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确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0:43:18
《关于青春800字青春励志》
没有确切地想过,到底是从何时开始,就已经踏上了青春的道路,年少的时光不再,开始了另一番的思想与心境。更多地须臾长叹:细水长流终须止,天长地久有尽时,不再相信有什么东西是永垂不朽的。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总是在徘徊、彷徨,人生的岔路口上,找不到前进的道路,没有能够给予你指导方向的人,痛苦、忧伤接踵而至。我们感叹着,总觉得,因为青春,生活变得泥泞不堪;因为青春,我们变得颓废惘然;因为青春,我们看不清未来。
可是,青春并不应该是这些的。
青春的代名词是澎湃的热血,是洋溢的热情,是努力的拼搏,是无尽的尝试。青春是经得起磨练但经不起消磨的,经得起开发却经不起挥霍。整日的萎靡不振,眼里看见的只是颓废,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再多的抱怨,再多的不满,又能够改变什么呢?只是会让自己觉得活的很累很沉重,然后再次的抱怨、不满,如此下去,恶性循环罢了。
其实,我们还年轻,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曾经那么多的梦想,正该乘着这大好的青春年华,去拼搏、去努力,给所有的梦想一次实现的机会。只要勇敢得向前,努力的付出,即使到最后没能够收获你想要的,过程中的经历也已经足够你去珍藏回忆的。
青春,只赋予你、我一生一次,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把握住今天把握住明天,迎来每天的第一缕阳光。青春时光无价,一刻千金。
很多时候都会觉得疲惫不堪、无可奈何,没有太多的激情。是否是因为我们的心已经不再年轻了,将一切都已经看透?不,主宰世界的是你,放弃世界的仍然是你。心情日记里天气的阴霾或风和日丽,其实都是你自己在撰写。
或许,在这物欲横流,虚假繁荣的社会里,你想要的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与世无争,恬淡一生”,不想在反反复复中追寻,只做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不能过于片面的去评价说这是对是错,但是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
很多年以后,回想起曾经做的事、说过的话,总会觉得是那么的幼稚。年幼的无知,少年的白日梦,蹉跎的岁月中充斥着青春的点点滴滴。或许会悲伤,或许会难过。想说的是,不经历风雨,怎能看见彩虹;想说的是,再多的不舍、留恋也已经是沿途的风景;想说的是,无论是什么,都已经是过去的了,没有必要再去纠结哀伤。
终有一天我们将会进入成年,在青春的路上渐行渐远。但请不要悲伤,因为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忆。有人曾说过“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当我们再次回首往事时,可以很自豪地说:当我们年轻时,我们奋斗过,尽情燃烧过。可以无悔地面对自己,面对未来,不曾有过遗憾!
《关于青春800字青春励志》
没有确切地想过,到底是从何时开始,就已经踏上了青春的道路,年少的时光不再,开始了另一番的思想与心境。更多地须臾长叹:细水长流终须止,天长地久有尽时,不再相信有什么东西是永垂不朽的。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总是在徘徊、彷徨,人生的岔路口上,找不到前进的道路,没有能够给予你指导方向的人,痛苦、忧伤接踵而至。我们感叹着,总觉得,因为青春,生活变得泥泞不堪;因为青春,我们变得颓废惘然;因为青春,我们看不清未来。
可是,青春并不应该是这些的。
青春的代名词是澎湃的热血,是洋溢的热情,是努力的拼搏,是无尽的尝试。青春是经得起磨练但经不起消磨的,经得起开发却经不起挥霍。整日的萎靡不振,眼里看见的只是颓废,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再多的抱怨,再多的不满,又能够改变什么呢?只是会让自己觉得活的很累很沉重,然后再次的抱怨、不满,如此下去,恶性循环罢了。
其实,我们还年轻,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曾经那么多的梦想,正该乘着这大好的青春年华,去拼搏、去努力,给所有的梦想一次实现的机会。只要勇敢得向前,努力的付出,即使到最后没能够收获你想要的,过程中的经历也已经足够你去珍藏回忆的。
