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充满童稚情趣的咏物散文。文中写了两棵风姿有别、遭遇不同、荣辱迥异的树,贬斥了徒具迷人的华美外观,却结出又酸又涩果实的海棠树,赞颂了不慕虚荣、坚强不屈、默默无闻、舍己为人的枣树。一贬一褒,对比鲜明,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应当具有象枣树一样踏实、苦干的生活态度。
文章以先抑后扬的写法,欲赞枣树先贬之,欲贬海棠树先颂之。在第二段里,作者从树千、枝极、叶子和花朵等各个细部,描绘海棠树的婀娜多姿,从神态、姿势、色彩和香珠等不同侧面,勾画海棠树的卓然不群,还从大人、小孩的精心培育和爱护,写海棠树的惹人怜爱。这样写,既突出了海棠的外表华美,从而为后面写它的令人失望作了铺垫,而且反衬了枣树的其貌不扬、受人冷遇。
另外,本文借物言志,以物咏人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也值得称道。文章在正面写枣树时,通过它的、茎、叶、花和果实的描绘,盛赞枣树的品格,寄寓作者的倾向。看那“扎得深深”的根,那“质硬心实”的“铁千铜枝”,那繁盛、茂密、能遮挡火辣辣阳光的绿叶,那“不起眼”的暗放清香的小花和那“又红又大”、“又脆又甜”的果实,不正表明了枣树那种脚踏实地、刚毅坚强,不慕虚荣和不顾自己,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的高尚品质吗:表面是写树,实际是写人,表面是勾画枣树形象,实际是写枣树精神。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作者借枣树的形象,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不是“外表美”,而是“心灵美”的高大、可敬的榜样。
结尾的几句话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