描写:它“虽然在北方的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发展”,“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然后,由物及人,揭示白杨树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