青春,只赋予你、我一生一次,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把握住今天把握住明天,迎来每天的第一缕阳光。青春时光无价,一刻千金。
很多时候都会觉得疲惫不堪、无可奈何,没有太多的激情。是否是因为我们的心已经不再年轻了,将一切都已经看透?不,主宰世界的是你,放弃世界的仍然是你。心情日记里天气的阴霾或风和日丽,其实都是你自己在撰写。
或许,在这物欲横流,虚假繁荣的社会里,你想要的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与世无争,恬淡一生”,不想在反反复复中追寻,只做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不能过于片面的去评价说这是对是错,但是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
很多年以后,回想起曾经做的事、说过的话,总会觉得是那么的幼稚。年幼的无知,少年的白日梦,蹉跎的岁月中充斥着青春的点点滴滴。或许会悲伤,或许会难过。想说的是,不经历风雨,怎能看见彩虹;想说的是,再多的不舍、留恋也已经是沿途的风景;想说的是,无论是什么,都已经是过去的了,没有必要再去纠结哀伤。
终有一天我们将会进入成年,在青春的路上渐行渐远。但请不要悲伤,因为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忆。有人曾说过“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当我们再次回首往事时,可以很自豪地说:当我们年轻时,我们奋斗过,尽情燃烧过。可以无悔地面对自己,面对未来,不曾有过遗憾!
《生活中的小确幸》
生活中总是有那么多微小而又确切的幸福。
教室里的小确幸
下课了,有好多同学你追我赶,打打闹闹。正在我要站起来到时候,忽然一个纸飞机飞过来碰到了我的眼睛,我一下子就哭了。一位同学看见我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就蹲下来看了看我,她发现我哭了,就告诉了其他同学,眨眼间就有一群同学围着我、安慰我,顿时我不哭了,心里暖暖的。
爱的小确幸
要开始吃午饭了。桌上有我爱吃的虾,正在我剥虾的时候,不知从哪冒出来了一个刺,把我的手给刺破了,我正要哭出来的时候,爸爸妈妈急忙过来帮我包扎伤口,我明白这是他们对我的爱。
马路上的小确幸
记得有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街,路上车水马龙。一位老奶奶正同我们一起过马路,路灯只剩下10秒钟时,我真想拉着妈妈跑到马路对面去,可是不能把老奶奶落在马路中间不管,我和妈妈只好先把老奶奶扶到马路对面,红灯“叮~”的一声亮了。一辆车正要飞驰而来,我挥了挥手,车辆停了,我们顺利地过去了,老奶奶在对我说谢谢时,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人生到处都有快乐,“小确幸”不必刻意寻找,因为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扔—捡》
逛完音晌制品店,花了我廿元,确切地说是十九元六角吧,但我也不想理会,十九元六角跟二十元有什么区别呢?
出了商店,全身竟无口袋,这四角硬币拿着真不舒服。随手扔了吧。对了,我刚才寄的包呢?我赶紧加快步伐回商店拿包,匆匆出来,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情节展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妇人,弯腰九十度,正在到处寻找着几枚闪闪的硬币,一枚、二枚……这正是我扔了的钱!她慢慢地弯着腰,那么勉强,那么吃力,她那双饱经风霜的手慢吞吞地捡起的,确是我扔了的四角钱。
看着她布满皱纹的脸,我感到触了电似的,不知是自贵还是心痛,或许这便是无地自容了。
我的目光像雨点般打在她身上,我的心中也正下着一场倾盆大雨。
记得儿时,一元的红宝桔汁都会令我开心,每一分一角我都会费心收起,无论多少钱,我都会像珍藏秘密一般收藏好。
那时也许很傻,但俊得可爱。现在,自以为聪明,却“聪明”得可僧。
可是放眼望去,同龄人与我一样认为“聪明”的,却大有人在。
半数以上中学生喜欢坐出租进出,吃东西也几乎没人会吃得很干净,名牌也已是普通消费而已。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扔了四角钱,不也没错?
但绝对有错,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日本丰田公司大老板为节水在抽水马桶里放两块砖,以他的家境尚能想到节约这几文钱,那我们呢?
我扔了的,不只是四毛钱。
我要重新竖起坍塌的墙!
我要把它捡回来!
【作文点评】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
“我”扔了四毛零钱,却被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妇人,弯腰九十度”捡回来。“我”所扔的何止四毛钱?“我萝和周围的同龄人扔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的传统美德-勤俭。今天的你我必须重新捡回。不捡行吗?
《标题要确切、砚目、形象、凝拣》
明确了题目在杂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要下功夫、用气力把杂文的题目命好。一般说来,好的杂文标题应具备以下几点:
(1)确切。这里有两方面含义:一是题目和内容要一致,不能题不对文。二是题目本身遣词用字要十分精当、准确,不可大而化之,粗略马虎。比如,舟迅的《估<学衡)》,其一个“估”字,就用得恰到好处。因为,《学衡》是当时复古派创办的反动刊物,他们在鼓吹和提倡古文中,有时候竟然自己对古文也弄不很通,出了洋相。鲁迅抓住这“把柄”,辛辣地嘲讽他们只不过是“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文且未亨,理将安托?”鲁迅认为:根本不值得认真花气力把他们摆到天平上称一称,也用不着亲手掂量,只须用眼一瞥,“估”那么一下,《学衡》是什么货色,“学衡派”有多少斤两,就也一清二楚了。一个“估”字,把鲁迅对复古顽固派的鄙视和轻蔑活现了出来。倘若把“估”字换作“析”或“评”字吧,那是决收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康凯(康式昭、李世凯)的《从“不许说不好”到“不许不说好”》,则将文艺批评中的两种不良现象归纳人题,形象地揭示了文艺批评难的根源,也十分确当得体。
(2)醒目。就是清新巧妙,引人注目。比如鲁迅的《华德焚书异同论》(《准风月谈》)。中国古代的秦始皇和德国当时的希特勒,都在焚书,他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这是时人感兴趣的问题。鲁迅撰文而论其异同,并张扬于题目,就必然吸引人们拭目一看。另如《四个武则天印象》(康群:《郑州晚报》1978年7月23日)、《“穿小鞋”研究》(《上海杂文选》)、《“很像鼠”的猫》(张宿宗,见《全国青年杂文选》)、《“翘尾巴”小议》(章明:《剑花小集))等也都抓住了拟题要醒目的要诀。
《加拿大的文化》
确切地说,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双语结构内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也就是在确定英语和法语同为加拿大官方语言的结构内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到80年代,多元文化政策不仅被写人了加拿大宪法(1982年),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1985年秋建立多元文化常务委员会,1987年制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原则,1988年7月12日加拿大众议院通过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等。
所谓“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最主要的就是承认加拿大各民族都有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权利,这也就是放弃过去实行的同化政策,转而承认加拿大众多民族、不同文化并存的实际,并采取比较切实可行的政策.多元文化政策的目的,是在于促成加拿大文化的形成,而最终形成的“加拿大文化”将含有各族裔文化的精华。这最终形成的加拿大文化将是一幅光彩夺目、五颜六色的镶嵌图案,每个族裔都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到自己的文化成分。加拿大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国家,自实行以来,尽管仍存在不少问题,也不时会遇到不同的意见和反对的看法,但总的说来,在国内外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和反响。
1966年联合国将3月21日指定为世界废除种族歧视日,加拿大是最早响应联合国这一倡议的国家之一,并于1989年开始举行“3.21”纪念活动,以便让加拿大人认识到种族歧视在加拿大仍然存在,并以此鼓励加拿大人为消除种族主义而努力。所以每年的这一天,来自各行业的加拿大人,其中包括社团组织、协会、学校、政府各部门、法律界、工会和媒体,也都纷纷加人这一纪念活动。
不容置疑,移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来到加拿大,为加拿大带来了自己原有的文化与传统,为加拿大提供了人才和劳动力。加拿大的美术馆、音乐厅、时装店、体育场、外国语言电影馆、书店、商店、市场和餐馆无一不反映加拿大多元文化“马赛克”的特点。加拿大借此利用周末举办各种民族节日,吸引旅游观光客,增加经济收人,每年加拿大要办不同民族艺术节活动,这种民族艺术节活动增进了民族情感,发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使各民族文化不是消失,而是发扬光大。
例如,我在1999年6月亲眼目睹了多伦多一年一度的都市民族节(Metro Caravan)。在为期9天的活动中,长长的央街(Yonge street)被临时实行特别管制,地面公共汽车改道而行,从南到北数里长的路面上搭起了数百个各种艺术表演的舞台,各民族八仙过海,大显身手,各领风骚。我在观赏时感到,这似乎就像我们国内各地所举办的“庙会”一样,有卖小吃的、也有卖各种礼品百货的,还有各种文艺杂耍表演,更有电讯(像Bell电话公司)、金融等行业的咨询服务等。而东西横贯的丹佛斯大街(Danforth Ave)也曾出现过同样的场面。
还在1999年6月,第11届多伦多国际龙舟大赛在中央岛(Central Island)周围的安大略湖面上举行,来自加拿大、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的175队龙舟健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激烈争夺。这年的参赛人数打破了往年的记录,我发现有超过1万人次的观众目睹了这精彩的龙舟比赛,6月27日那天,在展天的锣鼓声中,蒙特利尔银行代表队的第一组龙舟率先冲过了终点。在场的多伦多华商会会长梁宏毅表示,“龙舟大赛不单是一项刺激的水上运动,它更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传统”。原来,这次比赛由多伦多华商会主办。这类活动,通过不同族裔的参与,大家共同分享了欢乐的节日气氛,促进了加拿大多元文化理念,令多伦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城市。
1999年夏天的国际焰火大赛同样举办的十分精彩。有那么多国家参与比赛,每天晚上有一个国家队进行施放表演,我就观看了两场,一场是中国队,一场是决赛。当我坐在多伦多市南头的湖边,欣贾着中国队的表演时,我不仅被那一波接一波迷人的天花造型所感慨,更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这种感觉,在我8月底参观加拿大国家展览节(Canadian National Exhihition)时看到中国大批商品,特别是展览节期间看到中国文艺区的各种传统表演时,也曾出现过,我为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的魅力而自豪。
就在1999年8月,多伦多举办一年一度的黑人加勒比节(Caribana Holidays),我在现场看到那声势浩大的欢乐大游行,你只要出现在那种场面中,必定感受到那浓浓的南美狂欢节的气氛。还在加勒比节大游行之前,有关组织就开始做广告宣传,他们在多伦多市的繁华地段,在像Yonge一Bloor这样的主要地铁口,以向乘客赠送小礼品的方式,向你散发有关资料。那期间我还发现,多伦多在这方面的宣传做的还是有特色的,几乎整个夏天,每个长周末似乎都有什么文化节,而且名目繁多、地点各异,于是,在TTC的地铁和公共汽车里,悬挂着乘客可免费索取的小册子或者宣传单,上面详细告诉你何时何地有何种文化节活动,你可以乘坐何种交通如何前往等.我想,除了重大的活动在湖边一带外,只所以把不同的文化节办在不同街区,也许是以此促进那一片的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吧.遗憾的是,加勒比节那天,中午时分天下起了大雨,但游行的人们仍在高举大旗舞动着身段,音乐声响彻天空,我们站在雨中,打着花伞,欣赏着完全属于另外一种文化的美好展示。
正因为加拿大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又实行着具有特色的多元文化政策,在这里种族歧视的现象比其它西方国家要轻得多。在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等一些移民比较多的大城市,聚居着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他们讲着150多种不同的语言,保留着各自不同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存在,并不等于不互相吸收优良传统。他们在彼此承认对方文化的同时,正在互相吸收。但主要民族特点仍然存在,而且这一民族特点还要存在很久,这是一种辨证的统一,即所有居民都是加拿大人,但又存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传统,各民族彼此尊重。这是许多加拿大人引以自豪的。
《乒乓场上,“这厮生猛”》
棋有棋友,牌有牌友,我和王欣华是“球友”,确切地说,是“乒乓球友”。
到了昌平的最初的那段日子里,宁静是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感觉。窗外是几排稀疏的杨树,而背后隔着一道围墙和几处田地,就是燕山山脉了。结庐山脚下,并无车马喧。偶尔的一点清晨的热闹,就是窗外杨树上的灰喜鹊的叫声。这叫声并非烦噪,反而给人一种“鸟鸣室更幽”的清静。
“清静”,当然要求“无为”了。老子说: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于是乎,大家谨遵先贤教导,“自守”于温暖的被窝,谁都不肯起床。不到了非去不可的课的时候,整个宿舍便开展“睡觉大赛”,拼命放纵自己的“睡欲”,大梦醒来的时候,有时竟不知庄生蝴蝶,还是蝴蝶庄生,所有的关于高考苦难而辉煌的历史都被遣散于记忆深处的角落。
或许,我们又要返回最安详的童年时代,养精蓄锐,寻找新的人生方向。
王欣华说:“人生不是方向,而是旅程”。
“老掉牙的话了吧?"我说。
“是啊,但是这里的人很少有人这么想。”
没错。想起这些年求学的历史。一遍又一遍地研磨着学了又忘,忘了又学的功课,就是为了一个高考。高考是方向,是一道铁黑的门,在门的这边,什么都看不见;到了门的那边之后,一条路分成了许多路,而铁门余威尤存。我们的努力就是记住那些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问题及答案,在考试的时候用些小窍门都它们准确地拷贝到卷子上,大功告成!
目的达到了,方向消失了。童年的许多梦开始浮现或者如肥皂泡一样破灭。王欣华曾经跟我说,他特别想当兵。这是许许多多男孩子都曾有过的梦。去哪里当兵?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去哪当兵能“尽其材”?王欣华回答不了。
他有一回无奈地说:“梦想不一定要实现的,不同于理想的是,它缺少那部分理性的冷静。可是如果多了这份冷静,梦想还有什么意思?”
大一结束后,我们到了平谷县参加军训。王欣华在这个部队里如鱼得水,既要当好副班长,又要负责全连的结业汇报演出,嗓子都哑了。最后打靶的时候,王欣华鬼使神差地打了四十八环,满环五十环。除了有一位女生在别人的“帮助”下打了五十二环之处,王欣华名列全连第一名,当之无愧地被选为“优秀学员”,过足了当兵的瘾。
一个梦草草结束,迎来的是长时间的摸索。
大多数人不习惯于没有目标过日子。寻找方向是个漫长的过程。王欣华没有什么野心勃勃的目标,一路风景,边走边瞧,目标的随机变化洒下满路精彩。这似乎有点像西方国家的大学毕业生择业一样,先游历各国,开阔眼界之后再选定自己最适合的职业,歌德选择了狂飘突进,大卫·科波菲尔选择了律师,而王欣华则“一不小心”去了日本。
王欣华的原则是,目标不宜定得太早,只争取把每天的路走好。每天的上课,学生会里做事,甚至打球,王欣华都竭尽全力,努力做到最好。几年下来,他的路走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我最喜欢和王欣华一起打乒乓球。
王欣华从小受到很好的训练,基本功扎实,体重虽大但动作灵活,左手横板,正反手都能拉弧圈球,速度快,力气大,打起来虎虎生威。
我是左手直拍,坚持传统快攻打法,但从未受过专业训练,是典型的“野路子”打法。
一开始,我们的技术存在着很大差距。王欣华打起球来,总是穿着短裤和小背心,满身肥肉,再加上球速度快,旋转大,以及不时发出的呐喊,常常在气势上心理上压住了对手。我在刚人大学时,还不会拉前冲弧圈,技术上漏洞百出,所以惨败。
王欣华并没有因为我技术差而摒弃我,而是耐心地指出我的缺陷和错误手法步法。很快,我的技术有了飞跃,到了后来,已经能够和他分庭抗礼了。
打球的时候,王欣华特别认真,双眼中仿佛隐藏着杀气,给人一种势在必得的压力。凶猛而不鲁莽,王欣华善于揣摩对方的心理,打球时不断变换发球,并在回球时盯准对方的位置,相时而动,球位的变化常常给对方造成很多麻烦。缺点是习惯于预先算好球路,对于意料之外的球经常是正手打反手位球,反手拉正手位球,容易出现失误。
每当空闲的时候,王欣华便站在楼道里,扯着嗓子喊:“陈鹏,陈鹏,开工了……”,开工就是要打球的意’思,声嘶力竭的喊声被我们寝室的同学称作“叫春”。
“鹏,王欣华又‘叫春’了,快去安慰一下吧?"室友调侃地说。
于是我披挂上阵。一场厮杀天昏地暗,难解难分。我抖擞精神,一边用话激他,一边暗施冷箭,用我的反手正胶优势打他。饶是如此,仍是败多胜少。
球越打越疯,越打越出名,渐渐地,王欣华不仅因为是园区学生会主席而广为人知,打球上也是罕遇敌手,名声大噪。我们不断地“开发”新招法,并不满足于园区的狭小空间。后来,王欣华联系了中国政法大学的乒乓球校队,与昌平园区进行联谊比赛。我、王欣华、还有经院的t-位好友混成北大昌平园区男队,居然也像模像样。结果,几场球打下来,我们几个全输了,我们的女队员全嵌了。东边日出西边雨,半边天替北大挣了面子。
输了并不可耻,我们认识了几个新的朋友,见识了许多厉害招式,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实战技能。王欣华从此对乒乓球更加乐此不疲,后来,远渡重洋,在东大留学的时候,他还千方百计加人了乒乓球俱乐部,在一封给我的电子邮件中,他还问起我的乒乓球怎么样了。
惭愧啊惭愧,王欣华一走,乒乓精神随之而去;物是人非,干脆拍子也束之高阁。“这厮生猛”,一句精典的送给王欣华的评价,如今记录于日记之中,聊以怀念!
《母女之间》
记不得确切的日子了,只知道那天天空飘着雨。正当我完全钻进我的电脑世界时,表姐出其不意地来到我的身边,她把一大包东西递给我说:“我到你妈那儿去过,她见到我就忙着打听你的情况,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也不给她打个电话,你不知道她在外地多担心你,老早就急着要跟你联络。瞧,这是她跑了几条大街给你买的几件衣服。”那时,我只觉得表姐的话有些许夸张,并没感受到母亲对女儿默默关怀中所蕴藏的无形力量。我嘴上含含糊糊地应着表姐的话,心却跑到了电脑这边。表姐什么时候走的,我记不大清楚了,只隐隐约约地听她扔下的一句话:“别忘了给你妈打电话!”
我继续钻进我的电脑世界。直到天黑时,我才突然想到给妈妈打电话的事。接通电话,听到妈妈的声音,我也挺高兴的,却没有太多的激动。可电话那头,我感觉妈妈的声音在额抖,以致我不能完全听清她的话。我知道妈妈挺激动,我也明白妈妈非常关心我,可我总觉得她一再强调的“要注意身体,要好好学习,要搞好同学关系,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这些话是空的是多余的。我早已懂得这些道理了。在电话里,我没有问候妈妈的情况,只一味地诉说我自认为得意的事儿,我没有问候妈妈的情况,只一味地诉说我自认为得意的事儿,我觉得在妈妈心目中最令她骄傲的就是我努力取得的成绩。果然妈妈听后笑个不停,我完全能体会到妈妈的欣喜之情。
我整日只顾着忙自己的学习,给妈妈打电话的事我没放在心上,可妈妈却时常叮嘱:“千万要注意身体,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老是重复,真无聊,真多余。
后来那次,我遭受了我有生以来第一场巨大打击。那天也在下雨,而且是很大的雨。我无精打采地漫步街头,任凭雨水把我冲刷得“一贫如洗”,我没有躲藏也没有言语,只知让泪水无声地滑过脸庞。
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当电话那头刚响起那熟悉的声音时,我便痛哭流涕地诉说我的遭遇,然后就默默地倾听着妈妈的安慰、鼓舞和引导,尽管还是以前那些话,但此刻我丝毫也没感觉到它的多余,反而感觉这其中蕴含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催我去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也是在这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在女儿遭受挫折时,多么希望得到母亲的关怀与慰藉啊!”于是我想起了一连串的问题:难道母亲不会遇到困难吗?难道母亲不需要儿女的关怀与问候吗?难道只是母亲一味地体贴儿女?难道母亲和儿女的爱不是相互的?
放下电话,我才怀疑以前的“在妈妈心目中最令她骄傲的就是我努力取得的成绩”的想法是不是有些幼稚!
《爸爸的“秘密”》
很难用确切的语言去描绘一个16岁女孩子,她既是浪漫而富于幻想的,也是现实而多愁善感的。处于这个年龄的我,就曾做过这样一件俊事。
暑假的一天.我在抽屉里发现一本爸爸的记事薄。随手一翻,一行小字跃人眼帘—“非菲生日,9月6日”;旁边有这样一个名字—“李菲倩”。
那一定是个女性!
我想,她是谁?爸爸为什么称她“菲菲”?一团疑云在我脑海中升起。也许人天生就有探人隐私的好奇心,我继续看了下去,发现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爸爸曾两次去过“菲菲画室”。
画室?那她一定是个富有艺术气质的女子了。
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十六岁的花季》中的罗兰,心中孩过了白雪那双仿徨、凄楚的眼睛。
猛然合上本子,酷热的天气里,我发现自己竟然四肢冰凉,心脏在慌乱地跳动。我被自已的推断惊呆了。
一连几天,我仔细观察爸爸的一举一动,发现往日可亲的爸爸好像变得疏远起来,连他对妈妈的体贴和轻松的玩笑在我眼里也变成了虚伪的做作。我想告诉妈妈,又怕给她瘦弱的身体再添重压;我想当面问爸爸,又觉得难以启齿。我终日处于矛盾和犹豫之中……
一天早晨,父母上班去了,我躺在床上望着雪白的天花板发愣,无愈中瞥见平时爸爸随身带着的通讯录撂在床头柜上。我随手拿起,漫不经心地翻着。李菲倩,那个我不愿意看到的名字又出现了。
我心里一动,跳下床,冲向公用电话亭。我决定给她打个电话,请她重视做人的道德,别破坏别人家魔的幸福—我愤愤地想。
不知因为激动还是紧张,几次拨错了号码,拿着听筒的手也在微微倾抖。
终于,电话通了,听筒里传来一个老妇人的声音:“这儿是菲菲画室,你找谁?”
我勉强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摆脱出来:“我找李菲倩。”
“我就是,有事吗?”
她就是李菲倩?我急忙追问:“那菲菲又是谁呢?你是不是认识—(我说出了爸爸的名字),我是他的女儿。”
那边传来爽朗的笑声:“菲菲是我作画用的笔名。现在朋友都喜欢这样称呼我。我曾找你爸爸看过病,他真是个认真负责的好大夫,多次上门来给我检查。现在我的病情大有好转,可真得谢谢他呀!唉,人老了,病特别多……”
什么?看病?老人?我抓着听筒愣了半天,恍然大悟。不管那位李老太太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说了句“对不起,我太冒失了,再见”,“啪”的一声挂了电话,顿时感到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惬惫。
回到家里,自觉好笑,真是自寻烦恼。
唉,16岁,这个成熟而幼稚的多梦时节!
《眼睛》
我和她是在一次夏令营里认识的.确切地说,我和她的初遇是在杭州火车站的月台上。
一下火车,想到马上就要看到青山绿水的西子湖、风景秀丽的富春江,我和同去的伙伴们不禁兴奋地交谈起来,敏感的我感到有谁在感兴趣地注意着我们,侧头一看,只见一个小姑娘,梳着马尾巴,圆圆的脸蛋,修长的身材,正面对着我们,微微笑着,但她的眼睛,那浓密长睫毛的眼睛,却仿佛若有所思地呆滞地向天上凝视着。我心中不禁“咯瞪”了一下:怎么,难道她是盲人?
我呆住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女,竟是个瞎子?我看着她,她微笑着,一连申惯性思维信号在脑际闪现:她欢乐吗?真的欢乐吗?她是什么性格的人呢?像耳聋的贝多芬那样暴躁还是像朱诗尧那样的敏感、古怪?在她现在的微笑后面,藏着的是什么?痛苦受伤的内心世界?深夜被窝里的饮泣?敏感、脆弱、内向的性格?我希望了解她。
夜晚,我们切好西瓜,把她邀请到我们的宿舍里。她爽快地答应了,来到宿舍,那么自然地坐在床上,还是微笑着。我们把瓜捧给她,她毫不拘束地大吃起来,一会儿又抬起头说:“你们谈点什么吧!那么热闹呀。”自然,我们向她提出了一大申问题。她谈起了她们学校的生活,特别是体育课,谈起了洛杉矶世界残疾人运动会的盛况,谈起了她和外国选手的激烈竞争;……讲着还忍不住咯咯笑着。后来,索性脱了鞋子,盘腿靠墙坐在床上了.大家都在笑着点头赞叹,在我脑海中仍不断回响着这个断语:“不,这不是她的内心世界,她是痛苦的!”这时一个同学唐突地间:“你眼睛瞎了,看不到世界究竟是什么样,你痛苦吗?”好实质性间题夕我紧张地等待着。不知怎样,大家都静下来了,她会怎么样?—承认?沉默?哭泣?争辩?或愤然离去?一一一般,残疾人最忌讳这个的呀!
她低下头,又抬起头,她环视了我们一下(我觉得她看见了),然后那么平静地说:“说真的,我们这些天生就瞎了的人,还算幸运的。因为我们从来没看到过什么色彩,也就不那么痛苦.真正痛苦的,是那些因生病什么的后天瞎的同学,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下子就消失了……”说到她的同学,她言辞间流露出十分真挚的同情、理解。这是怎样一个女孩子呀,并不为自己的失明而痛苦,却以一颗善良真诚的心体会关心着别人!
以后,我继续观察着她。富春江上,游览船缓缓而行,她扶着船舷站着,微笑着,时时用手揽着被风吹起的长发,嘴里喃喃着:“风,好柔软啊!”
联欢会上,老师把她介绍给大家。她红着脸更正说:“我只到了美国,日本还没去过。”我不禁笑了,好真诚的姑娘。
还有西瓜晚会上的歌唱,“泼水节”上的嬉闹……她留下了笑声,她留下了欢乐……
要告别了,我把通信册塞到她手里,写下的竟是一申汉字!笔画清楚而工整,她笑着告诉我,医生说她有复明的希望,一个同学的眼睛已经好了。她现在可以看见模模糊糊的影子,总有一天,她的眼睛也会好的。她正在学写汉字,这样一复明就可以继续学习了!
她笑着,浓浓睫毛下的眼睛仿佛也在闪动。我真想拥抱她—我可爱的盲童朋友。
真快,和她一别已经一年多了,但她的形象却那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她并非像小说中所描写的残疾人或愤世嫉俗或心理变态或极度自卑,不!她是那么真诚、活泼、开朗、乐观,她使我懂得: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美好的向往、追求,只要拥有一个充实的内心世界,那她就是健康的、美好的,那他就是一个健全的人!